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属于水产品运输。、深远海活鱼转运过程是指:将达到规格的鱼苗从陆基循环水工厂、池塘或近海鱼排、网箱中运送至深远海养殖平台或养殖工船内。现有的运输方式是通过活鱼运输船、活鱼运输车或车船接力的方式将鱼苗运输至深远海平台,但是以上运输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属于水产品运输。背景技术:1、深远海活鱼转运过程是指:将达到规格的鱼苗从陆基循环水工厂、池塘或近海鱼排、网箱中运送至深远海养殖平台或养殖工船内。现有的运输方式是通过活鱼运输船、活鱼运输车或车船接力的方式将鱼苗运输至深远海平台,但是以上运输方式存在以下问题:2、(1)通过活鱼运输船运送鱼苗时,首先要通过活鱼运输船的船载吊机将鱼苗吊送至活鱼运输船的船舱内暂养,活鱼运输船上的吊机网兜通常不具备保水功能,起捕时会沥干海水导致鱼苗缺乏水体保护,使鱼苗相互挤压造成鱼体表层粘膜损伤,继而引发细菌性感染,导致鱼苗进入养殖舱后大面积死亡。另外活鱼运输船内部储存水体有限,一次运输鱼苗数量甚至不能填满深远海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的一个养殖舱。例如十万吨级养殖工船单舱养殖水体约6000方,深远海养殖平台养殖水体1-15万方。此种方法运输鱼苗,往往需要多艘活鱼运输船同时进行,效率低下。3、(2)活鱼运输船抵达深远海养殖平台或养殖工船旁,深远海养殖平台或养殖工船使用吊笼将鱼苗吊至养殖舱内。吊笼虽然具有一定的保水作用可以缓解鱼体间的挤压,但单次吊起鱼苗的数量有限,单个活鱼运输船装载的鱼苗往往需要数十次的吊装。在此期间鱼苗在活鱼运输船中等待时间较长,极大的影响了鱼苗的健康福利状态。同时在实操过程中存在吊笼起吊过程中不易控制,吊笼入舱后泄放鱼苗时操作时间长、吊笼中鱼苗相互挤压、摩擦及与吊笼摩擦而产生物理损伤等问题。4、(3)有些鱼类的鱼苗在陆基循环水养殖工厂培养,需要活鱼运输车将鱼苗运送至码头,再由活鱼运输船运送至深远海养殖平台或养殖工船。活鱼运输车内安装了复杂水处理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鱼苗健康,并能实现长距离的运输任务,但此种活鱼运输车价格高,携带鱼苗量少,难以满足深远海养殖平台或养殖工船巨大的鱼苗需求量。同时,将鱼苗由陆基养殖车间的养殖池转运至活鱼运输车,再由活鱼运输车转运至码头的活鱼运输船,每一次转运需要至少一次借助于人工网兜抄鱼过程,效率低且容易造成鱼类的应激反应。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减轻了鱼苗运输过程中水体的晃动,提高了运输过程中鱼苗的成活率,提高了鱼苗运输量,提高了转运效率。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储鱼舱、过滤舱、供氧舱和设备舱,过滤舱、供氧舱和设备舱置于储鱼舱一侧;过滤舱上对应储鱼舱设置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出水管道置于进水管道上方,储鱼舱顶部设置通风口,储鱼舱侧壁底部和箱体侧壁底部对应设置排鱼口;3、储鱼舱内中部设置至少一块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将储鱼舱分成若干舱室,第一挡板底部高于储鱼舱底部设置,第一挡板底部向下延伸至储鱼舱底部设置若干栏板,相邻栏板之间留有空隙,储鱼舱顶部对应每个舱室设置入舱口。4、储鱼舱内的第一挡板可以有效阻挡运输途中水体的晃动,减缓对舱壁的冲击力,栏板间留有空隙,方便鱼苗从储鱼舱内排出,储鱼舱顶部的入舱口,方便鱼苗快速进入舱内,加快转运速度,过滤舱实现水体的过滤,供氧舱为鱼苗提供氧气。5、所述的储鱼舱底部内侧铺设氧气管,氧气管与供氧舱连通。氧气管呈螺旋状铺设在储鱼舱底部,增大了氧气供应量,保证高密度运输途中溶氧充足。6、所述的箱体与储鱼舱之间填充保温材料。保温材料为聚氨酯发泡,其厚度大于10mm,保温材料保证储鱼舱内水体温度恒定。7、所述的设备舱内设置车载调温机构,车载调温机构向外延伸设置空调管,空调管缠绕在储鱼舱外周,保温材料铺设在空调管外周。在设备舱内和箱体设置通孔,使车载调温机构的进气管与外界相通,车载调温机构的另一个气管与储鱼舱的空调管连通。空调管紧贴储鱼舱壁进而将温度传递到储鱼舱内部,保证储鱼舱内水体温度恒定,保温材料铺设在空调管外周,防止空调管内温度流失,节省了资源。8、所述的设备舱内设置水质监控机构,水质监控机构置于车载调温机构上方。在车载调温机构上方放置水质监控机构,节省空间,同时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水质指标达到临界值时会向工作人员发送警报。9、所述的设备舱内设置备用电池。备用电池用于突发情况的处置。所述的过滤舱内设置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内侧依次设置微滤拦网、颗粒活性炭、精密过滤棉和致密过滤棉。第二挡板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从过滤舱靠近进水管道的底部向上延伸后向靠近出水管道的方向延伸,第二部从过滤舱靠近出水管道的顶部向下延伸,第二部底部高于过滤舱底部设置,第一部尾端与第二部间留有空隙,便于水体流入第一部内,第一部与过滤舱内壁形成过滤槽,储鱼舱内的水体被压入过滤舱内,水体沿着过滤槽进入第一部内,水体经过微滤拦网、颗粒活性炭、精密过滤棉和致密过滤棉进行过滤后,从出水管道流入储鱼舱内。10、所述的微滤拦网倾斜设置。微滤拦网将第二挡板的第一部与颗粒活性炭、精密过滤棉和致密过滤棉完全分隔开来,保证水体先经过微滤拦网才能进行后期的过滤。微滤拦网可以阻挡水体中的颗粒物,微滤拦网倾斜设置,可以保证被拦截的颗粒物在水体的冲击下流到一侧,避免颗粒物堵塞微滤拦网。11、所述的供氧舱内设置液氧罐,氧气管与液氧罐连接。液氧罐与储鱼舱内的氧气管连接,在鱼苗运输途中能均匀的释放纯氧,提高鱼苗的成活率。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储鱼舱内设置第一挡板,可以有效阻挡运输途中水体的晃动,减缓对舱壁的冲击力,提高了运输过程中鱼苗的成活率;栏板间留有空隙,方便鱼苗从储鱼舱内排出,储鱼舱顶部的入舱口,方便鱼苗快速进入舱内,加快转运速度,过滤舱实现水体的过滤,供氧舱为鱼苗提供氧气。14、(2)储鱼舱底部内侧铺设氧气管,氧气管与供氧舱连通。氧气管呈螺旋状铺设在储鱼舱底部,增大了氧气供应量,保证高密度运输途中溶氧充足。15、(3)采用集装箱式运输装置,便于转运过程中的堆叠,有利于鱼苗的大批量转运,有利于车载船运。集装箱体完全可与载具分离,可通过机吊装上载具,期间运载生物不需转移容器。车载时集装箱有电线口与车载电源链接供电,在船运时与船载电源连接。技术特征:1.一种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储鱼舱(7)、过滤舱(14)、供氧舱(13)和设备舱(12),过滤舱(14)、供氧舱(13)和设备舱(12)置于储鱼舱(7)一侧;过滤舱(14)上对应储鱼舱(7)设置进水管道(8)和出水管道(9),出水管道(9)置于进水管道(8)上方,储鱼舱(7)顶部设置通风口(4),储鱼舱(7)侧壁底部和箱体(1)侧壁底部对应设置排鱼口(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储鱼舱(7)底部内侧铺设氧气管(11),氧气管(11)与供氧舱(1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1)与储鱼舱(7)之间填充保温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备舱(12)内设置车载调温机构(23),车载调温机构(23)向外延伸设置空调管(10),空调管(10)缠绕在储鱼舱(7)外周,保温材料铺设在空调管(10)外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备舱(12)内设置水质监控机构(22),水质监控机构(22)置于车载调温机构(23)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备舱(12)内设置备用电池(21)。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舱(14)内设置第二挡板(15),第二挡板(15)内侧依次设置微滤拦网(16)、颗粒活性炭(17)、精密过滤棉(18)和致密过滤棉(19)。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滤拦网(16)倾斜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供氧舱(13)内设置液氧罐(20),氧气管(11)与液氧罐(20)连接。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属于水产品运输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储鱼舱、过滤舱、供氧舱和设备舱,过滤舱、供氧舱和设备舱置于储鱼舱一侧;过滤舱上对应储鱼舱设置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出水管道置于进水管道上方,储鱼舱顶部设置通风口,储鱼舱侧壁底部和箱体侧壁底部对应设置排鱼口;储鱼舱内中部设置至少一块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将储鱼舱分成若干舱室,第一挡板底部高于储鱼舱底部设置,第一挡板底部向下延伸至储鱼舱底部设置若干栏板,相邻栏板之间留有空隙,储鱼舱顶部对应每个舱室设置入舱口。本技术减轻了鱼苗运输过程中水体的晃动,提高了运输过程中鱼苗的成活率,提高了转运效率。技术研发人员:董韶光,赵雨,张璐,宋华玉,李欣宇,石鑫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国信蓝色硅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06技术公布日:2024/5/16

高密度活鱼集装箱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