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

发布日期:2024-09-0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发明属于体育设备,涉及一种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运动人体科学,也被称为人体运动科学或运动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运动人体科学能够指导锻炼者在其基本的原则下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主要包括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渐进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及自觉性...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发明属于体育设备,涉及一种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背景技术:1、运动人体科学,也被称为人体运动科学或运动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运动人体科学能够指导锻炼者在其基本的原则下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主要包括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渐进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及自觉性原则,其中全面性原则指出锻炼应考虑全身的影响,避免过分单一性的锻炼,渐进性原则指出每个人在锻炼时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由易到繁,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如果违反渐进性原则,急于求成,不但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还可能会损害健康。2、目前,锻炼者在进行上肢力量锻炼时常采用辅助锻炼装置,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配重块,通过将定位销插入不同位置的配重块内以调整配重块的数量,从而调整运动负荷的大小,然后使训练者双手拉动横杆带动配重块上下移动进行上肢力量锻炼。3、然而,为满足运动人体科学的渐进性原则,运动负荷的调整需要由小到大逐步增大,现有锻炼设备的配重块在调整时较为不便,需要锻炼者多次中断锻炼进行逐块调整,因此难以满足科学锻炼要求,若要锻炼者不中断锻炼,则还需要专门的辅助人员进行配合。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能够满足运动人体科学的渐进性原则,使锻炼者不离开锻炼位置就很容易逐级调整配重块的数量。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3、一种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包括训练箱,训练箱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配重块,还包括:4、调节套,套设在多个配重块上,每一个配重块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孔;5、多组定位杆,与多个配重块一一对应,每组定位杆有两个,两个定位杆分别水平设置在对应配重块的两侧,每一个定位杆的一端穿过调节套的内壁后连接有第一弹性复位组件,每一个定位杆的另一端靠近定位孔;6、两个导向块,分别设置在调节套的两侧,且位置靠近多组定位杆,两个导向块的相对面都为斜面且两个斜面呈八字形;7、两个导向板,分别竖直设置在两个导向块的上部;8、上下移动组件,设置在训练箱内部,与两个导向块连接,用于带动两个导向块上下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导向块的斜面能够依次向下带动每组定位杆插入对应定位孔或向上退出对应定位孔;9、脚踏组件,设置在训练箱的外部,用于为上下移动组件提供动力。10、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11、其中上下移动组件包括两个丝杆,两个丝杆分别竖直设置在调节套的两侧且位置分别靠近两个导向块,每一个丝杆穿过对应的导向块且与导向块螺纹连接,每一个丝杆的两端分别与训练箱内壁转动连接,每一个导向块远离调节套的一侧与训练箱内壁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两个丝杆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12、其中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底座、第一转轴、第一直齿轮、两个第二直齿轮、调节箱与蜗杆,底座设置在训练箱的下部,底座内部为中空结构,每一个丝杆的下端穿过训练箱、底座后与底座的下部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竖直设置在两个丝杆间,第一直齿轮套设在第一转轴上,两个第二直齿轮分别套设在两个丝杆上,第一直齿轮与每一个第二直齿轮啮合连接,调节箱设置在底座上部且与底座内部连通,蜗杆水平设置在调节箱内部,蜗杆的两端穿过调节箱后与脚踏组件连接,脚踏组件用于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第一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组件。13、其中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转轴、蜗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水平设置在蜗杆的下方且与蜗杆相对垂直,蜗轮套设在第二转轴上,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第一锥齿轮套设在第一转轴上靠近第二转轴的位置,第二锥齿轮套设在第二转轴靠近第一锥齿轮的位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14、其中调节箱与训练箱之间水平设置有坐板,坐板靠近训练箱的一侧竖直设置有背板,背板内部为中空结构,背板内部竖直设置有按摩板,按摩板的边缘通过第二弹性复位组件与背板内壁连接,背板靠近调节箱的一侧竖直均匀开设有多个按摩槽,每一个按摩槽内水平设置有按摩杆,按摩杆的一端与按摩板连接,按摩板与第一直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一按摩组件,第一按摩组件用于通过第一直齿轮的转动带动按摩板上下往复移动。15、其中第一按摩组件包括按摩箱、顶杆、第一滚轮、多个第一半球形凸起与移动杆,按摩箱竖直设置在背板与调节箱之间,顶杆竖直设置在按摩箱内部,顶杆的下端穿过按摩箱与底座后位于底座内部,第一滚轮设置在顶杆的下端,第一滚轮与第一直齿轮上部表面接触,多个第一半球形凸起设置在第一直齿轮上部表面且围绕第一转轴均匀设置,多个第一半球形凸起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依次与第一滚轮接触,顶杆与按摩箱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复位组件,移动杆水平设置在顶杆的上端,按摩箱的两侧靠近移动杆两端的位置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滑槽,背板靠近第一滑槽的位置竖直设置有第二滑槽,移动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后与按摩板连接。16、其中移动杆上套设有套筒,套筒的两端位于两个第一滑槽内,顶杆的上端与套筒连接,训练箱靠近另一个第一滑槽的位置竖直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设置有滑块,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第一滑槽后与滑块连接,滑块与调节套之间设置有第二按摩组件,第二按摩组件用于通过移动杆带动按摩板水平往复移动。17、其中第二按摩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半球形凸起,多个第二半球形凸起设置在调节套靠近滑块的一侧,多个第二半球形凸起位于滑块的下方且沿着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滑块靠近调节套的一侧开设有球槽,球槽内设置有移动球,移动球的一侧靠近调节套,坐板的上方设置有牵引组件,牵引组件与调节套连接。18、其中牵引组件包括顶板、横杆与拉绳,顶板水平设置在训练箱的上方,训练箱的上部与顶板靠近后部的位置连接,顶板的下部靠近前部两侧的位置与底座分别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柱连接,顶板内部为中空结构,每一个导向板的上端穿过训练箱、顶板且分别与训练箱、顶板滑动连接,横杆水平设置在坐板顶板之间,拉绳设置在顶板内部,拉绳的两端分别与横杆、调节套连接。19、其中脚踏组件包括两个脚踏板,两个脚踏板分别水平设置在调节箱的两侧,两个脚踏板分别位于蜗杆的上方与下方,每一个脚踏板分别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杆转动连接。20、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能够满足运动人体科学的渐进性原则,使锻炼者不离开锻炼位置就很容易逐级调整配重块的数量,尽可能的满足了锻炼的科学性。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21、第一,通过多个配重块、调节套、多组定位杆、两个导向块、两个导向板、上下移动组件与脚踏组件的配合,能够依次向下带动每组定位杆水平移动插入对应的定位孔或向上退出对应的定位孔,使锻炼者不离开锻炼位置就能够很容易逐级调整配重块的数量,满足运动人体科学的渐进性原则,避免了锻炼者多次中断锻炼并离开锻炼位置进行调整配重块数量的调整,从而提高了锻炼的效果。22、第二,通过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与脚踏组件的配合,能够在调节运动负荷大小的同时进行骑行运动,使得锻炼者在无氧运动之前能够进行有氧运动的热身,避免单一性的力量锻炼,保证在上肢力量锻炼时肌肉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避免锻炼者的身体在锻炼过程中受到损害,使得锻炼更加符合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原则。23、第三,通过背板、按摩板、多个按摩杆与第一按摩组件的配合,能够在在调节运动负荷大小的同时对锻炼者背部进行推动按摩,促进锻炼者背部血液循环,使得锻炼者在锻炼的过程中肌肉得到放松,进一步使得锻炼更加符合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原则。24、第四,通过背板、按摩板、多个按摩杆、移动杆、套筒与第二按摩组件的配合,能够在上肢力量锻炼的过程中对锻炼者的背部进行敲击按摩,进一步促进锻炼者背部血液循环,使得锻炼者在锻炼的过程中肌肉得到放松,从而进一步使得锻炼更加符合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原则。

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