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繁殖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小龙虾繁殖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小龙虾繁殖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应用,涉及小龙虾的养殖、培育方法,具体为小龙虾繁殖装置及其应用。、现有技术中,小龙虾的繁殖主要采用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方法。自然繁殖主要是在虾塘内,由于小龙虾有打洞习性,难以捕尽,在繁殖季节通过自然繁殖生产出一定数量的苗种,然后进行人工捕捞和养殖,或者将虾苗留在池塘内饲养。...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发明属于农业应用,涉及小龙虾的养殖、培育方法,具体为小龙虾繁殖装置及其应用。背景技术:1、现有技术中,小龙虾的繁殖主要采用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方法。自然繁殖主要是在虾塘内,由于小龙虾有打洞习性,难以捕尽,在繁殖季节通过自然繁殖生产出一定数量的苗种,然后进行人工捕捞和养殖,或者将虾苗留在池塘内饲养。自然繁殖方法是无法掌控亲虾数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虾苗的出苗率),导致虾苗出苗量少,批次多,规格参差不齐,造成养殖活率降低。现有技术中,在新池中自然繁殖是每年3-4月或前一年9-10月,在未养殖龙虾的池塘中,对水生植物进行清洗、消毒、施肥、种植,注水1米左右,然后每亩投放精选龙虾亲虾18-20kg,雌雄比为3:1。放入亲虾后,缓慢排出池水,使池水深度保持在0.4-0.6米,以便龙虾亲虾挖洞进入洞穴繁殖。这种方法虽然能对亲虾的单位面积数量和雌雄比进行控制,但依然依靠自然条件,不可控因素较多,产苗率也较低。2、人工繁殖的方法包括半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半人工繁殖相对于自然繁殖包括对虾塘进行清洗、消毒、施肥、水生植物种植和亲本的强化投喂,但依然依靠亲虾挖洞交配产卵,自然孵化,分批捕苗,因此在青虾的繁殖过程中,还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全人工繁殖是龙虾全部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水泥池底设置大量人工巢覆盖整个池底,移植少量沉水植物和水葫芦,并保持溶氧充足,每平方米投放亲虾一般在30-40只,雌雄比为2:1。每天喂一次,以动物饵料为主,水生植物为辅。通过控制光照、水温、水质、水位,诱导亲虾进洞、交配、产卵。然后将抱卵虾移入孵化池集中孵化。目前,三种方法以全人工繁殖方法产苗率最高,由于小龙虾喜欢在水气交界处受精和产卵,现有的全人工繁殖依然无法克服在水里抱对和受精,人工巢在池底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产生积污,导致水质变差,溶解氧低,繁殖条件恶化。另外由于人工巢是开放式的,在交配受精时会受其他亲虾的干扰,导致交配率降低。捕虾也较因难,由于公虾和抱籽母虾混在一起,需要分拣,会对抱籽虾造成伤害。此外,亲虾来自于湖泊等自然水体和人工养殖池塘,亲本性腺发育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一般雌虾性腺发育只有10%左右,后期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才能交配产卵,致使小龙虾的繁殖周期过长。技术实现思路1、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小龙虾亲虾交配率和雌虾抱籽率,进而提高亲虾单位体重的出苗量;本发明从同步亲虾发育阶段、加快性腺发育、缩短繁殖周期、免受外界环境干扰、增加雌虾受精率、优化培育和繁殖条件的思路出发,提供了能够一体化实现亲虾繁殖及抱籽雌虾培育的小龙虾繁殖装置及其应用。2、技术方案:小龙虾繁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繁殖池,池底分为具有高度差的两阶,池身上方设有远红外灯且外接蓄水池;繁殖池内的低阶上方设有辅板、高阶上方设有巢板,板块之间及板块与池壁之间均通过软胶条密封连接;所述巢板包括折板和人工繁殖巢,折板为z字形的波面板,波面分为相互垂直的长波面和短波面,长波面的上沿均匀开设圆孔,人工繁殖巢置于圆孔内;其中,人工繁殖巢为圆筒结构,自上而下包括口盖、筒部和半球面底,口盖和半球面底均为浮性材料,且均通过活动节与筒部连接;蓄水池内设有造雾器,造雾器连接繁殖池上方的喷雾管,蓄水池连接有进水口,繁殖池内的低阶上开设排水口。3、优选的,繁殖池为水泥池,深度为95-105厘米;繁殖池内,巢板高于辅板25-35厘米。4、优选的,长波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0°。5、优选的,圆孔的直径占长波面宽度的1/2-2/3。6、优选的,两个活动节以筒部圆柱体的中心呈对称。7、优选的,折板通过框架固定,折板下方设有架腿,架腿高于池底45-55厘米;辅板的固定方式与折板相同,且与折板水平齐平,辅板下方设有兜网。8、优选的,所述装置上方覆盖大棚。9、优选的,所述软胶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两个焦点处为圆腔,圆腔沿长轴向外形成缺刻,其余部分为实体部。10、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中养殖池及蓄水池内均根据常规设计布局增氧和控温装置。11、以上任一所述小龙虾繁殖装置在亲虾催熟培育、亲虾交配、抱籽雌虾培育中的应用。12、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3、s1、亲虾放养14、在繁殖池内加水至水面淹至圆孔下沿,使得人工繁殖巢沿口下方处于水下,此时口盖处于闭合状态;将亲虾放在巢板上,雌虾数量为人工繁殖巢数量的1-1.5倍,雌虾与雄虾的数量比为1:2-3;静置至亲虾均匀分布于巢板上,待催熟培育;15、s2、亲虾催熟培育16、打开远红外灯,每天照射6小时,温度上升1-2℃,同时开启造雾器,每天投喂1次颗粒饲料,少量分批投喂直至不再摄食;17、s3、换水18、每2-3天换水1次,投水量为人工繁殖巢所在水层高度乘以繁殖池的底面积;具体换水方法为:采用溢水管法,将溢水口调整至口盖沿口处,水量维持使口盖打开一个小缝,水源从巢板上方流入,从口盖的小缝流进人工繁殖巢,再从筒部的镂空处流出至巢板下方,直至从排水口排出;19、s4、交配繁殖20、重复s3、s4直至雌虾头内浅黄色卵巢颜色变深,停止催熟,进行交配繁殖,具体方法为:向繁殖池内加水,使得口盖完全打开,雌雄亲虾成对进入人工繁殖巢进行交配,交配后的雄虾出巢再次与其他雌虾交配或留在巢板上;人工繁殖巢内交配完成后,打开辅板,将繁殖池的水位降低至口盖完全闭合;21、此时,抱籽雌虾留在人工繁殖巢底部,巢内形成相对封闭且通透的孵育环境;抽走辅板,随着水位的下降,留在巢板上的亲虾进入兜网内,收集;抱籽雌虾在巢内继续培育或收集专池培育;22、s5、抱籽雌虾培育23、收集专池培育,方法为:将繁殖池内的水排出至水位下降至半球面底下方,即半球面底完全打开,抱籽雌虾从巢内溜出,随水流进入辅板下方的兜网,收集后专池培育;24、巢内继续培育,方法为:根据抱籽雌虾的生活习性调节繁殖池的水位、控制水温及投喂;加深繁殖池水位使得口盖打开,抱籽雌虾出巢觅食,期间投喂饲料并补充新鲜水草,同时采用微生物制剂配肥水质,为籽虾提供食物;籽虾变成幼虾脱离母体后,拆除辅板,降低水位使得雌虾和幼虾随水流进入兜网。25、本发明所述小龙虾繁殖装置设计的思路及应用的原理在于:首先,所述装置在结构设计时结合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的优势,具体而言:人工养殖巢两端的浮性材料活动连接设计,使得口盖和半球面底可通过池内水位调节控制二者的开合;进一步通过折板的波面角度控制增加了单位面积养殖池内人工养殖巢的容纳量,并增大了抱籽雌虾孵育过程中水氧结合面积。其次,人工养殖巢两处活动节沿筒部中心对称设计,且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将口盖处的活动节旋转至最高点,半球面底处的活动节相应处于最低点,使得在水位调节时两个浮性材料能够迅速浮起,不影响亲虾进巢或离巢。再次,所述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充分利用小龙虾天然的打洞习性,并促进小龙虾交配后自然分离,池底高低阶层的设计结合水流作用能够保证亲虾或幼虾在收集、分离过程中免受伤害。最后,所述装置不局限用于亲虾交配,交配完成后抱籽雌虾培育及籽虾、幼虾的饲养、分离均可继续使用。26、有益效果:(1)所述装置增加了单位面积养殖池的亲虾放养量,减少亲虾性腺发育所需的积温,为抱籽雌虾的孵育提供了安全优质的环境;(2)所述装置的应用使得亲虾抱籽率和籽虾成活率大大提高,缩短了批量亲虾的繁殖周期,幼虾规格均一性更好。

小龙虾繁殖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