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缸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鱼缸,具体涉及一种鱼缸。、市面上的鱼缸单从过滤的下水方式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溢流,另一种是虹吸下水。溢流结构的鱼缸没有复杂的下水管路,从鱼缸顶部进水,从溢流区底部出水,在养鱼池内不设有管路,能有效降低鱼群在争食过程中的擦伤比例,但饲料、鱼粪等密度较大的颗粒物易沉积在养鱼池底部,...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鱼缸,具体涉及一种鱼缸。背景技术:1、市面上的鱼缸单从过滤的下水方式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溢流,另一种是虹吸下水。溢流结构的鱼缸没有复杂的下水管路,从鱼缸顶部进水,从溢流区底部出水,在养鱼池内不设有管路,能有效降低鱼群在争食过程中的擦伤比例,但饲料、鱼粪等密度较大的颗粒物易沉积在养鱼池底部,不易溢流排出,水质易变差。而虹吸结构的鱼缸虽能有效地将沉积在养鱼池底部的颗粒物通过虹吸作用排出缸体外,但需将虹吸管插入缸体底部,多是位于缸体的内侧壁或端角处,但鱼群在争食过程中过碰撞到虹吸管,甚至一些小鱼会被夹在虹吸管与缸体侧壁之间,造成较多鱼群被擦伤。2、其次,鱼缸内的污染物按所处位置来说,分为漂浮物、悬浮物、沉淀物三种。溢流下水有利于排走漂浮物,虹吸下水有利于排走沉淀物及部分靠近鱼缸底部的悬浮物;对于绝大部分位于鱼缸中部的悬浮物,常采用抄网捞取的方式除去,抄网目数过低则难以除去粒度较小的悬浮物,抄网目数过高则连水体一起抄起,操作较为麻烦。3、除此之外,在没有经过困水处理的前提下,鱼缸里的老水和新水之间是有可能存在温差的。如果这个温差小于三度,其影响不大;如果温差超过三度,绝大多数观赏鱼是可能受不了短时间内超过三度以上的温度上升或者下降,轻则生病,重则暴毙,虽然这是小概率事件,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另外,鱼缸用水主要是自来水,而自来水中往往含有游离的氯,距离自来水厂越近其浓度越大。有研究表明余氯对鱼类鳃部有刺激性,浓度过大时能使鱼的鳃部产生病变,使鳃部肥大增生,肿胀变短,产生许多黏液,导致呼吸困难,缺氧死亡。在余氯浓度较低的水体里鱼类会产生回避反应,例如跳缸,这也是大换水后鱼类跳缸的原因之一。另外,余氯还会破坏过滤系统的硝化细菌,当过滤系统不足够强大时,会致使鱼类生病。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缸,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3、一种鱼缸,包括:支撑架、设在所述支撑架顶部的观赏缸、设在所述支撑架内部一侧的底滤缸及另一侧的困水缸、第一水泵、第二水泵、上水管路、下水管路、三通补水管路、及控制器;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底滤缸的一端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上水管路与所述观赏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困水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三通补水管路与所述底滤缸连通;所述观赏缸通过所述下水管路与所述底滤缸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4、在所述观赏缸内部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所述观赏缸分隔为溢流池与养鱼池的隔板;在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溢流池与所述养鱼池的连通孔及溢流窗,所述溢流窗位于所述连通孔的上方;5、所述上水管路的上端、下水管路的上端均设在所述溢流池内,所述上水管路的下端、下水管路的下端均设在所述观赏缸的下方;6、在所述困水缸内侧壁上端设有用于去除余氯的翻水格,所述三通补水管路的第一接水口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第二接水口与所述底滤缸连通,第三接水口与所述翻水格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翻水格的出水口与所述困水缸连通。7、可选的,在所述观赏缸内部的另一侧底部设有虹吸口;所述下水管路包括:溢流管路、倒u型虹吸管路;8、所述倒u型虹吸管路包括:位于所述溢流池内的第一虹吸管、第二虹吸管、第三虹吸管、位于所述观赏缸下方的第四管路及第五管路;所述第一虹吸管的进水端通过连接头固定在所述观赏缸的底板上且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虹吸口连通,出水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第三虹吸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虹吸管的出水端通过连接头固定在所述观赏缸的底板上且通过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底滤缸连通,进水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第三虹吸管的另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三虹吸管的底部设有用于中断虹吸的进气孔;9、所述溢流管路包括:位于所述溢流池内的溢流管、位于所述观赏缸下方的第六管路;所述溢流管的出水端通过连接头固定在所述观赏缸的底板上且通过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底滤缸连通,进水端位于所述进气孔的上方。10、可选的,在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溢流池内的一侧滑动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溢流窗的开度的溢流档板;所述第一虹吸管、第二虹吸管、溢流管均为可伸缩的管件;11、所述第一虹吸管包括:第一内管、第一外管、第一活塞密封环;所述第一外管的出水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第三虹吸管的一端连通,进水端滑动套设所述第一活塞密封环,所述第一活塞密封环套设所述第一内管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内管的进水端通过连接头固定在所述观赏缸的底板上且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虹吸口连通;12、所述第二虹吸管包括:第二内管、第二外管、第二活塞密封环;所述第二外管的进水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第三虹吸管的另一端连通,出水端滑动套设所述第二活塞密封环,所述第二活塞密封环套设所述第二内管的进水端,所述第二内管的出水端通过连接头固定在所述观赏缸的底板上且通过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底滤缸连通;13、所述溢流管包括:第三内管、第三外管、第三活塞密封环;所述第三外管滑动套设所述第三活塞密封环,所述第三活塞密封环套设所述第三内管的进水端,所述第三内管的出水端通过连接头固定在所述观赏缸的底板上且通过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底滤缸连通。14、可选的,所述隔板通过位于所述溢流池内的滑动阻尼件与所述溢流档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阻尼件包括滑轨及滑扣;所述滑扣扣合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扣固定设置在所述溢流档板上,所述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观赏缸的底板上。15、可选的,在所述三通补水管路用于流入所述翻水格的支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在所述三通补水管路用于流入所述底滤缸3的支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在所述三通补水管路用于流入所述底滤缸的支管的接水口上设有浮球阀。16、可选的,在所述观赏缸上设有将其内部水体排出给所述困水缸的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的上端位于所述溢流池内,下端位于所述困水缸内;在所述排水管路的下端设有第三阀门。17、可选的,在所述观赏缸的顶部设有用于减少鱼群擦伤的折叠鱼缸盖。18、可选的,在所述支撑架的侧面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控制箱内。19、可选的,所述支撑架为可拆支架。20、可选的,在所述观赏缸的左挡板、右挡板、后挡板、底板上均可拆卸设置有背景板。21、综上,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22、(1)上水管路、下水管路、三通补水管路均安装在溢流池内和观赏缸的下方,使得整个养鱼池内没有任何管路,鱼群在挣食过程中不会被管路擦伤,整个鱼缸显得更为为整洁美观。23、(2)通过困水缸、翻水格、三通补水管路、第二水泵组成自来水前处理系统,自来水在困水缸内被第二水泵输送至翻水格,再从翻水格流回困水缸,在此过程中,自来水中的余氯挥发掉,含氧量得到提高并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富氧水平,水温也与鱼缸的循环水相当;此前处理系统可以在换水前独立运行,从而克服背景技术方案中的不足。24、(3)在溢流池内同时安装有倒u型虹吸管路及溢流管路组成的下水管路,使得鱼缸既具有较强的漂浮物去除能力,也具有较强的沉淀物去除能力;对于位于中部的悬浮物,通过更换长度更短的溢流管(或压缩可伸缩的溢流管)并逐步向下滑动溢流挡板,使得养鱼池内的水位逐渐下降,在下降过程中,位于不同深度的悬浮物通过溢流窗流入到溢流池,最后通过溢流管排到底滤缸中。25、(4)其它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 上一篇:一种畜牧业养殖用喂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成排剪切收集车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