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巨桉的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养领域,涉及尾巨桉无性繁殖育苗方法,尤其涉及尾巨桉的组培快繁方法。、尾巨桉( eucalyptus urophyla × e.grandis)是尾叶桉与巨桉杂交的速生树种,它既具有尾叶桉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的特点,又具...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养领域,涉及尾巨桉无性繁殖育苗方法,尤其涉及尾巨桉的组培快繁方法。背景技术:1、尾巨桉( eucalyptus urophyla × e.grandis)是尾叶桉与巨桉杂交的速生树种,它既具有尾叶桉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的特点,又具有巨桉生长快和纸浆率高的优点,是理想的造纸和人造板树种。尾巨桉生长快,产量高,一般造林5-7a就可以采伐利用,经济效益较为显著。近些年来,我国桉树人工工业原料林的发展十分迅猛,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营造尾巨桉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尾巨桉苗木需求量剧增。 2、桉树杂交品系组培体系很多,但桉树不同品系间组培体系差异还是比较大,不同单株尤其是优良单株的组培体系基本需要重新建立。因此受限于组培快繁技术,尾巨桉良种一直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未被广泛推广种植。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针对尾巨桉优良种质,能提高组培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的尾巨桉的组培快繁方法。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3、一种尾巨桉的组培快繁方法,选择无病虫害的尾巨桉优良单株进行环割促萌,当萌芽条长至30~35cm时,剪取木质化茎段获取外植体并进行外植体消毒处理,按顺序依次进行诱导培养、继代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最后将生根完全、苗高4-6cm的生根瓶苗洗净培养基并移栽至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4、主要步骤包括:5、(1)环割促萌6、选择无病虫害的尾巨桉优良单株,铲除周围杂灌,于环割前一天喷洒1%高锰酸钾消毒,在离地20cm处环割树周长3/4,宽度3cm,刮尽形成层至韧皮部,喷洒促萌营养液至韧皮部;7、(2)外植体消毒8、当萌芽条长至30~35cm时,剪取半木质化茎段,用洗衣粉溶液洗涤10min,再用自来水冲洗5min;带至超净工作台,切成2~3cm、1~2个潜伏芽的小段放入无菌瓶,75%酒精浸泡30s,无菌水清洗3次,2%次氯酸钠浸泡3min,无菌水清洗3次;9、(3)诱导培养10、用灭菌滤纸吸干步骤(2)处理后的小段的表面水分,切除小段两端,接种至诱导培养基,在温度25±2℃,光照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ux条件下培养20-25天;11、(4)继代培养12、切取步骤(3)获得的无菌芽转入继代培养基,在温度25±2℃,暗培养5d后,光照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ux条件下培养20-25天;13、(5)壮苗培养14、将步骤(4)获得的丛芽分切至壮苗培养基,在温度25±2℃,光照12h/d,光照强度2000-2500lux条件下培养15-20天;15、(6)生根培养16、当经步骤(5)壮苗培养获得的芽苗长至3-4cm,切取芽苗转入生根培养基,在温度25±2℃,暗培养5d后,光照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ux条件下培养20-25天;17、(7)移栽18、将生根完全、苗高4-6cm的生根瓶苗洗净培养基并移栽至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淋透基质,覆盖薄膜保湿并盖上遮荫网,用多菌灵500~600倍液每5~7 d喷施一次防治根腐病;10天后打开遮荫网和薄膜,每10天喷洒一次叶面营养液。19、优选的,以上步骤(1)所述的促萌营养液的原料组分为1l溶液含152mgkno3、132mgnh4no3、13.6mgkh2po4、26.56mgcacl2、29.6mgmgso4、0.1mgn6苄基腺嘌呤(6-ba)、0.2mg萘乙酸(naa)。20、优选的,以上步骤(3)所述的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为:1l诱导培养基含1520mgkno3、1320mgnh4no3、136mgkh2po4、265.6mgcacl2、296mgmgso4、6.2mgh3bo3、22.6mgmnso4、8.6mgznso4、0.25 mgna2moo4、0.025mgcuso4、0.025mgcocl2、0.83mgki、1000mgpvp、0.24mg生物素(vh)、100mgl-半胱氨酸、2.4mgd-泛酸钙(vb5)、2mg甘氨酸、5mg烟酸(vb3)、2mg硫胺素(vb1)、0.5mg吡哆素(vb6)、37.3mg na2-edta、27.8mg feso4、100mg肌醇、0.3-0.5mgn6苄基腺嘌呤(6-ba)、0.1-0.2mg萘乙酸(naa)、30g蔗糖、5g琼脂粉、ph值5.8~6。21、优选的,以上步骤(4)所述的继代培养基的原料组分为为:1l继代培养基含1520mgkno3、1320mgnh4no3、136mgkh2po4、265.6mgcacl2、296mgmgso4、6.2mgh3bo3、22.6mgmnso4、8.6mgznso4、0.25 mgna2moo4、0.025mgcuso4、0.025mgcocl2、0.83mgki、0.24mg生物素(vh)、2mg甘氨酸、5mg烟酸(vb3)、2mg硫胺素(vb1)、0.5mg吡哆素(vb6)、37.3mg na2-edta、27.8mg feso4、100mg肌醇、0.4-0.6mgn6苄基腺嘌呤(6-ba)、0.2-0.3mg萘乙酸(naa)、30g蔗糖、5g琼脂粉、ph值5.8~6。22、优选的,以上步骤(5)所述的壮苗培养基原料组分为:1l壮苗培养基含1520mgkno3、1320mgnh4no3、136mgkh2po4、265.6mgcacl2、296mgmgso4、6.2mgh3bo3、22.6mgmnso4、8.6mgznso4、0.25 mgna2moo4、0.025mgcuso4、0.025mgcocl2、0.83mgki、0.24mg生物素(vh)、2mg甘氨酸、5mg烟酸(vb3)、2mg硫胺素(vb1)、0.5mg吡哆素(vb6)、37.3mg na2-edta、27.8mg feso4、100mg肌醇、0.1-0.3mgn6苄基腺嘌呤(6-ba)、0.3-0.5mg萘乙酸(naa)、30g蔗糖、5g琼脂粉、ph值5.8~6。23、优选的,以上步骤(6)所述生根培养基的原料组分为为:1l生根培养基含246mgkno3、335mgkh2po4、250mgca(no3)2、76mgcacl2、258mgmgso4、3.1mgh3bo3、11.15mgmnso4、4.3mgznso4、0.125mgna2moo4、0.0125mgcuso4、0.0125mgcocl2、0.415mgki、0.24mg生物素(vh)、100mgl-半胱氨酸、2.4mgd-泛酸钙(vb5)、2mg甘氨酸、5mg烟酸(vb3)、2mg硫胺素(vb1)、0.5mg吡哆素(vb6)、37.3mg na2-edta、27.8mg feso4、100mg肌醇、0.3-0.5mg吲哚丁酸(iba)、0.2-0.3mg萘乙酸(naa)、0.3-0.5mg多效唑(pp333)、30g蔗糖、5g琼脂粉、5g活性炭、ph值5.8~6。24、优选的,以上步骤(7)所述的基质为由椰糠:炭化谷壳:泥炭土:黄心土按重量比为5:2.5:2:0.5混合,加入钙镁磷肥4 kg/m3混匀,盖上薄膜堆沤一个月制成的轻型基质;所述的叶面营养液的原料组分为:1l叶面营养液含152mgkno3、132mgnh4no3、13.6mgkh2po4、26.56mgcacl2、29.6mgmgso4。25、优选的,以上步骤(1)所述的优良单株为尾巨桉ge19-2品种。尾巨桉ge19-2品种的亲本为尾叶桉与巨桉人工杂交培育的f1代杂交种无性系,是通过对f1代杂交种造林测定后选择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繁殖而来,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林木良种,综合了母本尾叶桉和父本巨桉的优良特性,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干形通直、抗虫(桉小卷叶蛾等)能力较强等优良特性,5.5年生林分平均胸径达15.4cm,平均树高20.9m,年平均蓄积生长量47.0m³/hm2;其木材主要作胶合板、纤维板、纸浆、锯材及建筑等用。26、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27、1、本发明采用的环割促萌方式获取材料,减少了对原材料的破坏,能有效保留尾巨桉优良种质的同时实现尾巨桉无性系高效开发。28、2、本发明的在诱导培育和继代培养的基础上,生根培养基减少了大量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的使用,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搭配,尤其是采用了多效唑(pp333)和活性炭,显著提升尾巨桉生根效率,最终瓶内生根率可达95%以上。29、3、本发明在移栽时选用特定的基质和叶面营养液,保证了尾巨桉生长、成活所需的营养全面、足量,有效提高尾巨桉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减少材料损失,可促进尾巨桉规模化生产。30、4、桉树杂交品系组培体系很多,但桉树不同品系间组培体系差异还是比较大,不同单株尤其是优良单株的组培体系基本需要重新建立,本发明建立了尾巨桉优良单株的组培体系,促进了尾巨桉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将尾巨桉良种推广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