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中蜂蜂王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蜜蜂养殖,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化中蜂蜂王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在蜜蜂养殖生产中,蜂王是影响蜂群繁殖速度、蜂群群势及蜂蜜产量的重要因素。蜂群的健康状况%取决于一只优质的蜂王,优质的蜂王具有良好的繁育能力,产生大量的子脾,使蜂群形成强群,为蜂产品高产奠定基础。蜂王虽然可以存活很长时间,但...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蜜蜂养殖,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化中蜂蜂王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背景技术:1、在蜜蜂养殖生产中,蜂王是影响蜂群繁殖速度、蜂群群势及蜂蜜产量的重要因素。蜂群的健康状况80%取决于一只优质的蜂王,优质的蜂王具有良好的繁育能力,产生大量的子脾,使蜂群形成强群,为蜂产品高产奠定基础。蜂王虽然可以存活很长时间,但随着蜂王年龄的增加,蜂王产卵能力常在交尾后一年明显下降。为维持蜂群较好的繁殖和生产状态,养蜂生产者会每年更换新蜂王,部分蜂场甚至1年更换2次蜂王。因此,为提高蜂群生产力,增加养蜂生产效益,每年均需大量优质蜂王用于分蜂、补充丢失蜂王和更换老弱蜂王,这需要专业化、工厂化的育王场才能满足养蜂生产者对优质蜂王的需求。2、在中蜂养殖生产,蜂王人工培育需在蜂群群势较强(6脾以上)、外界气候较好且蜜源丰富的季节,采用人工移虫后放回蜂箱内,通过蜜蜂哺育的方式进行培育,受蜂群群势、蜂群状态、气温和蜜源植物等影响较大,多在春末秋初蜂群蜂群较强时期能进行育王,导致培育蜂王周期短,不能根据蜂群需要适时育王。在蜜蜂哺育蜂王幼虫过程中,中蜂给蜂王幼虫哺育的蜂王浆量显著低于意蜂,导致中蜂人工移虫育王成功率远低于意蜂人工育王成功率。此外,在中蜂人工育王过程中,因蜂群群势较小,蜂王日产卵量少,蜂群繁殖周期长,每群每次仅可培养蜂王约20只,远低于意蜂蜂王培育数量(每群约180只),因此在中蜂蜂王培育中,常规的箱内培养方法,无法实现蜂王批量化、工厂化繁育,不能满足中蜂规模化扩群繁殖、更换老弱蜂王的需求。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厂化中蜂蜂王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该培育方法采用特定的培育装置进行箱外工厂化繁育,集中批量培育蜂王,可实现蜂王箱外批量化繁殖,且不受蜂群和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有效缩短扩群周期。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工厂化中蜂蜂王培育装置,包括蜂王培养板,所述蜂王培养板上设置有多个放置孔;3、每个放置孔内均设置有蜂王培养杯,所述蜂王培养杯的高度大于放置孔的深度,每个蜂王培养杯的上端均套设有蜂王保护罩;4、所述蜂王培养板的上方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共同组成,多个蜂王培养杯均位于盖体的内腔中。5、进一步的是,所述蜂王保护罩包括由网孔板制成的圆柱状壳体,所述圆柱状壳体的内径与蜂王培养杯外径相适配,所述圆柱状壳体套设在蜂王培养杯的上端;6、所述圆柱状壳体的上端可拆卸的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通过连接绳设置在圆柱状壳体外侧壁上;7、所述圆柱状壳体的内设置有用于中蜂蜂王由蜂王培养杯进入蜂王保护罩的单向进入结构。8、进一步的是,所述单向进入结构包括设置在圆柱状壳体的内腔腔中下部的半圆形固定板和半圆形活动板,所述半圆形固定板和半圆形活动板的直径与圆柱状壳体的内腔腔相同;9、所述半圆形固定板的弧形侧壁与圆柱状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半圆形活动板直径所在的侧壁与半圆形固定板直径所在的侧壁通过铰接结构连接;10、所述半圆形活动板的下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圆柱状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初始状态时,所述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且半圆形固定板和半圆形活动板共同组成一个圆形板;11、所述圆柱状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孔内设置有滑杆且与半圆形固定板的上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圆柱状壳体内外两侧;12、所述滑杆位于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当定位块与圆柱状壳体的外侧壁相接触时,所述滑杆位于内侧的一端位于半圆形活动板的上表面且互相接触;13、所述半圆形固定板、半圆形活动板上均涉及有多个透气孔。14、进一步的是,所述半圆形固定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喂食槽。15、进一步的是,所述多个放置孔的数量为144个,以12*12的阵列方式均布在蜂王培养板上。16、进一步的是,所述放置孔的直径为11mm,所述放置孔的深度为7mm;17、所述蜂王培养杯的底部呈半球形,所述蜂王培养杯的高度为25mm,所述蜂王培养杯的内径为9mm,所述蜂王培养杯的厚度为2mm。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工厂化中蜂蜂王培育装置实现的中蜂蜂王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9、s1.工蜂卵孵化20、在正常产卵蜂群中放入已筑造完整的无蜜无粉空巢脾,采用框式隔王栅将蜂王限制在空巢脾上产卵,24h后取出巢脾放入人工气候培养箱,放入48h后孵化为幼虫;21、s2.移虫22、移虫前,采用单孔移液枪在孵化的幼虫房加入50ul蜂王浆,在蜂王培养杯底部中采用12孔排枪加入50ul新鲜蜂王浆,然后采用移虫针将幼虫取出放入蜂王培养板的蜂王培养杯的底部,移虫后,在蜂王培养板上盖上盖体,倒置放入人工气候培养箱;23、s3.饲喂24、s31.蜂王浆预热25、饲喂前,将储存于-20℃的鲜王浆取出放置于人工气候培养箱,2h后使用12孔排枪吸取适量蜂王浆饲喂幼虫;26、s32.蜂王浆饲喂27、根据蜂王幼虫日龄,使用12孔排枪取适量王浆,从幼虫背部弯曲处沿蜂王培养杯内侧缓缓将蜂王浆注射至蜂王培养杯的底部饲喂幼虫,使幼虫漂浮于蜂王浆上,每天饲喂2次,饲喂后蜂王培养板倒置放入人工气候培养箱;28、s4.蜂王羽化29、移虫10天后,蜂王羽化前取下盖体,在蜂王培养杯的杯口处套上蜂王保护罩,避免蜂王羽化飞出;30、s5.蜂王饲喂31、蜂王羽化后,放入蜂王固定器,使用移液枪饲喂蜂王浆和蜂蜜调和食物,蜂王浆和蜂蜜比例为2:1,饲喂后放入囚王笼,并在囚王笼内放置使用脱脂棉蘸取的蜂王浆和蜂蜜调和物,方便蜂王取食,每日更换2次脱脂棉,饲喂后放入人工气候培养箱中;32、s6.蜂王二氧化碳麻醉33、蜂王饲喂2日后,取出蜂王放入20ml离心管,采用二氧化碳麻醉蜂王20s,苏醒24小时后再次麻醉,促进蜂王卵巢发育,加快蜂王性成熟;34、s7.蜂王诱入35、在蜂王已出房的自然王台内均匀涂抹蜂王浆,室温静止10min后,将二氧化碳麻醉后的蜂王从自然王台的底部放入,并关闭自然王台顶部盖子,将装入蜂王的自然王台挂入蜂群内,顶部盖子朝下,让蜂王顶开盖子从日然王台内爬出。36、进一步的是,在s1步骤中培养箱温度为35-37℃,湿度为90%-95%。37、进一步的是,在s2步骤中培养箱温度为35-37℃,湿度为90%-95%。38、进一步的是,在s32步骤中,1日龄幼虫每次饲喂50ul;2日龄幼虫每次饲喂80ul;3日龄幼虫每次饲喂120ul;4日龄幼虫每次饲喂170ul;5日龄幼虫每日饲喂230ul;6日龄蜜蜂开始化蛹时停止饲喂。3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40、1.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培育方法和培育装置实现了中蜂蜂王的箱外集约化批量培育,提高了中蜂蜂王培育的效率。通过人工批量化饲喂,确保蜂王幼虫发育过程中可持续摄入充足的意蜂蜂王浆,提高了中蜂蜂王幼虫的营养和食物量,在蜂王培育的同时实现了中蜂蜂王的营养杂交,提高了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量,有效改善了中蜂生产和繁殖性能。41、2.通过人工气候培养箱来控制适合的温湿度,采取批量化人工饲喂足量优质意蜂蜂王浆方法,提高中蜂育王成功率和单次蜂王培育数量,解决了中蜂蜂王培育过程中受蜂群群势、外界气温及蜜源植物开花期等因素的制约,可根据养蜂发展需要随时批量化育王,推动中蜂蜂王培育的工厂化繁殖,满足养蜂生产对优质蜂王的需求,推进中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 上一篇:一种小麦套种用多功能播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
- 下一篇:一种江豚捕捞救助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