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芝-水芹菜-中华鳖循环生态轮作种养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种养共生的领域中的循环生态轮作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中草药大棚进行稻鳖共生轮作改良土壤提升稻、鳖、中草药品质的方法。、综合种养是根据农作物和水产动物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综合生产力,继而提高总体经济效益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属于种养共生的领域中的循环生态轮作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中草药大棚进行稻鳖共生轮作改良土壤提升稻、鳖、中草药品质的方法。背景技术:1、综合种养是根据农作物和水产动物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综合生产力,继而提高总体经济效益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以往传统的综合种养以稻田养鱼的方式,目前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向稻鱼提质增产型的稻鱼共生、稳粮增效型的稻鱼轮作方式转变,初步探索了稻鱼共生模式、稻虾轮作模式等模式,实现了“稻鱼双赢”。实践证明,农作物和水产动物的综合种养能有效减少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可以做到不用农药或少用农药,大大减少肥料和农药使用量,生态、经济效益好。2、鉴于灵芝种植中存在连作障碍,即灵芝人工栽培过程中在同一片土壤中连续种植,即使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也会出现长势变弱,病虫害加剧,产量下降的现象,这严重制约了行业种植规模化发展。而水生农作物-中华鳖共生轮作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方式,种植田经过水的浸泡加上中华鳖养殖过程中的排泄增肥与活动疏松,能够达到部分土壤修复的效果。因此,从灵芝种植田的现有规划特点、生长周期习性、泥土复肥等多重要素,以及产业发展角度考虑,本发明以灵芝种植田为单元,在灵芝田内进行水生农作物-中华鳖共生养殖研究,建立一种灵芝采摘后的水芹菜+中华鳖的综合种养技术。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灵芝种植存在连作障碍,存在土壤肥力退化以及病虫害增加,以及土壤板结等问题,提供一种灵芝-水芹菜-中华鳖循环生态轮作种养的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的药材种植田综合生态种养模式,提升促进药材、渔、农业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对增加企业收入具有重要意义。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灵芝-水芹菜-中华鳖循环生态轮作种养的方法,按照以下方法按照两年为周期进行轮作种养:3、s1:第一年在种植田内种植灵芝;4、s2:第二年在种植田内种植水芹菜,并在种植田内养殖中华鳖;水芹菜每一茬成熟后收割,收割的水芹菜至少50%切碎后均匀抛洒到种植田中。5、作为优选,s1过程中在种植田外搭建大棚并覆膜,s2过程中拆除覆膜露天种养。6、作为优选,s2中包括以下步骤:7、s2.1,种植田改造:每块种植田相对的两侧或者对角开挖的两个养殖鳖苗的鳖坑,鳖坑四周硬化并进行防渗漏处理;同时大棚四周设挡板,防止中华鳖外逃;8、s2.2,水生作物种植:在种植田内种植水芹菜,水芹菜在两侧田垄之间按行规整排列,相邻行的水芹菜之间留有连接两侧田垄的水道;9、s2.3,中华鳖选苗:挑选生长速度较快的中华鳖日本品系,按照鳖坑每平方6只的比例投放,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后放入;放入前,水里用抗应激维生素c 每亩250克化水泼洒,暂不喂食;用二氧化氯对水体连续消毒2天后,利用猪肝引诱鳖苗吃料;10、s2.4,中华鳖育苗:在鳖坑区域,采用商品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每天分两次投喂,第一次投喂的时间为日出时,投喂量占全日投喂量的40%;第二次投喂的时间为日落前,投喂量占全日投喂量的60%;每隔15d用一次微生物制剂对鳖坑内进行水质调节,1月后让鳖自动爬出鳖坑,进入种植田;11、s2.5,中华鳖喂料:每天早晚各一次在种植田的田垄处对中华鳖进行喂料;12、s2.6,水芹菜还田:水芹菜每一茬成熟后进行收割,收割的水芹菜中的50%-100%切碎后均匀抛洒到种植田内。13、作为优选,步骤2.4中,每次投喂前,采用录制的中华鳖摄食原音+摄食噪音,或者采用2000hz的正弦波连续音,诱聚中华鳖,然后进行投喂;步骤2.5中,在种植田两侧的田垄分别设置投喂点,每侧田垄的投喂点设置一个或均匀设置多个,两侧投喂点早晚轮换或隔天轮换,投喂前采用步骤2.4中诱聚中华鳖的声音对种植田的中华鳖进行诱聚,使中华鳖在投喂点切换间在种植田内大范围运动。14、作为优选,诱聚中华鳖的播放设备采用防水设备,播放设备浸入水中播放诱聚中华鳖的声音。中华鳖内耳小,中耳具鼓膜和耳柱骨,以传导声波。在水中及俯卧地面时,可通过头骨直接传导声波到内耳,位听感觉较灵敏。可利用录制的中华鳖摄食原音+摄食噪音,诱聚中华鳖;也可采用2000hz的正弦波连续音,能对甲鱼起到诱聚效果,可利用上述频率制作诱聚中华鳖的播放设备。15、作为优选,步骤2.1中,鳖坑内设置若干攀爬网架,所述攀爬网架顶面为平台,平台一侧或多侧设置倾斜的攀爬板,攀爬网架的顶面平台和攀爬板表面均为带孔的渔网结构。减少鳖苗在前期暂养过程中的撕咬,提高单位水体的存置空间,同时便于中华鳖晒背习性需要。16、作为优选,所述鳖坑深度0.3-0.6米,鳖坑面积占种植田面积的8-12%。17、作为优选,所述挡板采用80*80公分的废旧瓷砖片。18、本方案采用轮作的模式,第一年种植灵芝,第二年种植水芹菜并在种植田养殖中华鳖。水芹菜和中华鳖均为水田种养,种植田经过水泡后可以软化土壤。水芹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它含有多种抗菌物质,如香豆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香豆素是一种天然的杀菌剂,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研究表明,香豆素可以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水芹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抗菌和抗氧化的作用。种植田中的嗜水性单胞菌会导致中华鳖发病,种植水芹菜可以显著降低该菌含量,通过对土壤营养物质吸附,加上水芹的净化效果,能够降低70%以上的有害嗜水性单胞菌。另外,水芹菜粉碎回田,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抑菌,而且水芹菜的粗纤维对土壤具有改良效果,利于土壤修复和有益真菌等的生长。19、中华鳖的可以捕食虫卵,排泄物可以肥田,本方案中利用声音在水田的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性,可以对中华鳖进行诱聚,并通过改变投喂点的方式,使中华鳖在不同的投喂时间点在种植田内大范围移动,增加中华鳖的运动范围和运动频率,对土壤进行更有效的疏松,经过轮作后的种植田可以有效提升灵芝种植的产量和品质。20、本发明进行灵芝、水芹菜+中华鳖综合种养轮作,提升种植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在轮作中利用水泡、水芹菜的抑菌效果和粉碎还田、中华鳖的排泄增肥和中华鳖的活动对土壤疏松效果,改善土壤品质,保证灵芝轮作中的产量和品质稳定,而且提高养殖单位亩产量,生产出高品质的中华鳖。21、与单纯的灵芝种植比较,本发明所提供的灵芝-水芹菜+中华鳖轮作共生模式具有以下优点:22、1. 空间拓展效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养殖水面缩小是一个大趋势,目前已不可能再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去挖塘养鱼。通过中华鳖与水芹菜共生,可利用水芹菜抑制种植田有害病菌,还可获得水芹菜作为蔬菜商品,又可收获中华鳖。这样既可改善种植田土壤,又可增加中华鳖的养殖产量,实现空间的有效拓展。23、2. 节本增收效应。通过中华鳖与水芹菜共生,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率,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中华鳖与水芹菜共生田底平坦, 杂草少, 一般不需要施除草剂,只要科学搁田和合理灌水,就能获得高产。同时,由于水芹菜的种植和中华鳖的饲养,可以有效地弥补灵芝等药材采摘后的田地空置时间,提高单位土地的回报率。24、3. 生态安全效应。采用灵芝-水芹菜+中华鳖共生模式,由于投放的饵料和中华鳖的排泄物皆为有机物, 泥土中积累了大量有机肥, 含有n、p、k 等大量元素及各种微量元素, 为灵芝、水芹菜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同时,水芹菜又能吸肥清淤改良底质,还具备一定的抑菌的效果,而中华鳖可以捕食虫卵,采用生物防虫害措施,阻断或减轻了病虫害的繁殖侵染。可见,中华鳖与水芹菜共生可以大幅减缓农业面源污染,改良土壤结构,保证蔬菜、水产品质量安全,改善种植田土壤,同时也实现了中华鳖的仿生态养殖,有利于生产出“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
- 上一篇:一种农田水利节能喷灌方法与流程
- 下一篇:一种马家柚苗种植用的育苗培养土装袋设备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