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次数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9-0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尤其涉及一种运动次数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跳绳是一种耗时少、强度高的有氧运动方式,能够起到有效减少肥胖、预防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是用户可以进行的周期性运动之一。跳绳等周期性运动运动往往需要进行运动次数的计算,以有计划地安排和确定用户自身的运动量。、以跳绳为例,目前跳绳次数...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属于数据处理,尤其涉及一种运动次数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背景技术:1、跳绳是一种耗时少、强度高的有氧运动方式,能够起到有效减少肥胖、预防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是用户可以进行的周期性运动之一。跳绳等周期性运动运动往往需要进行运动次数的计算,以有计划地安排和确定用户自身的运动量。2、以跳绳为例,目前跳绳次数计算方式主要分为人为计数或智能设备计数。其中,人为计数需要计数人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地计数,较为容易出现计数错误。而智能设备计数则有通过摄像头识别计数、带有计数器的跳绳手柄计数以及带有传感器的智能穿戴设备实现计数等方式,其中使用摄像头识别计数方式存在较大的环境因数(例如场地空间、光线亮度等)影响,不够方便;带有计数器的跳绳手柄容易在用户使用不规范时候产生计数,对用户操作要求较高且计数准确性较差;带有传感器(通常是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智能穿戴设备主要依赖加速度传感器的合加速度进行运动状态判断和运动次数的计数,这样容易对处于户外活动的用户的运动状态产生误判,从而导致运动次数的计算也出现较大误差,对周期性运动的运动次数计算准确性仍比较差。3、为提高对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例如跳绳)的运动次数计算准确性,亟需一种新的运动次数计算解决方案。技术实现思路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次数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实现提高对周期性运动(例如跳绳)的运动次数计算准确性,以便于用户有计划地安排和确定自身的运动量。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运动次数计算方法,应用于配有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智能设备,包括:3、依据所述智能设备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获取佩戴其的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运动信号,所述运动信号包括:x轴运动信号、y轴运动信号以及z轴运动信号;4、依据所述x轴运动信号判断所述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第一运动次数是否连续达到第一预设数值;依据所述y轴运动信号判断所述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第二运动次数是否连续达到第二预设数值;依据所述z轴运动信号判断所述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第三运动次数是否连续达到第三预设数值;5、当所述第一运动次数连续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所述第二运动次数连续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数值且所述第三运动次数连续达到所述第三预设数值时,则认定所述目标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6、当认定所述目标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以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作为运动次数的基础上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次数累加,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运动累计次数;以所述第二预设数值作为运动次数的基础上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次数累加,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所述第三预设数值作为运动次数的基础上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次数累加,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三运动累计次数;7、利用预设模型对所述第一运动累计次数、所述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及所述第三运动累计次数进行选择,得到目标运动次数,所述目标运动次数为所述第一运动累计次数、所述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及所述第三运动累计次数之一;8、所述预设模型为经过训练的能够依据所述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所述x轴运动信号、所述y轴运动信号以及所述z轴运动信号对所述第一运动累计次数、所述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及所述第三运动累计次数进行运动次数选择的模型。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运动次数计算系统,应用于配有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智能设备,包括:10、获取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智能设备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获取佩戴其的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运动信号,所述运动信号包括:x轴运动信号、y轴运动信号以及z轴运动信号;11、判断单元,用于依据所述x轴运动信号判断所述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第一运动次数是否连续达到第一预设数值;依据所述y轴运动信号判断所述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第二运动次数是否连续达到第二预设数值;依据所述z轴运动信号判断所述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第三运动次数是否连续达到第三预设数值;12、认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运动次数连续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数值、所述第二运动次数连续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数值且所述第三运动次数连续达到所述第三预设数值时,则认定所述目标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13、计算单元,用于当认定所述目标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以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作为运动次数的基础上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次数累加,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运动累计次数;以所述第二预设数值作为运动次数的基础上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次数累加,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所述第三预设数值作为运动次数的基础上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次数累加,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三运动累计次数;14、选择单元,用于利用预设模型对所述第一运动累计次数、所述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及所述第三运动累计次数进行选择,得到目标运动次数,所述目标运动次数为所述第一运动累计次数、所述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及所述第三运动累计次数之一;15、所述预设模型为经过训练的能够依据所述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所述x轴运动信号、所述y轴运动信号以及所述z轴运动信号对所述第一运动累计次数、所述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及所述第三运动累计次数进行运动次数选择的模型。1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包括:17、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网络接口、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神经网络处理器、显示屏;18、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所述总线与所述存储器、所述网络接口、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神经网络处理器、所述显示屏相连;19、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20、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时,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运动次数计算方法。21、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运动次数计算方法。22、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运动次数计算方法。23、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24、本实施例运动次数计算方法应用于配有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智能设备,依据智能设备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获取佩戴其的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例如跳绳)的运动信号,那么运动信号会包括:x轴运动信号、y轴运动信号以及z轴运动信号;然后,依据x轴运动信号判断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第一运动次数是否连续达到第一预设数值;依据y轴运动信号判断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第二运动次数是否连续达到第二预设数值;依据z轴运动信号判断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第三运动次数是否连续达到第三预设数值,实现综合依据所有轴的运动信号确定目标用户是否进入运动状态;当第一运动次数连续达到第一预设数值、第二运动次数连续达到第二预设数值且第三运动次数连续达到第三预设数值时,则认定目标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此时进行运动计数就可以减少误判风险,提高对周期性运动的运动次数计算准确性;当认定目标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以第一预设数值作为运动次数的基础上对目标用户进行次数累加,得到目标用户的第一运动累计次数;以第二预设数值作为运动次数的基础上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次数累加,得到目标用户的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所述第三预设数值作为运动次数的基础上对目标用户进行次数累加,得到目标用户的第三运动累计次数,即进行依据每一轴的运动信号单独计算一份运动累计次数,减少其他轴的影响;再利用预设模型对第一运动累计次数、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及第三运动累计次数进行选择,得到目标运动次数,这样可以适配不同用户的运动习惯,减少算法对不同用户运动差异造成的运动次数计算差距,使得最终选出的目标运动次数更加准确,其中目标运动次数为第一运动累计次数、所述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及所述第三运动累计次数之一;预设模型为经过训练的能够依据目标用户进行周期性运动的x轴运动信号、y轴运动信号以及z轴运动信号对第一运动累计次数、第二运动累计次数以及第三运动累计次数进行运动次数选择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