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节水栽培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具体地涉及一种水稻节水栽培方法。、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然而,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传统的淹水栽培方式不仅消耗大量淡水,还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农田排水不良、病虫害滋生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水...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具体地涉及一种水稻节水栽培方法。背景技术:1、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然而,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传统的淹水栽培方式不仅消耗大量淡水,还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农田排水不良、病虫害滋生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节水栽培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消耗,同时保持或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核心在于精确调控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供应,除了优化灌溉之外,水稻节水栽培还包括土壤改良、品种选育、肥料运筹等方面的综合措施。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通气性,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选育耐旱、耐盐碱的水稻品种,则能够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保持较高的生长势和产量。合理运筹肥料,特别是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可以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2、现有技术中,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栽培方案;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的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如何将节水栽培技术与现代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相结合,提高栽培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078572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节水栽培的水稻专用营养套餐肥及其施用方法,包括土壤改良剂、有机-无机缓/控释肥、元素水溶肥、含微量元素叶面肥。该发明基于节水栽培特性,将有机和无机养分一次性基施、后期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和氨基酸叶面肥,营养搭配更加均衡,能满足水稻全生育期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但是该发明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使用传统的有机和无机肥料,抑制土壤微生物活动,影响养分循环,养分易被土壤固定,降低利用率,且有机和无机成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此外,不同来源的有机肥养分差异大,难以满足作物全面需求。同时,长期施用无机肥会破坏土壤自我调节能力,导致土壤依赖肥料、肥力下降。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稻节水栽培方法。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3、一种水稻节水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s1、使用旋耕机或深松机进行土壤深翻,翻耕深度为30-40cm,施加有机肥,施用量为每亩100-200kg,施肥后,再施加复合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为每亩50-100kg,使用平地机进行田块平整,田面高低差不超过5cm;5、s2、在育苗棚内使用育秧盘进行育苗,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50-200g,苗龄达到25-35d时,选择健壮的秧苗进行移栽,确保插秧深度一致且秧苗直立;6、s3、在移栽后的7d内维持3-5cm水深的浅水灌溉状态,当田间水分自然蒸发至接近土表面或表面出现轻微干裂时,再次灌水至水深5cm,使用土壤湿度计或水分传感器定期监测15-30cm土壤层的湿度,确保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7、s4、氮肥施用量为每亩15-20kg,按照基肥、追肥和穗肥为5:3:2的比例进行分配,磷肥施用量为每亩5-10kg,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施用量为每亩10-15kg,按照基肥和追肥为7:3的比例进行分配,施肥时确保肥料施在距离植株根部5-10cm的位置,在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的喷施浓度为0.1-0.2%;8、s5、监测害虫种群动态,进行病虫害防治,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和病残体;9、s6、在水稻成熟前10-15d停止灌溉,观察水稻籽粒的成熟度,当籽粒呈金黄色、硬度适中且含水量降至20-25%时进行收割,收割后应及时脱粒并将粒食摊晒干燥至水分在14%以下,储存。10、进一步地,步骤s1中复合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步骤制得:11、a1、将硅藻细胞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200ml培养基中,在温度25-30℃、湿度50-70%的条件下培养微生物,提供2000-3000l x的连续光照,持续7-14d,在5000-6000rpm的速度下离心5-10min分离培养基与生物硅粒子,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在6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生物硅粒子;12、a2、将聚羟基烷酸酯加入500ml的丙酮中,在40-50℃下,使用搅拌器以300-400rpm的速度搅拌2-3h,得到聚合物溶液,将生物硅粒子缓慢加入聚合物溶液中,同时以200-300rpm的速度搅拌30-40min,加入腐殖酸,并继续搅拌15-25min,将混合溶液转移到干燥盘中,形成薄层,在50℃、湿度30%的条件下干燥至溶剂完全挥发,形成固体复合体,将干燥后的复合体切割或破碎成直径2-4mm的颗粒,得到复合体颗粒。13、a3、在复合体颗粒表面均匀喷洒硅溶解细菌培养物,细菌浓度为108-109cfu/ml,每100g复合体喷洒10-12ml,在25-27℃、湿度60-65%的条件下继续培养24-48h,再粉碎成粒径范围为200-500μm的粉末,得到复合土壤改良剂。14、所述步骤s2中移栽时保持行距20-25cm,株距15-20cm,每平方米插秧35-40株。15、所述步骤s4中在整地或移栽前施用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期追肥,在水稻拔节期至孕穗期施用穗肥,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施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16、所述步骤s4中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肥水溶液0.1-0.2%,硼肥水溶液0.2-0.3%,钼肥水溶液0.05-0.1%,锰肥水溶液0.05-0.1%和铁肥水溶液0.2-1%。17、进一步地,步骤a1中培养基包括9-11g/l硅酸盐、5-7g/l糖、1-2g/l硝酸铵、0.1-0.3mg/l微量元素和无菌水。18、所述步骤a2中聚羟基烷酸酯、生物硅粒子和腐殖酸的质量比为(100-150):(50-60):(5-10)。19、所述步骤a3中硅溶解细菌培养物的成分包括10-15g/l葡萄糖、1-2g/l硝酸铵、0.5-0.7g/l磷酸二氢钾、0.1-0.2g/l硫酸镁、2-3g/l硅酸钠、0.5-0.6g/l酵母提取物、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缓冲剂和无菌水。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21、1、本发明技术方案,聚羟基烷酸酯分子链与腐殖酸分子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网络,提供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有助于保水和通气。生物硅粒子被有机网络所包裹或镶嵌其中,形成无机-有机杂化结构,增强了土壤的机械强度,提供了硅元素供植物吸收,形成一个高效协同作用的土壤改良体系。复合土壤改良剂在土壤中分散均匀,增加了土壤的硅含量,不仅提高了土壤的抗风化和抗侵蚀能力,还为水稻根系提供了必要的硅元素,促进其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抗逆性。形成的团聚体结构不仅增强了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还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作为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聚羟基烷酸酯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腐殖酸作为一种有机胶体物质,能够吸附和固定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减少养分的流失和固定化,还能够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和盐基饱和度,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这种作用使得复合土壤改良剂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为水稻生长提供更为均衡的养分供应。同时,硅溶解细菌能够分解土壤中的硅酸盐矿物,释放出硅元素供水稻吸收利用,不仅提高了土壤的有效硅含量,还促进了水稻对硅的吸收和转运。硅元素的增加增强了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还提高了其产量和品质。22、2、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深翻土壤、施加有机肥和复合土壤改良剂,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合理的育苗和移栽技术,则保证了秧苗的健壮和整齐,为高产奠定基础。节水灌溉和精确施肥技术提高了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病虫害防治和杂草管理的实施,有效降低了生产风险。此外,复合土壤改良剂的施加可以减少传统的有机肥的施用量,避免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