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山桐子,又称山梧桐、半霜红、油葡萄等,其果实内含丰富的亚油酸、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善人体血脂、血栓,是一种纯天然的木本食用油,被誉为“树上油库”。、山桐子作为一种植物,可通过在培养瓶中进行组织培养来实现...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背景技术:1、山桐子,又称山梧桐、半霜红、油葡萄等,其果实内含丰富的亚油酸、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善人体血脂、血栓,是一种纯天然的木本食用油,被誉为“树上油库”。2、山桐子作为一种植物,可通过在培养瓶中进行组织培养来实现育苗。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培养瓶不能方便更换培养液,而山桐子在组培过程的不同阶段所需的养分有所差异,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内养分会越来越少,因此,在山桐子组培过程中,需多次更换培养液,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培养瓶不太适配对山桐子进行组培育苗。3、随着人们对于培养瓶的研究加深,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款可更换培养液的组培瓶(具体技术详见申请号为cn202022244601.0的已授权专利)。然而,经申请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可更换培养液的组培瓶只是能够实现更换培养液,更换过程却很麻烦,需通过工具将环状平台上积压的旧培养液往下压入废液储存区,而且还需要利用针筒或者泵来抽取旧培养液,特别是在将酒培养液压入废液存储区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特别小心,保证不会触碰或者挤压培育体。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上述技术问题。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包括:3、玻璃筒,顶部设有上开口,底部设有下开口;4、网兜,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玻璃筒的中部,所述网兜中放置有用于移植山桐子外植体的海绵块;5、底盖,旋合连接在所述玻璃筒的底端以封盖所述下开口;6、玻璃皿,盛装有培养液,所述玻璃皿通过连接柱连接在所述底盖上,所述玻璃皿位于所述玻璃筒中,所述网兜浸泡在所述玻璃皿内的所述培养液内;7、透气顶盖,旋合连接在所述玻璃筒的顶端以封盖所述上开口,所述透气顶盖安装有海绵板,所述海绵板用于过滤经所述透气顶盖进入所述玻璃筒的空气。8、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玻璃筒的下部筒壁设有加厚部,所述加厚部的外壁设外螺纹,所述底盖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螺接。9、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底盖为塑料盖,所述连接柱为与所述玻璃皿一体成型的玻璃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粘接固定在所述底盖的中心位置;10、所述底盖内粘贴有橡胶片,所述加厚部的底端压紧在所述橡胶片上。11、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厚部的底端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玻璃筒同轴的环形凹槽。12、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玻璃筒的中部内壁凸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与所述玻璃筒同轴;13、所述网兜的顶端固设有搭接环;14、所述网兜插在所述凸环内,所述搭接环搭接在所述凸环上。1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网兜的外侧壁和所述玻璃筒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插装间隙;16、所述玻璃皿转动插装在所述插装间隙中,并且所述玻璃皿的顶端与所述凸环的底面抵接。17、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透气顶盖包括:18、盖体,旋合连接在所述玻璃筒的顶端,所述盖体的顶面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9、环圈,一体成型设于所述盖体的顶面上,所述环圈与所述玻璃筒同轴,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环圈内侧;20、所述海绵板安装在所述环圈的内部。21、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包括玻璃筒、网兜、底盖、玻璃皿以及透气顶盖,玻璃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网兜可拆卸安装在玻璃筒的中部,该网兜中放置有用于移植山桐子外植体的海绵块,底盖旋合连接在玻璃筒的底端以封盖下开口,上述玻璃皿盛装有培养液,该玻璃皿通过连接柱连接在底盖上,并且该玻璃皿位于上述玻璃筒中,网兜则浸泡在上述玻璃皿中的培养液内,从而使得网兜中的海绵块也浸泡在培养液中,由于海绵块具有透水的性能,所以海绵块中的外植体也浸泡在培养液中,山桐子外植体吸收培养液中的营养而进行细胞分裂以形成新的组织,最终形成新的植株。透气顶盖旋合连接在玻璃筒的顶端以封盖上述上开口,透气顶盖安装有海绵板,该海绵板用于过滤经透气顶盖进入玻璃筒的空气,透气顶盖的设置,可以使得玻璃筒内具有充足的空气以促进山桐子外植体细胞分离,而海绵板的设置,则可以过滤进入玻璃筒中的空气,以阻挡灰尘以及细菌进入玻璃筒中。23、上述结构的培养瓶中,当需要更换培养液时,只需要将底盖从上述玻璃筒的底端取下,而操作人员手握顶盖并朝下移动,借助连接柱,进而将玻璃皿从玻璃筒中取出,以将网兜以及其中的外植体从玻璃皿中的培养液中分离出来,上述玻璃皿、连接柱以及底盖组成一个装载培养液的快拆结构,当将装载有旧培养液的快拆结构取下后,立即更换装载有新的培养液的快拆结构,而快拆结构装入时,只需要将玻璃皿从上述下开口插入玻璃筒并用手推动底盖上移,最终将底盖旋合在玻璃筒的底端,借助连接柱,即可使得玻璃皿稳固地置于玻璃筒的中部,保证网兜以及其内的外植体浸泡在更换后的玻璃皿中的培养液内。由于底盖通过旋合的方式连接在玻璃筒的底端,因此底盖的拆装非常方便,进而使得更换装载培养液的玻璃皿的操作也非常方便,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培养瓶能够非常方便地更换培养液,以满足山桐子外植体生长发育所需。另外,在更换培养液的过程中,是将培养液从网兜的下方抽离,不会对外植体造成触碰或者挤压,因此,在更换培养液的过程中不会损伤外植体。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部(11)的底端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玻璃筒(1)同轴的环形凹槽(12)。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顶盖(6)包括: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山桐子组培的培养瓶,属于山桐子组培技术领域。该培养瓶包括玻璃筒,顶部设有上开口,底部设有下开口;网兜,可拆卸安装在玻璃筒的中部,网兜中放置有用于移植山桐子外植体的海绵块;底盖,旋合连接在玻璃筒的底端以封盖下开口;玻璃皿,盛装有培养液,玻璃皿通过连接柱连接在底盖上,玻璃皿位于玻璃筒中,网兜浸泡在玻璃皿内的培养液内;透气顶盖,旋合连接在玻璃筒的顶端以封盖上开口,透气顶盖安装有海绵板,海绵板用于过滤经透气顶盖进入玻璃筒的空气。上述结构的培养瓶在对山桐子外植体进行组培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更换培养液。技术研发人员:熊红玉,李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红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529技术公布日:2024/3/24
- 上一篇:一种种植用垄面覆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喂料机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