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
发布日期:2024-09-0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交互式vr,具体涉及一种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交互式vr设备是一种允许用户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的设备,这种互动可以是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等多种感官的交互。、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u公开了一种儿童vr体验装置,该装置的壳体形状设置为蛋形,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交互式vr,具体涉及一种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背景技术:1、交互式vr设备是一种允许用户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的设备,这种互动可以是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等多种感官的交互。2、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0698746u公开了一种儿童vr体验装置,该装置的壳体形状设置为蛋形,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通过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有vr眼镜,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有两个相互交叉的防护带,所述底座与壳体之间设有减震机构,该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起来方便,有利于提高儿童对其的好奇心,且极大地提高了儿童进行vr体验时的安全性,避免儿童在进行vr体验时摔倒受伤的情况,还可起到很好的缓冲减震作用。3、但是该装置会将儿童固定在壳体上,会使儿童在vr展现的世界里被束缚,儿童的探索欲望无法满足。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3、所述底座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两根滑动杆;4、所述滑动杆上连接有用于防护盘限位和减震的限位减震组件;5、所述限位减震组件包括滑动块、通槽、限位槽、滑动槽、减震弹簧、第一复位弹簧、滚珠、锁定杆和滑槽,所述滑动杆相背一端均开设有四组通槽,所述滑动杆相背一端均开设有滑槽,四组所述通槽与滑槽之间连通,所述通槽内部插设有锁定杆,所述锁定杆里端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锁定杆一端滚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滑动杆外壁滑动连接有两块滑动块,两块所述滑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两块所述滑动块中心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限位槽开设在下方滑动块内部一端,所述滑动槽与限位槽连通,所述限位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锁定杆外壁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部;6、所述防护盘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防护盘底端连接有调节式保护组件;7、所述防护盘底端与上方滑动块顶端接触连接;8、所述防护盘一端连接有适用于不同身高儿童的调节式升降组件。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环上。10、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式保护组件包括环形导轨、滑块、锁定组件、限位孔和勾环,所述防护盘底端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环形导轨,所述环形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所述两个滑块内部固定连接有锁定组件,所述滑块底端固定连接有勾环。11、更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导轨底端一周均开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锁定组件与一组限位孔插接。12、更进一步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调节板、活动槽、限位件和拉簧,所述滑块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限位件与调节板均滑动连接在活动槽内,所述限位件底端固定连接在调节板一侧顶端,所述限位件上套设有拉簧,所述限位件与一组限位孔插接。13、更进一步的,所述拉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槽内部顶端,所述拉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板顶端。14、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式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升降丝杆、电机、伸缩杆、小型电源、万向节、电源线和vr眼镜,所述升降杆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盘外壁上,所述升降杆内部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杆,所述升降杆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在升降丝杆顶端,所述升降丝杆外壁螺纹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限位滑动连接在升降杆内部,所述伸缩杆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底端固定连接在vr眼镜顶端,所述vr眼镜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源线,所述伸缩杆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小型电源。15、更进一步的,所述vr眼镜与小型电源之间通过电源线相连。16、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盘下方挂设有保护件,所述保护件顶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锁钩。17、更进一步的,所述锁钩与勾环扣接。1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9、1.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经电机控制vr眼镜的高度,在儿童戴上眼镜时,可通过伸缩杆控制眼镜的直线位置,再由万向节置于伸缩杆与vr眼镜之间,扩大儿童使用vr眼镜时的可视范围;同时保护件、以及勾环的位置也可由儿童的扭动控制角度,进一步提高儿童使用vr眼镜时的可视范围,提升装置的使用效果。20、2.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在使用装置前可通过儿童的身形体重选择适应的保护件,设置挂设保护件位置的勾环之间的距离,达到最适合保护件挂设的位置,提高儿童玩耍时的舒适性。21、3.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根据不同身高的儿童来调节滑块在滑动杆上的位置,来控制防护盘的高度,保证防护盘处于儿童的腰部位置,预防儿童在使用设备时,不经意的摔倒造成伤害,防护盘在保护儿童腰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减震弹簧帮助儿童起身,提高装置的安全性。技术特征:1.一种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两根滑动杆(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6)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槽(33)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式保护组件(5)包括环形导轨(51)、滑块(52)、锁定组件(53)和勾环(55),所述防护盘(4)底端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环形导轨(51),所述环形导轨(51)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52),所述两个滑块(52)内部固定连接有锁定组件(53),所述滑块(52)底端固定连接有勾环(5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轨(51)底端一周均开设有若干限位孔(54),所述锁定组件(53)与一组限位孔(54)插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53)包括调节板(531)、活动槽(532)、限位件(533)和拉簧(534),所述滑块(52)内部开设有活动槽(532),所述限位件(533)与调节板(531)均滑动连接在活动槽(532)内,所述限位件(533)底端固定连接在调节板(531)一侧顶端,所述限位件(533)上套设有拉簧(534),所述限位件(533)与一组限位孔(54)插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534)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槽(532)内部顶端,所述拉簧(53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板(531)顶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式升降组件(6)包括升降杆(61)、升降丝杆(62)、电机(63)、伸缩杆(64)、小型电源(65)、万向节(66)、电源线(67)和vr眼镜(68),所述升降杆(61)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盘(4)外壁上,所述升降杆(61)内部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杆(62),所述升降杆(61)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63),所述电机(63)驱动端固定连接在升降丝杆(62)顶端,所述升降丝杆(62)外壁螺纹连接有伸缩杆(64),所述伸缩杆(64)一端限位滑动连接在升降杆(61)内部,所述伸缩杆(64)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节(66),所述万向节(66)底端固定连接在vr眼镜(68)顶端,所述vr眼镜(68)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源线(67),所述伸缩杆(64)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小型电源(6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r眼镜(68)与小型电源(65)之间通过电源线(67)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盘(4)下方挂设有保护件(7),所述保护件(7)顶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锁钩(8)。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8)与勾环(55)扣接。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属于交互式VR技术领域,一种适应于不同体型儿童的交互式VR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两根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连接有限位减震组件;所述限位减震组件包括滑块、通槽、限位槽、滑动槽、减震弹簧、第一复位弹簧、滚珠、锁定杆和滑槽,所述滑动杆相背一端均开设有四组通槽。通过上述方式,经电机控制VR眼镜的高度,在儿童戴上眼镜时,可通过伸缩杆控制眼镜的直线位置,再由万向节置于伸缩杆与VR眼镜之间,扩大儿童使用VR眼镜时的可视范围;同时保护件、以及勾环的位置也可由儿童的扭动控制角度,进一步提高儿童使用VR眼镜时的可视范围,提升装置的使用效果。技术研发人员:陶柳伊,罗炜欣,李佳骐,关皓中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理工大学技术研发日:20240514技术公布日:202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