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珊瑚生境水质的生物过滤装置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珊瑚生境水质的生物过滤装置。、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占据全球海洋面积不足千分之二,却养育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为它们提供产卵、栖息、索饵和躲避敌害的场所。并且,珊瑚礁为海洋渔业、...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珊瑚生境水质的生物过滤装置。背景技术:1、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占据全球海洋面积不足千分之二,却养育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为它们提供产卵、栖息、索饵和躲避敌害的场所。并且,珊瑚礁为海洋渔业、旅游业、海岸线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新药开发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资源保障。然而,经济高速发展和人类活动频繁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污染,全球珊瑚礁出现了大面积白化和死亡,处在快速退化的危机之中,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了潜在的不利影响。研发功能性人造礁石用于珊瑚礁生态修复已经成为海洋生态修复领域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海岸开发与利用、污水入海、海洋水产养殖等因素降低近岸水质难以避免,进而影响近岸珊瑚的存活与生长。现有用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大多只考虑到水文、地质、拖网、防污等问题,极少考虑改善珊瑚生长环境的水质问题,尤其是利用生物过滤净化珊瑚生境水质,促进珊瑚生长以提升其生态修复成效。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能够有效净化珊瑚生境水质,促进珊瑚生长。2、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生物过滤装置经过特殊设计与其融为一体。该生物过滤装置内外层立体网状空间结构允许过滤生物生长于其内,例如,与珊瑚共生的滤食性贝类,均匀分布在外层空间,通过贝类滤食特性净化生境悬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滤石均匀分布在内层空间,通过定殖的功能微生物代谢,净化生境可溶性污染物,内外层空间的生物过滤互补,组成一个综合生物过滤系统,共同净化珊瑚生境水质。3、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经过特殊设计的三维立体结构增加了礁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为海洋生物提供避难场所,有利于珊瑚与海洋生物共生;经过特殊设计的三维立体结构还使珊瑚呈立体塔状分布,有助于珊瑚充分吸收光照,促进其生长;经过特殊设计的三维立体结构还使水流能够在礁体前后、左右、上下自由流动,不仅促进生物过滤净化水质,而且减小任一方向水流对其的冲击,增强抗风浪性能和促进海水自由流动。4、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使用。5、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6、根据发明,具有上述优势的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包括:7、生物过滤装置;8、至少四个支撑件;9、一级礁体;和10、二级礁体,其中该支撑件被设置相互隔开,其中每个支撑件形成一个支撑底部、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其中该第一支撑部自该支撑底部向上延伸,该第二支撑部自该第一支撑部向上延伸,其中该一级礁体被支撑在该第一支撑部,该二级礁体被支撑在该第二支撑部,其中该一级礁体和该二级礁体被设置相隔开,其中该一级礁体和该二级礁体被设置围绕该生物过滤装置,且该二级礁体的尺寸小于该一级礁体的尺寸。11、优选地,本发明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三级礁体,其中每个支撑件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三支撑部,其中该第三支撑部自该第二支撑部向上延伸,其中该三级礁体被支撑在该第三支撑部,其中该二级礁体和该三级礁体被设置相隔开。更优选地,该支撑件的该支撑底部、该第一支撑部、该第二支撑部和该第三支撑部相一体成型。12、进一步地,该三级礁体的尺寸小于该二级礁体的尺寸,该二级礁体的尺寸小于该一级礁体的尺寸,从而使整个人造礁石具有一个塔状结构,以防止上方的礁石遮挡下方的珊瑚接受光照。13、结合下述描述和说明书附图,本发明上述的和其它的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14、本发明上述的和其它的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和说明书附图得以充分体现。技术特征:1.一种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特征在于,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过滤装置形成一组水平导通通道和一组竖直导通通道,其中该水平导通通道分别自该生物过滤装置的一侧延伸至该生物过滤装置的另一侧,该竖直导通通道分别自该生物过滤装置的顶部延伸至该生物过滤装置的底部,其中该水平导通通道和该竖直导通通道选择性地相互连通,从而使该生物过滤装置形成一组立体网状的过滤生物养殖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形成一组第一间隔空间和一组第二间隔空间,其中该第一间隔空间位于该一级礁体的下方,该第二间隔空间位于该一级礁体和该二级礁体之间,其中该第一间隔空间分别形成一个第一x轴向水流通道和一个第一y轴向水流通道,该第二间隔空间分别形成一个第二x轴向水流通道和一个第二y轴向水流通道,该生物过滤装置被悬空设置,以形成一个第一z轴向水流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特征在于,每个水平导通通道具有一个第一水平开口和一个第二水平开口,每个竖直导通通道具有一个底部开口和一个顶部开口,其中该第一水平开口、该第二水平开口、该底部开口和该顶部开口均被设置在该生物过滤装置的外表面,且该第一水平开口、该第二水平开口、该底部开口和该顶部开口的内径均不大于5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过滤装置进一步具有一个门,其中该门具有一个门开口,该门开口形成在该生物过滤装置的外表面,该门开口与该生物过滤装置的该过滤生物养殖空间相连通,且该门开口的内径不小于5厘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过滤装置的该门由吸水膨胀材料制成,以能够吸水膨胀和关闭该门的该门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过滤装置进一步具有一个中心放置孔和一组微生物活性滤石,其中该组微生物活性滤石为多孔纳米材料制成,被放置在该中心放置孔内,且该组微生物活性滤石定殖有功能性微生物。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过滤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杆和多个多孔网,其中该支撑杆竖直放置,该多孔网水平放置,且该支撑杆被设置相互隔开,该多孔网被设置相互隔开,从而使该支撑杆和该多孔网能够形成该水平导通通道和该竖直导通通道。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形成一组第一间隔空间和一组第二间隔空间,其中该第一间隔空间位于该一级礁体的下方,该第二间隔空间位于该一级礁体和该二级礁体之间,其中该第一间隔空间分别形成一个第一x轴向水流通道和一个第一y轴向水流通道,该第二间隔空间分别形成一个第二x轴向水流通道和一个第二y轴向水流通道,该生物过滤装置被悬空设置,以形成一个第一z轴向水流通道。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特征在于,该一级礁体包括多个第一珊瑚移植体和一个第一人造礁石,该二级礁体包括多个第二珊瑚移植体和一个第二人造礁石,其中该第一珊瑚移植体被固定在该第一人造礁石,该第二珊瑚移植体被固定在该第二人造礁石。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珊瑚生态修复的人造礁石,其包括生物过滤装置、至少四个支撑件、一级礁体和二级礁体,其中该支撑件被设置相互隔开,其中每个支撑件形成一个支撑底部、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其中该第一支撑部自该支撑底部向上延伸,该第二支撑部自该第一支撑部向上延伸,其中该一级礁体被支撑在该第一支撑部,该二级礁体被支撑在该第二支撑部,其中该一级礁体和该二级礁体被设置相隔开,其中该一级礁体和该二级礁体被设置围绕该生物过滤装置,且该二级礁体的尺寸小于该一级礁体的尺寸。技术研发人员:蔡林,张宗耀,方家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