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具体涉及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绿茶是主要茶类之一,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具体涉及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背景技术:1、绿茶是主要茶类之一,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绿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2、随着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春茶、名优茶等越来越受欢迎,夏茶则面临滞销的困境。一方面,目前市场上的绿茶都是使用鲜茶叶直接通过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流程加工而成,其绿茶的口味比较单一,并且还存在着青草气比较重,口味苦涩等缺点。另一方面,由于夏茶采制期间光照强、气温高、雨水多,夏茶茶芽生长迅速,节间长,容易老化,外形条索粗松,不匀整,夏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氨基酸含量高,内质滋味苦涩,香气低下。导致夏茶做成的绿茶外形粗糙,品质低下,经济价值低。因此,如何把绿茶夏茶改善成优质绿茶对提高茶叶企业经济效益、增加茶农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能够改善绿茶夏茶外形,提高绿茶香气,使绿茶茶条卷曲如钩、香气高扬且带花香。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采摘茶青、摊青、晒青、第一次晾青、做青、第二次晾青、初揉、杀青、包揉机造型、干燥和提香;4、所述的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5、s1、采摘茶青:采摘中叶种或大叶种乌龙茶品种一芽二叶的茶鲜叶为原料;6、s2、摊青:鲜叶采摘回来后置于空调房中薄摊,使鲜叶失水10%-20%;7、s3、晒青:从空调房取出鲜茶叶后,晾晒15-30min,使叶质变软,散发香气;8、s4、第一次晾青:晒青结束后,将晒青叶置于空调房摊开,使鲜叶恢复至晒青前的紧张状态;9、s5、做青:将晾青后的鲜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做青,做青1-2次;10、s6、第二次晾青:将做青后的鲜叶置于空调房中摊放,使鲜叶香气继续散发;11、s7、初揉:晾青完毕,进行第一次揉捻,空揉或轻揉;12、s8、杀青:将揉捻叶置于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至杀青叶稍有刺手感即可结束;13、s9、包揉机造型:趁热将杀青叶用布巾包起,用包揉机包揉1-3次;14、s10、干燥:对揉捻叶进行初烘,初烘温度为110-120℃,烘至7-8成干,摊凉回潮15-20min后再85-90℃复烘至足干;15、s11、提香:将干燥叶置于提香机中,在80℃±5℃下烘至茶叶含水率为5-6%。16、优选地,s1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所述中叶种乌龙茶品种包括金萱、翠玉、玉观音或金玉乌龙茶品种,所述大叶种乌龙茶品种为佛手乌龙茶品种。17、优选地,s2的摊青具体为:鲜叶采摘回来后置于空调房中薄摊,摊叶厚度为3-5cm,室温为20-25℃,时间为1-2h。18、优选地,s3的晒青具体为:从空调房取出鲜茶叶后,将鲜叶置于玻璃晒青棚下晒青15-30min,直至叶面光泽消失,叶色转暗绿色,茶芽及第一叶垂软,并有浓郁香气散发。19、优选地,s4的晾青具体为:将晒青叶置于空调房摊开,室温为20-25℃,使鲜叶恢复至晒青前的紧张状态。20、优选地,s5的做青包括一次做青和两次做青,其中一次做青具体为:摇青7-10min,摇青机转速为10-12r/min,温度21-25℃,湿度为55%-60%,然后停止10-12min;二次摇青具体为:第一次摇青3-5min,摇青机转速为5-8r/min,温度为21-25℃,湿度为40%-50%,然后停止15-20min;第二次摇青5-8min,摇青机转速为8-10r/min,温度为21-25℃,湿度为40%-50%,然后停止12-15min。21、优选地,s6的第二次晾青具体为:将做青后的鲜叶置于空调房中摊放,室温为25-30℃,时间为2-3h,摊叶厚度为8-12cm,使鲜叶香气继续散发。22、优选地,s7的初揉为采用揉捻机进行空揉或轻揉,时间为3-5min。23、优选地,s8的杀青为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200-220℃,杀青至叶稍有刺手感即可。24、优选地,s9的包揉机造型采用55型包揉机进行,叶温为40-45℃,投叶量9-10kg,先轻揉1-2min,再稍重揉3-4min,最后重揉10-15s,定形5-10min后,解块。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2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以中叶种或大叶种乌龙茶品种一芽二叶的茶鲜叶为原料,经过摊青、晒青、第一次晾青、做青、第二次晾青、初揉、杀青、包揉机造型、干燥和提香等工序后制备得到兼具品相和香气的花香钩形绿茶。采用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制成的绿茶,外形茶条卷曲如钩,均匀整齐,内质香气高扬持久,滋味醇和鲜爽,有效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经济价值。因此,本发明方法所制成的绿茶花香明显,滋味鲜爽,外观平整,具有典型的优质绿茶风味特征,并能有效克服绿茶夏茶鲜叶加工绿茶产品存有的潜在缺陷,有助于大幅提升绿茶产品的加工品质效益以及经济价值。技术特征:1.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采摘茶青、摊青、晒青、第一次晾青、做青、第二次晾青、初揉、杀青、包揉机造型、干燥和提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所述中叶种乌龙茶品种包括金萱、翠玉、玉观音或金玉乌龙茶品种,所述大叶种乌龙茶品种为佛手乌龙茶品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摊青具体为:鲜叶采摘回来后置于空调房中薄摊,摊叶厚度为3-5cm,室温为20-25℃,时间为1-2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的晒青具体为:从空调房取出鲜茶叶后,将鲜叶置于玻璃晒青棚下晒青15-30min,直至叶面光泽消失,叶色转暗绿色,茶芽及第一叶垂软,并有浓郁香气散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的晾青具体为:将晒青叶置于空调房摊开,室温为20-25℃,使鲜叶恢复至晒青前的紧张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5的做青包括一次做青和两次做青,其中一次做青具体为:摇青7-10min,摇青机转速为10-12r/min,温度21-25℃,湿度为55%-60%,然后停止10-12min;二次摇青具体为:第一次摇青3-5min,摇青机转速为5-8r/min,温度为21-25℃,湿度为40%-50%,然后停止15-20min;第二次摇青5-8min,摇青机转速为8-10r/min,温度为21-25℃,湿度为40%-50%,然后停止12-15min。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6的第二次晾青具体为:将做青后的鲜叶置于空调房中摊放,室温为25-30℃,时间为2-3h,摊叶厚度为8-12cm,使鲜叶香气继续散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7的初揉为采用揉捻机进行空揉或轻揉,时间为3-5min。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8的杀青为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200-220℃,杀青至叶稍有刺手感即可。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9的包揉机造型采用55型包揉机进行,叶温为40-45℃,投叶量9-10kg,先轻揉1-2min,再稍重揉3-4min,最后重揉10-15s,定形5-10min后,解块。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为了将绿茶夏茶改善成优质绿茶,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以中叶种或大叶种乌龙茶品种一芽二叶的茶鲜叶为原料,经过摊青、晒青、第一次晾青、做青、第二次晾青、初揉、杀青、包揉机造型、干燥和提香等工序后制备得到兼具品相和香气的花香钩形绿茶。采用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制成的绿茶,外形茶条卷曲如钩,均匀整齐,内质香气高扬持久,滋味醇和鲜爽,有效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经济价值,能有效克服绿茶夏茶鲜叶加工绿茶产品存有的潜在缺陷,有助于大幅提升绿茶产品的加工品质效益以及经济价值。技术研发人员:李丹,李瑜,李越初,李裕南,程颖,张镇标,郝梦娇,李治刚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25

一种花香钩形绿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