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芦竹繁殖,具体是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组培快繁是一种快速繁殖种苗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的种苗生产,不但高效,而且种苗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实际生产中,组培苗虽然在上述具有明显的优势外,与实生苗相比,主要存在的缺点是苗期生长势较弱,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缓苗和...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芦竹繁殖,具体是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背景技术:1、组培快繁是一种快速繁殖种苗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的种苗生产,不但高效,而且种苗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实际生产中,组培苗虽然在上述具有明显的优势外,与实生苗相比,主要存在的缺点是苗期生长势较弱,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缓苗和更长时间的苗期培养,从而拉长了培养周期,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上升。故如何缩短苗期培养时间,提高移栽环节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是组培快繁技术的难点和痛点。2、芦竹属于单子叶植物,也存在上述组培问题。同时其生长速度快的特性,导致其在组培苗阶段,采用组培快繁的种苗生产中,由于种苗生长速度过快,导致组培苗的徒长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组培苗生长势变弱,叶片发黄,生长后劲不足,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组培苗苗期的生产周期长的问题,增加了生产成本。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它强化苗期的营养和培养条件,使得芦竹种苗生长周期缩短,种苗质量得到大幅提升。2、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3、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s1,对无菌的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得到芦竹组培苗,基于组培苗的重复继代培养获得芦竹芽丛;5、s2,对芦竹芽丛切分后,将其接种到育苗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5-28℃,光照强度2000-3000lux连续光照培养30-40d后,得到带根的芦竹组培苗,育苗培养基为添加了0.05-0.15mg/lnaa、1-3g/lnh4no3、0.2-0.8g/l活性炭、10-30g/l蔗糖的ms培养基;6、s3,将s2获得的芦竹组培苗进行移栽,得芦竹植株。7、优选的,所述s1对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为两步增殖,包括以下步骤:8、对无菌的外植体进行一次增殖培养30-40d,得到一次增殖培养的芦竹芽丛,使用的培养基为加入0.1-0.2mg/l 6-ba、0.2-0.3mg/l iaa、30g/l蔗糖的ms培养基,培养条件为温度25-27℃,光照强度1500-2000lux连续光照;9、将一次增殖培养的芦竹芽丛切分单个芦竹芽,并将其转接到加入了0.1-0.2mg/liaa、30g/l蔗糖的ms培养基内进行二次增殖培养20-30d,培养条件为温度25-27℃,光照强度1500-2000lux连续光照;即可获得增殖系数在6-9的芦竹组培苗。10、进一步的,所述两步增殖中,第一次增殖使用的培养基为,0.2mg/l 6-ba、0.3mg/liaa、30g/l蔗糖的ms培养基,第二次增殖使用的培养基为0.1mg/liaa、30g/l蔗糖的ms培养基。11、进一步的,对二次增殖培养获得的芦竹组培苗筛选生长健壮、叶色浓绿的组培苗植株放到添加了10g/l蔗糖的ms培养基中进行保存培养,经过40-60d后,选择优势植株进行继代培养,保存芦竹原种苗。12、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当芦竹芽丛的增殖系数下降到5以下时,将其外植体舍弃,并重新选择保存后的芦竹原种苗进行新一轮的增殖培养。13、优选的,所述s2中的育苗培养基为加入了0.1mg/lnaa、2g/lnh4no3、0.5g/l活性炭、20g/l蔗糖的ms培养基,且其厚度是s1步中增殖培养基的一倍。14、优选的,所述s3中的所述移栽操作,包括:选择s2获得的芦竹组培苗置于温室环境下炼苗2-3d,然后将其移栽到基质中,所述基质中含有重量比为1:1:1的草炭土、蛭石、蚯蚓土,在温度20-25℃、直射阳光照射、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培养30-40d,得到的芦竹植株高度为40-60cm,且能够移栽到露地进行栽植。15、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6、通过本技术,对芦竹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增殖培养后,对增培后芦竹芽丛的一步成苗培养,能够对于芦竹组培组培苗的培养周期从120-150d缩短到60-90d,组培苗的质量级别明显提高1级以上。从而提高芦竹组培苗生长势,缩短芦竹种苗生长周期,种苗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技术特征:1.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对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为两步增殖,包括以下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步增殖中,第一次增殖使用的培养基为,0.2mg/l 6-ba、0.3mg/liaa、30g/l蔗糖的ms培养基,第二次增殖使用的培养基为0.1mg/liaa、30g/l蔗糖的ms培养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二次增殖培养获得的芦竹组培苗筛选生长健壮、叶色浓绿的组培苗植株放到添加了10g/l蔗糖的ms培养基中进行保存培养,经过40-60d后,选择优势植株进行继代培养,保存芦竹原种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当芦竹芽丛的增殖系数下降到5以下时,将其外植体舍弃,并重新选择保存后的芦竹原种苗进行新一轮的增殖培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育苗培养基为加入了0.1mg/lnaa、2g/lnh4no3、0.5g/l活性炭、20g/l蔗糖的ms培养基,且其厚度是s1步中增殖培养基的一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所述移栽操作,包括:选择s2获得的芦竹组培苗置于温室环境下炼苗2-3d,然后将其移栽到基质中,所述基质中含有重量比为1:1:1的草炭土、蛭石、蚯蚓土,在温度20-25℃、直射阳光照射、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培养30-40d,得到的芦竹植株高度为40-60cm,且能够移栽到露地进行栽植。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芦竹组培快繁方法,主要涉及芦竹繁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对无菌的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得到芦竹组培苗,基于组培苗的重复继代培养获得芦竹芽丛;S2,对芦竹芽丛切分后,将其接种到育苗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5‑28℃,光照强度2000‑3000Lux连续光照培养30‑40d后,得到带根的芦竹组培苗,育苗培养基为添加了0.05‑0.15mg/LNAA、1‑3g/LNH
- 上一篇:水-陆昆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糖基抗菌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