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熊蜂饲养,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幼龄期的卵孵化与幼虫抚育的饲养管理方法。、熊蜂(bombus spp.)是自然生态中重要的传粉昆虫,养殖熊蜂应用于农作物授粉,是现代农业绿色生产的关键技术。熊蜂作为初级社会性昆虫,也作为重要模式生物用作各种试验研究。短头熊蜂(bombus b...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熊蜂饲养,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幼龄期的卵孵化与幼虫抚育的饲养管理方法。背景技术:1、熊蜂(bombus spp.)是自然生态中重要的传粉昆虫,养殖熊蜂应用于农作物授粉,是现代农业绿色生产的关键技术。熊蜂作为初级社会性昆虫,也作为重要模式生物用作各种试验研究。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是近年我国筛选驯化出来的一种本土授粉蜂种资源,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其群势强、寿命长,体色模式多态性高,且不同地区种群群间具有明显的体色模式多态性差异,地理区划明显。因此,在完全人为控制下的封闭式的饲养模式下,短头熊蜂是一种优秀的,可以用来研究熊蜂的卵结构、胚胎发育、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等生物学特性的模式昆虫。2、短头熊蜂是初级社会性昆虫,个体发育属完全变态。自然状态下,短头熊蜂通过越冬出蛰的蜂王单独访花觅食、选址筑巢、产卵育幼扩大蜂群,而后繁殖子代蜂王来延续后代。其子代在幼龄期不能自由活动需要雌性成蜂提供巢穴、巢房、食物,以及孵卵、哺育、保温和护卫等抚育照顾,才能发育为成蜂。卵是短头熊蜂个体发育的第一个虫态,雌性成蜂一般先泌蜡筑造卵包,然后在其中产卵3-9粒,产下蜂卵后会迅速用蜂蜡做成蜡被将卵包盖住,而后趴在卵包上产热,促使蜂卵发育为幼虫,而后哺育为成虫。自然状态下,这一过程,由于蜂卵被一直包裹在蜂蜡混合物筑造的卵包中,以及雌性蜂的保护,蜂卵的发育变化不能直观的观察到。生物学研究试验,需要对卵进行一些技术处理也受到阻碍,观察和操作都不方便,卵期变化不可控,导致在卵期开展的试验受到限制。另外,熊蜂卵包被拨开或者卵在被试验处理后,例如显微注射或者辐照后,会有一定损伤,放回蜂群后大概率会被工蜂清理掉,而幼虫则会发出需要雌性成蜂哺育的信号,则会大概率被蜂群接受存活下来。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为熊蜂的卵结构、胚胎发育、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等生物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对分子生物学熊蜂基因编辑技术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和熊蜂生物学特性研究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3、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s1、组建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标记后,相同条件下饲养;5、s2、收集适龄熊蜂卵:组建的蜂群置于暗室内的筑巢箱内饲养并饲喂蜂花粉和糖水,诱导小蜂群内蜂王或工蜂在巢基上筑巢产卵,每天观察记录蜂群发育情况;蜂群产下第一批卵后,打开卵包,清空蜂卵,而后在固定时间内等候蜂群再次产卵收集适龄蜂卵;6、s3、人工辅助孵卵:用镊子将蜂王或工蜂产的适龄蜂卵从卵包中移到无菌的培养皿里,于培养箱中进行孵化,每日观察蜂卵发育情况,及时将死亡的卵移除;7、s4、移虫到抚育蜂群:蜂卵孵化为幼虫后,先隔离抚育蜂群的工蜂,清除其所有卵和幼虫,而后立即将人工孵化的幼虫转移至清除卵和幼虫的抚育蜂群的卵包内,再放回抚育蜂群的原群工蜂哺育人工孵化的幼虫。8、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产卵蜂群为由工蜂组成的无王群,或为处女蜂王加工蜂组成和准蜂王加工蜂组成的任意一种有王蜂群;抚育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蜂群、组建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的蜂箱尺寸规格相同,其中放入可自由放入或取出的、涂抹有蜂蜡的、大小相同的木板做为巢基。9、优选的,所述产卵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群与抚育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蜂群的组建方法相同为:从遗传背景相同的短头熊蜂群里抓出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未掉毛的工蜂,统一放在空蜂箱中先混合饲养2小时,再将若干头工蜂放入1个饲养箱内,组成无王蜂群,控制无王蜂群中工蜂体型其中一头明显大于其余工蜂。10、优选的,所述产卵蜂群由处女蜂王加工蜂组成有王蜂群的组建方法为:处女王和工蜂来源为同一蜂群,选定蜂群后记录处女王出房时间,处女王12日龄后,抓入密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碳使其窒息,30min后放入新鲜空气待其苏醒后,1头蜂王与2-8头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未掉毛工蜂放入同一饲养箱内。11、优选的,所述产卵蜂群由准蜂王加工蜂组成有王小蜂群的组建方法为:事先成功交尾的蜂王解除滞育后,放入透风、透光,蜂王不会逸出的塑料箱中,同时放入糖水任其自由取食,塑料箱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蜂王活动5天后,1头蜂王饲养在1个蜂箱内,7天后每个蜂箱加人2-8头短头熊蜂幼龄工蜂即可组建。12、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收集适龄蜂卵的方法为,产卵蜂群组建完成后每天饲喂,检查记录蜂群发育情况,蜂群产卵后,隔离工蜂或蜂王,取出巢基,然后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将卵清除干净,保持卵包蜡被不被完全破坏,放回巢基,放入工蜂或蜂王,开始计时1.5小时后,在室温25-29℃的房间内,隔离蜂王和工蜂,取出巢基,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的蜡被后取卵,仅留存30分钟内取出的卵,卵取出后整齐排列在涂有蜂蜡的无菌的培养皿内,放入恒温箱孵化。13、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人工孵化的控制条件为,在无光环境中,保持温度在32.5-34.5℃,精度±0.5℃,相对湿度为75-85%,精度±5%。14、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5、s4-1、将抚育蜂群中所有工蜂从蜂箱移除隔离,取出巢基,找到巢基上所有的卵包,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揭开卵包表面的蜡被,保持蜡被相对完整,然后移除卵包内的卵,移除所有幼虫;16、s4-2、在室温25-29℃的房间内,将人工孵化得到的幼虫在孵化后的4h内尽快转移到s4-1制备的抚育蜂群的卵包内,每个卵包放1头以上幼虫,再重新把蜡被封盖,留小孔或缝隙,不完全封死,将巢基放回原蜂箱10分钟后,将隔离在蜂箱外的原群的工蜂放回原蜂箱;17、s4-3、抚育群工蜂放回蜂箱10分钟后,检查工蜂是否修复加固放有幼虫的卵包,隔1天检查工蜂有没有在卵包边上重新泌蜡,及幼虫包是否发育生长,过程中保持蜂群饲料充足。18、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19、本发明通过蜂群组织、卵龄控制、人工孵化和替换幼虫等方法获取同龄的卵,熊蜂卵人工孵化为幼虫后,将幼虫移入抚育蜂群顶替抚育蜂群的亲生子代,而被哺育为成蜂,实现了熊蜂卵的试验处理不受自然生物学的影响,提高后续发育为成蜂的概率,为研究短头熊蜂卵期胚胎发育、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提供实验基础,同时能够免去实验中人工饲喂熊蜂幼虫的环节。技术特征:1.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产卵蜂群为由工蜂组成的无王群,或为处女蜂王加工蜂组成和准蜂王加工蜂组成的任意一种有王蜂群;抚育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蜂群,组建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的蜂箱尺寸规格相同,其中放入可自由放入或取出的、涂抹有蜂蜡的、大小相同的木板做为巢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群与抚育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蜂群的组建方法相同为:从遗传背景相同的短头熊蜂群里抓出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未掉毛的工蜂,统一放在空蜂箱中先混合饲养2小时,再将若干头工蜂放入1个饲养箱内,组成无王蜂群,控制无王蜂群中工蜂体型其中一头明显大于其余工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蜂群由处女蜂王加工蜂组成有王蜂群的组建方法为:处女王和工蜂来源为同一蜂群,选定蜂群后记录处女王出房时间,处女王12日龄后,抓入密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碳使其窒息,30min后放入新鲜空气待其苏醒后,1头蜂王与2-8头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未掉毛工蜂放入同一饲养箱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蜂群由准蜂王加工蜂组成有王小蜂群的组建方法为:事先成功交尾的蜂王解除滞育后,放入透风、透光,蜂王不会逸出的塑料箱中,同时放入糖水任其自由取食,塑料箱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蜂王活动5天后,1头蜂王饲养在1个蜂箱内,7天后每个蜂箱加人2-8头短头熊蜂幼龄工蜂即可组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收集适龄蜂卵的方法为,产卵蜂群组建完成后每天饲喂,检查记录蜂群发育情况,蜂群产卵后,隔离工蜂或蜂王,取出巢基,然后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将卵清除干净,保持卵包蜡被不被完全破坏,放回巢基,放回事先隔离同群的工蜂或蜂王,开始计时1.5小时后,在室温25-29℃的房间内,隔离蜂王和工蜂,取出巢基,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蜡被后取卵,仅留存30分钟内取出的卵,卵取出后整齐排列在涂有蜂蜡的无菌的培养皿内,放入恒温箱孵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人工辅助孵卵的控制条件为,在无光环境中,保持温度在32.5-34.5℃,精度±0.5℃,相对湿度为75-85%,精度±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涉及熊蜂饲养技术领域。所述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主要为通过组建小蜂群,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在产卵蜂群收集生产时间小于2h的蜂卵,人工孵化后获得小幼虫,将人工孵出的幼虫再转移到清除了卵和幼虫的抚育蜂群的卵包中,由抚育蜂群抚养至成蜂,通过此方法为短头熊蜂的卵结构、胚胎发育,以及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等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试验用卵、卵孵化和幼虫抚育方法。本发明创造了熊蜂幼龄期人工饲养技术模式,为熊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可控的试验材料和饲养方法。技术研发人员:梁铖,赵必安,秦加敏,展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6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养蚕饲育机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烤烟根区一次性施肥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