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及其制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及其制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及其制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具体涉及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及其制备方法。、微胶囊是指利用可成膜壁材包埋芯材所形成的微小粒子,可以使得芯材免受环境因素影响,发挥其生理活性功能。喷雾干燥由于其操作工艺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且生产成本低,得到的粉末产品易于储藏运输、占用空间小,被广泛应...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具体涉及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1、微胶囊是指利用可成膜壁材包埋芯材所形成的微小粒子,可以使得芯材免受环境因素影响,发挥其生理活性功能。喷雾干燥由于其操作工艺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且生产成本低,得到的粉末产品易于储藏运输、占用空间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胶囊粉末的生产加工过程。喷雾干燥是利用单个连续步骤将料液转变为颗粒(粉末)产物的过程,主要包括进料溶液的雾化、料液与热气体的接触、水分的蒸发和颗粒的分离四个阶段。与其他干燥方式相比,喷雾干燥的干燥速度快、时间短,在数秒内即可完成干燥,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过热而造成的活性物质损失,适用于热敏性活性物质的干燥。目前,已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实现了对功能性油脂(鱼油、亚麻籽油、微藻油等)、风味化合物(芒果香味物质、松香、柠檬烯等)以及抗氧化剂(白藜芦醇、维生素e、姜黄素等)等单一活性物质的微胶囊化保护,有效提高了芯材的溶解度、流动性、稳定性,掩盖了芯材的不良风味。2、茶叶籽是茶树的果实,是茶叶生产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副产品,其潜在的价值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茶籽油是一种以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油酸为主要成分,油酸与亚油酸比例约2:1,性质类似于油茶籽油,是一种潜在的保健食用油脂。其中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98.71%。茶籽油中天然含有茶多酚,免去了另外添加茶多酚的工序,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其天然性,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这是十分重要的。茶叶籽油中的生育酚能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使女子雌性激素浓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还可用于防治男性不育症、烧伤、冻伤、毛细血管出血、更年期综合症、美容等方面。近来还发现维生素e可抑制眼睛晶状体内的过氧化脂反应,使末稍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除此之外,茶叶籽油中还含有甾醇、角鲨烯等。3、姜黄素(curcumin,cur)是一种典型的脂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然而,由于姜黄素的水溶性低和稳定性差等因素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封装技术将姜黄素包埋在合适的载体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4、申请公告号为cn11299827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含姜黄油、姜黄素的水溶性微胶囊以及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含姜黄油、姜黄素的水溶性微胶囊以及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的芯材包括姜黄油、姜黄素以及沙棘果油,该水溶性微胶囊使用单一的沙棘果油难以使姜黄素完全溶解导致姜黄素包埋效果不好,形成的微胶囊粉中有裸露的姜黄素。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以解决现有的微胶囊使用单一的油难以使姜黄素完全溶解导致姜黄素包埋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的制备方法。3、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4、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包括芯材和壁材,所述芯材包括茶叶籽油和姜黄素。5、进一步的,所述芯材中所述姜黄素的质量浓度为0.05~0.5%。6、进一步的,所述壁材为β-环糊精、乳清分离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β-环糊精、乳清分离蛋白的质量比为3~1:1~3。7、进一步的,所述芯材与所述壁材的质量比为1:1~5。8、进一步的,所述茶叶籽油是以绿茶类茶叶为原料,选取正己烷为萃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得到。9、如上述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将所述姜黄素加入所述茶叶籽油中搅拌过夜,经超声、离心后取上层油脂,即得芯材;11、2)将壁材按固形物含量5~10%的比例加入水中,在50~70℃下搅拌使壁材溶解水合得到壁材水溶液,随后加入步骤1)中的芯材、乳化剂搅拌,即得初乳液;12、3)将所述初乳液均质、超声乳化、均质后即得终乳液;13、4)将所述终乳液喷雾干燥后,即得。14、进一步的,所述乳化剂为吐温80、司盘6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乳化剂的添加量占所述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质量的1~6%;吐温80与司盘60之间的质量比1~3:2~4;所述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值为9~13。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两次均质分别在为在12400~2600r/min下均质2~5min、8~12min;所述超声乳化为在220~360w下超声2~5min。16、进一步的,步骤4)中的所述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料速度10~20r/min;风机风量为20~30m3/h;进风温度为160~2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8、姜黄素为两亲活性物质,在油脂中不能完全溶解,经超声、离心手段可以提高姜黄素在油脂中的含量,进而提高姜黄素的包埋率。本发明制备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的姜黄素以自由态或与蛋白分子结合的方式分配在油相和界面中,乳状液同时包含油相和蛋白溶液,因此姜黄素主要通过疏水作用与蛋白的疏水区域结合,形成稳定的蛋白-姜黄素复合物,因此相比于直接包埋姜黄素,本发明能够负载更多的活性物质。19、本发明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都具有较高的包埋率,双包埋粉末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及消化特性,姜黄素作为一种活性物质有较高的生物可及性,在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0、本发明采用合适的乳化温度、均质时间使得到的终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温度偏低会使部分原料不能完全溶解而导致乳化作用减弱,温度过高,分子运动加快,会使已经分散的油滴互相碰撞团聚,破坏乳化稳定性;均质时间继续增加,终乳液液滴粒径有增大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均质时间过长液滴持续充分接触出现聚结,从而导致终乳液液滴粒径变大并影响其单分散性。技术特征:1.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包括芯材和壁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包括茶叶籽油和姜黄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中所述姜黄素的质量浓度为0.05~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材为β-环糊精、乳清分离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β-环糊精、乳清分离蛋白的质量比为3~1: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与所述壁材的质量比为1: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籽油是以绿茶类茶叶为原料,选取正己烷为萃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得到。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吐温80、司盘6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乳化剂的添加量占所述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质量的1~6%;吐温80与司盘60之间的质量比1~3:2~4;所述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值为9~13。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两次均质分别在为在12400~2600r/min下均质2~5min、8~12min;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所述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料速度10~20r/min;风机风量为20~30m3/h;进风温度为160~200℃。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及其制备方法。该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包括芯材和壁材,所述芯材包括茶叶籽油和姜黄素。本发明的茶叶籽油和姜黄素都具有较高的包埋率,双包埋粉末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及消化特性,姜黄素作为一种活性物质有较高的生物可及性,在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技术研发人员:赵贝贝,刘婷,李华,侯刘瑜,武川景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工业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8

茶叶籽油和姜黄素双包埋微胶囊粉末油脂及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