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蔬菜还田后改善土传病害的,具体涉及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由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侵染引起的枯萎病是引起连作草莓普遍发生的重要土传病害,当草莓连作种植时,发病率可高达.%,枯萎病的发生会导致草莓植株根部和茎部组织坏死,影响植株的营养吸收和水分运输,使得植株生长...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蔬菜还田后改善土传病害的,具体涉及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背景技术:1、由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侵染引起的枯萎病是引起连作草莓普遍发生的重要土传病害,当草莓连作种植时,发病率可高达89.2%,枯萎病的发生会导致草莓植株根部和茎部组织坏死,影响植株的营养吸收和水分运输,使得植株生长受阻,一旦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将会造成结实率降低、果实膨大异常、品质下降、产量大幅度降低等后果。2、目前,防治草莓枯萎病多采用百菌清、代森锰锌、多菌灵等化学类杀菌剂,而连年使用此类药剂导致草莓病原菌抗药性加强,防治效果降低,化学农药在施用后会残留在土壤和植物中,这些残留物可能对土壤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和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同时还会影响果实及地下水源的安全性,长期食饮残留农药的果实和水源,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3、生物质还田是一种农业土壤管理方法,将植物残体、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直接还田到土壤中,用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十字花科芸薹属属于中国常见种植作物,种植方法简单,且其体内化感效应对改善土壤质量有明显效果,因此,将十字花科芸薹属的植株残体翻埋进土壤,具有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促进草莓生长的作用,同时还可降低土壤中有害真菌数量,减轻草莓枯萎病的发生。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现有防治草莓枯萎病多采用化学类杀菌剂,导致化学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和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破坏生态平衡以及造成草莓品质及产量降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了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方法,通过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技术和物理强还原技术的有机结合改善并防治土传病害,该方法采用的是一种绿色防控技术,操作简单,在改善土壤质量的同时能够安全有效的抑制草莓枯萎病菌发生。2、为了达到以上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北方一般6-7月草莓休棚时种植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经35-50天生长成熟后收集植株;回田使用时,将其残体填埋在翻耕的土壤中;并进行大水漫灌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再对温室大棚进行物理强还原处理后,对下茬草莓移栽定植。4、优选地,所述的翻耕土壤高度为20-30厘米。5、优选地,所述大水漫灌土壤保持湿润状态的持水量为70%。6、优选地,所述土壤强还原处理采用棉隆撒施,施用量为每亩20kg,覆膜处理时间为20天。7、优选地,所述下茬草莓移栽定植时间为揭膜后7天进行翻地起垄。8、优选地,所述下茬草莓移栽定植垄高为30-40厘米,上垄宽为30-40厘米,下垄宽40-60厘米,垄沟宽30-40厘米,株距18-20厘米。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得到以下技术效果:10、本发明采用十字花科芸薹属进行还田护理,所述芸薹属植物包括但不限于白菜、甘蓝、芥菜、芜菁等植物,其中茼蒿、油菜、芥菜、甘蓝、雪里蕻还田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中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显著,抑制率高达72%以上,其中茼蒿和油菜还田处理后镰刀菌菌群数量较未还田连作土壤菌群数显著降低48.77%和55.03%,在长期实践和研究中发现,他们防治土传病害的效果比其他种类的更加优异,充分表明本发明方法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对连作草莓土传病害改良工程具有重要意义。11、同时,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是中国栽培面积最大、消费量最大的蔬菜,因此通过十字花科芸薹属生物质还田对土传病害的抑菌效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通过十字花科芸薹属与草莓轮作进行草莓枯萎病的防治,且同时节省成本,减少环境的污染。12、技术特征:1.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草莓休棚时种植十字花科芸薹属,经35-50天生长成熟后收集植株;回田使用时,将芸薹属残体填埋在翻耕的土壤中;并进行大水漫灌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再对温室大棚进行物理强还原处理后,对下茬草莓移栽定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耕土壤高度为20-30厘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水漫灌土壤保持湿润状态的持水量为7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强还原处理采用棉隆撒施,施用量为每亩20kg,覆膜处理时间为20天。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茬草莓移栽定植时间为揭膜后7天进行翻地起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方法,所述下茬草莓移栽定植垄高为30-40厘米,上垄宽为30-40厘米,下垄宽40-60厘米,垄沟宽30-40厘米,株距18-20厘米。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后改善草莓土传病害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一种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种植十字花科芸薹属进行还田技术和物理强还原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加快土壤养分转化,从而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同时十字花科芸薹属还田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中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72%以上,其中茼蒿和油菜还田处理后镰刀菌菌群数量较未还田连作土壤菌群数显著降低48.77%和55.03%,降低草莓土传病害的风险,充分表明本发明方法科学有效、切实可行,不仅节省成本,操作简单,减少环境的污染,且对连作草莓土传病害改良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琪,史芳芳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6
- 上一篇:一种种禽孵化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基于宽频带水声换能器的大黄鱼声控驱鱼方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