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种拌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水稻育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种拌种装置。、稻(oryza sativa l.),通称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已有多年生稻品种),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水稻作...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水稻育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种拌种装置。背景技术:1、稻(oryza sativa l.),通称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已有多年生稻品种),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2、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种植十分广泛,在对水稻进行育种之前通常需要经过拌种作业,使种子表面均匀地沾上一层农药或微肥,进而起到了防止病害或者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3、现有的拌种作业通常使用的设备为拌种机,拌种机本质上是一种搅拌设备,常用的立式拌种机通过电机和皮带传动的方式带动绞龙轴,通过绞龙轴对设备内部的水稻种子进行混合,进而使得农药或微肥与水稻种子充分接触;4、发明人发现需要使用到拌种设备的,大多数是大规模种植的农户,这类农户所需要处理和使用的水稻种子相对较多,一般是使用尼龙袋对种子进行收纳,一满袋的水稻种子相对较重,在将其倒入拌种机内部时,需要人工将水稻抬高后倒入立式拌种机的内部,这个过程中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易导致使用者疲劳;5、故此提出一种水稻育种拌种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育种拌种装置,以解决拌种机上料不便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稻育种拌种装置,包括:3、机体,其包括外壳、齿轮箱、绞龙轴、支撑套筒、电机和竖轴,其中,4、绞龙轴,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5、电机,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6、竖轴,其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处,且通过皮带与所述绞龙轴传动连接;7、放料桶和吸力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端;8、密封下料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放料桶的内部,且通过齿轮组与所述绞龙轴传动连接。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10、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箱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端,所述支撑套筒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11、进一步的,所述放料桶包括料斗,所述料斗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端,且与所述外壳相连通,所述料斗的内部设置有吸气管。12、进一步的,所述吸力机构包括与所述放料桶相连通的吸力外壳,所述吸力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端,所述吸力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扇叶块,所述扇叶块与所述竖轴相连接,所述吸力外壳与所述扇叶块之间设置有过滤筒。13、进一步的,所述吸力外壳包括底壳,所述底壳设置于所述支撑套筒的顶端,所述底壳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底壳的顶端设置有顶盖。14、进一步的,所述底壳和所述顶盖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环,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出气孔。15、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下料机构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料斗的内部,所述转动轴的外部设置有扇叶套筒。16、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均设置于所述齿轮箱的内部,且分别与所述密封下料机构和所述绞龙轴相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机体和吸力机构等部件,通过机体与吸力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机体进行拌种作业时能够带动吸力扇叶块一同转动,转动的扇叶块在吸力外壳和放料桶的内部产生吸力;19、2、通过对放料桶和密封下料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吸入的水稻种子进行下料的效果,并且密封下料机构能够对放料桶的一端进行密封,进而能够实现在放料桶的内部产生负压。技术特征:1.一种水稻育种拌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拌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2)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顶端,所述支撑套筒(4)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拌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桶(8)包括料斗(81),所述料斗(81)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顶端,且与所述外壳(1)相连通,所述料斗(81)的内部设置有吸气管(8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拌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力机构包括与所述放料桶(8)相连通的吸力外壳(7),所述吸力外壳(7)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顶端,所述吸力外壳(7)的内部设置有扇叶块(13),所述扇叶块(13)与所述竖轴(6)相连接,所述吸力外壳(7)与所述扇叶块(13)之间设置有过滤筒(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拌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力外壳(7)包括底壳(71),所述底壳(71)设置于所述支撑套筒(4)的顶端,所述底壳(7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柱(74),所述支撑柱(74)与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底壳(71)的顶端设置有顶盖(7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拌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71)和所述顶盖(72)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环(73),所述顶盖(72)的上表面设置有出气孔(75)。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拌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下料机构(9)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料斗(81)的内部,所述转动轴的外部设置有扇叶套筒。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拌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锥形齿轮(10)和第二锥形齿轮(11),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0)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1)均设置于所述齿轮箱(2)的内部,且分别与所述密封下料机构(9)和所述绞龙轴(3)相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0)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1)相互啮合。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稻育种拌种装置,包括:机体,其包括外壳、齿轮箱、绞龙轴、支撑套筒、电机和竖轴,其中,绞龙轴,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电机,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竖轴,其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处,且通过皮带与所述绞龙轴传动连接;放料桶和吸力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端;密封下料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放料桶的内部,且通过齿轮组与所述绞龙轴传动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机体和吸力机构等部件,通过机体与吸力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机体进行拌种作业时能够带动吸力扇叶块一同转动,转动的扇叶块在吸力外壳和放料桶的内部产生吸力;通过对放料桶和密封下料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吸入的水稻种子进行下料的效果。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法,卢才军,邹汉阳,严超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24技术公布日:2024/5/12
- 上一篇:一种气动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