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土流失区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森林培育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南方水土流失区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的方法。、、从上世纪年代起,长汀县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总结了一系列的治理模式,探索出“反弹琵琶”治理水土流失的新理念,总结出“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草木沼果”循环种养等新模式,创立了“等高原灌带”、“老头松”施肥改...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森林培育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南方水土流失区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的方法。背景技术:1、2、从上世纪80年代起,长汀县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总结了一系列的治理模式,探索出“反弹琵琶”治理水土流失的新理念,总结出“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草木沼果”循环种养等新模式,创立了“等高原灌带”、“老头松”施肥改造、陆坡地“小穴播草”、开发型崩岗治理等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新技术,取得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着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形成了马尾松“老头林”。长汀县在水土流失治理初期,依靠飞播马尾松为主要手段,形成了大面积的马尾松纯林,同时没有相应的其他树种的混交,从而导致了群落结构单一,稳定性差,林下植被数量种类少,群落演替恢复速度缓慢,难以恢复至天然林阶段。马尾松林虽形成了植被覆盖,但地表裸露,依旧会水土流失,出现“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现象,急需治理。3、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作为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先锋性乡土针叶树种,能够在荒山绿化、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由于历史上多次造林和传统飞播造林+封禁的习惯,马尾松主要借助自然之力实现植被恢复,但定居在侵蚀劣地上的马尾松林“空中绿化”现象普遍,群落结构简单,地表基岩裸露,存在中度甚至强度水土流失,林下草灌退化,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形成了退化的马尾松群落。罗学升和刘永泉提出水土保持林应营造马尾松+小叶青冈+胡枝子组成的乔灌混交林。段莉莉研究了人工种植的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的针阔混交林6种植物(包括马尾松、木荷、含笑、枫香、胡枝子,3年后补种的樟树)的生理生态特征,得出针阔混交效果好。在长汀水土流失区马尾松林中,颜耀等人补植枫香、马褂木、油桐3种阔叶树种,提高水土流失区马尾松林水源涵养功能;卜建霞和程分生等人套种杨梅、无患子、黄栀子、油茶和饲养河田鸡,提高水土流失区马尾松林水土保持效益。而刘训呈和黄智军等则套种乐昌含笑和山杜英,得出在郁闭度0.4马尾松林下套种乐昌含笑和郁闭度0.6马尾松林下套种山杜英能促进马尾松树高生长。张淼针对目前马尾松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马尾松林进行阔叶化改造,马尾松林向阔叶树种的转化,有助于恢复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其基础是阔叶树种的近自然转化。改造方法分别为采用封育、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问伐、适当砍伐林下灌木、补植木荷等。林根根提出“老头松”采取抚育施肥、种草和针阔混交三个途径加以改造,草灌乔模式中草本有禾本科的宽叶雀稗、类芦等,灌木为胡枝子等,乔木有马尾松、杉木、木荷、枫香、闽粤栲、樟树和杨梅等。综上所述,尽管长汀总结了一系列在马尾松林分下恢复南方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的经验和模式,但从治理地区调查的结果来看,生态系统还是非常脆弱,容易反复,难以保持治理成果,仍会发生水土流失,可能是因为没有遵循马尾松林分发育特点以及本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规律。4、因此,提供一种南方水土流失区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南方水土流失区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的方法。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3、南方水土流失区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1)在流失班中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5、在流失班中种植马尾松和木荷,马尾松和木荷配比为3:1,马尾松2500棵/公顷,木荷为625棵/公顷;6、2)在10年马尾松林中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7、在10年马尾松林中,调整马尾松为1600棵/公顷,通过保留林分中木荷和枫香及林窗下套种木荷和枫香的方法,调整木荷为400棵/公顷,枫香为400棵/公顷,马尾松:木荷:枫香的配比为4:1:1;8、3)在20年马尾松林中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9、在20年马尾松林中,调整马尾松为2000棵/公顷,通过保留林分中木荷、枫香,及林窗下套种木荷和枫香的方法,调整木荷为625棵/公顷,枫香为312棵/公顷,马尾松:木荷:枫香为6:2:1;10、4)在30年马尾松林中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11、在30年马尾松林中,调整马尾松为1700棵/公顷,通过保留林分中黄连木和杨桐,及林窗下套种黄连木和杨桐的方法,调整黄连木为200棵/公顷,杨桐为100棵/公顷,马尾松:黄连木:杨桐为17:2:1;12、5)在40年马尾松林中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13、在40年马尾松林中,调整马尾松为1600棵/公顷,通过林分中保留及在林窗下套种木荷的方法,调整木荷为800棵/公顷,马尾松:木荷为2:1。14、进一步的,步骤1)在不影响马尾松和木荷生长的前提下,株行间尽量保存石斑木、赤楠和南烛这3种灌木;在地面上种植铁芒萁草本层。15、进一步的,步骤2)在不影响马尾松、木荷和枫香生长的前提下,林分中尽量保存胡枝子、赤楠和石斑木这3种灌木;在地面上种植铁芒萁草本层。16、进一步的,步骤3)在不影响马尾松、木荷和枫香生长的前提下,林分中尽量保存黄连木、蒲桃、石斑木、胡枝子、杨桐、栀子和柃木这7种灌木;在地面上种植铁芒萁草本层。17、进一步的,步骤4)在不影响马尾松、黄连木和杨桐生长的前提下,林分中尽量保存木荷、秤星树、枫香、柃木、杨桐这5种灌木;在地面上种植铁芒萁草本层。18、进一步的,步骤5)在不影响马尾松和木荷生长的前提下,林分中尽量保存锥、杜英、黄连木、杨桐、石斑木这5种灌木;在地面上种植铁芒萁草本层。19、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20、1)遵循马尾松林分的发育规律,根据每个阶段的发育特点,提出马尾松比例。21、2)遵循本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规律,根据每个发育阶段乔木层的优势树种、株数,空间分布、生态宽度及生态位重叠指数,确定马尾松混交树种及混交比例。22、3)遵循本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规律,根据下一个发育阶段的乔木层优势树种,以及每个发育阶段灌木层的优势树种及生态宽幅,确定马尾松林下保留的灌木树种。23、4)遵循本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规律,每个发育阶段乔木层的优势树种的构建,均由前面演替阶段的灌木树种发展而来的。24、5)遵循本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规律,根据每个发育阶段草本层的优势物种,确定马尾松林下种植的草本层物种。25、6)为了最好的发挥森林水土保持功能,本发明的树种均为本土树种,混交类型为主要树种+灌木+草本,混交方法为星状混交。技术特征:1.南方水土流失区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在不影响马尾松和木荷生长的前提下,株行间尽量保存石斑木、赤楠和南烛这3种灌木;在地面上种植铁芒萁草本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在不影响马尾松、木荷和枫香生长的前提下,林分中尽量保存胡枝子、赤楠和石斑木这3种灌木;在地面上种植铁芒萁草本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在不影响马尾松、木荷和枫香生长的前提下,林分中尽量保存黄连木、蒲桃、石斑木、胡枝子、杨桐、栀子和柃木这7种灌木;在地面上种植铁芒萁草本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在不影响马尾松、黄连木和杨桐生长的前提下,林分中尽量保存木荷、秤星树、枫香、柃木、杨桐这5种灌木;在地面上种植铁芒萁草本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在不影响马尾松和木荷生长的前提下,林分中尽量保存锥、杜英、黄连木、杨桐、石斑木这5种灌木;在地面上种植铁芒萁草本层。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南方水土流失区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的方法,涉及森林培育方法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在流失班中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2)在10年马尾松林中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3)在20年马尾松林中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4)在30年马尾松林中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5)在40年马尾松林中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本发明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马尾松林分的特征和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规律,在南方水土流失区有效地构建稳定马尾松森林群落,恢复水土保持功能。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坚,冯金玲,成艺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农林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4/7
- 上一篇:一种养殖肉牛驱虫防疫管理方法与流程
- 下一篇:一种踏板可防滑的水产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