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诱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申请涉及白蚁防治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在白蚁的防治方面,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白蚁防治技术也不断变化,白蚁控制理念已经不断从化学防治转化到绿色防治方面。、相关技术中研发出的白蚁诱杀技术原理是:在要需要防治的地域,将装有引诱饵料的诱杀装置放到土壤内,定期检查诱杀装置中的白蚁情况;...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申请涉及白蚁防治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白蚁诱杀装置。背景技术:1、在白蚁的防治方面,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白蚁防治技术也不断变化,白蚁控制理念已经不断从化学防治转化到绿色防治方面。2、相关技术中研发出的白蚁诱杀技术原理是:在要需要防治的地域,将装有引诱饵料的诱杀装置放到土壤内,定期检查诱杀装置中的白蚁情况;当检查到白蚁在诱杀装置当中取食后,在诱杀装置内洒入诱杀饵料,利用白蚁的交哺行为将有毒的诱杀饵料带到巢穴当中,然后喂食给其他白蚁。诱杀饵料在白蚁间相互进行传播,最终受到消灭所有白蚁的目的。3、常见的诱杀装置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将诱杀装置上的盖板不断开启来确定诱杀装置内是否存在白蚁,操作繁琐,且频繁地开盖容易对诱杀装置内白蚁的活动造成干扰。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提高白蚁诱杀装置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的操作简便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白蚁诱杀装置。2、本申请提供一种白蚁诱杀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3、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诱饵的内腔;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设置有底座;所述端盖内开设有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内侧壁上开设有观测孔,所述观测孔上设置有透明视窗;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一端延伸出所述底座,另一端与所述检测通道相连通。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端盖上开设检测通道,在使用过程中,白蚁通过导向管进入内腔中,部分白蚁会从导向管进入检测通道内,移动至观测孔处;当操作人员对白蚁诱杀装置进行检查时,能够直接通过透明视窗观察观察孔处是否存在白蚁来判断白蚁诱杀装置内的白蚁情况,无需开启端盖,提高了检查作业的便利性。5、可选的,所述导向管包括连通管段和导向管段,所述连通管段靠近所述端盖设置,且所述连通管段外圆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引诱孔,所述导向管段外侧壁设置为光滑面。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蚁沿导向管段进入壳体后通过连通管段上的引诱孔进入内腔,导向管段外侧壁设置为光滑面,延长白蚁将饵料搬离出内腔的时间,便于操作人员发现白蚁后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向内腔撒入诱杀饵料,使得白蚁能够携带更多有毒的诱杀饵料带入巢穴中,以消灭更多白蚁。7、可选的,所述内腔内设置有若干引诱饵棒,所述引诱饵棒内穿设有诱杀饵棒。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诱杀饵棒穿设于引诱饵棒内,引诱饵棒用于吸引白蚁,诱杀饵棒用于在检测人员未能及时投入诱杀饵料时毒杀白蚁;诱杀饵棒穿设于引诱饵棒内能够有效对诱杀饵棒进行保护,降低诱杀饵棒腐坏失效的可能性,以降低暂未出现白蚁之前,白蚁诱杀装置内的饵料更换次数。9、可选的,所述透明视窗滑动设置于所述端盖上,用于启、闭所述观测孔。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视窗滑动时能够实现对观测孔的启闭,工作人员可通过观测孔向检测通道内投放引诱饵料,以吸引白蚁向观测孔处聚集,便于检测人员及时从透明视窗处观察到白蚁。11、可选的,所述端盖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卡扣,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扣一一对应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用于容纳所述卡扣。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端盖上设置的卡扣可卡接入壳体侧壁开设的卡接槽内,以实现端盖与壳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操作人员向内腔添加诱饵或对内腔中白蚁进行清理。13、可选的,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网板,所述密封网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管穿过的容纳孔。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与底座可拆卸连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直接将壳体从底座上拆离,以清理壳体内的白蚁;底座能够滞留于原位,降低对底座周围白蚁活动路线或环境造成影响;密封网板的设置使得内腔中存在的水分得以从内腔中流出,降低内腔中的诱饵浸水腐坏的概率。15、可选的,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段螺纹连接的螺纹孔。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上的螺纹段通过底座上的螺纹孔与底座实现可拆卸连接,若需要对壳体内白蚁进行清理,可直接将壳体从底座上拆下,将底座留于原位,降低对底座周围白蚁活动环境的影响。17、可选的,所述端盖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施力肋。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力肋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转动壳体,将壳体从底座上拆下。19、可选的,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导流筒,且所述导流筒外侧壁开设有若干出入口,所述导流筒朝远离所述壳体方向渐缩。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筒上开设的出入口供白蚁进入白蚁诱杀装置;导流筒朝远离壳体方向渐缩,利于进入壳体内的水沿导流壳体内壁的流出。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22、1.堵盖上设置有透明视窗覆盖的观测孔,若白蚁进入内腔后将存在部分白蚁通过端盖上的检测通道进入观测孔处,检测人员能够直接通过观察观测孔处的白蚁有无来判断内腔中的白蚁存在情况,提高了检查作业的便利性;23、2.白蚁进入内腔后,只能沿导向管爬出白蚁诱杀装置外,导向管外侧壁设置为光滑面,不易于白蚁爬出,提供给检测人员充足的时间在发现白蚁后向内腔撒入诱杀饵料,使更多有毒的诱杀饵料被带回巢穴;24、3.透明视窗滑动于端盖上,能够启、闭观测孔,便于操作人员通过观测孔向检测通道内投入饵料,吸引白蚁爬动至观测孔处以供检测人员观察。技术特征:1.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用于容纳诱饵的内腔(11);所述壳体(1)一端设置有端盖(2),所述壳体(1)远离所述端盖(2)的一端设置有底座(3);所述端盖(2)内开设有检测通道(21),所述检测通道(21)内侧壁上开设有观测孔(22),所述观测孔(22)上设置有透明视窗(2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导向管(4),所述导向管(4)一端延伸出所述底座(3),另一端与所述检测通道(2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4)包括连通管段(42)和导向管段(41),所述连通管段(42)靠近所述端盖(2)设置,且所述连通管段(42)外圆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引诱孔(421),所述导向管段(41)外侧壁设置为光滑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1)内设置有若干引诱饵棒(5),所述引诱饵棒(5)内穿设有诱杀饵棒(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23)滑动设置于所述端盖(2)上,透明视窗(23)用于启、闭所述观测孔(2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靠近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卡扣(24),所述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扣(24)一一对应的卡接槽(12),所述卡接槽(12)用于容纳所述卡扣(2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底座(3)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1)靠近所述底座(3)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网板(13),所述密封网板(13)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管(4)穿过的容纳孔(13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靠近所述底座(3)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底座(3)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段螺纹连接的螺纹孔(3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施力肋(2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导流筒(32),且所述导流筒(32)外侧壁开设有若干出入口(33),所述导流筒(32)朝远离所述壳体(1)方向渐缩。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白蚁诱杀装置,涉及白蚁防治的技术领域,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诱饵的内腔;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设置有底座;所述端盖内开设有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内侧壁上开设有观测孔,所述观测孔上设置有透明视窗;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一端延伸出所述底座,另一端与所述检测通道相连通。本申请具有提高白蚁诱杀装置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的操作简便性的效果。技术研发人员:陈丹妮,李文超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胜隆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1技术公布日:2024/5/10
- 上一篇:一种多环境催芽室
- 下一篇:一种动物粪肥收集和喷洒一体的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