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树木支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目前,随着“公园城市”政策的号召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园林绿化方面的施工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树木移植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是一项基本的作业,园林树木移栽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为满足特定要求所...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树木支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背景技术:1、目前,随着“公园城市”政策的号召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园林绿化方面的施工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树木移植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是一项基本的作业,园林树木移栽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为满足特定要求所采用的种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优化绿地结构,改善环境景观,及时满足重点建设工程、大型市政建设绿化和美化的作用。2、自然状态下树木的根系与土壤紧密相连,正常生长的树木,其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理代谢保持着相对的平衡,此时树木在强风下主要依靠根系部分提供的锚固力来维持平衡以至不产生倾倒现象。但在移栽树木的情况下,因挖掘时大量的根系被破坏,打破了原有的树势平衡,同时初移植的树木其根系未与土壤充分稳固接触,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能力较弱,树木易于枯萎、损伤、长势减弱,严重的可致树木死亡,而根系的再生以及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新的平衡的建立,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对移栽树木进行固定极为重要,首先是出于最基本的防倒考虑,其次是防止刮风时摇树伤根。3、目前,对于街道绿化提升、新建绿地营造以及城市空间更新中常见的树木移栽固定装置基本都可归为“支撑式”,支架一端固定在硬质铺装路面上,再由支架与树木间通过树干适当高度处某点位接触,以提供树木抵抗外力(强风等)的预应力。根据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这种“支撑式”固定装置存在着以下问题:4、1.空间占用大,由于“支撑式”固定装置需要将杆一段固定在硬质铺装上,因此会占用浪费林下空间,影响过路行人的活动。且为确保支撑效果,支撑点不易过低,支撑杆与树干的角度亦不易过小,因此移栽树木越高,此时支撑杆所占用的林下空间也就越多,这也导致浪费掉许多街道空间。5、2.安全性较低,主要是由于“支撑式”固定支架需将一段固定在行人使用的硬质铺装上,导致在光线不足或是较为拥挤的情况下,行人很容易被其绊倒,同时支撑杆对林下空间的占用也会导致行人发生磕碰等安全问题。6、3.后期不宜维护,由于“支撑式”支撑杆两端皆固定牢靠且受力支撑树木。因此一旦发生松动等情况,很难将其复位至原位,不利于后期维护以及尺寸、高度等技术性调整。7、4.应用场景不广泛,传统的“支撑式”支架的支撑杆由于需要稳定的固定点,因此仅适合应用在路边行道树的移栽树木固定场景。如今,“公园城市”概念的兴起,在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小绿地、小公园等绿色空间,这些绿色空间的营造需要大量的移栽树木,而由于林地中缺少硬质铺装等固定点,传统的“支撑式”固定支架并不适用。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能连接多株树木或者将树木与周围环境中的固定物体相连接,以形成一个稳定的“互助”系统,其能够大大减小林木因水平荷载而在底端产生的弯矩,有利于新移植林木的稳定。2、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3、提供一种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包括若干连接杆在树木之间形成的互助式固定支撑系统:4、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伸缩结构;5、连接件包括弧形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拼接成环形结构,且第二连接片的端部搭接在第一连接片的外侧;6、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尾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固定在安装座上,第二连接块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连接块上,安装座固定在连接件的端部。7、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片所在的圆心半径小于第二连接片所在的圆心半径,且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在圆心角均大于90度。8、进一步地,连接杆包括伸缩杆和空心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开口,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插入固定杆内的延长杆,且连接件设置在伸缩杆和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杆上设置有固定延长杆长度的固定件。9、进一步地,固定件包括插销,延长杆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固定杆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插销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10、进一步地,插销的一端设置有拉环,另一端设置有两个柔性变形片,且两个柔性变形片与插销一体成型,两个柔性变形片弯折成l形。11、进一步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板,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板上。12、进一步地,还包括地面支撑立柱,地面支撑立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底座,第一底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地面支撑立柱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收缩口,连接杆固定在收缩口上。13、进一步地,还包括墙面支撑立柱,墙面支撑立柱为l形,墙面支撑立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底座,第二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墙面上,墙面支撑立柱上也设置有收缩口,连接杆固定在收缩口上。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连接杆连接各树木或是其他稳固物体,使其互相支撑,构建互助式固定支撑系统,以便有效地固定移栽树木,并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不仅适用于行道树等规则种植场景,还适用于绿地中不规则移栽的园林树木环境。本方案先将连接件固定在树干上,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设计,可以根据树干粗细调整尺寸与连接位置的高度,同时连接杆的长度可以调整,方便把几株单独的移植树木连接成为了一个整体的稳定系统,有效的增强树木的抗倒伏能力。技术特征:1.一种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包括若干连接杆在树木之间形成的互助式固定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所在的圆心半径小于第二连接片所在的圆心半径,且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在圆心角均大于9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伸缩杆和空心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开口,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插入固定杆内的延长杆,且连接件设置在伸缩杆和固定杆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固定延长杆长度的固定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插销,所述延长杆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插销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的一端设置有拉环,另一端设置有两个柔性变形片,且两个柔性变形片与插销一体成型,两个所述柔性变形片弯折成l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面支撑立柱,所述地面支撑立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所述地面支撑立柱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收缩口,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收缩口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墙面支撑立柱,所述墙面支撑立柱为l形,所述墙面支撑立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墙面上,所述墙面支撑立柱上也设置有收缩口,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收缩口上。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互助式树木固定装置,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伸缩结构;连接件包括弧形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拼接成环形结构,且第二连接片的端部搭接在第一连接片的外侧;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尾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固定在安装座上,第二连接块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连接块上,安装座固定在连接件的端部。本方案通过连接杆连接各树木或是其他稳固物体,使其互相支撑,构建“互助式”固定支撑系统,以便有效地固定移栽树木,并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技术研发人员:贾玲利,赵东平,江忠昊,朱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交通大学技术研发日:20230803技术公布日:2024/3/24
- 上一篇:一种生态型育种鹅舍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不破坏耕地且使用寿命长的育苗池的制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