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技术属于红螯螯虾产苗,特别是涉及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四脊滑螯虾分布于中国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山东省一些地区,原产于大洋洲,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州的河流中也有分布,四脊滑螯虾在自然条件下养殖,一年达性成熟。若在温棚内相对恒温养殖个月以上,即可提前性成熟。抱卵量少,而且孵化期长达-周,所以...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技术属于红螯螯虾产苗,特别是涉及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背景技术:1、四脊滑螯虾分布于中国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山东省一些地区,原产于大洋洲,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州的河流中也有分布,四脊滑螯虾在自然条件下养殖,一年达性成熟。若在温棚内相对恒温养殖6个月以上,即可提前性成熟。抱卵量少,而且孵化期长达5-8周,所以不易形成大批量繁育种苗。2、红螯螯虾生性好斗,在饲料不足或争栖息洞穴时,往往出现凌强欺弱、欺小怕大现象,进而导致其苗种繁育成活率低,制约了红鳌螯虾产业的发展。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包括底框架管,底框架管的内侧呈对称固定有分割加强管,底框架管的上端四角均固定有纵向架管,纵向架管的上端面固定有顶框架管;4、滤网体,设置在纵向架管四周以及底框架管底部;5、分导部件,设置在底框架管内部,用于对母虾与虾苗进行分隔引导;6、漂浮机构,设置在纵向架管内侧,用于将底框架管与顶框架管漂浮在水面;7、防脱逃机构,设置在顶框架管的上端,用于对虾苗进行防护避免逃脱。8、进一步地,所述分导部件包括母虾摄食区和落苗区,母虾摄食区设置在底框架管中央位置,且母虾摄食区位于分割加强管内侧,落苗区设置在母虾摄食区左右两侧,并位于底框架管内侧,母虾摄食区内的网孔直径小于落苗区内网孔直径。9、进一步地,所述漂浮机构包括连接螺孔、气囊体,连接螺孔均匀开设在纵向架管内部,气囊体紧密贴合在纵向架管内壁,且气囊体的内壁为圆弧状结构。10、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体的内部固定有连接螺杆且连接螺杆滑动卡接在连接螺孔内部,连接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11、进一步地,所述防脱逃机构包括塑胶防逃盖和定位螺栓,塑胶防逃盖设置在顶框架管的上端,定位螺栓设置在塑胶防逃盖的上端,且定位螺栓穿过塑胶防逃盖与顶框架管相连接。12、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架管的上端设置有牵引连接绳,且牵引连接绳设置在顶框架管四角。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割加强管能够对底框架管加强,而分割加强管可对母虾摄食区和落苗区进行区分,当母虾腹部虾苗自然脱落,可以从母虾摄食区爬行至落苗区内中的大网格区,掉落到养殖池中,避免被亲虾残食,同时养殖池中的虾苗更好收集,进而可保证苗种繁育成活率,同时,设置的气囊体可使得设备浮于产苗池表面,而连接螺孔具有多组,能够根据需要对设备的位置进行调节,且设置的塑胶防逃盖防止母虾爬出脱逃,避免影响使用。技术特征:1.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包括底框架管(1),底框架管(1)的内侧呈对称固定有分割加强管(2),底框架管(1)的上端四角均固定有纵向架管(3),纵向架管(3)的上端面固定有顶框架管(4),其特征在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部件包括母虾摄食区(6)和落苗区(7),母虾摄食区(6)设置在底框架管(1)中央位置,且母虾摄食区(6)位于分割加强管(2)内侧,落苗区(7)设置在母虾摄食区(6)左右两侧,并位于底框架管(1)内侧,母虾摄食区(6)内的网孔直径小于落苗区(7)内网孔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构包括连接螺孔(8)、气囊体(9),连接螺孔(8)均匀开设在纵向架管(3)内部,气囊体(9)紧密贴合在纵向架管(3)内壁,且气囊体(9)的内壁为圆弧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9)的内部固定有连接螺杆(10)且连接螺杆(10)滑动卡接在连接螺孔(8)内部,连接螺杆(1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逃机构包括塑胶防逃盖(11)和定位螺栓(12),塑胶防逃盖(11)设置在顶框架管(4)的上端,定位螺栓(12)设置在塑胶防逃盖(11)的上端,且定位螺栓(12)穿过塑胶防逃盖(11)与顶框架管(4)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架管(3)的上端设置有牵引连接绳(13),且牵引连接绳(13)设置在顶框架管(4)四角。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涉及红螯螯虾产苗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底框架管,底框架管的内侧呈对称固定有分割加强管,底框架管的上端四角均固定有纵向架管,纵向架管的上端面固定有顶框架管;滤网体,设置在纵向架管四周以及底框架管底部;分导部件,设置在底框架管内部,用于对母虾与虾苗进行分隔引导;漂浮机构,设置在纵向架管内侧,用于将底框架管与顶框架管漂浮在水面。本技术通过设置分割加强管可对母虾摄食区和落苗区进行区分,当母虾腹部虾苗自然脱落,可以从母虾摄食区爬行至落苗区内中的大网格区,掉落到养殖池中,避免被亲虾残食,同时养殖池中的虾苗更好收集,进而可保证苗种繁育成活率。技术研发人员:覃光龙,韦永春,孟纪伦,刘一诺,华颖,海平,黄磊磊,陈龙岩,赵学方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福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01技术公布日:2024/5/16

一种红螯螯虾产苗设备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