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花菇的栽培工艺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用于花菇的栽培工艺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用于花菇的栽培工艺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发明涉及菌菇栽培,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花菇的栽培工艺。、花菇是现代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食用菌新秀,它是香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自然条件,人为改变香菇的正常生长发育,使菌盖形成褐白相间的花纹,因而形成花菇,花菇的培养通过大棚栽培实现,菇棚建造选择向阳、通风、地势平坦、土壤干...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发明涉及菌菇栽培,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花菇的栽培工艺。背景技术:1、花菇是现代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食用菌新秀,它是香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自然条件,人为改变香菇的正常生长发育,使菌盖形成褐白相间的花纹,因而形成花菇,花菇的培养通过大棚栽培实现,菇棚建造选择向阳、通风、地势平坦、土壤干燥、进出料方便处建东西向菇棚。菇棚长6米,宽2.6米,高2.4米,菇棚两端和中间用砖砌3堵墙,墙上端呈弧形,中间留2米高、0.6米宽的门,两端门上方各留一个边长12厘米的方形排气孔。用竹竿作层架,每层8根,层距33厘米,共6层,可放500个菌袋,架上覆盖宽幅薄膜,使其菇棚的保温性能好。2、但是现有的花菇在栽培时,菌棒一般采用井字型堆放发菌,同时控温处理,但是堆叠时,存在需要反复降低堆层,防止接触的菌棒间,因温度多高而出现高温烧袋现象,且菌棒在接种后需要进行增氧、补水等操作,不仅需要反复搬运菌棒,耗费人力的同时,人力来回挪动菌棒,利用注射等补水方法操作也容易造成菌棒的松散现象,导致二期、三期菌菇的栽培得菌率降低。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花菇的栽培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花菇的栽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3、s1:养料配置,按重量百分比进行原料备料:梨树木屑70%、麸皮22%、甘蔗渣2%、秸秆2%、磷酸二氢钾1%、石膏粉2%、石灰1%;4、s2:养料搅拌,将原料搅拌混合,加入适量温水进行再次翻堆搅拌,进行堆放发酵成养料;5、s3:装袋灭菌,养料发酵后,进行装袋,制成菌棒,将菌棒进行消毒灭菌;6、s4:接种管理,选用优良的品种,对菌棒上养料进行菌菇接种,再套外袋,并在菌棒和外袋之间填入稻草,封闭发菌;7、s5:发菌处理,对菌棒分别进行增氧、去外袋、刺孔及间隔平铺;8、s6:催蕾处理,将转色的菌袋白天增温晚上降温,保持昼夜温差10℃以上,菌丝扭结成原基,控温、浇水处理;9、s7:出菇管理,出菇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0%-70%之间,形成花菇后要停止喷水,及时采收并及时烘干,同时对菌棒补水及营养素,使其再次出菇。10、优选的,所述s2中梨树木屑、麸皮、甘蔗渣、磷酸二氢钾、石膏粉和石灰依次放置并始终保持搅拌状态,温水温度为25℃-30℃,原料与水的比例为4:3,搅拌料含水量65%-75%,将搅拌后的养料堆放在一起进行发酵。11、优选的,所述s3中菌棒放在常压灭菌灶进行消毒和灭菌,先用大火使温度在4-6个小时左右达到100℃,在100℃的温度下保持36h,停火开锅后,等养料温度降低到70℃的时候,将养料菌棒放到菇棚,且所述s3中装袋菌棒包括:12、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发酵养料的中部;13、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设置于定位机构的一端,所述加料机构用于向菌棒中部进行补水、增氧及营养剂的补充;14、喷雾机构,所述喷雾机构活动设置于加料机构的顶部;15、聚丙烯袋,所述聚丙烯袋套设在定位机构和发酵养料的外部,所述聚丙烯袋通过棉线进行扎口,并对所述定位机构和聚丙烯袋的一端进行固定。16、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17、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穿插于聚丙烯袋内腔发酵养料的中部,所述加料机构设置于固定管的一端;18、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于固定管的另一端,所述定位块穿插支撑于聚丙烯袋的内腔另一端;19、内管,所述内管设置于固定管的内腔,且所述内管的一端与定位块的内壁固定连接;20、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设置于内管的内腔;21、多个堵塞组件,多个所述堵塞组件呈多个环形阵列等距设置于活动组件和固定管之间,所述堵塞组件用于固定管内腔与发酵养料内部的相通与阻隔;22、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呈螺纹结构螺纹密封于固定管的一端。23、优选的,所述活动组件包括:24、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内管的内腔滑动连接;25、多个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分别固定于内管内壁的两端,所述活动杆同时与多个定位块的中部滑动穿插连接;26、拉簧,所述拉簧固定于其中一个定位块的一端,所述拉簧套设于活动杆一端的外壁;27、拉环,所述拉环固定于活动杆的一端,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于拉环的外壁;28、拉绳,所述拉绳固定套设于拉环的外壁。29、优选的,所述堵塞组件包括:30、固定环,多个所述固定环呈多个环形阵列等距固定于活动杆的外壁;31、连接环套设于固定环的内腔;32、堵杆,所述堵杆套设于连接环的一端,所述堵杆与相邻内管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33、出料孔,多个所述出料孔呈多个环形阵列开设于固定管的内壁,所述堵杆与出料孔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34、优选的,所述加料机构包括:35、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底部固定于穿插于固定管的顶部一端;36、防滑圈,所述防滑圈固定于进料管的顶部外壁;37、密封橡胶,所述密封橡胶的外壁固定于进料管的内壁顶部,所述密封橡胶的中部开设有十字型切口;38、所述喷雾机构包括:39、喷雾器和喷雾头,所述喷雾头固定于喷雾器的底部,所述喷雾头与密封橡胶的十字型切口内呈挤压状态滑动穿插连接。40、优选的,所述s4中,养料菌棒的温度降低到30℃以下时,才对菌棒进行菌菇接种,每个菌棒接种3行,每行接种3穴,稻草均匀铺放在外袋和菌棒之间,稻草铺设厚度为10mm-20mm,且稻草在接种处留有空隙,同时菌棚室温不高于28℃,相对湿度不高于70%。41、优选的,所述s中向菌棒增氧通过开启所述固定管端部的密封盖,并拉动所述拉绳,使所述活动杆上连接的堵杆远离出料孔,所述出料孔接触的养料与固定管的内腔相通,使氧气能进入菌棒的中部,同时松开外袋扎口,使外界氧气进入稻草和菌棒外部;42、分别在接种第二十天,脱去外袋,对接种处进行牙签刺孔若干;第三十天用毛衣针在菌穴处刺孔若干及去除菌棒外部稻草;第四十天用筷子对菌穴处刺孔若干并保持菌棒之间的平铺间隔为4cm-5cm。43、优选的,所述s6中菌丝扭结成原基后,用刀片在膜上竖向割孔,棚内温度控制在18℃到20℃,浇水通过雾化喷水机对棚内进行每天1h-1.8h的浇水;44、所述s7中,对一期菌棒上的花菇采收后,拉动所述拉绳,通过所述喷雾机构向固定管的内腔分别进行水和菇类营养素的注射。45、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46、本发明利用菌棒和在菌棒和外袋之间填入稻草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稻草对菌棒形成保温隔热性能,使其菌棒能进行保温发菌,使其菌棒无需进行井字形堆放闷堆发菌,且无需进行反复翻堆,降低人力耗费,且不会因菌棒的反复挪动,造成菌棒松散或影响菌棒上菌丝的繁殖,补水简单,提高菌棒的二期、三期的菌菇得菌率,提高栽培效率;47、本发明利用发菌处理的增氧方式,通过菌棒上的定位机构的设置,便于菌棒的中部与外接环境相通便捷,使其对菌棒中部的增氧便捷,提高菌棒上菌种繁殖的效率及稳定性,且稻草的设置,使菌棒增氧的同时还能处于保温状态,降低因菌棒翻动,而导致菌种或菌丝掉落现象,使其花菇的栽培过程稳定。

一种用于花菇的栽培工艺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