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用耕耙种植一体车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属于土壤生态修复,具体涉及一种土壤修复用耕耙种植一体车。、高寒(高原)地区的海拔较高,土壤也比较贫瘠,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低温、干旱和强风的恶劣环境。高寒地区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同时也是对土壤进行生态修复)时,一般先采用机械设备进行耕耙,耕耙后再使用播种机进行播种,这种操作方式工...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属于土壤生态修复,具体涉及一种土壤修复用耕耙种植一体车。背景技术:1、高寒(高原)地区的海拔较高,土壤也比较贫瘠,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低温、干旱和强风的恶劣环境。高寒地区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同时也是对土壤进行生态修复)时,一般先采用机械设备进行耕耙,耕耙后再使用播种机进行播种,这种操作方式工作效率较低;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高寒地区的植物种子发芽周期较长,播种后由于对种子几乎没有进行保墒、保温以及提高肥力的相应处理,使得种子发芽出苗率较低。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施肥、耕地、耙地和种植一趟完成,种子发芽出苗率高的土壤修复用耕耙种植一体车。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土壤修复用耕耙种植一体车,包括载重汽车,载重汽车车架上在驾驶室后侧设有车厢,车厢内自前向后依次设有液体肥喷洒装置、犁耙装置、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种植装置和覆土装置。3、液体肥喷洒装置包括储液箱、喷洒泵和喷洒管,喷洒管沿左右水平方向设在车架下方,喷洒管左右端口均封闭,喷洒管底部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喷嘴,喷洒泵进口通过抽吸管与储液箱下部连接,抽吸管上设有电磁阀,喷洒泵出口通过一节出液管与喷洒管中间位置连接。4、犁耙装置包括犁架、震动耙、第一升降油缸、第一斜撑定位油缸和第二斜撑定位油缸,第一升降油缸、第一斜撑定位油缸和第二斜撑定位油缸均设在车厢的骨架上,犁架底部沿左右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铧式犁,犁架左右两侧滑动连接在车厢左右两侧的骨架上预设的竖向滑道内,第一升降油缸、第一斜撑定位油缸和第二斜撑定位油缸均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设有若干根,第一升降油缸竖向设置,第一升降油缸下端与犁架顶部前侧连接,第一斜撑定位油缸和第二斜撑定位油缸均前低后高倾斜设置,第一斜撑定位油缸和第二斜撑定位油缸平行布置,第一斜撑定位油缸的前端铰接在犁架上端后侧,第二斜撑定位油缸的前端铰接在犁架下部后侧,震动耙上部固定连接在犁架上并位于铧式犁后侧。5、震动耙包括连接架、上平板、下平板、振动电机和若干根弹簧,连接架前端上部固定连接在犁架下部后侧,上平板水平固定设在连接架底部,下平板位于上平板下方且与上平板平行,上平板底面通过若干根弹簧与上平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振动电机固定设在下平板上表面,下平板上表面均匀固定设有若干根耙钉,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的四周设有柔性防护布。6、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种植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套滑移式下料轨道组件和一组按压植入组件;7、每套滑移式下料轨道组件均包括一把座椅和三根前低后高倾斜设置的导向滑槽,三根导向滑槽底部设有支架,三根导向滑槽后端口延伸至座椅前侧,每根导向滑槽前端下方均连接有一根竖向设置的固定下料管,相邻两根固定下料管的横向间距相等,导向槽前端封闭且在固定下料管上端口对应处开设有下料口,固定下料管外部套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活动下料管,活动下料管外圆上部铰接有第二升降油缸,第二升降油缸上端铰接在车厢的骨架上;8、按压植入组件设在活动下料管后方,按压植入组件包括沿左右均匀设置的至少三根第三升降油缸,第三升降油缸均竖向固定设置在车厢的骨架上,所有的第三升降油缸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设有一根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压板,压板下表面固定设有与活动下料管数量相等且前后一一对应的压柱。9、导向滑槽包括均固定设在支架上的左立条板、右立条板、左斜条板和右斜条板,左立条板和右立条板左右对称,左斜条板和右斜条板左右对称且位于左立条板和右立条板下方,左立条板与左斜条板之间、左斜条板与右斜条板、右斜条板与右斜条板之间均具有间隙,左立条板、右立条板、左斜条板和右斜条板合围成上部为矩形、下部为倒等腰三角形的断面结构;10、所述的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的形状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上粗下尖的圆锥体,该形状与所述的断面结构相适配,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包括外部的可降解塑料网壳和填充在可降解塑料网壳内部的营养土和粉碎的秸秆的透气疏松混合物,在透气疏松混合物内部填充有若干根可降解塑料袋,可降解塑料袋内装有营养液,透气疏松混合物沿竖向中心线预留有上端敞口的种子放置槽,可降解塑料网壳上端预留有与种子放置槽上端口对应通透的开口,可降解塑料袋在邻近种子放置槽的一侧下部开设有毛细孔。11、固定下料管上部后侧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竖向设置,电动推杆的推杆上端连接有沿左斜条板与右斜条板之间的间隙伸入到导向滑槽内部的限位板。12、覆土装置包括覆土板、沿左右均匀设置的至少三根第四升降油缸和沿左右均匀设置的至少三根第三斜撑定位油缸,第四升降油缸竖向设置,第四升降油缸和第三斜撑定位油缸的均上端铰接在车厢的骨架上,第三斜撑定位油缸前低后高倾斜设置,第四升降油缸下端与覆土板上侧边铰接,第三斜撑定位油缸前端与覆土板中部后侧铰接。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载重汽车经过一定的改装,改装主要包括液体肥喷洒装置、犁耙装置、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种植装置、覆土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载重汽车上还设有柴油机、发电机、蓄电池组以及液压站,为各个装置正常工作提供电能和液压动力。14、在进行工作时,驾驶员驾驶载重汽车在行进过程中进行生态修复(对高寒地区贫瘠的土地进行施肥、耕地、耙地、种植、覆土等作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15、(1)向土壤表面喷洒液体肥:电磁阀开启,喷洒泵启动,抽取储液箱内的液体肥,通过喷洒管底部设置的若干个喷嘴向土壤表面均匀喷洒液体肥,液体肥中主要还是水分,施肥的同时也对土壤进行加湿。16、(2)犁地、耙地:第一升降油缸驱动犁架、铧式犁和震动耙向下移动,第一斜撑定位油缸和第二斜撑定位油缸也随之伸长并随之向下转动,直到铧式犁伸入到土壤内一定深度后,第一升降油缸停止伸长,同时第一斜撑定位油缸和第二斜撑定位油缸保持恒定对犁架进行支撑,随着载重汽车的行进,铧式犁将除草后的土地进行翻耕,随后在振动电机振动下,驱动下平板和耙钉产生振动,对翻耕后大块的土块震碎并摊平。17、(3)向耙过松散的土壤内植入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车厢后部堆放若干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播种人员乘坐在车厢后部设置的座椅上,拿取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放置到三个导向滑槽后端口,由于导向滑槽前低后高倾斜设置,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自动沿导向滑槽向前滑动,当滑移到最前端后落入到固定下料管内,电动推杆伸长,限位板阻挡下一个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向前滑移,垂直下落的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再经过活动下料管的导向,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落到耙平的土地上,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下端的圆锥扎入土壤内,然后当载重汽车前行一段距离等于活动套管到压柱的距离时,保墒保温复合块正好位于压柱的正下方,载重汽车驻停3-5s,第三升降油缸驱动压板向下移动,压柱下端面将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全部下压到土壤内适当深度,在载重汽车驻停时,电动推杆带动电动推杆回缩,下一个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向前滑移,并通过固定下料管、活动下料管下落至土壤表面;接着载重汽车继续前行,落料和压料循环不断地进行,步骤(1)-(4)间歇进行;18、(4)对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覆土:第四升降油缸驱动覆土板向下移动,第三斜撑定位油缸也随之伸长并随之向下转动,直到覆土板下侧边伸入到土壤2-5cm后,第四升降油缸停止伸长,同时第三斜撑定位油缸恒定对覆土板进行支撑,随着载重汽车的行进,覆土板压入土壤内的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上方的凹槽附上土壤,同时对土地进行一定的压实,使整个土地保持平整。19、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件和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20、通过犁地将草木灰翻入地下,同时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耙地平整地表,提高播种质量。犁耙装置采用第一升降油缸进行升降调节,并通过第一斜撑定位油缸和第二斜撑定位油缸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力。震动耙采用振动电机对下平板和耙钉进行振动,若干根弹簧起到良好的连接作用和回弹效果。柔性防护布起到避免土块进入到下平板上,影响弹簧和振动电机的正常工作状态。21、由于高寒地区的土壤较为贫瘠,且温度较低,因此在种植时若要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需要对种子进行保墒保温,本实用新型特地设计一种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外部采用可降解塑料网壳,在内部填充营养土和粉碎的秸秆的透气疏松混合物,同时在中心预设种子放置槽,可放置不同植物的种子,然后将种子放置槽上端口使用透气疏松混合物进行封堵,起到良好的保温和透气效果。同时在透气疏松混合物内部设置可降解塑料袋,在可降解塑料袋内部充满营养液(主要是水),在植入土壤内部之后,通过毛细孔向透气疏松混合物缓慢滴入营养液,以保持种子周围的水分和养分。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下部为上粗下尖的圆锥体,比较方便、容易将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植入(压入)土壤内。22、导向滑槽采用左立条板、右立条板、左斜条板和右斜条板合围而成,左立条板、右立条板起到限定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左右位置,左斜条板和右斜条板的设置,与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的接触面积小,易于靠自重和倾斜设置的导向滑槽向下自动滑动。电动推杆驱动限位板对下滑的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进行限位,确保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间隔滑落。23、第二升降油缸驱动活动下料管向下移动,起到导料作用,确保上粗下尖的圆锥体先落到土壤上,活动下料管下端面与土壤表面的高度稍大于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的高度,这样避免活动下料管向前移动时触碰落到土壤上的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24、压柱中心线与活动下料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种植植物的株距,左右相邻两根活动下料管中心线的距离为种植植物的行距。25、三条导向滑槽的后端位于一个座椅前侧,即一个人负责同时项三个导向滑槽内放入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26、第四升降油缸控制覆土板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调节,第三斜撑定位油缸对覆土过程受到阻力时对覆土板进行支撑定位。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原理科学,结构紧凑,各个装置在载重汽车上进行加装,驾驶载重汽车即可对高寒地区土壤进行施肥、耕地、耙地和种植等生态修复作业,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是对土壤进行耕耙后植入内置种子保墒保温复合块,为种子提供良好的疏松透气、保温、保湿的环境,大大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
- 上一篇:温室大棚自动卷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多头猪同时喂料的防结块下料装置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