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催芽设备,特别是一种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催芽是指能引起芽生长、休眠芽发育和种子发芽,或促使这些前发生的措施,催芽是保证种子在吸足水分后,促使种子中的养分迅速分解运转,供给幼胚生长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的种子生长发育的条件,主要满足适宜的温度、氧气和空气湿度等条件就会促进种子...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催芽设备,特别是一种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背景技术:1、催芽是指能引起芽生长、休眠芽发育和种子发芽,或促使这些前发生的措施,催芽是保证种子在吸足水分后,促使种子中的养分迅速分解运转,供给幼胚生长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的种子生长发育的条件,主要满足适宜的温度、氧气和空气湿度等条件就会促进种子发芽,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222611060.x的一种种子培育催芽设备,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催芽盘两端的固定滑块可在固定滑槽内部滑动的设计,使用者可以将催芽盘轻松的取出、清洗和放置,但是其在使用时,无法对催芽盘内部放置的种子进行平整,可能会导致部分种子集中放置,进而可能会影响种子的出芽率,影响正常催芽作业的进行。技术实现思路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3、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该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催芽盘内部放置的种子进行平整,可能会导致部分种子集中放置,进而可能会影响种子的出芽率,影响正常催芽作业的进行。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其包括催芽组件,包括催芽箱本体,以及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催芽箱本体的顶部;平整组件,包括卡块、催芽板,以及第一丝杆机构,所述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催芽箱本体内壁的两侧,所述催芽板设置于催芽箱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丝杆机构设置于催芽箱本体的内部。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催芽箱本体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箱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内腔的底部,所述箱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于所述催芽箱本体的前表面。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储液箱包括输送泵、出液管,以及输送管,所述输送泵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液箱的前表面,所述出液管连通于所述输送泵的出液口,所述输送管连通于所述出液管的一端。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储液箱还包括侧管,以及喷头,所述侧管连通于所述输送管的外侧,所述喷头连通于所述侧管的底部。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块包括卡槽、卡孔,以及卡紧件,所述卡槽和卡孔均开设于内部,所述卡紧件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的内部。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紧件包括弹簧,以及卡条,所述弹簧焊接于所述催芽箱本体的内部,所述卡条焊接于所述弹簧的底部。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催芽板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固定连接于两侧,所述侧板的外侧与卡槽的内壁滑动配合。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丝杆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固定框、连接架、调节件、移动件,以及固定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框内壁的一侧,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框的顶部,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内壁的一侧,所述移动件设置于外侧,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内壁的一侧。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包括顶板、第二电机,以及第二丝杆机构,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催芽箱本体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的底部,所述第二丝杆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件包括移动条,以及平整条,所述移动条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杆机构的外侧,所述平整条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条的底部。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催芽组件,可以对种子进行正常的催芽作业,保证催芽作业的顺利进行,通过设置平整组件,可以对放置的种子进行平整作业,防止部分种子堆积,影响其正常的出芽率,一定程度上提高催芽作业效率。技术特征:1.一种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催芽箱本体(101)包括plc控制器(101a)、温度传感器(101b),以及箱门(101c),所述plc控制器(101a)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101)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101b)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101)内腔的底部,所述箱门(101c)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于所述催芽箱本体(101)的前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102)包括输送泵(102a)、出液管(102b),以及输送管(102c),所述输送泵(102a)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液箱(102)的前表面,所述出液管(102b)连通于所述输送泵(102a)的出液口,所述输送管(102c)连通于所述出液管(102b)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102)还包括侧管(102d),以及喷头(102e),所述侧管(102d)连通于所述输送管(102c)的外侧,所述喷头(102e)连通于所述侧管(102d)的底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01)包括卡槽(201a)、卡孔(201b),以及卡紧件(201c),所述卡槽(201a)和卡孔(201b)均开设于内部,所述卡紧件(201c)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101)的内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件(201c)包括弹簧(201c-1),以及卡条(201c-2),所述弹簧(201c-1)焊接于所述催芽箱本体(101)的内部,所述卡条(201c-2)焊接于所述弹簧(201c-1)的底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催芽板(202)还包括侧板(202a),所述侧板(202a)固定连接于两侧,所述侧板(202a)的外侧与卡槽(201a)的内壁滑动配合。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机构(203)包括第一电机(203a)、固定框(203b)、连接架(203c)、调节件(203d)、移动件(203e),以及固定架(203f),所述第一电机(203a)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101)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203a)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框(203b)内壁的一侧,所述连接架(203c)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框(203b)的顶部,所述调节件(203d)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101)内壁的一侧,所述移动件(203e)设置于外侧,所述固定架(203f)设置于所述催芽箱本体(101)内壁的一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03d)包括顶板(203d-1)、第二电机(203d-2),以及第二丝杆机构(203d-3),所述顶板(203d-1)固定连接于所述催芽箱本体(101)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203d-2)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203d-1)的底部,所述第二丝杆机构(203d-3)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203d-2)的底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203e)包括移动条(203e-1),以及平整条(203e-2),所述移动条(203e-1)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杆机构(203)的外侧,所述平整条(203e-2)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条(203e-1)的底部。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业育苗用的种子催芽设备,包括催芽组件,包括催芽箱本体,以及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催芽箱本体的顶部;平整组件,包括卡块、催芽板,以及第一丝杆机构,所述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催芽箱本体内壁的两侧,所述催芽板设置于催芽箱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丝杆机构设置于催芽箱本体的内部。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催芽组件,可以将种子放入本装置内部,然后对其进行催芽作业,进而保证催芽作业的顺利进行,通过设置平整组件,可以对进行催芽作业的种子进行平整,防止其出现堆积的情况,进而保证种子的出芽率,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催芽作业效率。技术研发人员:赵红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红光技术研发日:20231115技术公布日:202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