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的制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的制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的制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发明涉及藏茶加工发酵,具体为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藏茶属于黑茶、后发酵茶,藏茶主产于四川雅安,是采用雅安高山小叶种和中叶种为原料,经和茶、顺茶、调茶、团茶、陈茶等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艺,约六个月左右,依古法炮制而成,标准藏茶褐黑有光,具有红、浓、醇、陈四大特色,品种有...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发明涉及藏茶加工发酵,具体为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背景技术:1、藏茶属于黑茶、后发酵茶,藏茶主产于四川雅安,是采用雅安高山小叶种和中叶种为原料,经和茶、顺茶、调茶、团茶、陈茶等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艺,约六个月左右,依古法炮制而成,标准藏茶褐黑有光,具有红、浓、醇、陈四大特色,品种有毛尖、芽细、康砖、金尖等。2、藏茶是黑茶的一种,属于全发酵茶,是最典型的黑茶,产于四川雅安。藏族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干燥、酷寒,素来不产茶,却如此嗜好饮茶的习惯是因为藏族大量食用牛、羊肉,以及必不可少的青稞制成的食物,缺乏维生素,且食物特性偏油、偏燥性,不利于人体肠胃消化吸收。而茶中的多糖、纤维素、咖啡碱与磷酸等物质形成的核苷酸对脂肪具有很强的分解作用,可降低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在血液和肝脏中积存。3、将压制好的茶砖、茶饼放到架子上通风、陈化,反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以及自然干燥、自然持续发酵等过程,称为“陈茶”。藏茶属于后发酵茶,制作好的茶留存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下不断生长、发酵,有利于茶叶的转化、提高藏茶的品质。4、目前藏茶的发酵时长较短,一般存在自然发酵工艺实现对藏茶的加工,其发酵效果均匀程度不够,很容易导致藏茶发酵不充分的情况,从而导致后期藏茶的质量不高。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3、步骤一:预发酵;4、具体步骤如下:5、(1)、向酵母菌中加水稀释得到酵母菌混合液;6、(2)、将藏茶等量分区域堆放,其堆放高度范围设为15-20cm,每个区域边缘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cm,将酵母菌混合液均匀撒在待发酵的藏茶表面,每块区域酵母菌混合液的喷洒量为500-800g;7、(3)、喷洒后对藏茶进行统一翻料处理,随后平铺发酵,平铺高度设为5-10cm;8、(4)、静置发酵48-60h后翻料摊晾;9、步骤二:叠堆发酵,以摊晾后的产物为原料,二次接种发酵;10、具体步骤如下:11、(1)、将添加有乳酸杆菌的发酵液喷洒到原料上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液与茶叶的质量比为10-15:100,发酵液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复合酶以及若干的水混合而成,混合比例为2:1:50,其中复合酶由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若干水组成;12、(2)、发酵时长达到150h后,向原料中加入黑曲霉,静置发酵即可;13、步骤三:存放发酵,对二次发酵后的原料进行烘干处理,并对藏茶茶叶堆高摆放,堆高高度为1-1.2m,进行发酵,发酵期间对堆芯温度进行监测,堆芯温度设为55-60℃,堆芯温度超过60℃后进行翻堆操作,4-5次发酵翻堆后,发酵完成。14、可选的,所述步骤一中酵母菌与水的稀释比例设为1:5,其酵母菌为出芽酵母、德氏酵母、酿酒酵母、罗氏酵母中的一种。15、可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的堆放区域设为为2-2.5m*2-2.5m的矩形范围。16、可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发酵过程中环境温度提升至33-38℃,发酵湿度为50-60%。17、可选的,所述步骤二中乳酸杆菌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中的一种。18、可选的,所述步骤二中二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6-30℃,发酵时间为9-12天,每24-36h翻料一次。19、可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加入黑曲霉后的发酵温度为26-28℃,发酵7-9天,二次发酵期间需进行灭菌操作,每12h一次。20、可选的,所述步骤三中烘干后的茶叶含水量设为35-40%。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22、该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对于藏茶发酵处理工艺更加充分,采用多级发酵处理方式,使藏茶的发酵更加均匀,所制备的藏茶,发酵后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微生物发酵具有积极的意义,茶叶微生物发酵是在以茶叶为主的基质中接种特定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代谢等作用使茶叶发生深度的良性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改善茶叶品质,茶叶经过微生物发酵后,还可以增加许多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及微生物菌体本身等多种有效成分。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酵母菌与水的稀释比例设为1:5,其酵母菌为出芽酵母、德氏酵母、酿酒酵母、罗氏酵母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堆放区域设为为2-2.5m*2-2.5m的矩形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发酵过程中环境温度提升至33-38℃,发酵湿度为50-6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乳酸杆菌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二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6-30℃,发酵时间为9-12天,每24-36h翻料一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加入黑曲霉后的发酵温度为26-28℃,发酵7-9天,二次发酵期间需进行灭菌操作,每12h一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烘干后的茶叶含水量设为35-40%。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涉及藏茶加工发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预发酵;步骤二:叠堆发酵,以摊晾后的产物为原料,二次接种发酵;步骤三:存放发酵,对二次发酵后的原料进行烘干处理,使其含水量降低至35‑40%,并对藏茶茶叶堆高摆放,堆高高度为1‑1.2m,进行发酵。该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采用多级发酵处理方式,使藏茶的发酵更加均匀,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茶叶发生深度的良性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改善茶叶品质,茶叶经过微生物发酵后,还可以增加许多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及微生物菌体本身等多种有效成分。技术研发人员:姜雨谦,姜建光,陶玮韦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姜氏茶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

一种用于藏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