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咯菌腈的杀真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新颖的杀真菌组合物,涉及它们在农业或园艺中用于控制由植物病原菌(尤其是植物病原性真菌)引起的病害的用途,并且涉及控制有用植物上的病害的方法。、尽管属于多种不同化学类别的许多杀真菌化合物和组合物已被开发或正在被开发用于在有用植物作物中作为杀真菌剂使用,但在很多方面,针对具体植物病原...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新颖的杀真菌组合物,涉及它们在农业或园艺中用于控制由植物病原菌(尤其是植物病原性真菌)引起的病害的用途,并且涉及控制有用植物上的病害的方法。背景技术:1、尽管属于多种不同化学类别的许多杀真菌化合物和组合物已被开发或正在被开发用于在有用植物作物中作为杀真菌剂使用,但在很多方面,针对具体植物病原性真菌的作物耐受性和活性并不总能满足农业实践的需要。因此,存在如下持续需求:发现具有优异生物学特性的新化合物和组合物以用于控制或预防植物被植物病原性真菌侵染。例如,具有更大的生物活性、有利的活性谱、增加的安全性、改善的物理化学特性、增加的可生物降解性的化合物。或另外,具有更宽的活性谱、改善的作物耐受性、改善的协同相互作用或增强特性的组合物,或显示更快速起效或具有更长持续残留活性或能够减少用于有效控制植物病原菌所需的化合物和组合物的施用次数和/或降低其施用率,从而能够实现有益的耐性管理实践、降低环境影响并且减少操作人员暴露的组合物。2、使用包含具有不同作用模式的不同杀真菌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组合物可以解决这些需要中的一些(例如,通过将具有不同活性谱的杀真菌剂进行组合)。技术实现思路1、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真菌组合物,该杀真菌组合物包含组分(a)和(b)的混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其中组分(a)是选自以下的化合物:2、3、4、5、6、7、以及8、组分(b)是咯菌腈(fludioxonil);9、其中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是从100:1至1:90。在优选实施例中,组分(a)是选自以下的化合物:10、11、12、在优选实施例中,组分(a)是n-[(1,2顺式)-2-(2,4-二氯苯基)环丁基]-2-(三氟甲基)吡啶-3-甲酰胺(该化合物的iso名称是三氟吡啶胺(cylcobutrifluram))。13、在化合物中一个或多个可能的不对称碳原子的存在意味着化合物可以光学异构体形式存在,即对映异构体或非对映异构体的形式。作为围绕单键的受限旋转的结果,还可能存在阻转异构体。本发明包括针对化合物的所有那些可能的异构体形式(例如,几何异构体)及其混合物。本发明包括针对化合物的所有可能的互变异构体形式,并且还包括外消旋化合物,即至少两种对映异构体以基本上50:50的比率的混合物。14、在优选实施例中,组分(a)包含化合物的(1s,2s)和(1r,2r)对映异构体,并且(1s,2s)对映异构体与(1r,2r)对映异构体的比率大于4:1。15、在优选实施例中,(1s,2s)对映异构体与(1r,2r)对映异构体的比率大于1.5:1、大于2.5:1、大于4:1、大于9:1、大于20:1、或大于35:1。16、在优选实施例中,(1s,2s)对映异构体与(1r,2r)对映异构体的比率为约9:1。17、在优选实施例中,组分(a)是纯(1s,2s)对映异构体。18、必要时,在对映异构体意义上纯的最终化合物可以在适当时从外消旋材料经由标准物理分离技术(例如反相手性色谱法)或通过立体选择性合成技术(例如通过使用手性起始材料)获得。19、组分(a)的化合物是可商购的和/或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程序和/或在文献(例如,在wo 2013143811或wo 2015003951中,这些通过引用以其全文并入本文)中报道的程序来制备。20、在每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是以游离形式、氧化的形式如n-氧化物、或盐的形式(例如农艺学上可用的盐的形式)。21、n-氧化物是叔胺的氧化形式或含氮杂芳香族化合物的氧化形式。例如,a.albini和s.pietra于1991年在博卡拉顿(boca raton)crc出版社出版的名为“heterocyclic n-oxides[杂环n-氧化物]”一书中描述了它们。22、组分(b)(咯菌腈)具有iupac名称4-(2,2-二氟-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4-基)吡咯-3-甲腈,并且具有以下结构:23、24、咯菌腈可以是以游离形式、氧化的形式如n-氧化物、或盐形式。它是已知的,并且是可商购的和/或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程序和/或在文献中报道的程序来制备。25、在优选实施例中,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是从50:1至1:90。26、在优选实施例中,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是从20:1至1:50。27、在优选实施例中,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是从10:1至1:50。28、在优选实施例中,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是约10:1或约1:50。29、在优选实施例中,组分(a)是n-[(1,2顺式)-2-(2,4-二氯苯基)环丁基]-2-(三氟甲基)吡啶-3-甲酰胺或其盐、对映异构体或n-氧化物,并且组分(b)是以游离形式、氧化的形式如n-氧化物或盐形式的咯菌腈,其中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是从10:1至1:50(特别地,是约10:1或约1:50)。30、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或预防有用植物或其繁殖材料上的植物病原性病害、尤其是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根据本发明的杀真菌组合物施用到这些有用植物、其场所或其繁殖材料上。31、由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杀真菌混合物组合物提供的益处还可以尤其包括针对保护植物对抗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的有利水平的生物活性或对于用作农用化学活性成分的优越特性(例如,更大的生物活性、有利的活性谱、增加的安全性、改善的物理-化学特性、或增加的可生物降解性)。32、如本文所用,术语“杀真菌剂”意指控制、改变、或预防真菌生长的化合物。术语“杀真菌有效量”意指能够对真菌生长产生影响的这样一种化合物或这样的化合物的组合的量。控制或改变的影响包括所有从自然发育的偏离,如杀死、阻滞等,并且预防包括在植物内或植物上形成屏障或其他防御以预防真菌侵染。33、术语“植物”是指植物的所有有形部分,包括种子、幼苗、幼树、根、块茎、茎、秆、叶子和果实。34、术语“植物繁殖材料”表示植物的所有生殖部分,例如植物的种子或营养性部分如插条以及块茎。它包括严格意义上的种子、以及根、果实、块茎、球茎、根茎和植物各部分。35、如本文所用,术语“场所”意指植物在其中或其上生长的地方,或栽培植物的种子被播种的地方,或者种子将要被置于土壤中的地方。它包括土壤、种子以及幼苗,连同建立的植被。36、贯穿本文件,表述“组合物”代表组分(a)和(b)的不同混合物或组合(包括以上定义的实施例),例如以单一的“掺水即用”的形式,以组合的喷洒混合物(该混合物由这些单一活性成分组分的单独配制品构成)(例如“桶混制剂”),并且当以一种顺序的方式(即,一个在另一个的适当短的时期之后,例如几小时或几天)施用时,以这些单一活性成分的组合使用。对于实现本发明,施用组分(a)和(b)的顺序并不是重要的。37、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能有效地对抗引起植物病原性病害的有害微生物(如微生物),特别是对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细菌。38、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用于控制由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子嚢菌纲(ascomycete)、卵菌纲(oomycete)和/或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芽枝霉纲(blastocladiomycete)、壶菌纲(chrytidiomycete)、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和/或粒毛盘菌纲(mucoromycete)中的广谱的真菌性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39、该组合物有效地控制广谱的植物病害,如观赏植物、草皮、蔬菜、田地、谷类、以及水果作物的叶病原体。40、这些病原体可以包括:41、卵菌纲,包括疫霉病,如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草莓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e)、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柑橘生疫霉(phytophthora citricola)、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和马铃薯绯腐病菌(phytophthora erythroseptica)引起的那些;腐霉病,例如由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强雄腐霉菌(pythiumarrhenomanes)、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畸雌腐霉菌(pythium irregulare)和终极腐霉菌(pythium ultimum)引起的那些;由霜霉目(peronosporale)如大葱霜霉菌(peronospora destructor)、白菜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葡萄霜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向日葵霜霉菌(plasmopara halstedii)、黄瓜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白锈菌(albugo candida)、水稻霜霉病(sclerophthoramacrospora)和莴苣霜霉菌(bremia lactucae)引起的病害;以及其他,如螺壳状丝囊霉(aphanomyces cochlioides)、带状网粘菌(labyrinthula zosterae)、高梁霜指霉(peronosclerospora sorghi)和禾生指梗霜霉(sclerospora graminicola)引起的那些;42、子囊菌纲,包括斑纹病、斑点病、瘟病或疫病和/或腐病,例如由如下引起的那些:格孢菌目(pleosporales)如大蒜白斑病菌(stemphylium solani)、台南水仙壳多孢(stagonospora tainanensis)、油橄榄环梗孢菌、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番茄须壳孢(pyrenochaeta lycoperisici)、枯叶格孢腔菌(pleospora herbarum)、实腐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a)、麦叶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herpotrichoides)、高曼尼棕隐球菌(phaeocryptocus gaeumannii)、禾生蛇孢腔菌(ophiosphaerella graminicola)、小麦全蚀病(ophiobolus graminis)、十字花科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软腐病菌(hendersonia creberrima)、壳针孢叶枯病菌(helminthosporiumtriticirepentis)、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大豆内脐蠕孢(drechsleraglycines)、西瓜蔓枯病菌(didymella bryoniae)、油橄榄孔雀斑病菌(cycloconiumoleagineum)、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sativus)、火龙果黑斑病菌(bipolaris cactivora)、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inaequalis)、圆核腔菌(pyrenophora teres)、燕麦草核腔菌(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互隔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芸苔链格孢菌(alternariabrassicicola)、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和西红柿链格孢菌(alternariatomatophila);煤炱目(capnodiales)如小麦壳针孢(septoria tritici)、颖枯壳针孢(septoria nodorum)、大豆壳针孢(septoria glycines)、落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荠白斑病菌(cercosporella capsellae)以及麦叶白霉(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des)、桃疮痂病菌(cladosporium carpophilum)、散生枝孢(cladosporiumeffusum)、褐孢霉(passalora fulva)、尖孢枝孢(cladosporium oxysporum)、松针座囊菌(dothistroma septosporum)、葡萄褐斑病菌(isariopsis clavispora)、香蕉黑条叶斑病菌、禾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散梗菌绒孢菌(mycovellosiellakoepkeii)、甘薯暗拟棒束梗霉(phaeoisariopsis bataticola)、葡萄褐斑病菌(pseudocercospora vitis)、小麦基腐病菌、甜菜叶斑病菌、柱隔孢叶斑病菌(ramulariacollo-cygni);大角间座壳目(magnaporthales)如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间座壳目(diaporthales)如榛子东部枯萎病菌(anisogramma anomala)、阿皮奥诺莫尼亚厄拉班达(apiognomonia errabunda)、梧桐壳囊孢(cytospora platani)、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毁灭性座盘孢(discula destructiva)、草莓日规壳菌(gnomonia fructicola)、葡萄苦腐病菌(greeneria uvicola)、核桃黑盘壳菌(melanconium juglandinum)、葡萄生拟茎点菌(phomopsis viticola)、胡桃溃疡病菌(sirococcus clavigignenti-juglandacearum)、干孢盾壳椿启介菌(tubakia dryina)、地卡佩拉属物种(dicarpella spp.)、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以及其他,如阿提诺赛睿姆格拉密尼斯(actinothyrium graminis)、豌豆壳二孢(ascochyta pisi)、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构巢曲霉(aspergillusnidulans)、番木瓜座糙孢菌(asperisporium caricae)、叶斑病菌(blumeriella jaapii)、假丝酵母属物种(coccidioides spp.)、煤炱病菌(capnodium ramosum)、瑟发罗所卡斯属物种(cephaloascus spp.)、麦类条斑病菌(cephalosporium gramineum)、奇异长喙壳(ceratocystis paradoxa)、毛壳菌属物种(chaetomium spp.)、拟白膜盘菌(hymenoscyphus pseudoalbidus)、球孢子菌属物种(coccidioides spp.)、李属柱孢霉(cylindrosporium padi)、双壳菌(diplocarpon malae)、芸苔偏盘菌(drepanopezizacampestris)、痂囊腔菌(elsinoe ampelina)、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表皮癣菌属物种(epidermophyton spp.)、葡萄顶枯病菌(eutypa lata)、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禾谷绒座壳(gibellina cerealis)、高粱胶尾孢(gloeocercospora sorghi)、煤烟病菌(gloeodes pomigena)、宿根盘长孢(gloeosporium perennans);毒麦内生真菌(gloeotinia temulenta)、皮生隔孢壳(griphospaeria corticola)、利尼球梗孢(kabatiella lini)、小孢粘束孢(leptographium microsporum)、厚囊小光腔菌(leptosphaerulinia crassiasca)、扰乱散斑壳(lophodermium seditiosum)、禾谷盘二孢菌(marssonina graminicola)、雪霉叶枯菌(microdochium nivale)、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稻云形病(monographella albescens)、甜瓜黑点根腐病菌(monosporascus cannonballus)、丝环盘菌属物种(naemacyclus spp.)、新榆枯萎病菌(ophiostoma novo-ulmi)、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ides brasiliensis)、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杜鹃盘多毛孢霉(pestalotia rhododendri)、霉样真霉属物种(petriellidium spp.)、无柄盘菌属物种(pezicula spp.)、大豆茎褐腐病菌(phialophoragregata)、仁果黑痣菌(phyllachora pomigena)、杂食动物瘤梗孢(phymatotrichumomnivora)、隐秘囊孢菌(physalospora abdita)、烟草囊孢壳(plectosporiumtabacinum)、马铃薯皮斑病菌(polyscytalum pustulans)、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medicaginis)、芸薹埋核盘菌(pyrenopeziza brassicae)、高粱座枝孢(ramulisporasorghi)、花旗松落叶病菌(rhabdocline pseudotsugae)、大麦云纹病菌(rhynchosporiumsecalis)、稻帚枝杆孢(sacrocladium oryzae)、足放线病菌属物种(scedosporium spp.)、仁果裂盾菌(schizothyrium pomi)、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小核菌属物种(sclerotium spp.)、雪腐病核瑚菌(typhulaishikariensis)、玛丽盘双端毛孢(seimatosporium mariae)、柏树细弯孢壳菌(lepteutypa cupressi)、紫白斑菌(septocyta ruborum)、鳄梨疮痂病菌(sphacelomaperseae)、苜蓿枝梗边裂壳(sporonema phacidioides)、千年枣眼点病菌(stigminapalmivora)、塔佩西亚伦迪(tapesia yallundae)、梨外囊菌(taphrina bullata)、棉花黑根腐病菌(thielviopsis basicola)、特里克斯托利亚弗鲁提吉纳(trichoseptoriafructigena)、蝇粪病菌(zygophiala jamaicensis);白粉病,例如由白粉菌目(erysiphales)如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蓼白粉病菌(erysiphe polygoni)、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ena)、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leucotricha)、斑点白粉菌(podospaera macularis)、二孢白粉菌(golovinomyces cichoracearum)、鞑靼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taurica)、扩散叉丝壳(microsphaera diffusa)、棉花拟粉孢(oidiopsis gossypii)、榛球针壳(phyllactiniaguttata)以及落花生粉孢霉菌(oidium arachidis)引起的那些;霉,例如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les)如小穴壳菌(dothiorella aromatica)、连续色二孢(diplodiaseriata)、比德瓦里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i)、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大葱孢盘菌(botryotinia allii)、蚕豆孢盘菌(botryotinia fabae)、扁桃壳梭菌(fusicoccum amygdali)、龙眼焦腐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茶生大茎点霉(macrophoma theicola)、菜豆壳球孢菌、葫芦科叶点霉(phyllosticta cucurbitacearum)引起的那些;炭疽病,例如由小丛壳目(glommerelales)如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棉花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ossypii)、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以及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引起的那些;以及枯萎病或疫病,例如由肉座菌目(hypocreales)如笔直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紫麦角菌(clavicepspurpurea)、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pseudograminearum)、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镰刀菌(fusarium virguliform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胶孢镰刀菌(fusarium subglutinans)、古巴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雪腐格氏霉(gerlachia nivale)、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玉米赤霉(gibberella zeae)、胶枝霉属物种(gliocladiumspp.)、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拉姆拉雷丛赤壳菌(nectriaramulariae)、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以及鳄梨根腐病原菌(verticillium theobromae)引起的那些;43、担子菌纲,包括黑粉病例如由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如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大麦散黑穗病菌(ustilago nuda)、小麦散黑穗菌(ustilagotritici)、玉米黑粉菌(ustilago zeae)引起的那些,锈病例如由柄锈菌目(pucciniales)如无花果蜡锈菌(cerotelium fici)、云杉帚锈病菌(chrysomyxa arctostaphyli)、番薯鞘锈菌(coleosporium ipomoeae)、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落花生柄锈菌(puccinia arachidis)、西南棉花柄锈菌(puccinia cacabata)、禾柄锈菌(pucciniagraminis)、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高粱柄锈菌(puccinia sorghi)、大麦柄锈菌(puccinia hordei)、大麦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hordei)、小麦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secalis)、榛膨痂锈菌(pucciniastrum coryli)引起的那些;或锈菌目(uredinales)如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植物受桧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juniperi-viginianae)、杨树叶锈病菌(melampsora medusae)、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短尖多胞锈菌(phragmidium mucronatum)、白蔹壳锈菌(physopella ampelosidis)、变色疣双胞锈菌(tranzschelia discolor)以及蚕豆单孢锈菌(uromyces viciae-fabae)引起的那些;以及其他腐病和病害,如由隐球菌属物种(cryptococcus spp.)、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ns)、因诺德玛微伞皮(marasmiellusinoderma)、小菇属物种(mycena spp.)、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雪腐病核瑚菌(typhula ishikariensis)、冰草条黑粉菌(urocystis agropyri)、花枯锁霉(itersonilia perplexans)、因微瑟姆伏革菌(corticiuminvisum)、地衣状伏革菌(laetisaria fuciformis)、旋卷似串担革菌(waitea circinat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瓜亡革菌(thanetephorus cucurmeris)、大丽花叶黑粉菌(entyloma dahliae)、小孢叶黑粉菌(entylomella microspora)、沼湿草尾孢黑粉菌(neovossia moliniae)和小麦网腥黑粉菌(tilletia caries)引起的那些;44、芽枝霉纲,如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45、毛霉菌纲,如瓜笄霉菌(choanephora cucurbitarum);毛霉属物种(mucor spp.);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46、连同由与以上列出的那些紧密相关的其他物种和属引起的病害。47、除了它们的杀真菌活性之外,这些组合物还可以具有针对细菌如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atovora)、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马铃薯疮痂病菌(strptomyces scabies)和其他相关物种连同某些原生动物的活性。48、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尤其能有效地对抗属于以下类别的植物病原性真菌:子嚢菌纲(例如:黑星菌属、叉丝单嚢壳属、白粉属、丛梗孢属、球腔菌属、钩丝壳属);担子菌纲(例如驼孢锈菌属(hemileia)、丝核菌属、层锈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半知菌类(也称作半知菌纲、例如葡萄孢属、长蠕孢属、喙孢属、镰刀菌属、壳针孢属、尾孢属、链格孢属、梨孢属和假小尾孢属);卵菌纲(例如疫霉属、霜霉属、假霜霉属、白锈属、盘梗霉属、腐霉属、假指梗霉属、单轴霉属)。49、在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特别有效地对抗由禾谷镰刀菌或亚洲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由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镰刀菌茎腐病(fusarium stalk rot)、以及由藤仓赤霉引起的水稻恶苗病(bakanae)。50、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用于其中的有用植物作物包括多年生和一年生作物,如浆果植物,例如黑莓、蓝莓、蔓越莓、树莓以及草莓;谷物,例如大麦、玉蜀黍(玉米)、粟、燕麦、稻、黑麦、高粱、黑小麦以及小麦;纤维植物,例如棉花、亚麻、大麻、黄麻以及剑麻;大田作物,例如糖甜菜和饲料甜菜、咖啡豆、啤酒花、芥菜、油菜(卡诺拉(canola))、罂粟、甘蔗、向日葵、茶以及烟草;果树,例如苹果、杏、鳄梨、香蕉、樱桃、柑橘、油桃、桃、梨以及李子;草,例如百慕达草、蓝草、本特草、蜈蚣草、牛毛草、黑麦草、圣奥古斯丁草以及结缕草;药草,如罗勒、琉璃苣、细香葱、胡荽、薰衣草、独活草、薄荷、牛至、荷兰芹、迷迭香、鼠尾草以及百里香;豆类,例如菜豆、小扁豆、豌豆以及大豆;坚果,例如杏仁、腰果、落花生、榛子、花生、山核桃、开心果以及核桃;棕榈植物,例如油棕榈;观赏植物,例如花卉、灌木以及树木;其他树木,例如可可树、椰子树、橄榄树以及橡胶树;蔬菜,例如芦笋、茄子、西兰花、卷心菜、胡萝卜、黄瓜、大蒜、莴苣、西葫芦、甜瓜、秋葵、洋葱、胡椒、马铃薯、南瓜、大黄、菠菜以及番茄;和葡萄藤,例如葡萄。51、作物应当被理解为是天然存在的、通过常规的育种方法获得或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那些。它们包括具有所谓的产出(output)性状(例如改善的储存稳定性、更高的营养价值以及改善的风味)的作物。52、作物应被理解为还包括已经被赋予对除草剂(像溴草腈(bromoxynil))或多种类别的除草剂(如als-、epsps-、gs-、hppd-和ppo-抑制剂)的耐受性的那些作物。通过常规的育种方法已经被赋予了对咪唑啉酮(例如,甲氧咪草烟(imazamox))的耐受性的作物的实例是夏季卡诺拉。通过遗传工程方法而被赋予了对除草剂的耐受性的作物的实例包括例如草甘膦和草铵膦抗性玉米品种,这些玉米品种以商标名herculex 和是可商购的。53、作物还应被理解为天然地是或已经赋予对有害昆虫的抗性的那些作物。这包括通过使用重组dna技术转化从而例如能够合成一种或多种选择性作用毒素的植物,这些毒素是如从例如产毒素的细菌已知的。可以被表达的毒素的实例包含-内毒素,营养期杀昆虫蛋白(vip),线虫寄生性细菌的杀昆虫蛋白,以及由蝎子、蛛形纲动物、黄蜂和真菌产生的毒素。54、已经被修饰为表达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毒素的作物的实例是bt maize knockout(先正达种子公司(syngenta seeds))。包含编码杀昆虫抗性并且由此表达多于一种毒素的多于一种基因的作物的实例是vipcot(先正达种子公司)。作物或其种子材料还可以对多种类型的有害生物具有抗性(当通过遗传修饰产生时的所谓的叠加转基因事件)。例如,植物可以具有表达杀昆虫蛋白同时耐受除草剂的能力,例如herculexi(陶氏益农公司(dow agrosciences)、先锋良种国际公司(pioneer hi-bredinternational))。55、在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控制或预防谷物、优选地小麦或稻中的植物病原性病害。56、可以将包括所有上述披露的实施例和其优选实例的本发明的组合物与一种或多种另外的杀有害生物剂混合,这些杀有害生物剂包括另外的杀真菌剂、杀昆虫剂、杀线虫剂、杀细菌剂、杀螨剂、生长调节剂、化学不育剂、化学信息素、驱虫剂、引诱剂、信息素、取食刺激剂或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以形成给出更广谱农业保护的多组分杀有害生物剂。57、可以配制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此类农业保护剂的实例为:58、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一组物质的化合物:石油、1,1-双(4-氯-苯基)-2-乙氧基乙醇、苯磺酸2,4-二氯苯基酯、2-氟-n-甲基-n-1-萘乙酰胺、4-氯苯基苯基砜、乙酰虫腈、涕灭砜威、赛果、果满磷、胺吸磷、草酸氢胺吸磷、双甲脒、杀螨特、三氧化二砷、偶氮苯、偶氮磷、苯菌灵、苯诺沙磷(benoxafos)、苯甲酸苄酯、联苯吡菌胺、溴灭菊酯、溴-轮环藤宁、溴硫磷、溴螨酯、噻嗪酮、丁酮威、丁酮砜威、丁基哒螨灵、多硫化钙、八氯莰烯、氯灭杀威、三硫磷、螨蜱胺、灭螨猛、杀螨醚、杀虫脒、杀虫脒盐酸盐、杀螨醇、杀螨酯、敌螨特、乙酯杀螨醇、灭螨脒(chloromebuform)、灭虫脲、丙酯杀螨醇、虫螨磷、瓜菊酯i、瓜菊酯ii、瓜菊酯、克罗散泰、蝇毒磷、克罗米通、巴毒磷、硫杂灵、果虫磷、dcpm、ddt、田乐磷、田乐磷-o、田乐磷-s、内吸磷-甲基、内吸磷-o、内吸磷-o-甲基、内吸磷-s、内吸磷-s-甲基、磺吸磷(demeton-s-methylsulfon)、抑菌灵、敌敌畏、二克磷(dicliphos)、除螨灵、甲氟磷、消螨酚(dinex)、消螨酚(dinex-diclexine)、敌螨普-4、敌螨普-6、邻敌螨消、硝戊酯、硝辛酯杀螨剂、硝丁酯、敌杀磷、磺基二苯、戒酒硫、dnoc、苯氧炔螨(dofenapyn)、多拉克汀、因毒磷、依立诺克丁、益硫磷、乙嘧硫磷、抗螨唑、苯丁锡、苯硫威、吡螨胺(fenpyrad)、唑螨酯、胺苯吡菌酮、除螨酯、氟硝二苯胺(fentrifanil)、氟螨噻、氟螨脲、联氟螨、氟杀螨、fmc 1137、伐虫脒、伐虫脒盐酸盐、胺甲威(formparanate)、γ-hch、果绿定、苄螨醚、环丙烷甲酸十六烷基酯、水胺硫磷、茉莉菊酯i、茉莉菊酯ii、碘硫磷、林丹、丙螨氰、灭蚜磷、二噻磷、甲硫芬、虫螨畏、溴甲烷、速灭威、自克威、米尔贝肟、丙胺氟、久效磷、茂果、莫昔克丁、二溴磷(naled)、4-氯-2-(2-氯-2-甲基-丙基)-5-[(6-碘-3-吡啶基)甲氧基]哒嗪-3-酮、氟蚁灵、尼可霉素、戊氰威、戊氰威1:1氯化锌络合物、氧乐果、亚异砜磷、砜拌磷、pp'-ddt、对硫磷、苄氯菊酯、芬硫磷、伏杀磷、硫环磷、磷胺、氯化松节油(polychloroterpenes)、杀螨素(polynactins)、丙氯诺、蜱虱威、残杀威、乙噻唑磷、发疏磷、除虫菊酯i、除虫菊酯ii、除虫菊酯、哒嗪硫磷、嘧硫磷、喹硫磷(quinalphos)、喹硫磷(quintiofos)、r-1492、甘氨硫磷、鱼藤酮、八甲磷、克线丹、司拉克丁、苏硫磷、ssi-121、舒非仑、氟虫胺、硫特普、硫、氟螨嗪、τ-氟胺氰菊酯、tepp、叔丁威、四氯杀螨砜、杀螨好、噻砜诺(thiafenox)、抗虫威、久效威、甲基乙拌磷、克杀螨、苏力菌素、威菌磷、苯螨噻、三唑磷、灭蚜唑(triazuron)、三氯丙氧磷、三活菌素、蚜灭多、甲烯氟虫腈(vaniliprole)、百杀辛(bethoxazin)、二辛酸铜、硫酸铜、cybutryne、二氯萘醌、双氯酚、茵多酸、三苯锡、熟石灰、代森钠、灭藻醌、醌萍胺、西玛津、三苯基乙酸锡、三苯基氢氧化锡、育畜磷、哌嗪、托布津、氯醛糖、倍硫磷、吡啶-4-胺、士的宁、1-羟基-1h-吡啶-2-硫酮、4-(喹喔啉-2-基氨基)苯磺酰胺、8-羟基喹啉硫酸盐、溴硝醇、氢氧化铜、甲酚、双吡硫翁、多地辛、敌磺钠、甲醛、汞加芬、春雷霉素、春雷霉素盐酸盐水合物、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三氯甲基吡啶、辛噻酮、奥索利酸、土霉素、羟基喹啉硫酸钾、噻菌灵、链霉素、链霉素倍半硫酸盐、叶枯酞、硫柳汞、棉褐带卷蛾gv、放射形土壤杆菌、钝绥螨属物种(amblyseius spp.)、芹菜夜蛾npv、原樱翅缨小蜂(anagrus atomus)、短距蚜小蜂(aphelinus abdominalis)、棉蚜寄生蜂(aphidius colemani)、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苜蓿银纹夜蛾npv、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 neide)、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苹果蠹蛾gv、西伯利亚离颚茧蜂(dacnusa sibirica)、豌豆潜叶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eremicus)、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和大异小杆线虫(h.megidis)、斑长足瓢虫(hippodamia convergens)、橘粉介壳虫寄生蜂(leptomastix dactylopii)、盲蝽(macrolophus caliginosus)、甘蓝夜蛾npv、黄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helvolus)、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cridum)、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anisopliae var.anisopliae)、欧洲新松叶蜂(neodiprion sertifer)npv和红头新松叶蜂(n.lecontei)npv、小花蝽属物种(orius spp.)、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毛蚊线虫(steinernemabibionis)、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夜蛾斯氏线虫、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锐比斯氏线虫(steinernema riobrave)、里氏斯氏线虫(steinernema riobravis)、蝼蛄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capterisci)、斯氏线虫属物种(steinernema spp.)、赤眼蜂属物种、西方盲走螨(typhlodromus occidentalis)、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唑磷嗪(apholate)、双(氮丙啶)甲氨基膦硫化物(bisazir)、白消安、迪麦替夫(dimatif)、六甲蜜胺(hemel)、六甲磷(hempa)、甲基涕巴(metepa)、甲硫涕巴(methiotepa)、甲基唑磷嗪(methyl apholate)、不孕啶(morzid)、氟幼脲(penfluron)、涕巴(tepa)、硫代六甲磷(thiohempa)、硫涕巴、曲他胺、尿烷亚胺、(e)-乙酸癸-5-烯-1-基酯与(e)-癸-5-烯-1-醇、(e)-乙酸十三碳-4-烯-1-基酯、(e)-6-甲基庚-2-烯-4-醇、(e,z)-乙酸十四碳-4,10-二烯-1-基酯、(z)-乙酸十二碳-7-烯-1-基酯、(z)-十六碳-11-烯醛、(z)-乙酸十六碳-11-烯-1-基酯、(z)-乙酸十六碳-13-烯-11-炔-1-基酯、(z)-二十-13-烯-10-酮、(z)-十四碳-7-烯-1-醛、(z)-十四碳-9-烯-1-醇、(z)-乙酸十四碳-9-烯-1-基酯、(7e,9z)-乙酸十二碳-7,9-二烯-1-基酯、(9z,11e)-乙酸十四碳-9,11-二烯-1-基酯、(9z,12e)-乙酸十四碳-9,12-二烯-1-基酯、14-甲基十八碳-1-烯、4-甲基壬-5-醇与4-甲基壬-5-酮、α-多纹素、西部松小蠹集合信息素、十二碳二烯醇(codlelure)、可得蒙(codlemone)、诱蝇酮(cuelure)、环氧十九烷、乙酸十二碳-8-烯-1-基酯、乙酸十二碳-9-烯-1-基酯、乙酸十二碳-8,10-二烯-1-基酯、dominicalure、4-甲基辛酸乙酯、丁香酚、南部松小蠹集合信息素(frontalin)、诱杀烯混剂(grandlure)、诱杀烯混剂i、诱杀烯混剂ii、诱杀烯混剂iii、诱杀烯混剂iv、己诱剂(hexalure)、齿小蠹二烯醇(ipsdienol)、小蠢烯醇(ipsenol)、金龟子性诱剂(japonilure)、三甲基二氧三环壬烷(lineatin)、litlure、粉纹夜蛾性诱剂(looplure)、诱杀酯(medlure)、megatomoic acid、诱虫醚(methyl eugenol)、诱虫烯(muscalure)、乙酸十八碳-2,13-二烯-1-基酯、乙酸十八碳-3,13-二烯-1-基酯、贺康彼(orfralure)、椰蛀犀金龟聚集信息素(oryctalure)、非乐康(ostramone)、诱虫环(siglure)、索地丁(sordidin)、食菌甲诱醇(sulcatol)、乙酸十四碳-11-烯-1-基酯、地中海实蝇引诱剂(trimedlure)、地中海实蝇引诱剂a、地中海实蝇引诱剂b1、地中海实蝇引诱剂b2、地中海实蝇引诱剂c、创科尔(trunc-call)、2-(辛基硫代)-乙醇、避蚊酮(butopyronoxyl)、丁氧基(聚丙二醇)、己二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丁二酸二丁酯、避蚊胺、驱蚊灵(dimethyl carbate)、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乙基己二醇、己脲(hexamide)、甲喹丁(methoquin-butyl)、甲基新癸酰胺(methylneodecanamide)、草氨酸盐(oxamate)、派卡瑞丁(picaridin)、1-二氯-1-硝基乙烷、1,1-二氯-2,2-双(4-乙基苯基)-乙烷、1,2-二氯丙烷与1,3-二氯丙烯、1-溴-2-氯乙烷、乙酸2,2,2-三氯-1-(3,4-二氯-苯基)乙基酯、磷酸2,2-二氯乙烯基酯2-乙基亚磺酰基乙基酯甲基酯、二甲基氨基甲酸2-(1,3-二硫戊环-2-基)苯基酯、硫氰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基酯、甲基氨基甲酸2-(4,5-二甲基-1,3-二氧戊环-2-基)苯基酯、2-(4-氯-3,5-二甲苯基氧基)乙醇、磷酸2-氯乙烯基酯二乙基酯、2-咪唑啉酮、2-异戊酰茚满-1,3-二酮、甲基氨基甲酸2-甲基(丙-2-炔基)氨基苯基酯、月桂酸2-氰硫基乙酯、3-溴-1-氯丙-1-烯、二甲基-氨基甲酸3-甲基-1-苯基吡唑-5-基酯、甲基氨基甲酸4-甲基(丙-2-炔基)氨基-3,5-二甲苯基酯、二甲基氨基甲酸5,5-二甲基-3-氧代环己-1-烯基酯、阿赛硫磷、丙烯腈、艾氏剂、阿洛氨菌素、除害威、α-蜕化素、磷化铝、灭害威、新烟碱、乙基杀扑磷(athidathion)、甲基吡啶磷、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六氟硅酸钡、多硫化钡、熏菊酯、拜耳22/190、拜耳22408、β-氟氯氰菊酯、β-氯氰菊酯、戊环苄呋菊酯(bioethanomethrin)、生物氯菊酯、双(2-氯乙基)醚、硼砂、溴苯烯磷、溴-ddt、合杀威、畜虫威、特嘧硫磷(butathiofos)、丁酯磷、砷酸钙、氰化钙、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巴丹盐酸盐、瑟瓦定(cevadine)、冰片丹、氯丹、十氯酮、氯仿、氯化苦、氯腈肟磷、氯吡唑磷(chlorprazophos)、顺式苄呋菊酯(cis-resmethrin)、右旋苄呋菊酯(cismethrin)、氰菊酯(clocythrin)、乙酰亚砷酸铜、砷酸铜、油酸铜、畜虫磷(coumithoate)、冰晶石、cs 708、苯腈磷、杀螟腈、环虫菊、赛灭磷、d-胺菊酯、daep、棉隆、脱甲基克百威(decarbofuran)、除线特(diamidafos)、异氯磷、除线磷、戴克西(dicresyl)、环虫腈、狄氏剂、磷酸二乙基酯5-甲基吡唑-3-基酯、喘定(dior)、四氟甲醚菊酯、地麦威、苄菊酯、甲基毒虫畏、敌蝇威、丙硝酚、戊硝酚、地乐酚、苯虫醚、蔬果磷、噻喃磷、dsp、脱皮甾酮、ei 1642、empc、epbp、牛津郡丙硫磷(etaphos)、乙硫苯威、甲酸乙酯、二溴乙烷、二氯乙烷、环氧乙烷、exd、皮蝇磷、乙苯威、杀螟硫磷、氧嘧酰胺(fenoxacrim)、吡氯氰菊酯、丰索磷、乙基倍硫磷、氟氯双苯隆(flucofuron)、丁苯硫磷、磷砒酯、丁环硫磷、呋线威、抗虫菊、双胍辛盐、双胍辛乙酸盐、四硫代碳酸钠、苄螨醚、hch、heod、七氯、速杀硫磷、hhdn、氰化氢、喹啉威、ipsp、氯唑磷、碳氯灵、异艾氏剂、异柳磷、移栽灵、稻瘟灵、恶唑磷、保幼激素i、保幼激素ii、保幼激素iii、氯戊环、烯虫炔酯、砷酸铅、溴苯磷、啶虫磷、噻唑磷、甲基氨基甲酸间异丙苯基酯、磷化镁、叠氮磷、甲基减蚜磷、灭蚜硫磷、氯化亚汞、甲亚砜磷、威百亩、威百亩钾盐、威百亩钠盐、甲基磺酰氟、丁烯胺磷、甲氧普林、甲醚菊酯、甲氧滴滴涕、异硫氰酸甲酯、甲基氯仿、二氯甲烷、恶虫酮、灭蚁灵、奈肽磷、萘、nc-170、烟碱、硫酸烟碱、硝虫噻嗪、原烟碱、硫代膦酸o-5-二氯-4-碘代苯基酯o-乙基乙基酯、硫代膦酸o,o-二乙基酯o-4-甲基-2-氧代-2h-苯并吡喃-7-基酯、硫代膦酸o,o-二乙基酯o-6-甲基-2-丙基嘧啶-4-基酯、二硫代焦磷酸o,o,o’,o’-四丙基酯、油酸、对-二氯苯、甲基对硫磷、五氯苯酚、月桂酸五氯苯酯、ph 60-38、芬硫磷、对氯硫磷、磷化氢、甲基辛硫磷、甲胺嘧磷、多氯二环戊二烯异构体、亚砷酸钾、硫氰酸钾、早熟素i、早熟素ii、早熟素iii、酰胺嘧啶磷、丙氟菊酯、猛杀威、丙硫磷、吡菌磷、反灭虫菊、苦木提取物(quassia)、喹硫磷-甲基、畜宁磷、碘柳胺、苄呋菊脂、鱼藤酮、噻嗯菊酯、鱼尼汀、利阿诺定、沙巴藜芦(sabadilla)、八甲磷、克线丹、si-0009、噻丙腈、亚砷酸钠、氰化钠、氟化钠、六氟硅酸钠、五氯苯酚钠、硒酸钠、硫氰酸钠、磺苯醚隆(sulcofuron)、磺苯醚隆钠盐(sulcofuron-sodium)、硫酰氟、硫丙磷、焦油、噻螨威、tde、丁基嘧啶磷、双硫磷、环戊烯丙菊酯、四氯乙烷、噻氯磷、杀虫环、杀虫环草酸盐、虫线磷、杀虫单、杀虫单钠、四溴菊酯、反氯菊酯、唑蚜威、异皮蝇磷-3(trichlormetaphos-3)、毒壤膦、混杀威、三氟甲氧威(tolprocarb)、氯啶菌酯、烯虫硫酯、藜芦定、藜芦碱、xmc、泽塔米林(zetamethrin)、磷化锌、唑虫磷、以及氯氟醚菊酯、四氟醚菊酯、双(三丁基锡)氧化物、溴乙酰胺、磷酸铁、氯硝柳胺-乙醇胺、三丁基氧化锡、吡吗啉、蜗螺杀、1,2-二溴-3-氯丙烷、1,3-二氯丙烯、3,4-二氯四氢噻吩1,1-二氧化物、3-(4-氯苯基)-5-甲基罗丹宁、5-甲基-6-硫代-1,3,5-噻二嗪-3-基乙酸、6-异戊烯基氨基嘌呤、氟苯腺嘌呤(anisiflupurin)、苯氯噻(benclothiaz)、细胞分裂素、dcip、糠醛、异酰胺磷(isamidofos)、激动素、疣孢漆斑菌组合物、四氯噻吩、二甲苯酚、玉米素、乙基黄原酸钾、阿拉酸式苯、阿拉酸式苯-s-甲基、大虎杖(reynoutriasachalinensis)提取物、α-氯代醇、安妥、碳酸钡、双鼠脲、溴鼠隆、溴敌隆、溴鼠胺、氯鼠酮、胆钙化醇、氯杀鼠灵、克灭鼠、杀鼠萘、杀鼠嘧啶、鼠得克、噻鼠灵、敌鼠、钙化醇、氟鼠灵、氟乙酰胺、氟鼠啶、氟鼠啶盐酸盐、鼠特灵、毒鼠磷、磷、杀鼠酮、灭鼠优、海葱糖苷、氟乙酸钠、硫酸铊、杀鼠灵、胡椒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基酯、5-(1,3-苯并二氧杂环戊烯-5-基)-3-己基环己-2-烯酮、法呢醇与橙花叔醇、增效炔醚、mgk 264、增效醚、增效醛、增效酯(propylisome)、s421、增效散、芝麻林素(sesasmolin)、亚砜、蒽醌、环烷酸铜、王铜、二环戊二烯、塞仑、环烷酸锌、福美锌、衣马宁、利巴韦林、氯吲哚酰肼(chloroinconazide)、氧化汞、甲基托布津、阿扎康唑、联苯三唑醇、糠菌唑、环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氟环唑、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呋吡菌胺、己唑醇、抑霉唑、亚胺唑、种菌唑、叶菌唑、腈菌唑、多效唑、稻瘟酯、戊菌唑、丙硫菌唑、啶斑肟(pyrifenox)、咪鲜胺、丙环唑、啶菌唑、硅氟唑(simeconazole)、戊唑醇、氟醚唑、三唑酮、三唑醇、氟菌唑、灭菌唑、嘧啶醇、氯苯嘧啶醇、氟苯嘧啶醇、乙嘧酚磺酸酯(bupirimate)、甲菌定(dimethirimol)、乙菌定(ethirimol)、十二环吗啉、苯锈啶(fenpropidin)、丁苯吗啉、螺环菌胺、十三吗啉、嘧菌环胺、嘧菌胺、嘧霉胺(pyrimethanil)、拌种咯、苯霜灵(benalaxyl)、呋霜灵(furalaxyl)、甲霜灵、r甲霜灵、呋酰胺、恶霜灵(oxadixyl)、多菌灵、咪菌威(debacarb)、麦穗宁、噻苯达唑、乙菌利(chlozolinate)、菌核利(dichlozoline)、甲菌利(myclozoline)、腐霉利(procymidone)、乙烯菌核利(vinclozoline)、啶酰菌胺(boscalid)、萎锈灵、甲呋酰胺、氟酰胺(flutolanil)、灭锈胺、氧化萎锈灵、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噻呋酰胺、多果定、双胍辛胺、嘧菌酯、醚菌胺、烯肟菌酯(enestroburin)、烯肟菌胺、氟菌螨酯、氟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唑胺菌酯、唑菌酯、福美铁、代森锰锌、代森锰、代森联、甲基代森锌、代森锌、敌菌丹、克菌丹、唑呋草、灭菌丹、对甲抑菌灵、波尔多混合剂、氧化铜、代森锰铜、喹啉铜、酞菌酯、克瘟散、异稻瘟净、氯瘟磷、甲基立枯磷、敌菌灵、苯噻菌胺、灭瘟素-s(blasticidin-s)、地茂散(chloroneb)、百菌清、环氟菌胺、霜脲氰、三氟吡啶胺(cyclobutrifluram)、双氯氰菌胺(diclocymet)、哒菌酮(diclomezine)、氯硝胺(dicloran)、乙霉威(diethofencarb)、烯酰吗啉、氟吗啉、二噻农(dithianon)、噻唑菌胺(ethaboxam)、土菌灵(etridiazole)、恶唑菌酮、咪唑菌酮(fenamidone)、稻瘟酰胺(fenoxanil)、嘧菌腙(ferimzone)、氟啶胺(fluazinam)、氟磺菌酮(flumetylsulforim)、氟吡菌胺(fluopicolide)、氟吡菌唑(fluoxytioconazole)、磺菌胺(flusulfamide)、氟唑菌酰胺、环酰菌胺、三乙膦酸铝(fosetyl-aluminium)、恶霉灵(hymexazol)、丙森锌、赛座灭(cyazofamid)、磺菌威(methasulfocarb)、苯菌酮、戊菌隆(pencycuron)、苯酞、多氧霉素(polyoxins)、霜霉威(propamocarb)、吡菌苯威、碘喹唑酮(proquinazid)、咯喹酮(pyroquilon)、苯啶菌酮(pyriofenone)、喹氧灵、五氯硝基苯、噻酰菌胺、咪唑嗪(triazoxide)、三环唑、嗪氨灵、有效霉素、缬菌胺、苯酰菌胺(zoxamide)、双炔酰菌胺(mandipropamid)、氟苯醚酰胺(flubeneteram)、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氟唑环菌胺(sedaxane)、苯并烯氟菌唑、氟唑菌酰羟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3’,4’,5’-三氟-联苯-2-基)-酰胺、异丙氟吡菌胺(isoflucypram)、异噻菌胺、噻英菌酮(dipymetitrone)、6-乙基-5,7-二氧代-吡咯并[4,5][1,4]二噻英并[1,2-c]异噻唑-3-甲腈、2-(二氟甲基)-n-[3-乙基-1,1-二甲基-茚满-4-基]吡啶-3-甲酰胺、4-(2,6-二氟苯基)-6-甲基-5-苯基-哒嗪-3-甲腈、(r)-3-(二氟甲基)-1-甲基-n-[1,1,3-三甲基茚满-4-基]吡唑-4-甲酰胺、4-(2-溴-4-氟-苯基)-n-(2-氯-6-氟-苯基)-2,5-二甲基-吡唑-3-胺、4-(2-溴-4-氟苯基)-n-(2-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甲香菌酯(coumethoxystrobin、jiaxiangjunzhi)、利本米昔安(lvbenmixianan)、二氯菌噻(dichlobentiazox)、曼德斯宾(mandestrobin)、3-(4,4-二氟-3,4-二氢-3,3-二甲基异喹啉-1-基)喹诺酮、2-[2-氟-6-[(8-氟-2-甲基-3-喹啉基)氧基]苯基]丙-2-醇、噻哌菌灵(oxathiapiprolin)、n-[6-[[[(1-甲基四唑-5-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叔丁酯、联苯吡嗪菌胺(pyraziflumid)、茚吡菌胺(inpyrfluxam)、托普洛卡(trolprocarb)、氯氟醚菌唑、异三氟菌唑(ipfentrifluconazole)、2-(二氟甲基)-n-[(3r)-3-乙基-1,1-二甲基-茚满-4-基]吡啶-3-甲酰胺、n’-(2,5-二甲基-4-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n’-[4-(4,5-二氯噻唑-2-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甲磺酸[2-[3-[2-[1-[2-[3,5-双(二氟甲基)吡唑-1-基]乙酰基]-4-哌啶基]噻唑-4-基]-4,5-二氢异噁唑-5-基]-3-氯-苯基]酯、n-[6-[[(z)-[(1-甲基四唑-5-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丁-3-炔酯、n-[[5-[4-(2,4-二甲基苯基)三唑-2-基]-2-甲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3-氯-6-甲基-5-苯基-4-(2,4,6-三氟苯基)哒嗪、氟苯菌哒嗪(pyridachlometyl)、3-(二氟甲基)-1-甲基-n-[1,1,3-三甲基茚满-4-基]吡唑-4-甲酰胺、1-[2-[[1-(4-氯苯基)吡唑-3-基]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四唑-5-酮、1-甲基-4-[3-甲基-2-[[2-甲基-4-(3,4,5-三甲基吡唑-1-基)苯氧基]甲基]苯基]四唑-5-酮、氨吡菌酯(aminopyrifen)、唑嘧菌胺、吲唑磺菌胺、氟唑菌苯胺、(z,2e)-5-[1-(4-氯苯基)吡唑-3-基]氧基-2-甲氧基亚氨基-n,3-二甲基-戊-3-烯酰胺、二氟吡啶菌胺(florylpicoxamid)、苯吡克咪徳(fenpicoxamid)、吡啶草酰胺(metarylpicoxamid)、异丁乙氧喹啉、异氟苯诺喹(ipflufenoquin)、喹诺福美林(quinofumelin)、异丙噻菌胺、n-[2-[2,4-二氯-苯氧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酰胺、n-[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酰胺、苯噻菌酯、氰烯菌酯、5-氨基-1,3,4-噻二唑-2-硫醇锌盐(2:1)、氟吡菌酰胺、氟菌噁唑(flufenoxadiazam)、氟噻唑菌腈、氟醚菌酰胺、吡炔虫酰胺(pyrapropoyne)、哌碳唑(picarbutrazox)、2-(二氟甲基)-n-(3-乙基-1,1-二甲基-茚满-4-基)吡啶-3-甲酰胺、2-(二氟甲基)-n-((3r)-1,1,3-三甲基茚满-4-基)吡啶-3-甲酰胺、4-[[6-[2-(2,4-二氟苯基)-1,1-二氟-2-羟基-3-(1,2,4-三唑-1-基)丙基]-3-吡啶基]氧基]苯甲腈、四唑菌酮(metyltetraprole)、2-(二氟甲基)-n-((3r)-1,1,3-三甲基茚满-4-基)吡啶-3-甲酰胺、α-(1,1-二甲基乙基)-α-[4'-(三氟甲氧基)[1,1’-联苯]-4-基]-5-嘧啶甲醇、氟噁菌磺酯(fluoxapiprolin)、烯肟菌酯(enoxastrobin)、4-[[6-[2-(2,4-二氟苯基)-1,1-二氟-2-羟基-3-(1,2,4-三唑-1-基)丙基]-3-吡啶基]氧基]苯甲腈、4-[[6-[2-(2,4-二氟苯基)-1,1-二氟-2-羟基-3-(5-硫烷基-1,2,4-三唑-1-基)丙基]-3-吡啶基]氧基]苯甲腈、4-[[6-[2-(2,4-二氟苯基)-1,1-二氟-2-羟基-3-(5-硫代-4h-1,2,4-三唑-1-基)丙基]-3-吡啶基]氧基]苯甲腈、抗倒酯、丁香菌酯、中生菌素、噻菌铜、噻唑锌、amectotractin、异菌脲、辛菌胺(seboctylamine)、n'-[5-溴-2-甲基-6-[(1s)-1-甲基-2-丙氧基-乙氧基]-3-吡啶基]-n-乙基-n-甲基-甲脒、n'-[5-溴-2-甲基-6-[(1r)-1-甲基-2-丙氧基-乙氧基]-3-吡啶基]-n-乙基-n-甲基-甲脒、n'-[5-溴-2-甲基-6-(1-甲基-2-丙氧基-乙氧基)-3-吡啶基]-n-乙基-n-甲基-甲脒、n'-[5-氯-2-甲基-6-(1-甲基-2-丙氧基-乙氧基)-3-吡啶基]-n-乙基-n-甲基-甲脒、n'-[5-溴-2-甲基-6-(1-甲基-2-丙氧基-乙氧基)-3-吡啶基]-n-异丙基-n-甲基-甲脒(这些化合物可以由wo 2015/155075中描述的方法制备);n'-[5-溴-2-甲基-6-(2-丙氧基丙氧基)-3-吡啶基]-n-乙基-n-甲基-甲脒(此化合物可以由ipcom000249876d中描述的方法制备);n-异丙基-n’-[5-甲氧基-2-甲基-4-(2,2,2-三氟-1-羟基-1-苯基-乙基)苯基]-n-甲基-甲脒、n’-[4-(1-环丙基-2,2,2-三氟-1-羟基-乙基)-5-甲氧基-2-甲基-苯基]-n-异丙基-n-甲基-甲脒(这些化合物可以由wo 2018/228896中描述的方法制备);n-乙基-n’-[5-甲氧基-2-甲基-4-[(2-三氟甲基)氧杂环丁-2-基]苯基]-n-甲基-甲脒、n-乙基-n’-[5-甲氧基-2-甲基-4-[(2-三氟甲基)四氢呋喃-2-基]苯基]-n-甲基-甲脒(这些化合物可以由wo 2019/110427中描述的方法制备);n-[(1r)-1-苄基-3-氯-1-甲基-丁-3-烯基]-8-氟-喹啉-3-甲酰胺、n-[(1s)-1-苄基-3-氯-1-甲基-丁-3-烯基]-8-氟-喹啉-3-甲酰胺、n-[(1r)-1-苄基-3,3,3-三氟-1-甲基-丙基]-8-氟-喹啉-3-甲酰胺、n-[(1s)-1-苄基-3,3,3-三氟-1-甲基-丙基]-8-氟-喹啉-3-甲酰胺、n-[(1r)-1-苄基-1,3-二甲基-丁基]-7,8-二氟-喹啉-3-甲酰胺、n-[(1s)-1-苄基-1,3-二甲基-丁基]-7,8-二氟-喹啉-3-甲酰胺、8-氟-n-[(1r)-1-[(3-氟苯基)甲基]-1,3-二甲基-丁基]喹啉-3-甲酰胺、8-氟-n-[(1s)-1-[(3-氟苯基)甲基]-1,3-二甲基-丁基]喹啉-3-甲酰胺、n-[(1r)-1-苄基-1,3-二甲基-丁基]-8-氟-喹啉-3-甲酰胺、n-[(1s)-1-苄基-1,3-二甲基-丁基]-8-氟-喹啉-3-甲酰胺、n-((1r)-1-苄基-3-氯-1-甲基-丁-3-烯基)-8-氟-喹啉-3-甲酰胺、n-((1s)-1-苄基-3-氯-1-甲基-丁-3-烯基)-8-氟-喹啉-3-甲酰胺(这些化合物可以由wo 2017/153380中描述的方法制备);1-(6,7-二甲基吡唑并[1,5-a]吡啶-3-基)-4,4,5-三氟-3,3-二甲基-异喹啉、1-(6,7-二甲基吡唑并[1,5-a]吡啶-3-基)-4,4,6-三氟-3,3-二甲基-异喹啉、4,4-二氟-3,3-二甲基-1-(6-甲基吡唑并[1,5-a]吡啶-3-基)异喹啉、4,4-二氟-3,3-二甲基-1-(7-甲基吡唑并[1,5-a]吡啶-3-基)异喹啉、1-(6-氯-7-甲基-吡唑并[1,5-a]吡啶-3-基)-4,4-二氟-3,3-二甲基-异喹啉(这些化合物可以由wo 2017/025510中描述的方法制备);1-(4,5-二甲基苯并咪唑-1-基)-4,4,5-三氟-3,3-二甲基-异喹啉、1-(4,5-二甲基苯并咪唑-1-基)-4,4-二氟-3,3-二甲基-异喹啉、6-氯-4,4-二氟-3,3-二甲基-1-(4-甲基苯并咪唑-1-基)异喹啉、4,4-二氟-1-(5-氟-4-甲基-苯并咪唑-1-基)-3,3-二甲基-异喹啉、3-(4,4-二氟-3,3-二甲基-1-异喹啉基)-7,8-二氢-6h-环戊二烯并[e]苯并咪唑(这些化合物可以由wo 2016/156085中描述的方法制备);n-甲氧基-n-[[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基]环丙烷甲酰胺、n,2-二甲氧基-n-[[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基]丙酰胺、n-乙基-2-甲基-n-[[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基]丙酰胺、1-甲氧基-3-甲基-1-[[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基]脲、1,3-二甲氧基-1-[[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基]脲、3-乙基-1-甲氧基-1-[[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基]脲、n-[[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基]丙酰胺、4,4-二甲基-2-[[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基]异噁唑烷-3-酮、5,5-二甲基-2-[[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基]异噁唑烷-3-酮、1-[[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基]吡唑-4-甲酸乙酯、n,n-二甲基-1-[[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基]-1,2,4-三唑-3-胺(这些化合物可以由wo 2017/055473、wo 2017/055469、wo 2017/093348和wo 2017/118689中描述的方法制备);2-[6-(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3-吡啶基]-1-(1,2,4-三唑-1-基)丙-2-醇(此化合物可以由wo 2017/029179中描述的方法制备);2-[6-(4-溴苯氧基)-2-(三氟甲基)-3-吡啶基]-1-(1,2,4-三唑-1-基)丙-2-醇(此化合物可以由wo 2017/029179中描述的方法制备);3-[2-(1-氯环丙基)-3-(2-氟苯基)-2-羟基-丙基]咪唑-4-甲腈(此化合物可以由wo 2016/156290中描述的方法制备);3-[2-(1-氯环丙基)-3-(3-氯-2-氟-苯基)-2-羟基-丙基]咪唑-4-甲腈(此化合物可以由wo 2016/156290中描述的方法制备);2-氨基-6-甲基-吡啶-3-甲酸(4-苯氧基苯基)甲酯(此化合物可以由wo 2014/006945中描述的方法制备);2,6-二甲基-1h,5h-[1,4]二噻英并[2,3-c:5,6-c']联吡咯-1,3,5,7(2h,6h)-四酮(该化合物可以由wo 2011/138281中描述的方法制备);n-甲基-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硫代苯甲酰胺;n-甲基-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甲酰胺;(z,2e)-5-[1-(2,4-二氯苯基)吡唑-3-基]氧基-2-甲氧基亚氨基-n,3-二甲基-戊-3-烯酰胺(此化合物可以由wo 2018/153707中描述的方法制备);n'-(2-氯-5-甲基-4-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n'-[2-氯-4-(2-氟苯氧基)-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此化合物可以由wo 2016/202742中描述的方法制备);2-(二氟甲基)-n-[(3s)-3-乙基-1,1-二甲基-茚满-4-基]吡啶-3-甲酰胺(此化合物可以由wo 2014/095675中描述的方法制备);(5-甲基-2-吡啶基)-[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酮、(3-甲基异噁唑-5-基)-[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甲酮(这些化合物可以由wo 2017/220485中描述的方法制备);2-氧代-n-丙基-2-[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乙酰胺(此化合物可以由wo 2018/065414中描述的方法制备);1-[[5-[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2-噻吩基]甲基]吡唑-4-甲酸乙酯(此化合物可以由wo 2018/158365中描述的方法制备);2,2-二氟-n-甲基-2-[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基]乙酰胺、n-[(e)-甲氧基亚氨基甲基]-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甲酰胺、n-[(z)-甲氧基亚氨基甲基]-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甲酰胺、n-[n-甲氧基-c-甲基-碳酰亚胺基]-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甲酰胺(这些化合物可以由wo 2018/202428中描述的方法制备)。59、以上描述的活性成分中的大多数通过上文中所谓的“通用名”来表示,在不同的情形中使用相应的“iso通用名”或另一“通用名”。若名称不是“通用名”,则所使用的名称种类以特定化合物的圆括号中所给出的名称来代替;在这种情况下,使用iupac名称、iupac/化学文摘名、“化学名称”、“传统名称”、“化合物名称”或“研究代码”,或若既不使用那些名称之一也不使用“通用名”,则使用“别名”。“cas登记号”意指化学文摘登记号。60、包含组分(a)的化合物(上文)、咯菌腈以及一种或多种如以上描述的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可以例如以单一的“掺水即用”的形式施用,以组合的喷雾混合物(该混合物由这些单一活性成分的单独配制品构成)(如“桶混制剂”)施用,并且当以一种顺序的方式(即,一个在另一个的适当短的时期之后,如几小时或几天)施用时,以这些单一活性成分的组合使用来施用。施用组分(a)的化合物(上文)、咯菌腈以及如上所述的活性成分的顺序对于实施本发明而言并不是至关重要的。61、本发明的这些组合物还可以用于作物增强。根据本发明,‘作物增强’意指植物活力的改善、植物品质的改善,对于胁迫因素的改善的耐受力和/或改善的投入利用效率。62、根据本发明,‘植物活力的改善’意指当与已经在相同条件下生长但未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的对照植物的相同性状相比时,某些性状在质量或数量上被改善。这样的性状包括但不限于早的和/或改善的发芽,改善的出苗,使用更少种子的能力,增加的根的生长,更发达的根系,增加的根的结瘤,增加的芽的生长,增加的分蘖,更强的分蘖,更多产的分蘖,增加的或改善的植物站立,更少的植物倒伏(verse、lodging),植物高度的增加和/或改善,植物重量(鲜重或干重)的增加,更大的叶片,更绿的叶子颜色,增加的颜料含量,增加的光合活性,更早的开花,更长的圆锥花序,早的谷物成熟期,增加的种子、果实或荚果大小,增加的荚果或穗的数量,增加的每荚果或穗的种子数量,增加的种子品质,增强的种子填充,更少的死的基生叶,延缓枯萎,改善的植物生命力,在储存组织的提高的氨基酸类化合物水平和/或需要更少的投入(例如更少的所需肥料、水和/或劳作)。活力改善的植物可以具有在任何上述性状或任意组合或两个或更多个上述性状方面的增加。63、根据本发明,‘植物品质的改善’意指当与已经在相同条件下生长但未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的对照植物的相同性状相比时,某些性状在质量或数量上被改善。此类性状包括但不限于改善的植物视觉外观,减少的乙烯(减少产生和/或抑制接收),所收获材料(例如种子、果实、叶、蔬菜)的改善的品质(这样改善的品质可以表现为所收获材料的改善的视觉外观,改善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例如增加的糖和/或淀粉的量值、改善的糖酸比、还原糖的减少、增加的糖形成速度),改善的蛋白质含量,改善的油含量和组成,改善的营养价值,抗营养化合物的减少,改善的感官特性(例如改善的味道)和/或改善的消费者健康益处(例如增加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水平)),改善的收获后特征(例如增强的贮存期和/或贮存稳定性,更容易的可加工性,更容易的化合物提取),更均匀的作物发育(例如植物的同时发芽、开花和/或结果)和/或改善的种子品质(例如在随后的季节中使用)。品质改善的植物可以具有在任何上述这些性状或任意组合或两个或更多个上述性状方面的增加。64、根据本发明,对胁迫因素的耐受性改善意指某些性状与在缺少本发明方法的相同条件下的对照植物的相同性状相比时定性地或定量地得到改善。这样的性状包括但不限于对多种非生物胁迫因素的耐受力和/或抗性增加,这些因素引发次优生长条件,如干旱(例如导致植物水含量缺乏、水吸收潜力缺乏或向植物供水减少的任何胁迫)、受冷、受热、渗透胁迫、uv胁迫、漫灌、盐度增加(例如土壤中的盐度)、增加的矿物暴露、臭氧暴露、高度的光暴露和/或养分(例如氮和/或磷养分)利用受限。对胁迫因素的耐受性改善的植物可以具有在任何上述性状或任意组合或两个或更多个上述性状方面的增加。在干旱和养分胁迫的情况下,这些耐受性改善可以归因于,例如,更高效率的吸收、利用或者保有水分和养分。65、根据本发明,‘改善的投入利用效率’意指当与在相同条件下生长但未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的对照植物的生长相比时,植物能够更有效地使用给定的投入水平而生长。具体而言,这些投入包括,但并不限于肥料(如氮、磷、钾、微量营养素)、光和水。具有改善的投入利用效率的植物可以具有对任何上述投入、或两种或更多种上述投入的任何组合的改善的使用。66、本发明的其他作物增强包括减少植物高度,或减少分蘖,这在作物中或在希望具有更少的生物质和更少分蘖的条件下是有益的特征。67、任何或全部以上的作物增强可以通过改善例如植物生理、植物生长与发育和/或植物株型而导致改善的产量。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产量’包括但不限于:(i)生物质生产、谷物产量、淀粉含量、油含量和/或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这可以起因于:(a)由植物自身生产的量的增加或(b)改善的收获植物物质的能力,(ii)收获材料的组成上的改善(例如改善的糖酸比、改善的油组成,增加的营养价值,抗营养化合物的减少,增加的消费者健康益处)和/或(iii)增加的/易化的收获作物的能力、改善的作物可加工性和/或更好的贮存稳定性/贮存期。农业植物的产量增加意指,在可能采取定量测量的情况下,各个植物的某一产物的产量比该植物在相同条件下(但没有应用本发明)生产的这种相同产物的产量提高可测量的数量。根据本发明,优选该产量提高至少0.5%、更优选至少1%、甚至更优选至少2%、仍更优选至少4%、优选5%或甚至更高。68、任何或全部以上的作物增强也可以导致土地利用改善,即,先前对于种植不可用或次优的土地可以变得可用。例如,在干旱条件下显示出生存能力增强的植物能够在次优降雨地区(例如可能在沙漠边缘或者甚至沙漠里)种植。69、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作物增强是在来自有害生物和/或病害和/或非生物胁迫的压力大体上不存在下得到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植物活力、胁迫耐受力、品质和/或产量的改善是在来自有害生物和/或病害的压力大体上不存在下得到的。例如,有害生物和/或病害可以通过在本发明的方法之前或者同时施用杀有害生物处理来控制。在本发明的还另一个方面,植物活力、胁迫耐受力、品质和/或产量的改善是在有害生物和/或病害压力不存在下得到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植物活力、品质和/或产量的改善是在非生物胁迫不存在或者大体上不存在下得到的。70、本发明的这些组合物还可以在保护储存货物免受真菌攻击的领域中使用。根据本发明,术语“储存货物”应被理解为表示植物和/或动物来源的天然物质及其加工形式,其取自天然生命周期并且其被希望用于长期保护。植物来源的储存货物(如植物或其部分(例如,茎秆、叶子、块茎、种子、果实或谷粒))可以以新鲜收割的状态或以加工形式(如预干燥的、润湿的、粉碎的、磨碎的、压制的或烘烤的)进行保护。也落在储存货物定义下的是木材,无论为原木形式,如建筑木材、输电塔和栅栏,或为制成品形式,如由木材制造的家具或物体。动物来源的储存货物是兽皮、革、毛皮、毛发等。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预防不利的作用,如腐败、褪色或发霉。优选地,“储存货物”应被理解为表示植物来源的天然物质和/或其加工形式,更优选水果及其加工形式(如梨果、核果、浆果和柑橘及其加工形式)。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储存货物”应被理解为表示木材。71、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保护储存货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施用于储存货物。72、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在保护技术材料免受真菌攻击的领域中使用。根据本发明,术语“技术材料”包括纸;毯;建筑;冷却和加热系统;墙板;通风和空调系统等;优选地,“技术材料”应被理解为表示墙板。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预防不利的作用,如腐败、褪色或发霉。73、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通常使用配制辅助剂(如载体、溶剂和表面活性物质)以多种方式配制。这些配制品可以处于不同的实体形式,例如,处于以下形式:撒粉剂、凝胶、可湿性粉剂、水可分散性颗粒剂、水可分散性片剂、泡腾压缩片剂、可乳化浓缩剂、微可乳化浓缩剂、水包油乳剂、可流动油、水性分散体、油性分散体、悬乳剂、胶囊悬浮液、可乳化的颗粒剂、可溶性液体、水可溶性浓缩物(以水或水混溶性有机溶剂作为载体)、浸渍的聚合物膜或者处于已知的其他形式,例如从关于杀有害生物剂的fao和who标准的发展和使用手册(manual on development and use of fao and who specifications for pesticides),联合国,第一版,二次修订(2010)中已知的。此类配制品可以直接使用或可以在使用前稀释再使用。可以用例如水、液体肥料、微量营养素、生物有机体、油或溶剂来进行稀释。74、可以通过例如将活性成分与配制辅助剂混合来制备这些配制品以便获得以精细分散固体、颗粒、溶液、分散体或乳剂形式的组合物。这些活性成分还可以与其他辅助剂(如精细分散的固体、矿物油、植物或动物来源的油、改性的植物或动物来源的油、有机溶剂、水、表面活性物质或其组合)来一起配制。75、这些活性成分还可以被包含于微胶囊中。微胶囊在多孔载体中含有活性成分。这使得活性成分能够以受控的量释放(例如,缓慢释放)到环境中。微胶囊通常具有0.1至500微米的直径。它们包含的活性成分的量按重量计是胶囊重量的约25%至95%。这些活性成分可以处于整体性固体的形式、处于固体或液体分散体中的精细颗粒的形式或处于适合溶液的形式。包囊的膜可以包含例如天然的或合成的橡胶、纤维素、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酯、聚酰胺、聚脲、聚氨酯或化学改性的聚合物以及淀粉黄原酸酯、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聚合物。可替代地,可以形成非常精细的微胶囊,其中活性成分是以精细分散颗粒的形式被包含在基础物质的固体基质中,但这些微胶囊本身未经包裹。76、适合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配制品的配制辅助剂本身是已知的。作为液体载体可以使用:水、甲苯、二甲苯、石油醚、植物油、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酸酐、乙腈、乙酰苯、乙酸戊酯、2-丁酮、碳酸亚丁酯、氯苯、环己烷、环己醇、乙酸烷基酯、二丙酮醇、1,2-二氯丙烷、二乙醇胺、对-二乙基苯、二甘醇、松香酸二乙二醇酯、二甘醇丁基醚、二甘醇乙基醚、二甘醇甲醚、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1,4-二噁烷、二丙二醇、二丙二醇甲基醚、双丙甘醇二苯甲酸酯、二丙二醇、烷基吡咯烷酮、乙酸乙酯、2-乙基己醇、碳酸亚乙酯、1,1,1-三氯乙烷、2-庚酮、α-蒎烯、d-苧烯、乳酸乙酯、乙二醇、乙二醇丁基醚、乙二醇甲基醚、γ-丁内酯、丙三醇、乙酸甘油酯、二乙酸甘油酯、三乙酸甘油酯、十六烷、己二醇、乙酸异戊基酯、乙酸异冰片基酯、异辛烷、异佛尔酮、异丙苯、肉豆蔻酸异丙酯、乳酸、月桂胺、异亚丙基丙酮、甲氧基丙醇、甲基异戊基酮、甲基异丁基酮、月桂酸甲酯、辛酸甲酯、油酸甲酯、二氯甲烷、间二甲苯、正己烷、正辛胺、十八烷酸、辛胺乙酸酯、油酸、油烯基胺、邻二甲苯、苯酚、聚乙二醇、丙酸、乳酸丙酯、碳酸亚丙酯、丙二醇、丙二醇甲基醚、对-二甲苯、甲苯、磷酸三乙酯、三乙二醇、二甲苯磺酸、石蜡、矿物油、三氯乙烯、全氯乙烯、乙酸乙酯、乙酸戊酯、乙酸丁酯、丙二醇甲基醚、二乙二醇甲基醚、甲醇、乙醇、异丙醇以及更高分子量的醇,例如戊醇、四氢呋喃醇、己醇、辛醇、乙二醇、丙二醇、甘油、n-甲基-2-吡咯烷酮等。77、合适的固体载体是例如滑石、二氧化钛、叶蜡石粘土、硅石、凹凸棒石粘土、硅藻土、石灰石、碳酸钙、膨润土、钙蒙脱土、棉籽壳、小麦粉、大豆粉、浮石、木粉、经研磨的胡桃壳、木质素和类似的物质。78、许多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有利地用在固体和液体配制品两者中,尤其是在使用前可被载体稀释的那些配制品中。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是阴离子的、阳离子的、非离子的或聚合的并且它们可以用作乳化剂、湿润剂或悬浮剂或用于其他目的。典型的表面活性物质包括例如烷基硫酸酯的盐,如十二烷基硫酸二乙醇铵;烷基芳基磺酸酯的盐,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氧化烯加成产物,如乙氧基化壬基苯酚;醇/氧化烯加成产物,如乙氧基化十三烷醇;皂,如硬脂酸钠;烷基萘磺酸酯的盐,如二丁基萘磺酸钠;磺基琥珀酸二烷基酯的盐,如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山梨糖醇酯,如山梨糖醇油酸酯;季胺,如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脂肪酸的聚乙二醇酯,如聚乙二醇硬脂酸酯;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以及磷酸单烷基酯和二烷基酯的盐;以及还有另外物质,例如描述于:mccutcheon'sdetergents and emulsifiers annual[麦卡琴清洁剂和乳化剂年鉴],mc出版公司(mcpublishing corp.),里奇伍德,新泽西州(ridgewood new jersey)(1981)。79、可以用于杀有害生物配制品的另外辅助剂包括结晶抑制剂、粘度调节剂、悬浮剂、染料、抗氧化剂、发泡剂、光吸收剂、混合助剂、消泡剂、络合剂、中和或改变ph的物质和缓冲液、腐蚀抑制剂、香料、湿润剂、吸收增强剂、微量营养素、增塑剂、助流剂、润滑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杀微生物剂、以及液体和固体肥料。80、根据本发明的配制品可以包括添加剂,该添加剂包括植物或动物来源的油、矿物油、此类油的烷基酯或此类油与油衍生物的混合物。在根据本发明的配制品中的油添加剂的量通常是基于该待施用的混合物的从0.01%到10%。例如,可以在喷雾混合物已经制备之后将该油添加剂以所期望的浓度添加到喷雾罐中。优选的油添加剂包括矿物油或植物来源的油,例如菜籽油、橄榄油或葵花籽油;乳化的植物油;植物来源的油的烷基酯,例如甲基衍生物;或动物来源的油,如鱼油或牛脂。优选的油添加剂包括c8-c22脂肪酸的烷基酯,尤其是c12-c18脂肪酸的甲基衍生物,例如月桂酸、棕榈酸和油酸的甲基酯(分别是月桂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和油酸甲酯)。许多油衍生物从compendium of herbicide adjuvants[除草剂辅助剂纲要],第10版,南伊利诺伊大学,2010中已知。81、这些配制品通常包含按重量计从0.1%到99%的,尤其是按重量计从0.1%到95%的组分(a)和组分(b)的化合物以及按重量计从1%到99.9%的配制辅助剂,该配制辅助剂优选地包括按重量计从0到25%的表面活性物质。而商用产品可以优选地被配制为浓缩物,最终使用者将通常采用稀配制品。82、施用比率在宽范围内变化并且取决于土壤的性质,施用方法,作物植物,要控制的有害生物,主要气候条件,以及受施用方法、施用时间以及目标作物支配的其他因素。一般来讲,可以将化合物以从1l/ha至2000l/ha、尤其是从10l/ha到1000l/ha的比率施用。83、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混合物组合物可以显示出协同效应。只要活性成分组合的作用大于单独组分的作用之和,就存在协同作用。两种药剂的组合毒性可以通过共毒系数(ctc)根据sun-yp法(yun-pei,sun.“toxicity index-an improved method of comparing therelative toxicity of insecticides.[毒性指数——一种比较杀昆虫剂的相对毒性的改善的方法]”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经济昆虫学杂志]1(1950):45-53.)来评估。小于80的ctc值指示拮抗效应,80-120的ctc值指示加性效应,并且大于或等于120的ctc值指示协同效应。84、ctc=(ati/tti)*10085、组分a表示标准ai,且组分b表示待与标准ai混合的组分。86、ati(混合物的测量的毒性指数)=(标准ai的ec50/混合物的ec50)*10087、tti(混合物的理论毒性指数)=(tia*pa+tib*pb)*10088、tia(组分a的毒性指数)=组分a的ec50/组分a的ec5089、pa:混合物中组分a的百分比90、tib(组分b的毒性指数)=组分a的ec50/组分b的ec5091、pb:混合物中组分b的百分比92、还可以通过科尔比(colby)方法来评估两种药剂的组合效应。具体地,对于给定的活性成分组合,预期的作用e遵循所谓的科尔比公式并且可以按以下进行计算(colby,s.r.“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计算除草剂组合的协同和拮抗反应]”.weeds[杂草],第15卷,第20-22页;1967):93、ppm=每升喷洒混合物的活性成分(=a.i.)的毫克数94、x=使用p ppm的活性成分按活性成分a)计的%作用95、y=使用q ppm的活性成分按活性成分b)计的%作用。96、根据科尔比,使用p+q ppm的活性成分,预期的(加性的)活性成分a)+b)的作用是:97、98、如果实际观察到的作用(o)大于预期的作用(e),那么该组合的作用是超级加性的,即存在协同效应。在数学方面,协同作用对应于(o-e)的差的正值。在纯互补性添加活性物(预期活性)的情况下,所述差(o-e)为零。所述差(o-e)的负值标志着与预期活性相比,活性的损失。99、然而,除了相对于杀真菌活性的实际协同作用外,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具有另外的出人意料的有利特性。可以提及的此类有利特性的实例是:更有利的降解性;改善的毒理学和/或生态毒理学行为;或有用植物的改善的特征,包括:出苗、作物产量、更发达的根系统、分蘖增加、株高增加、叶片更大、基部叶片死亡更少、更强的分蘖、叶子颜色更绿、更少所需的肥料、更少所需的种子、更多产的分蘖、更早的开花、更早的谷粒成熟、更少的植物倒伏(verse、lodging)、增加的芽的生长、改善的植物活力以及早的发芽。100、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被施用至植物病原性微生物、受微生物攻击威胁的有用植物、其场所、其繁殖材料、储存货物或技术材料。101、可以在有用植物、其繁殖材料、储存货物或技术材料被微生物感染之前或之后施用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102、待施用的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的量将取决于各种因素,如所使用的化合物;处理的对象,例如像植物、土壤或种子;处理的类型,例如像喷雾、撒粉或拌种;处理的目的,例如像预防或治疗;待控制的真菌类型或施用时间。103、典型地,当典型地与1至5000g a.i./ha,特别是2至2000g a.i./ha,例如100、250、500、800、1000、1500g a.i./ha的组分(b)联合施用于有用植物时,组分(a)典型地是以5至2000g a.i./ha,特别是10至1000g a.i./ha,例如50、75、100或200g a.i./ha的比率施用的。104、在农业实践中,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施用率取决于所希望的作用的类型,并且典型地是在从20至4000g的总组合物每公顷的范围内。105、当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时,比率为0.001至50g组分(a)的化合物/每kg的种子、优选从0.01至10g/每kg的种子,以及0.001至50g的组分(b)的化合物/每kg的种子、优选从0.01至10g/每kg的种子,这一般是足够的。106、为了避免疑问,在本技术的正文中引用文献参考、专利申请,或专利时,将所述引用的全文通过援引并入本文。107、实例108、接下来的实例用来说明本发明。109、本发明的组合物与已知组合物的区别可以在于在低施用比率下更大的功效,这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在实例中概述的实验程序,使用更低的施用率(如果必要的话),例如50ppm、12.5ppm、6ppm、3ppm、1.5ppm或0.2ppm的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来证实。110、配制品实例111、112、113、将该活性成分与辅助剂充分混合并且将混合物在合适的研磨机中充分研磨,从而提供可以用水稀释而给出所希望的浓度的悬浮液的可湿性粉剂。114、115、将该活性成分与辅助剂充分混合并且将混合物在合适的研磨机中充分研磨,从而提供可以直接用于种子处理的粉剂。116、可乳化的浓缩物117、118、在植物保护中可以使用的具有任何所要求的稀释的乳液可以通过用水稀释由这种浓缩物获得。119、120、通过将该活性成分与载体混合并且将混合物在合适的研磨机中研磨而获得即用型粉尘剂。此类粉剂还可以用于种子的干拌种。121、挤出机颗粒剂122、123、将活性成分与辅助剂混合并研磨,并且将混合物用水润湿。将混合物挤出并且然后在空气流中干燥。124、包衣的颗粒剂125、活性成分[组分(a)和(b)] 8%126、聚乙二醇(分子量200) 3%127、高岭土 89%128、将精细研磨的活性成分在混合器中均匀地施用到用聚乙二醇湿润的高岭土上。以此方式获得无尘的包衣的颗粒剂。129、悬浮液浓缩物130、131、将精细研磨的活性成分与辅助剂紧密地混合,得到悬浮液浓缩物,从该悬浮液浓缩物可以通过用水稀释获得任何所希望的稀释度的悬浮液。使用此类稀释物,可以通过喷雾、浇灌或浸渍对活的植物以及植物繁殖材料进行处理和保护以免受微生物侵染。132、种子处理用的可流动性浓缩物133、134、将精细研磨的活性成分与辅助剂紧密地混合,得到悬浮液浓缩物,从该悬浮液浓缩物可以通过用水稀释获得任何所希望的稀释度的悬浮液。使用此类稀释物,可以通过喷雾、浇灌或浸渍对活的植物以及植物繁殖材料进行处理和保护以免受微生物侵染。135、缓释的胶囊悬浮液136、将28份的活性成分[组分(a)和(b)]的组合与2份的芳香族溶剂以及7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酯-混合物(8:1)进行混合。将这种混合物在1.2份的聚乙烯醇、0.05份的消泡剂以及51.6份的水的混合物中乳化直至达到所希望的粒度。向这种乳液中添加在5.3份的水中的2.8份的1,6-己二胺混合物。将混合物搅拌直至聚合反应完成。将获得的胶囊悬浮液通过添加0.25份的增稠剂以及3份的分散剂进行稳定。该胶囊悬浮液配制品含有28%的活性成分。介质胶囊的直径是8-15微米。将所得配制品在适合于此目的装置中作为水性悬浮液施用到种子上。137、生物学实例1138、测试了三氟吡啶胺(iso名称为n-[(1,2顺式)-2-(2,4-二氯苯基)环丁基]-2-(三氟甲基)吡啶-3-甲酰胺)、咯菌腈(fdl)以及其具有各种重量比(例如,20:1、10:1、1:50和1:100)的三氟吡啶胺和fdl的混合物对抗藤仓赤霉和禾谷镰刀菌的杀真菌活性。139、根据pesticides guidelines for laboratory bioactivity tests,part 2:petri plate test for determining fungicides inhibition of mycelial growth[杀有害生物剂实验室生物活性试验指南第2部分:确定杀真菌剂抑制菌丝生长的培养皿试验](ny/t 1156.2-2006)进行测试。具体地,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分别确定了用于确定病原体对三氟吡啶胺、fdl及其混合物的敏感性的最佳浓度范围,并设置了5-7个浓度梯度,以使最低浓度的抑制率接近10%,并且最高浓度的抑制率接近90%。将相同体积的具有期望浓度的在dmso中的三氟吡啶胺、fdl及其混合物的溶液分别添加到融化的pda培养基中来制备测试板,并且具有相同体积的dmso的pda板用作对照。140、用具有5mm直径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制备菌丝塞。随着菌丝体向上,将菌丝塞转移到含有三氟吡啶胺、fdl及其混合物的pda培养基板和对照板的中心。在25℃培养箱中在黑暗中培养三天后,垂直测量pda板上每个菌丝菌落的直径两次并然后进行平均。抑制率(%)=(对照板上菌丝菌落的平均直径-测试板上菌丝菌落的平均直径)/(对照板上菌丝菌落的平均直径)*100%。141、通过抑制率的概率值与一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来计算每种测试的试剂和每种混合物的ec50值。根据sun-yp法计算和评估混合物的共毒系数(ctc)。结果分别显示在下表1和表2中。142、表1.三氟吡啶胺、fdl或其混合物对藤仓赤霉的效应143、144、145、表2.三氟吡啶胺、fdl或其混合物对禾谷镰刀菌的效应146、147、生物学实例2148、测试了三氟吡啶胺、咯菌腈(fdl)以及其具有各种重量比(例如,10:1和1:50)的三氟吡啶胺和fdl的混合物对抗亚洲镰刀菌和假禾谷镰刀菌的杀真菌活性。149、根据pesticides guidelines for laboratory bioactivity tests,part 2:petri plate test for determining fungicides inhibition of mycelial growth[杀有害生物剂实验室生物活性试验指南第2部分:确定杀真菌剂抑制菌丝生长的培养皿试验](ny/t 1156.2-2006)进行测试。具体地,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分别确定了用于确定病原体对三氟吡啶胺、fdl及其混合物的敏感性的最佳浓度范围,并设置了5-7个浓度梯度,以使最低浓度的抑制率接近10%,并且最高浓度的抑制率接近90%。将相同体积的具有期望浓度的在dmso中的三氟吡啶胺、fdl及其混合物的溶液分别添加到融化的pda培养基中来制备测试板,并且具有相同体积的dmso的pda板用作对照。150、用具有5mm直径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制备菌丝塞。随着菌丝体向上,将菌丝塞转移到含有三氟吡啶胺、fdl及其混合物的pda培养基板和对照板的中心。在25℃培养箱中在黑暗中培养三天后,垂直测量pda板上每个菌丝菌落的直径两次并然后进行平均。抑制率(%)=(对照板上菌丝菌落的平均直径-测试板上菌丝菌落的平均直径)/(对照板上菌丝菌落的平均直径)*100%。151、通过抑制率的概率值与一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来计算每种测试的试剂和每种混合物的ec50值。根据sun-yp法计算和评估混合物的共毒系数(ctc)。结果分别显示在下表3和表4中。152、表3.三氟吡啶胺、fdl或其混合物对亚洲镰刀菌的效应153、154、表4.三氟吡啶胺、fdl或其混合物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效应155、156、生物学实例3157、通过科尔比方法进一步评价三氟吡啶胺+咯菌腈(fdl)对抗禾谷镰刀菌的效应。方法:158、159、处理列表:160、161、测试体系和目标:162、163、三氟吡啶胺+fdl的结果:164、165、测试结果示出了使用体外生物分析,三氟吡啶胺与fdl的组合(sf:1.023-1.413)实现了对抗禾谷镰刀菌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