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及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的抛送筒结构,特别是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及收获机。、在青贮机或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作业时,抛送筒抛出的茎秆物料需精准的落到跟草车中,这就需要机手在收割作业时还需要关注抛送筒位置。、目前抛送筒旋转处多采用内环与外圈的装配结构,通过摩擦铜片减少摩擦,装配较为复杂,且存在装配间隙:...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的抛送筒结构,特别是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及收获机。背景技术:1、在青贮机或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作业时,抛送筒抛出的茎秆物料需精准的落到跟草车中,这就需要机手在收割作业时还需要关注抛送筒位置。2、目前抛送筒旋转处多采用内环与外圈的装配结构,通过摩擦铜片减少摩擦,装配较为复杂,且存在装配间隙:当间隙过大时,内外圈间晃动大;当间隙过小时,抛送筒的转动阻力大。此外,抛送筒作为一种悬臂梁结构伸出,伸展距离远,质量大,且田间坑洼不平,使得抛送筒的转动和颠簸惯性易造成车辆的晃动,叠加现有的抛送筒稳定性差的结构,严重影响了机手对抛送筒位置调节时的关注时间,造成调节难度大、注意力易分散,从而导致效率低的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抛送筒安装处装配结构复杂,导致抛送筒调节困难且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抛送筒的连接件及收获机。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形成旋转轴承结构的内圈和外圈,外圈与转台固定连接,转台用于与抛送筒相连,外圈连接至驱动件并可绕内圈转动,内圈固定在塔台体上。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连接件设为旋转轴承结构,且连接件设有内圈和外圈,将外圈通过转台与抛送筒连接,内圈与塔台体固定,使得抛送筒绕塔台体转动时,抛送筒通过连接件所形成的旋转轴承结构辅助下绕塔台体转动,减小了整体的结构和装配的复杂度,利用旋转轴承结构提高了转动的流畅性;此外,旋转轴承轴向的间隙小,降低了抛送筒的惯性晃动,提高了抛送筒调节时的稳定性,便于机手进行调节,以提高机手的调节效率。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5、进一步,外圈的外壁上设有外凸的传动齿,传动齿通过链条结构、主动齿轮或蜗杆结构连接至驱动件。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传动齿,并通过传动齿形成的传动结构连接至驱动件,稳定性好,结构简单;其中,传动结构可为传动齿与链条结合形成的齿轮齿条结构,也可为齿轮传动结构,或可为涡轮蜗杆结构。7、进一步,内圈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内圈通过第一连接孔固定在塔台体上;外圈呈中空的环状结构,外圈轴向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外圈通过第二连接孔与转台固定连接。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圈通过第一连接孔固定在塔台体上,且第一连接孔沿轴向设置,使得内圈可与塔台体形成平面抵接,稳定性好;外圈轴向的一端开设第二连接孔,使得外圈可与转台形成平面抵接,稳定性强。9、进一步,内圈的内壁设有朝内凸起的连接平台,第一连接孔开设在连接平台上。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连接平台,并在连接平台上开设第一连接孔,提高了第一连接孔处的结构强度,即提高了内圈连接塔台体后的稳定性。11、进一步,内圈和外圈间形成环形滚道,滚道内设有多个紧密排列的球状滚珠,内圈和外圈间通过多个滚珠旋转抵接。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滚道和滚珠,减小了内圈和外圈之间间隙的同时,通过球状滚珠,提高了内圈和外圈相对转动的稳定性和流畅度。13、进一步,内圈的内壁沿径向开设有进球孔,进球孔的直径大于滚珠的直径,进球孔内设有堵孔塞。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进球孔,便于滚珠的放入,将所有滚珠放入后,通过堵孔塞堵住进球孔,避免滚珠的掉出。15、进一步,进球孔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堵孔塞,堵孔塞一端的中部开设有内凹的内六角孔。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堵孔塞通过螺纹结构与进球孔连接,结构稳定性好,设置内六角孔便于堵孔塞的置入或取出。17、进一步,外圈上开设有注油孔,注油孔连接至滚道。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圈设置注油孔,便于对滚珠所在的滚道进行加油润滑。19、进一步,注油孔端部固定设有压配式注油杯,且注油孔的轴向与内圈的轴向平行。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注油杯,方便注油同时避免润滑油从注油孔漏出。2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收获机,包括抛送筒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抛送筒的连接件可以用于各类农用的收获机中。技术特征:1.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件(10)包括形成旋转轴承结构的内圈(11)和外圈(12),所述外圈(12)与转台(20)固定连接,所述转台(20)用于与抛送筒相连,所述外圈(12)连接至驱动件并可绕所述内圈(11)转动,所述内圈(11)固定在塔台体(3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2)的外壁上设有外凸的传动齿(12-1),所述传动齿(12-1)通过链条结构、主动齿轮或蜗杆结构连接至所述驱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1)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1),所述内圈(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固定在所述塔台体(30)上;所述外圈(12)呈中空的环状结构,所述外圈(12)轴向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2-2),所述外圈(1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12-2)与所述转台(20)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1)的内壁设有朝内凸起的连接平台(11-2),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开设在所述连接平台(11-2)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1)和所述外圈(12)间形成环形滚道,所述滚道内设有多个紧密排列的球状滚珠(13),所述内圈(11)和所述外圈(12)间通过多个滚珠(13)旋转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1)的内壁沿径向开设有进球孔,所述进球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滚珠(13)的直径,所述进球孔内设有堵孔塞(1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球孔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所述堵孔塞(14),所述堵孔塞(14)一端的中部开设有内凹的内六角孔。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2)上开设有注油孔(12-3),所述注油孔(12-3)连接至所述滚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孔(12-3)端部固定设有压配式注油杯(15),且所述注油孔(12-3)的轴向与所述内圈(11)的轴向平行。10.一种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抛送筒的连接件。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抛送筒的连接件及收获机,连接件包括形成旋转轴承结构的内圈和外圈,外圈与转台固定连接,转台用于与抛送筒相连,外圈连接至驱动件并可绕内圈转动,内圈固定在塔台体上。采用本方案的技术,通过将连接件设为旋转轴承结构,且连接件设有内圈和外圈,将外圈通过转台与抛送筒连接,内圈与塔台体固定,使得抛送筒绕塔台体转动时,抛送筒通过连接件所形成的旋转轴承结构辅助下绕塔台体转动,减小了整体的结构和装配的复杂度,利用旋转轴承结构提高了转动的流畅性;此外,旋转轴承轴向的间隙小,降低了抛送筒的惯性晃动,提高了抛送筒调节时的稳定性,便于机手进行调节,以提高机手的调节效率。技术研发人员:鞠喜鹏,刘鹏,孟子富,范海萍,徐纪国,丁延俊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19技术公布日:2024/5/16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大豆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家禽养殖用驱赶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