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类保存活检组织的转运方法及转运箱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医疗存储转运,具体涉及一种可分类保存活检组织的转运方法及转运箱。、活检是医疗病理学常用的诊断技术之一。在医疗区,为了防止出现互感情况,活检采样区域与活检样品检测区域通常分处于不同区域。此时,需要专用的转运箱将活检样品从采样区域转运至检测区域。、而为了提高检测效率,通常采用集中检测...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存储转运,具体涉及一种可分类保存活检组织的转运方法及转运箱。背景技术:1、活检是医疗病理学常用的诊断技术之一。在医疗区,为了防止出现互感情况,活检采样区域与活检样品检测区域通常分处于不同区域。此时,需要专用的转运箱将活检样品从采样区域转运至检测区域。2、而为了提高检测效率,通常采用集中检测的方式,即活检样品放置在转运箱内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存满或接近存满)或短时间不再采样后,再转运至检测区域检测。因此,转运箱需要能够对样品进行保温存储。为了集中运输资源,通常会将不同的活检样品防止在同一转运箱内存储转运,而不同样品所需的保存温度不同,例如血液样本需要在室温保存(避免血小板等计数受到干扰)、身体内组织样本需要低温保存等。但是常规转运箱虽然具备分区制冷的能力,但是其往往是集中制冷,再进行集中分配,具体而言就是先进行统一制冷,然后在根据不同温区的制冷需求对冷量进行分配以满足不同温区的温度需求。3、该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转运箱的分区转运需求,然而集中制冷以及对冷量集中分配的方式在转运过程中对于制冷量的需求并不是严格按需制备的,也就是说,往往为了达到分区制冷的目的,制冷量的制备是饱和的,由此导致制冷功率过大以及相应的制冷散热功率过大,从而影响转运箱的续航。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类保存活检组织的转运方法及其转运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制冷量难以精准控制而导致制冷功率过大以及相应的制冷散热功率过大,从而影响转运箱续航的技术问题。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3、一种可分类保存活检组织的转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4、步骤100、在转运箱内根据分布式制冷源的制冷功率将转运箱分为可独立设置制冷温度的序列冷区,根据活检组织的保存需求意向,预设位于特定序列冷区的调温腔内的温度;5、步骤200、按需启动转运箱的序列冷区进行独立制冷;6、步骤300、在达到制冷预设值后降低制冷功率,并同步启动散热管路利用气流调控来差异化调整存储腔室内序列温区的制冷散热需求。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下述技术方案:8、一种采用上述转运方法的可分类保存活检组织的转运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上至下分为存储腔室和管路腔室;9、在所述存储腔室内设有多个存放槽,且每个所述存放槽均快接插拔设置有调温盒,多个所述调温盒在所述存储腔室内形成多个独立温区,其中,每个所述调温盒内均独立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分布独立设置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构成分布式制冷源;10、所述管路腔室内设置有散热管路,每个所述调温盒均与所述散热管路连接;11、所述散热管路包括双进双出风机,所述双进双出风机的相异通道上分别设置有进风歧管和排风歧管;12、所述管路腔室内设置有电控系统组件,所述电控系统组件根据多个工作的温区的制冷散热需求的总和,控制所述双进双出风机的运行功率来精准匹配散热需求;13、所述调温盒包括隔热外层、导热内层和保温盖,在所述调温盒的底部形成有散热腔室,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室内,所述调温盒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电控系统组件能够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与所述调温盒预设温度,调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功率;14、在所述进风歧管和所述排风歧管的分歧端部均设置有快接母头管,而所述调温盒的底部设置有两个连通所述散热腔室的快接公头管,所述快接公头管能够在所述调温盒安装后与所述快接母头管密封插接连通;15、在所述快接公头管与所述调温盒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电控系统组件能够根据每个所述调温盒内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功率,独立控制相应区域的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开启比例;16、每个所述存放槽的底部均设置有贯穿其槽底部并连通所述管路腔室的插口,在所述调温盒通过形成于所述存放槽内壁上的防呆槽口插入安装后,两个所述快接公头管穿过两个所述插口并置于所述管路腔室内与两个所述快接母头管插接;17、所述隔热外层的内侧壁与所述导热内层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加热腔室,且所述散热腔室和所述加热腔室内分别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隔热外层底部的两个散热通道和两个加热通道;18、所述流量控制阀具备一个主通道和两个分通道,所述流量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主通道与两个所述分通道开启状态和开启大小,且所述流量控制阀的两个所述分通道的接头分别安装在所述隔热外层的底部,并与一个所述散热通道和一个所述加热通道连接;19、在所述管路腔室内设置有余热管路,所述余热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双进双出风机的正压端并与所述排风歧管连通,以分流所述双进双出风机的排出气流,所述余热管路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进风歧管和所述快接母头管之间,以切换所述所述余热管路与所述快接母头管连通或所述快接母头管与所述进风歧管连通;20、其中,所述余热管路配合所述流量控制阀,能够将所述双进双出风机排出的热气流,可选择地导入所述加热腔室内加热所述导热内层,以实现加热保温;21、所述余热管路包括分流管、导热歧管和多个三通换向阀;22、所述分流管安装在所述双进双出风机的正压端并与所述排风歧管连通,且所述分流管具备分流控制阀;23、所述导热歧管安装在所述分流管的其中一个分流端部,且所述分流控制阀能够控制向所述导热歧管分流的比例;24、多个所述三通换向阀设置在所述导热歧管的分歧端部,且多个所述三通换向阀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歧管的分歧端部和多个所述快接母头管之间。2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热内层安装在所述隔热外层的内部,且所述隔热外层的上端形成有连通所述导热内层的开口,且所述保温盖可拆装地密封安装在所述隔热外层的开口内;26、所述散热腔室形成于所述隔热外层的底部和所述导热内层的底部之间,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导热内层形成的腔体内。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存放槽的槽底部设置有第一磁吸触点组,并在所述隔热外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磁吸触点组;28、所述电控系统组件与所述第一磁吸触点组电性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磁吸触点组电性连接;29、在所述调温盒安装在所述存放槽内之后,所述第一磁吸触点组与所述第二磁吸触点组接触导通;30、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所述第二磁吸触点组电性连接,且在所述第一磁吸触点组与所述第二磁吸触点组接触导通后,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所述电控系统组件间接电性连接。3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分流管和所述导热歧管之间设置有增压风机,且所述分流管与外部直通的分流端部的管径大于其与所述增压风机连接的分流端部的管径。3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腔室位于所述隔温外层和所述导热内层之间呈螺旋状,且两个所述加热通道分别与所述加热腔室的螺旋上端和螺旋下端连接;33、在所述散热腔室内设置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贴靠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安装;34、其中,所述散热鳍片的槽道两端分别朝向位于其两侧的两个所述散热通道。3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36、本发明通过分布式制冷源对不同的温区进行独立制冷,且在达到制冷预定值后进行低功率运行,于此同时,通过散热管路集中调配散热气流在不同温区的制冷源处流动来实现不同温区的散热差异化调整,即利用气流来实现不同温区的散热补偿,从而降低维持运行的功率损耗。
- 上一篇:一种带有匀水功能的农业智能滴灌系统的制作方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