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一种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涉及黑水虻养殖。、近年来,黑水虻作为一种降解有机废物的生物而被广泛研究,其降解周期短且有机废物的转化率高,同时黑水虻本身不携带病原菌。在黑水虻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虫壳中含有大量的黑色素,黑色素可以应用在食品加工、化妆品开发等过程中;而黑水虻成虫尸体除了...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一种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涉及黑水虻养殖。背景技术:1、近年来,黑水虻作为一种降解有机废物的生物而被广泛研究,其降解周期短且有机废物的转化率高,同时黑水虻本身不携带病原菌。在黑水虻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虫壳中含有大量的黑色素,黑色素可以应用在食品加工、化妆品开发等过程中;而黑水虻成虫尸体除了含有黑色素,还包括有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等有益脂肪酸,因此在后续的加工工程中分离较好。本发明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可实现在黑水虻自然养殖过程中的蛹壳和成虫尸体自然分离的目的。技术实现思路1、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包括密闭的养殖架,所述养殖架的侧面与底面设置有可开关的出入口,所述养殖架的内底部上方设置有养殖箱,所述养殖箱的外周壁与养殖架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落虫间隙,所述养殖箱的顶面从边沿至中间逐渐往上缩口拱起,并在中顶部设置虫出口。3、优选的,所述养殖箱包括敞口朝上的养殖室,所述养殖室的敞口上盖设有所述的顶面,顶面形成养殖盖。4、优选的,所述养殖室内部放置有敞口朝上的虫壳收集室。5、优选的,所述虫壳收集室内部固设有握柄。6、优选的,所述养殖架包括养殖骨架,养殖骨架内部设置有用以放置养殖箱的层架,层架的外周壁与养殖架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落虫间隙,养殖箱放置在层架上。7、优选的,所述养殖骨架外面的上、下、左、右、前、后均经网片包围,其中前面网片上设有竖向通长的拉链,底部网片上设有纵向通长的拉链,形成出入口。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黑水虻的幼虫在养殖箱中生长,蜕变为成虫后从虫出口离开养殖箱,养殖箱的顶面从边沿至中间逐渐往上缩口拱起,下大上小,方便成虫飞出不易成虫飞入,离开养殖箱后死亡的黑水虻成虫由落虫间隙掉落在养殖架内底部,便于收集虫壳。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技术特征:1.一种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的养殖架,所述养殖架的侧面与底面设置有可开关的出入口,所述养殖架的内底部上方设置有养殖箱,所述养殖箱的外周壁与养殖架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落虫间隙,所述养殖箱的顶面从边沿至中间逐渐往上缩口拱起,并在中顶部设置虫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包括敞口朝上的养殖室,所述养殖室的敞口上盖设有所述的顶面,顶面形成养殖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室内部放置有敞口朝上的虫壳收集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虫壳收集室内部固设有握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架包括养殖骨架,养殖骨架内部设置有用以放置养殖箱的层架,层架的外周壁与养殖架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落虫间隙,养殖箱放置在层架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骨架外面的上、下、左、右、前、后均经网片包围,其中前面网片上设有竖向通长的拉链,底部网片上设有纵向通长的拉链,形成出入口。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虫壳分离的黑水虻养殖装置,包括密闭的养殖架,所述养殖架的侧面与底面设置有可开关的出入口,所述养殖架的内底部上方设置有养殖箱,所述养殖箱的外周壁与养殖架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落虫间隙,所述养殖箱的顶面从边沿至中间逐渐往上缩口拱起,并在中顶部设置虫出口。黑水虻的幼虫在养殖箱中生长,蜕变为成虫后从虫出口离开养殖箱,养殖箱的顶面从边沿至中间逐渐往上缩口拱起,下大上小,方便成虫飞出不易成虫飞入,离开养殖箱后死亡的黑水虻成虫由落虫间隙掉落在养殖架内底部,便于收集虫壳。技术研发人员:李乐,汪翔,吴志鸿,陈越,曾绍诗,李满赢,余新瑜,汤淑梅,叶铭锋,黄腾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明学院技术研发日:20231115技术公布日:2024/5/16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蔬菜大棚保温墙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诱虫裹树带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