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的后把手构造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钓竿的后把手构造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钓竿的后把手构造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相互参照本申请主张基于日本专利申请-(年月日申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参照作为整体并入本说明书中。本发明涉及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已知有在竿杆的外周面上插入把手主体的中空部而构成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的图)。现有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例如将竿杆的外周面与把手主体的内周面粘接而结合...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相互参照本申请主张基于日本专利申请2021-211403(2021年12月24日申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参照作为整体并入本说明书中。本发明涉及钓竿的后把手构造。背景技术:1、已知有在竿杆的外周面上插入把手主体的中空部而构成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现有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例如将竿杆的外周面与把手主体的内周面粘接而结合。2、现有技术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03227号公报技术实现思路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2、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存在如下问题,若把持把手主体,则较大的力作用于把手主体的竿梢侧与竿杆的接合部,该接合部容易剥离。为了增大接合强度,虽然考虑增大把手主体与竿杆的粘接面积,但是存在导致把手主体的大型化、重量增加,同时设计自由度变低的问题。3、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竿的后把手构造,能够实现设计自由度的提高,并且能够提高接合强度。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5、本发明的后把手是构成为包含竿杆和把手主体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主体具有:主体部,其具有随着远离所述竿杆而扩径的扩径部;以及第一插入部,其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竿杆这一侧延伸设置,粘接于所述竿杆的内周面。6、根据本发明,竿杆的内周面与把手主体的第一插入部被粘接,把手主体的主体部露出于竿杆的外部。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插入部的长度确保接合强度,并且能够通过主体部提高大小、形状、设计等设计的自由度。此外,由于主体部具有随着远离竿杆而扩径的扩径部,因此能够提高把持性。7、另外,优选所述把手主体是中空的。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把手主体的轻量化。8、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把手主体是中空的,并且具有向竿尾侧开口的开口部,所述钓竿的后把手构造还具有竿栓,该竿栓具有插入于所述把手主体的内部的基体部和从所述基体部延伸设置并粘接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周面的第二插入部。9、根据本发明,通过从把手主体的开口部插入竿栓,并将竿栓的第二插入部插入于第一插入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竿杆与把手主体的接合强度。10、另外,优选的是,具有保护所述把手主体的所述开口部的保护环。根据本发明,可防止把手主体接触地面等时破损。11、此外,优选竿栓的所述基体部形成为直径比所述竿杆大并且形成有向侧方开口的竿栓开口部。12、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竿栓的轻量化。13、优选的是,在所述把手主体上形成有向侧方开口的把手开口部。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把手开口部,能够提高把持性,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把手主体的轻量化。14、另外,优选把手主体是实心的。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把手主体的耐久性。15、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把手主体上形成有凹槽。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把持性,并且能够实现把手主体的轻量化。16、发明效果1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设计的自由度的提高并且提高接合强度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技术特征:1.一种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其构成为包含竿杆和把手主体,其特征在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技术总结提供一种钓竿的后把手构造,能够实现设计自由度的提高,并且能够提高接合强度。一种钓竿的后把手构造,其构成为包含竿杆(2)和把手主体(1),其特征在于,把手主体(1)具有:主体部(10),其具有随着远离竿杆(2)而扩径的扩径部(第一扩径部(10b)、第二扩径部(10c));以及第一插入部(11),其从主体部(10)向竿杆(2)这一侧延伸设置并粘接于竿杆(2)的内周面。技术研发人员:中川慎太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古洛布莱株式会社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9

钓竿的后把手构造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