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大豆(豆丹)-羊肚菌-水稻轮作的种植方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羊肚菌-大豆(豆丹)-羊肚菌-水稻轮作的种植方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羊肚菌-大豆(豆丹)-羊肚菌-水稻轮作的种植方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具体是指一种羊肚菌-大豆(豆丹)-羊肚菌-水稻轮作的种植方法。、羊肚菌是一种名贵的珍稀食用菌,含有种以上氨基酸,其中种为人体所不能合成,营养保健价值极高。自年突破人工栽培限制以来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截至年国内羊肚菌表观消费量为.吨,同比增长.%,呈现出刚性增长趋势。目前...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具体是指一种羊肚菌-大豆(豆丹)-羊肚菌-水稻轮作的种植方法。背景技术:1、羊肚菌是一种名贵的珍稀食用菌,含有18种以上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所不能合成,营养保健价值极高。自2012年突破人工栽培限制以来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截至2019年国内羊肚菌表观消费量为40914.1吨,同比增长65.03%,呈现出刚性增长趋势。目前,羊肚菌生产主要采取菌外营养袋培养法,相关研究表明,营养袋内小麦、稻壳等物质主要为羊肚菌菌生长持续提供碳源,而羊肚菌生长所需氮源则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氮养分的及时补充对接茬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2、豆丹为豆天蛾幼虫,主要以取食大豆叶片为生,但肉浆无毒无害且富含高蛋白,我国不少地区有食用豆丹的习惯,豆丹市场需求量正与日剧增,目前主要为一年生产两季,生产种植流程为:分别于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在养殖大棚内播种第一季大豆,5月上旬至5月下旬挂卵,6月上旬至6月下旬进行豆丹采收,采收后清理大豆植株;第二季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大豆播种,7月下旬至8月上旬挂卵,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豆丹采收,采收后清理大豆植株。作为豆科植物,大豆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可通过根瘤固氮减少化肥施用,但连续种植条件下,大豆连作障碍严重,土壤微生物菌群失衡,肥料逐年增施,但减产率仍达30%~50%,甚至高达70%左右,进而影响豆丹产量,豆丹受大豆连作障碍影响减产40%~80%。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羊肚菌-大豆(豆丹)-羊肚菌-水稻隔年轮作的科学种植方法,生产上常通过种间轮作、水旱轮作以改善土壤结构与肥力,减少土传病虫害。一方面通过羊肚菌、大豆(豆丹)、水稻周年、隔年轮作提高设施大棚周年利用率从而提高产出效益;另一方面,本技术中羊肚菌、大豆(豆丹)轮作,利用大豆根瘤固氮作用提高土壤氮含量以补足上茬羊肚菌生产所消耗土壤氮养分,并通过羊肚菌、大豆(豆丹)、水稻种间轮作、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结构与肥力,减少土传病害。2、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一种羊肚菌-大豆-羊肚菌-水稻轮作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3、s1、产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远离污染源的设施大棚。4、s2、羊肚菌种植前土壤处理:针对前茬作物为大豆(豆丹)或水稻,采用不同的土壤处理方式。5、前茬作物为大豆时,将田间杂物清理干净后,暴晒2~3d,利用小型旋耕机对土壤进行旋耕,旋耕深度为10~15cm,撒施25~50kg/亩生石灰后再次旋耕土壤,暴晒2~3d后,继续旋耕,旋耕深度为10~15cm,此时表土颗粒为1~2cm。6、前茬作物为水稻时,于11月上旬前将水稻收割完毕,将田间稻草、杂草、塑料等杂物清理干净后,暴晒2~3d,水稻秸秆与残余稻桩经过旋耕机打碎后深耕还田并再次曝晒1~2d,耕作深度为10~15cm,撒施25~50kg/亩生石灰后再次深耕土壤,然后暴晒2~3d后,继续旋耕土壤,旋耕深度为10~15cm,此时表土颗粒为1~2cm。7、s3、畦床建造:沿设施大棚方向开挖畦床和畦沟,畦床长度不限、畦床宽度为80~120cm,畦沟长度不限、宽度为40~50cm、深度为20~25cm;对于排水不良及粘质土壤,应作高畦防止畦面积水,将畦面耙疏松、细软;无喷灌设施的大棚需于每个畦面上放置1~2条直径为1寸、普通壁厚0.15~0.25mm的软管滴灌带用于及时为羊肚菌生长补足水分。8、s4、羊肚菌品种选择:选用适应本地生长、抗逆性强、高产优质、商品性好的羊肚菌优良品种;9、s5、羊肚菌的播种生产管理:于11月中下旬连续7d平均气温低于20℃时,进行羊肚菌播种栽培:10、步骤一、采用条播方式,沿畦床搂2~3条宽度、深度均为3~5cm、间距20~30cm的播种沟,将掰碎或破碎后菌种均匀播于沟内,覆盖原田细土3~5cm,表土耙平后浇透水;11、步骤二、播种用量:菌种用量150~200kg/亩,播种前按播种沟或畦面计算播量;12、步骤三、地膜覆盖:播种后立即在畦床覆盖黑色地膜,地膜应符合gb13735规定;地膜间隔1m左右留透气孔;地膜内土表温度不宜低于0℃和超过20℃,适时加盖地膜保温或揭膜通风降温;13、步骤四、外援营养袋放置:播种后7~10d,待白色菌丝长满畦面,即可掀开地膜开始放置外援营养袋,营养袋应选择无污染、无破损的使用;以单体重量为0.5kg的营养袋为例,放置营养袋按照1800~2400袋/亩为羊肚菌的生长补充营养;其中,营养袋的放置方法为:用消毒的袋用工具刀将营养袋一面划开两道8~10cm长的划口,划口朝下平放在畦床表面,稍用力压实;沿畦床走向平行摆放,所述营养袋行间距为40~50cm、营养袋间纵向间距为40~50cm,横向营养袋之间应交错放置,然后重新盖上地膜,沿畦床方向间隔20cm打1~2排孔,孔径1cm;14、步骤五、遮阳网覆盖:在拱棚的上方铺设遮阳网,使得遮光率达到80%~90%。15、s6、羊肚菌的发菌管理:主要包括温度、湿度与co2浓度管理。16、步骤一、温度管理:通过开、闭侧面卷帘或门口棚膜通风管理棚内温度;菌丝生长期控制空气温度不超过22℃;原基萌发期控制空气温度4~20℃;子实体膨大期控制棚内温度8~20℃,不超过25℃;17、步骤二、水分与湿度管理:通过滴灌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利用人工微喷或通风控制空气湿度;菌丝生长期主要控制地膜下土壤含水量40%左右,土表发白时适当补水,空气湿度不作要求;原基萌发期即畦面出现少量原基、空气温度稳定回升至8~12℃时,移走外援营养袋,打开滴灌提高土壤湿度以促进原基萌发;原基萌发期需按土壤类型实施对应水分管理措施,壤土、砂土以畦沟少量积水,2~3h后及时排掉畦沟积水为宜;粘土或重壤土适当降低催菇水用量,以提高畦床土壤湿度为宜,畦沟内不可有积水;子实体膨大期以上午9:00~10:00人工微喷维持空气湿度≥80%为宜;18、步骤三、co2浓度管理:通过适时通风控制棚内co2浓度;co2浓度在菌丝生长期和原基萌发期≤800ppm,子实体膨大期≤600ppm;气温低时,选择中午通风;气温高时,选择早晚或夜间通风。19、s7、羊肚菌的收获:当子实体菌帽褶皱充分展开时,及时用小刀割断菇柄采收,保持菌体干净,早期菇采收菌盖长度5~7cm为宜,中期菇采收菌盖长度4~5cm为宜,尾期菇采收菌盖长度3~4cm为宜;20、s8、菇床处理:羊肚菌从出菇到尾期菇结束一般1个月左右,待尾期菇结束后,一般为4月上旬,将羊肚菌残余菌丝和菌体全部翻耕还田;21、s9、大豆种植前准备:4月上旬,按照1.5kg/亩用量的3%辛硫磷颗粒剂结合深翻灭杀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22、s10、大豆种植:23、步骤(1):选择优质大豆品种,经筛选、晾晒(非曝晒)2~3d后,用40%浓度的福美双(用量为每100kg种子用药0.5kg拌种)喷洒少量清水使土壤潮湿,2d后播种。24、步骤(2):大豆种植,采用手推式大豆播种器进行播种,行距控制在40~60cm,株距20cm,按照6000~8000穴/亩、每穴3粒的密度进行播种,如遇干旱,需及时灌水造墒播种,且需要及时排水排灌,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齐、苗全、苗壮;25、步骤(3):间苗定苗与水分管理,对大豆密度过大的田块,在两个对生单叶展开至一片复叶展开前,及时进行人工间苗;出苗后浇一次水(浇足),保持60%~65%的土壤含水量,初花期后可适当增加灌水量;26、步骤(4):肥料管理:施三元复合肥15~20kg/亩,肥料深翻入土,并与土壤混匀。在大豆初花期,追施5kg/亩尿素,同时追施叶面肥,用磷酸二氢钾0.1kg/亩溶于30kg水中喷施,可根据需要加入微量元素肥料;27、步骤(5):豆丹养殖:选择无伤、无黑斑、虫体打圈、有活力的豆丹作为制种虫源,将虫源埋入育种田内;28、其中,豆丹养殖,包括以下具体步骤:29、步骤a、制种虫源:选择无伤、无黑斑、虫体打圈、有活力的豆丹作为制种虫源;30、步骤b、春季制种:(1)室内制种:每年11月份将挑选的豆丹种虫转移至有加温设备的室内制种室进行制种的方式,在制种前应对制种室进行消毒,将40%甲醛溶液(用量为10ml/m3)倒入装有高锰酸钾溶液(用量为5g/m3)的玻璃容器中,溶液混合后将室内制种室密闭,进行熏蒸消毒,消毒时长约为30min,消毒结束后需立即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2)棚内制种:每年10月份将豆丹种虫集中置于覆有防虫网和塑料薄膜的钢架大棚内进行制种的方式,制种前将制种棚内土壤进行20cm土层翻耕,并采用多菌灵50g,配合84消毒液300ml,兑水20l进行土壤消毒,消毒完成后再进行翻耕;31、步骤c、种虫保存:(1)室内制种:于每年11月份将种虫放置于配制好基质(过20目筛网的土壤与木屑按2:1比例配制)的木盒中,木盒长×宽×高为100cm×200cm×25cm,基质厚度为18~20cm。每隔4~5d对制种室进行喷水,保证制种室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90%范围内;制种室内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室内制种的种虫量为2kg/m2;(2)棚内制种:每年9月下旬将挑选的5龄末老熟幼虫集中放置于制种大棚内进行集中入土蛰伏。越冬过程中挑出因脱水或感染导致死亡的豆丹。制种棚每隔5~7d浇一次水,保持棚内湿度70%~90%,棚内温度超过32℃,应及时通风降温;棚内制种的种虫量为0.6kg/m2;32、步骤d、种虫处理:(1)室内制种:每年3月中旬,制种室开始加温暖种,温度可根据大豆生长状况做相应调整,如果加温设施功率不足,则需适当提前加温。每天升温2℃左右,直至温度维持25~30℃,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即可完成羽化、交配和产卵;(2)棚内制种:覆有防虫网和塑料薄膜的制种棚不需要进行加温处理,通过自然温度,种虫即可在5月上中旬完成羽化、交配和产卵;33、步骤e、交配产卵:将羽化的豆天蛾成虫每200头放入体积为1m3的交配笼中,进行雌雄交配,每天早晨6点,收集交配中成对蛾子,送入晾对室,晾对室一般要求,温度宜在20~25℃,保持通风。下午4点拆对,将雄蛾放回交配室,雌蛾集中放入产卵笼进行产卵,产卵一夜,第二天上午将产于笼内的卵用小刷子进行收集。将卵收集后统一置于带有透气孔的塑料盒中进行保存,并贴上标签,记录产卵日期和产卵量;34、步骤f、挂卵:待保存的豆丹卵的卵色由绿转黄时,采用甲醛和双氧水1:1的混合溶液与水按照1:10的比例配制,对虫卵进行消毒,水温需调制20~22℃,消毒时间30min,消毒后用清水冲洗5次~6次,并将消毒后的虫卵在室内晾干。在大豆初花期前后,将豆丹卵置于4cm×5cm大小的20目孵化袋中,每个孵化袋中放20粒~30粒卵。选择较好天气,于清晨用订书机将孵化袋订到豆叶背面。挂卵密度为20000粒/亩。35、步骤g、养殖:挂卵2d后,注意观察豆丹卵孵化率,记录孵化率和各龄期幼虫存活率。豆丹发育至3龄后,会自行转移到其他叶片,5龄后即能转移至邻近植株。豆丹密度过大的区域,可人工将豆丹转移至虫口稀疏处。豆丹养殖期间需防止鸟类进入大棚危害豆丹幼虫;36、步骤h、采收:待豆丹生长至5龄末期,不再取食大豆叶片时,需及时采收豆丹,以防豆丹入土。采收一般在夜间进行,采用紫光灯进行捕捉;37、s11、大豆采收:豆丹养殖结束后,及时清除大豆植株。38、s12、第二轮羊肚菌种植:按照上述s2、s3、s4、s5、s6、s7步骤进行第二轮羊肚菌的种植与采收;39、s13、水稻种植:40、步骤1)水稻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本省种植的优质、抗劣性强、单季高产稳产水稻品种;41、步骤2)育秧与移栽:育秧前对水稻种子进行晒种、选种、拌种消毒和催芽处理,晒种时选择晴天晒种2~3d,再按照植保部门主推的浸种药剂、将种子浸泡药剂48h,将起水后的种子进行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育好秧苗后开始移栽,8月初开始插秧,可以采用抛秧、机插等方式进行,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基础地力情况,精确计算基本苗和栽插规格,并高质量(浅、稳、匀、直)适时栽插;42、步骤3)田间管理:机插结束后薄水护苗,活棵后脱水露田2~3d,而后浅干湿交替灌溉,总苗数达到预定穗数苗80%时开始分次轻搁,达到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氮,叶片挺起为止,搁田复水后,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在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7d灌一次跑马水;43、步骤4)肥料管理:肥料施用宜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稳施拔节孕穗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基肥与蘖肥比例以4:6为宜,氮、磷、钾搭配使用。穗肥掌握早施,以促为主。改进施肥方式,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采用缓释肥或控混肥的方式进行,化肥使用时需与有机肥或生物肥等配合使用。44、s14、水稻采收:10月下旬-11月初,当水稻90%以上籽粒黄熟,或水稻籽粒水分含量达到25%时用收割机收获。45、本方案一种羊肚菌-大豆-羊肚菌-水稻轮作的种植方法,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46、1、作物茬口衔接紧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实现设施大棚周年生产,提高大棚产出与收益。47、2、通过羊肚菌、大豆(豆丹)、水稻的种间轮作、水旱轮作,改变土壤理化性状与改良土壤生态环境,有效解决或缓解连作障碍,为羊肚菌产业、豆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式。48、3、羊肚菌、大豆(豆丹)轮作,利用大豆根瘤固氮作用提高土壤氮含量以补足上茬羊肚菌生产所消耗土壤氮养分,并通过羊肚菌、大豆(豆丹)、水稻种间轮作、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结构与肥力,减少土传病害。

一种羊肚菌-大豆(豆丹)-羊肚菌-水稻轮作的种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