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茶树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基质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提高茶树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基质。、茶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传统的茶树繁殖方式周期长,生长速度慢,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而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茶树,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现有的茶树组培苗培养基质中,往往存在营养成分不足、生长环境不稳定等问题...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提高茶树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基质。背景技术:1、茶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传统的茶树繁殖方式周期长,生长速度慢,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而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茶树,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现有的茶树组培苗培养基质中,往往存在营养成分不足、生长环境不稳定等问题,导致组培苗成活率不高。因此,开发一种提高茶树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基质,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茶树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基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茶树组培苗高成活率的培养。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3、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一:提供一种提高茶树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基质,包括基质和复合培养基。4、进一步的,所述基质由草炭土、蛭石和秸秆炭按照质量比1~2:3~5:1~2混合而成。5、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abt、iba、蔗糖、琼脂和菌剂。6、优选的,所述基础培养基包括wpm培养基或dkw培养基。7、优选的,所述abt的用量为0~1.0mg/l,且不为0。8、优选的,所述iba的用量为0~1.0mg/l,且不为0。9、优选的,所述蔗糖的用量为10~30g/l。10、优选的,所述琼脂的用量为6~8g/l。11、优选的,所述菌剂包括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一种,用量为5~10ml/l。12、当菌剂为多种菌混合而成时,按照等体积比混合。13、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二:提供一种上述提高茶树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基质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4、将草炭土、蛭石和秸秆炭灭菌后混合均匀得到基质;15、将abt、iba、蔗糖、琼脂和菌剂加入基础培养基中搅拌均匀,得到复合培养基;16、利用所述复合培养基浇透所述基质即得所述提高茶树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基质。17、进一步的,所述蛭石的粒径为1~3mm。18、进一步的,所述秸秆炭的粒径为5~10mm。19、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三:提供一种上述培养基质在茶树组培苗培养中的应用。20、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21、一般组培苗培养基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补充外源物质以解决培养中后期外源物质浓度不足的问题,而本发明中,利用芽孢杆菌不仅达到了抑菌和防病的效果,加速养料矿质化,将养分由无效态和缓效态变为有效态和速效态,还能利用其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的外源物质促进组培苗的生根,提升组培苗的成活率,不需在培养中后期补充浇灌外源物质,使得培养过程更加简单便捷。22、本发明在基质中加入了秸秆炭,利用秸秆炭的吸附作用为芽孢杆菌提供优良的生长代谢环境,同时能够吸附营养物质为芽孢杆菌的生长代谢提供能量,减少生物菌剂的损失,为中后期由芽孢杆菌代谢提供外源物质作出了保障工作。23、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培养基质,茶树组培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成活率显著提高,对于提高茶树组培苗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技术特征:1.一种提高茶树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质包括基质和复合培养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中草炭土、蛭石和秸秆炭的质量比为1~2:3~5: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培养基包括wpm培养基或dkw培养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abt的用量为0~1.0mg/l,且不为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iba的用量为0~1.0mg/l,且不为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蔗糖的用量为10~30g/l;所述琼脂的用量为6~8g/l。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包括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一种,用量为5~10ml/l。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培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蛭石的粒径为1~3mm;所述秸秆炭的粒径为5~10mm。10.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培养基质在茶树组培苗培养中的应用。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茶树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基质。本发明以草炭土、蛭石和秸秆炭为基质,以基础培养基、ABT、IBA、蔗糖、琼脂和菌剂为复合培养基,制备得到了提高茶树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基质。在茶树组培苗生根培养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根长、株高等关键参数,并降低组培苗的病害侵扰,为后续的移栽打下坚实的基础。技术研发人员:尚卫琼,刘本英,孙超,段志芬,李慧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