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黄芩在盐碱地中的种植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申请涉及盐碱地中药种植,尤其是涉及一种中药黄芩在盐碱地中的种植方法。、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盐碱地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的ph值为.~.,出苗率在~%,含盐量为.~.%;重盐碱地的ph值为.以上,出苗率低于%,含...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盐碱地中药种植,尤其是涉及一种中药黄芩在盐碱地中的种植方法。背景技术:1、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盐碱地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的ph值为7.1~8.5,出苗率在70~80%,含盐量为0.1~0.3%;重盐碱地的ph值为9.5以上,出苗率低于50%,含盐量为0.6%以上;中度盐碱地的ph值为8.5~9.5,出苗率为50~70%,含盐量在0.3~0.6%。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积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这无疑造成了土地浪费。2、目前,盐碱地改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水利改良,淡水洗盐:适用于地势较高的排水良好的区域;2、生物改良:改善盐碱地微生态环境,施用生物有机肥料,补充有机质的同时,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使盐碱地土壤、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建立新的微生态平衡,达到生物控制的目标;3、化学改良:每公顷施石膏15吨左右,做基肥一次施入,也可结合当地实际的耕地碱斑和草原碱斑的改良土壤;4、深翻地,至少要下挖70公分以上,连续深翻2年到3年,才能基本解决浇灌时候泛碱的问题;5、客土改良:在重碱斑地块,将碱斑挖深40cm,客土回填。但上述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也不能保持长久。3、中药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益气养血等。黄芩具有耐盐碱性,盐碱地中发展中药黄芩种植是盐碱地有效利用的一条重要思路,同时也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但是,盐碱地中种植黄芩仍旧有很多问题,如盐碱地土质盐碱,养分不足,土壤板结,不利于黄芪的生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使中药黄芩在盐碱地中的良好生长的种植方法。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黄芩在盐碱地中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通过对黄芩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能使黄芩种子的出苗率和存活率得到大幅提升,进而有效提高盐碱地中黄芩的亩产量。2、为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药黄芩在盐碱地中的种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s1,采用包衣剂对黄芩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获得包衣后的黄芩种子;4、s2,对盐碱地施底肥,翻耕起垄并在垄上开播种沟;5、s3,将所述包衣后的黄芩种子播种于所述播种沟中,播种后盖土并在垄上覆盖地膜;6、其中,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包衣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2~5份的多菌灵,2~5份的腐殖酸,5~10份的聚丙烯酰胺,60~100份钙基膨润土,5~10份的聚天冬氨酸,10~15份的壳聚糖和3~8份的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7、本技术中,所述种植方法在对黄芩种子进行播种前首先采用包衣剂对黄芩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通过包衣剂中各组分的相互配合,使得包衣后的黄芩种子在盐碱地中的出苗率和存活率得到大幅提升。具体地,包衣剂中的多菌灵为杀菌活性成分,能够减轻盐碱地中的病原菌对黄芩种子的危害;腐殖酸既可以作为保水剂提升黄芩种子的吸水和保水能力以及苗期的生长防旱性,同时腐殖酸分子结构上含有大量的羧基,能够有助于降低盐碱地土壤的ph值,提高黄芩种子对碱的抗逆性;聚丙烯酰胺为多孔的三维网络状结构,具有很多亲水基团,因此可以将水分吸附在其三维网络状结构中,作为性能优异的保水剂;钙基膨润土一方面可以作为脱盐剂降低盐碱地土壤中的含盐量,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钙基膨润土中钙离子还有助于提升聚丙烯酰胺的保水性,进一步提升黄芩种子的耐盐抗旱性;聚天冬氨酸是一种水溶性仿生聚合物,可有效地促进黄芩幼苗对营养元素(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强抗逆性;壳聚糖易溶于水,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利用,且能改变土壤菌群,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同时壳聚糖还能作为成膜剂,使得包衣剂中其他各组分能够顺利地包覆在黄芩种子表面;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能够进一步提升黄芩种子的耐盐性,并促进黄芩幼苗的生长。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酰胺与钙基膨润土的质量比为1:(8~12)。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聚丙烯酰胺与钙基膨润土的质量比为1:8、1:9、1:10、1:11或1:12等。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酰胺与钙基膨润土的质量比为1:10。10、本技术通过将聚丙烯酰胺与钙基膨润土的质量比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黄芩种子的耐盐抗旱性,进而提升黄芩种子的出苗率和存活率以及黄芩的亩产量。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衣剂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2~5份的稀土金属盐。12、本技术中,稀土金属盐可以作为营养剂进一步促进黄芩的生长。具体地,稀土金属盐溶解在水中后可以增加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吸收;同时稀土元素还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稀土金属盐为醋酸镧和醋酸钇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中醋酸镧和醋酸钇的质量比为1:(2~4)。14、本技术通过选用醋酸镧和醋酸钇的混合物作为稀土金属盐,并将二者的质量比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黄芩的存活率和亩产量。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衣剂通过将各组分混合后进行粉碎制得,且粉碎后制得的包衣剂的粒度为50~80目。16、本技术中所述包衣剂的制备方式简单,且通过将包衣剂的粒度控制在50~80目更利于包衣剂对黄芩种子的包覆。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包衣处理的方式包括:对所述黄芩种子进行水雾喷洒至种子表面湿润,然后将湿润的黄芩种子与所述包衣剂进行搅拌混合,进而对黄芩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其中,所述黄芩种子与包衣剂的质量比为1:(15~20)。18、本技术先对黄芩种子的表面进行湿润,然后再将湿润的黄芩种子与粉末状的包衣剂进行混合搅拌,即可将包衣剂包覆于种子表面;包衣处理过程中,采用的包衣剂的质量远高于黄芩种子的质量,多余的未包覆上的包衣剂可以充当营养土,一方面为黄芩种子在盐碱地中的生长提供营养,同时也利于黄芩种子的均匀播种,避免播种过程中黄芩种子的堆积。19、本技术中,对黄芩种子进行表面湿润之前还包括对种子的筛选,所筛选的黄芩种子为饱满的耐盐碱耐旱能力强的母系黄芩种子。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肥为有机质含量大于50%的有机肥,且所述有机肥中还含有质量含量为2~4%的耐盐碱的微生物菌剂。21、本技术中的有机肥可以通过对动物粪便和/或植物秸秆进行堆肥发酵后,并添加适量微生物菌剂后制得。同时本技术所述底肥中的微生物菌剂可以直接参与土壤肥力的形成,改良土壤板结,并提高植物的抗盐碱能力。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微生物菌剂的总重量份数计,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如下组分:1~5份的圆褐固氮菌、8~15份枯草芽抱杆菌、1~5份哈茨木霉菌、5~10份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1~5份海藻糖脂。23、本技术中,所述圆褐固氮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地土壤的肥力;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在植物根际及土壤中快速、大量繁衍和定殖,有效地排斥、阻止和干扰植物病原微生物在植物上的定殖与侵染,从而达到抑菌和防病的效果,同时枯草芽孢杆菌还可以分泌活性物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的生长,且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等;哈茨木霉菌可以通过分泌酶及抗生素类物质,防止根部病原菌的侵害;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能够产生一些激素和代谢物,如吲哚乙酸、葡萄糖酸、葡萄糖胺等,进而刺激植物的根系发育,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和产量,同时还能够产生一些抗菌物质,如抗生素、细菌素、酚类化合物等,进而抑制或杀死植物病原菌,如青枯病菌、软腐病菌、立枯丝核菌等,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海藻糖脂具有微量元素的鳌合功能,降低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快速散失的可能性,保证了肥料的长效性,同时还可以修复土壤团粒结构和碱性,增强土壤透水透气性,促进植物的生长。本技术通过微生物菌剂中各成分的协同配合,能使黄芩的亩产量得到显著提升。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肥的施加量为每亩100~500kg。25、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肥的施加量为每亩300kg。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垄的高度为15~20cm,顶部宽度为20~30cm,底部宽度为60~70cm,陇距为40~50cm;所述播种沟深为2~4cm。27、本技术中,根据地势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来决定垄的高低、宽度和间距。本技术通过将起垄参数和播种沟深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更有利于黄芩的生长。28、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技术中所提供的种植方法在对黄芩种子进行播种前先采用包衣剂对黄芩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通过包衣剂中各组分的相互配合,显著提升了包衣后的黄芩种子在盐碱地中的出苗率和存活率。同时本技术所施加的底肥中还包括特定组成的微生物菌剂,通过微生物菌剂中圆褐固氮菌、生脂固氮螺菌和霍氏肠杆菌之间的协同配合,有效改善了盐碱地土壤肥力并进一步提高黄芩的抗盐碱能力。另外,本技术的种植方法简单、高效,且能使种植后的黄芩种子的出苗率和存活率得到大幅提升,有效提高了盐碱地中黄芩的亩产量,应用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