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水生态修复,涉及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现阶段,构建水下生态系统是河湖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要标识。理论上,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进行组合,且采用不同配置模式构建而成稳定的多级水生态系统符合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理念,这一理念为健康水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多营养层级系统构建是一个系...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属于水生态修复,涉及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背景技术:1、现阶段,构建水下生态系统是河湖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要标识。理论上,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进行组合,且采用不同配置模式构建而成稳定的多级水生态系统符合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理念,这一理念为健康水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多营养层级系统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食物链的原理进行引导构建,但很多淡水生态修复过程中把水生态系统构建当成简单的沉水植物种植工程,导致沉水植物生长泛滥,造成二次污染,最终导致沉水植物消亡。为提高水下生态系统稳定性,参考国内外现有研究,在水生动植物的选择时,应利用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进行组合,通过他们之间的互补作用,以食草性水生动物控制水草的过度生长,防止二次污染,有针对性的构建微型生物群落,以此提升系统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沉水植物可以直接通过根系和茎叶的吸收作用以及植物体的吸附、沉淀作用等途径去除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另外还存在氨的挥发以及通过微生物进行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来降低水体中n的含量。底栖动物对污染水体中的低等藻类、有机碎屑和无机颗粒物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同时沉水植物可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其存在可以减轻由水生动物引起的底泥扰动,从而避免底泥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释放致使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3、因此可选取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常用物种苦草、铜锈环棱螺,根据生态学原理和主要水生生物生态特性,设计出水生动植物组合的放养密度,最终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以能够设计出最佳水生动植物组合的放养密度,最终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多级生态系统。2、为实现此目的,在基础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所述的修复方法包括在水下初级生产力构建和底栖生物投放后进行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其中所述的水域为浅型湖泊或河流(水深<3.5m)。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其中所述的水下初级生产力构建为种植沉水植物苦草。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其中所述的苦草的投放密度为3g/l。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其中所述的底栖生物投放为投放铜锈环棱螺。7、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其中所述的铜锈环棱螺的投放密度为0.4g/l。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其中所述的苦草与所述的铜锈环棱螺的投放质量比为15: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发明的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能够设计出最佳水生动植物组合的放养密度,最终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多级生态系统。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11、1、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形成稳定、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系统,对不同营养条件河湖可维持水质稳定,不易反复。12、2、构建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组合能发挥协同作用,铜锈环棱螺和苦草共存时,前者可以刮食叶片上的附着藻,促进苦草的光合作用,提高了苦草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吸收能力。13、3、有效提升水体中微生物的丰富度,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加强与沉水植物的吸收营养协同作用,螺的生物扰动作用极大地减少了水体中蓝细菌门的数量,能够有效控制蓝细菌过度繁殖,使之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技术特征:1.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复方法包括在水下初级生产力构建和底栖生物投放后进行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域为浅型湖泊或河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下初级生产力构建为种植沉水植物苦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苦草的投放密度为3g/l。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栖生物投放为投放铜锈环棱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锈环棱螺的投放密度为0.4g/l。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苦草与所述的铜锈环棱螺的投放质量比为15:2。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所述的修复方法包括在水下初级生产力构建和底栖生物投放后进行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本发明的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能够设计出最佳水生动植物组合的放养密度,最终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多级生态系统。技术研发人员:邵留,石欣月,王蓉,刘玉超,高洋,何文辉,何培民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太和水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4/7
- 上一篇:一种自走式履带双轴灭茬旋耕机
- 下一篇:一种改良苦槠目标木根际土壤结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