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及其构建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医疗模型,尤其涉及一种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即“冰毒”,在全球的滥用形式十分严峻。其不仅会带来强烈的成瘾性,长期使用meth还会诱发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methamphetamine ind...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医疗模型,尤其涉及一种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背景技术:1、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即“冰毒”,在全球的滥用形式十分严峻。其不仅会带来强烈的成瘾性,长期使用meth还会诱发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methamphetamine induced psychosis,mip),有26%-46%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会出现该症状。不仅对吸毒者自身及其家庭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又极大地威胁了社会治安与公共安全。然而,对于meth诱导的精神病,其发生的机制目前还不甚明了,现阶段认为其主要与儿茶酚胺系统有关。症状方面,虽然原发性精神分裂症与mip的症状十分相似,但有研究发现二者还是有所不同的,幻听、幻视、迫害性妄想和概念混乱等是mip的核心症状,而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和活动减少等,通常不存在或者很少(6%-19%)。并且存在持续精神症状的人有很高的暴力行为风险。近年来,伴随其升高的发病率和难治性,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或临床开展研究,使其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动物模型能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对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充分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治疗和抗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开发。虽然长期以来研究者们试图建立一些动物模型用于精神疾病的研究,但由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以及其发病机制不明确,使精神疾病的机理研究陷入恶性循环:有限的精神病相关知识限制了动物模型的建立,没有好的动物模型又直接影响了精神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没有令人满意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用以研究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生物学机理以及相关药物的开发。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目前没有令人满意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通过分周期给小鼠注射不同剂量的甲基苯丙胺,成功构建了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该构建方法成功率高,稳定性好,为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支持,并为开发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新方案提供理论依据。2、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3、一种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给小鼠注射甲基苯丙胺,每天注射一次,注射周期为三个周期,每个周期5天,同一周期内的注射剂量相同,不同周期的剂量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梯度增加,注射结束后戒断2个周期,得到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分周期注射不同剂量的甲基苯丙胺,成功构建了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成模率达85%,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精神分裂表型非常稳定,对于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药物靶点探索和药物研发具有重大的意义,为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动物模型工具,并为开发抑郁症治疗的新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6、进一步地,所述小鼠为4~5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7、发明人曾尝试采用c57bl/6n品系小鼠,但在模型探索阶段同笼小鼠互相攻击情况十分严重,造成了小鼠的大量死亡,无法正常进行试验,因此,采用c57bl/6j小鼠。8、进一步地,所述注射甲基苯丙胺的方式为腹腔注射。9、进一步地,所述腹腔注射的时间为8:00~18:00之间,每天给予腹腔注射的时间保持一致。10、进一步地,注射甲基苯丙胺的具体过程为:第一周期,每天给予小鼠2mg/kg甲基苯丙胺腹腔注射;第二周期,每天给予小鼠4mg/kg甲基苯丙胺腹腔注射;第三周期,每天给予小鼠8mg/kg甲基苯丙胺腹腔注射。11、优选的上述注射甲基苯丙胺的方式,可提高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成功率。12、进一步地,每只小鼠在注射周期内的注射甲基苯丙胺的体积相同,均为0.1ml。1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相同的注射剂量,每个周期需按照小鼠的体重配制不同浓度的甲基苯丙胺生理盐水溶液。14、需要说明的是,戒断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都不做任何处理,按照正常进行饲喂。15、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16、本发明构建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效果稳定,个体差异小,建模时间短,构建的疾病模型更为贴近人类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症状,且在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伴随症状上均表现出较高的成功率和稳定性,适合作为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17、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验证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的方法,将构建的小鼠模型依次进行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明暗箱实验、三箱社交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学前脉冲抑制实验。18、采用刺激强度由弱至强的顺序依次进行上述行为学实验,可准确判断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是否构建成功。19、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在筛选治疗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药物中的应用。20、本发明构建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对于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和治疗方案的开发提供了优异的动物模型,对于多种精神疾病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筛选治疗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22、s1,将待测试药物施用于所述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中;23、s2,分析待测试药物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选择能够明显改善小鼠模型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测试药物。24、本发明提供的构建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并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成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成模率高,建模过程和得到的小鼠模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极大地缩短了研究周期,提高了科研效率,对筛选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实验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技术特征:1.一种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鼠为4~5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甲基苯丙胺的方式为腹腔注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腹腔注射的时间为8:00~18:00之间,每天给予腹腔注射的时间保持一致。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射甲基苯丙胺的具体过程为:第一周期,每天给予小鼠2mg/kg甲基苯丙胺腹腔注射;第二周期,每天给予小鼠4mg/kg甲基苯丙胺腹腔注射;第三周期,每天给予小鼠8mg/kg甲基苯丙胺腹腔注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只小鼠在注射周期内的注射甲基苯丙胺的体积相同,均为0.1ml。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8.一种验证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构建的小鼠模型依次进行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明暗箱实验、三箱社交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学前脉冲抑制实验。9.权利要求7所述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在筛选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中的应用。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7所述的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筛选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医疗模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给小鼠注射甲基苯丙胺,每天注射一次,注射周期为三个周期,每个周期5天,同一周期内的注射剂量相同,不同周期的剂量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梯度增加,注射结束后戒断2个周期,得到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本发明成功构建了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成模率高达85%,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精神分裂表型非常稳定,对于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药物靶点探索和药物研发具有重大的意义,为甲基苯丙胺致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动物模型工具,并为开发抑郁症治疗的新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技术研发人员:谢冰,文迪,马春玲,李文博,刘晓坤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医科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