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用具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9-0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进行使身体同侧的手和脚协同动作的运动(以下称为“同侧动作”)的训练及支持的用具。、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日本,为了让老年人过上健康、积极的生活,期望实现步行能力的改善、能够自由进行生活活动或日常活动的活动能力的改善、健康状况的改善、生活的目的感、享受感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改善。...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进行使身体同侧的手和脚协同动作的运动(以下称为“同侧动作”)的训练及支持的用具。背景技术:1、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日本,为了让老年人过上健康、积极的生活,期望实现步行能力的改善、能够自由进行生活活动或日常活动的活动能力的改善、健康状况的改善、生活的目的感、享受感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改善。2、作为为了实现这样的身心生活方式行为的质的改善的训练方法之一,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qom训练”。在此,所谓qom是quality of motion的简称,意思是运动的质量。“qom训练”的目的在于,步行动作的改善等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所有动作都能顺利执行,特点是以神经系统的训练为主,提高全身运动中的身体操作性功能。在该“qom训练”中,提出被称为“核心拉伸/行走”的使伸出腿的一侧的膝和胯向前的同侧动作。3、在非专利文献1中论述了通过使用将该单侧的腿、膝、胯同时向前移动的同侧动作,刺激同侧动作的运动神经回路,具有防止脑老化的效果。此外,论述了通过训练该同侧动作,能够锻炼胯肌,从而能够防止步行能力伴随老龄化而衰弱。4、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为了掌握该“核心拉伸/行走”,首先练习难波步是很好的。所谓难波步,在古代武术等中广为人知,是右手、右腿、右胯同时向前移动,接着左手、左腿、左胯向前而行走,即使身体同侧的手脚同时动作的同侧动作。5、为了训练同侧动作而开发的各种训练器械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但这些训练器械昂贵,为了设置而必需某种程度宽度的场所,并不容易设置。此外,传染病等流行而不能外出的情况下,不能利用这样的设施训练。6、另一方面,作为与难波步一样进行同侧动作的用具,一直以来存在例如高跷这样的游乐设备。高跷位于放置脚的平台比地面高的位置,难以掌握平衡,对于老年人或新手,存在跌倒的危险。7、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在步行手杖的前端设置脚部配件,腿部无力的人可以利用手臂的力量同时抬起手杖和脚,辅助步行。8、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并不适合训练同侧动作,例如,利用手臂的力量抬起脚时,脚位于手杖的正下方,因此当着地时,存在手杖从脚部配件上撞到脚或受伤的危险。此外,在脚部配件不匹配脚的情况下,存在脚从脚部配件脱落而不能训练等问题。9、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将步行手杖的一端设为环状的结构,在其中插入脚,脚踩住并按住环状的端部,防止手杖摔倒,同时能够自由使用双手。10、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也不适合训练同侧动作,环状的端部为了支撑手杖而必需高的刚性,不匹配大小不同的脚,因此,存在脚从环状的端部脱落而不能训练等问题。11、现有技术文献12、专利文献1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8711号公报1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23号公报15、非专利文献16、非专利文献1:《延长健康寿命的认知行为型qom训练》东京大学教授小林宽道著出版社杏林书院、发行日:2013年1月20日17、非专利文献2:《提高跑步成绩的体育动作的创造》东京大学教授小林宽道著出版社:杏林书院、发行日:2001年11月22日技术实现思路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2、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具,对于为了老年人过上健康且积极的生活而目的在于改善步行能力的同侧动作的训练,不使用大的设备,而在自家放松的同时,不会给身体带来沉重的负担就能够实施。3、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训练同侧动作的不易损坏且能够安全使用的结构的运动用具。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5、本发明的运动用具,在长杆状的杆的上端设置缓缓向前方弯曲的形状的握持部,且在下端设置插入脚或鞋的镫部,在所述镫部的覆盖脚或鞋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和与杆的连接部之间设置了连结部。6、本发明的运动用具,其中所述连结部由缝制的布形成。7、本发明的运动用具,在所述镫部的覆盖脚或鞋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的端部设置了粘扣带。8、本发明的运动用具,在所述镫部的覆盖脚或鞋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设置了带扣。更详细而言,运动用具的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的包覆部由通过带扣连接的两根包覆带构成。9、本发明的运动用具,在长杆状的杆的上端设置缓缓向前方弯曲的形状的握持部,且在下端设置插入脚或鞋的镫部,在所述镫部的覆盖脚或鞋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的内侧设置了缓冲部。10、本发明的运动用具,在长杆状的杆的上端设置缓缓向前方向弯曲的形状的握持部,且在下端设置插入脚或鞋的镫部,与形成于所述镫部的通孔嵌合的接头与所述杆连接,使得所述杆能够相对于所述镫部旋转。11、发明效果12、本发明的运动用具,在镫部覆盖脚或鞋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和与所述杆的连接部之间设置了连结部的结构,因此,通过连结部,脚或鞋的包覆部和与杆的连接部能够各自独立地活动,当脚或鞋着地及离地时,即使杆相对于地面倾斜地放置,脚或鞋的包覆部也能够保持相对于地面平行的位置,因此能够稳定且舒服地训练。此外,通过连结部,保持脚或鞋的端部与杆的距离,因此当着地时,杆不会从脚的上方碰撞而受伤,能够安全地训练。13、本发明的运动用具,镫部的连结部由缝制的布形成,因此,通过连结部扭曲,脚或鞋的包覆部和与杆的连接部能够各自独立地活动。此外,通过使连结部的布重叠来进行缝制,能够得到适当的强度,即使激烈地运动,连结部也不会弯折,能够保持脚或鞋的端部与杆的距离,能够安全地训练。14、本发明的运动用具,在镫部的覆盖脚或鞋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的端部设置了粘扣带,因此,无论脚或鞋的大小差异,能够将脚或鞋固定于镫,因此即使激烈地运动,脚或鞋也不会从镫脱落,能够安全地训练。15、本发明的运动用具,在所述镫部的覆盖脚或鞋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设置了带扣,特征在于,该带状的包覆部由通过带扣连接的两根包覆带构成,能够容易将脚或鞋紧紧地固定于镫。16、本发明的运动用具,在镫部的覆盖脚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的内侧设置了缓冲部,因此,不会在脚的足弓部分产生空隙,镫能够包覆脚,因此在使用时,脚不会在包覆部中旋转或偏移,能够舒服且安全地训练。17、本发明的运动用具,镫部与杆的连接部中,与形成于所述镫部的通孔嵌合的接头与所述杆连接,由此,杆能够相对于镫部向左右旋转,因此,当向前后左右迈出脚或鞋时,能够保持手手臂的朝向一定的同时进行训练。能够通过单纯的结构实现杆相对于镫部旋转的机构,因此即使激烈地运动也难以损坏,能够安全地训练。技术特征:1.一种运动用具,其特征在于,在长杆状的杆的上端设置缓缓向前方弯曲的形状的握持部,且在下端设置插入脚或鞋子的镫部,在所述镫部的覆盖脚或鞋子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和与所述杆的连接部之间设置了连结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由缝制的布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镫部的覆盖脚或鞋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的端部设置了粘扣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的包覆部由通过带扣连接的两根包覆带构成。5.一种运动用具,其特征在于,在长杆状的杆的上端设置缓缓向前方弯曲的形状的握持部,且在下端设置插入脚或鞋子的镫部,在所述镫部的覆盖脚或鞋子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的内侧设置了缓冲部。6.一种运动用具,其特征在于,在长杆状的杆的上端设置缓缓向前方向弯曲的形状的握持部,且在下端设置插入脚或鞋子的镫部,与形成于所述镫部的通孔嵌合的接头与所述杆连接,使得所述杆能够相对于所述镫部旋转。技术总结本发明的运动用具,在长杆状的杆的上端设置缓缓向前方弯曲的形状的握持部,且在下端设置插入脚或鞋的镫部,在所述镫部的覆盖脚或鞋的背、侧面、底面的带状的包覆部和与所述杆的连接部之间设置了由缝制的布形成的连结部。当着地及离地时,即使杆相对于地面倾斜,脚或鞋的包覆部也能够保持相对于地面平行的位置,而且,保持了脚或鞋的端部与杆的距离,因此,当着地时,杆不会从脚的上方碰撞而受伤,能够安全地训练。技术研发人员:法元寛,冈田嘉展,小林寛道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YAK-OH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3
- 上一篇:一种头套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拉力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