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秋大豆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农业,特别是涉及一种高产秋大豆的种植方法。、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但是目前种植过程中大豆种子由于害虫蚕食及种植环境原因造成萌发率不高,且盲目施肥导致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化肥利用率随着量的...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农业,特别是涉及一种高产秋大豆的种植方法。背景技术:1、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但是目前种植过程中大豆种子由于害虫蚕食及种植环境原因造成萌发率不高,且盲目施肥导致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化肥利用率随着量的不断扩大而随之大幅降低,同时导致大豆枝叶疯长甚至引起病虫害暴发和倒伏现象普遍存在,综合多方面因素,大豆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产量却得不到提高,品质还逐渐下降。技术实现思路1、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技术背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产秋大豆的种植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2、一种高产秋大豆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步骤一:选择土地的土壤酸碱度为5.8-6.5,在播种前深翻30-50厘米,构成上松下实的土层结构,更加适宜大豆的生长和稳固,不易倒伏,施足底肥;4、步骤二:选用翻秋良种,选好种子后,将其放在布袋中晾晒1天,然后采用小功率超声波处理,再将大豆种子与根瘤菌剂进行掺拌;5、步骤三:采用播种机播种,等穴播种,每穴2—3粒种子,株距30cm,行距40—50cm每亩3—4公斤种子;6、步骤四:大豆幼苗期、幼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等;花荚期、鼓粒期要注意防治豆天蛾、造桥虫、食心虫、豆荚螟的危害;幼苗期每亩喷施大豆促控剂40-50克、15公斤水和em原露2-3ml混合溶液,幼苗期再喷施大豆促控剂40-50克和15公斤水的混合溶液,防治大豆食心虫,鼓粒期亩喷磷酸二氢钾180-220克、em原露2-3ml、米醋140-160ml和水14-16公斤的混合溶液,适时收获。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每亩地施加底肥草木灰400—600公斤、磷肥8—12公斤、15—20公斤复合肥8、进一步的,在大豆盛花期每亩施加尿素4—6公斤、氯化钾5—10公斤;9、进一步的,所述大豆田间杂草很多,化学除草要筛选出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尽量控制施用量。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1、本发明采用科学种植方法种植大豆,能够有效防治害虫侵害,抗倒伏能力强,其产量高,荚果饱满,病虫害少,通过抑制大豆植株生长来充分满足豆荚结果需要的养分,施肥次数少,种植出的大豆品质好,风味早熟,易于推广。技术特征:1.一种高产秋大豆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秋大豆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每亩地施加底肥草木灰400—600公斤、磷肥8—12公斤、15—20公斤复合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秋大豆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大豆盛花期每亩施加尿素4—6公斤、氯化钾5—10公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秋大豆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田间杂草很多,化学除草要筛选出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尽量控制施用量。技术总结本发明提出一种高产秋大豆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土地的土壤酸碱度为5.8‑6.5,在播种前深翻30‑50厘米,构成上松下实的土层结构,更加适宜大豆的生长和稳固,不易倒伏,施足底肥;步骤二:选用翻秋良种,选好种子后,将其放在布袋中晾晒1天,然后采用小功率超声波处理,再将大豆种子与根瘤菌剂进行掺拌;步骤三:采用播种机播种,等穴播种,每穴2—3粒种子,株距30cm,行距40—50cm每亩3—4公斤种子等步骤,本发明采用科学种植方法种植大豆,能够有效防治害虫侵害,抗倒伏能力强,其产量高,荚果饱满,病虫害少,通过抑制大豆植株生长来充分满足豆荚结果需要的养分,施肥次数少,种植出的大豆品质好,风味早熟,易于推广。技术研发人员:马俊琪,银永安,刘杨斌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凌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