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智能方舱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设施化栽培,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智能方舱。、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逐步呈现了资本化、全程化、工厂化的大型食用菌工厂和专业化、分工程度更高的适合小农户生产的栽培园区两种趋势。适合小农户生产的栽培园区主要表现为设施化大棚园区和食用菌方舱模式。但是因为小农户生产时...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设施化栽培,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智能方舱。背景技术:1、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逐步呈现了资本化、全程化、工厂化的大型食用菌工厂和专业化、分工程度更高的适合小农户生产的栽培园区两种趋势。适合小农户生产的栽培园区主要表现为设施化大棚园区和食用菌方舱模式。但是因为小农户生产时因为很分散,环境差异大,很难进行质量控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2、因此,急需建立以食用菌生产环境控制模型为核心的、集数据采集与设备控制一体化的食用菌栽培智能方舱解决方法。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用菌栽培智能方舱,其包括出菇室1和暖通设备室2,其中暖通设备室2中有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3;出菇室1外顶部有方舱外干湿球传感器18、方舱外二氧化碳传感器19、方舱外风速传感器20;2、出菇室1内有栽培层架4和送风管6,栽培层架4上有层架灯5,两道送风管6均与暖通设备室2的离心风机出风口7连接;方舱内干湿球传感器13、方舱内二氧化碳传感器14、方舱内风速传感器15、方舱内光照传感器16也挂于栽培层架4上;3、暖通设备室2置于方舱前端双门之间,内有离心风机出风口7、排风口8、空气能热泵机组9、热交换回风箱10、加湿器11、离心风机12,冷凝器21、新风口22,以及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3;高清摄像头17挂于暖通设备室2外壁,对向出菇室1内部;4、其中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3与方舱内干湿球传感器13、方舱内二氧化碳传感器14、方舱内风速传感器15、方舱内光照传感器16、高清摄像头17、方舱外干湿球传感器18、方舱外二氧化碳传感器19、方舱外风速传感器20之间通过电路进行连接;用于收集食用菌生长环境的各种参数值。5、为进一步加强小农户科技装备应用,改善小农户生产基础设施,进而发展龙头企业对小农户带动作用,本发明提供了食用菌栽培智能方舱,其具有如下创新点:6、(1)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气流组织更加均匀;7、(2)采用双门双通道,方舱的空间内利用率更高;8、(3)暖通设备室置于方舱前端双门之间,节省了方舱间摆放的空间;9、(4)采用硬件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需要通过经验来判断生产过程的环节,去代替“工厂老师傅”,从经验驱动变为数据驱动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减少技术人员的重复劳动性工作,进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产量和品质。10、(5)控制系统硬件优化,成本更低。通过软件技术实现瘦终端集群控制的技术架构(一个控制端拖多个执行端);除去定制化的硬件,采用统一硬件+软件灵活配置的模式。技术特征:1.一种食用菌栽培智能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出菇室(1)和暖通设备室(2),其中暖通设备室(2)中有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3);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用菌栽培智能方舱,其包括出菇室(1)和暖通设备室(2),其中暖通设备室(2)中有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3);其中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3)与方舱内干湿球传感器(13)、方舱内二氧化碳传感器(14)、方舱内风速传感器(15)、方舱内光照传感器(16)、高清摄像头(17)、方舱外干湿球传感器(18)、方舱外二氧化碳传感器(19)、方舱外风速传感器(20)之间通过电路进行连接,用于采集食用菌生长环境的各种参数值。本发明提供的食用菌栽培智能方舱,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气流组织更加均匀;采用硬件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进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产量和品质。技术研发人员:李正鹏,徐苟伢,杨焕玲,查磊,李玉,周峰,李巧珍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