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对虾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农业养殖,尤其是涉及一种白对虾养殖系统。、由于南美白对虾“淡养”过程中都要用海盐或海水调控盐度,长期发展形成规模化养殖将造成成片内陆土地盐碱化。目前,全国%以上的城市淡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果水产行业再在内陆地区大力推广养殖南美白对虾,将对淡水资源严重破坏,造成生态灾难。、...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农业养殖,尤其是涉及一种白对虾养殖系统。背景技术:1、由于南美白对虾“淡养”过程中都要用海盐或海水调控盐度,长期发展形成规模化养殖将造成成片内陆土地盐碱化。目前,全国90%以上的城市淡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果水产行业再在内陆地区大力推广养殖南美白对虾,将对淡水资源严重破坏,造成生态灾难。2、如公开号为cn106332831a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专用于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池。该养殖池通过将池体的底部设计为漏斗状并在中央设置排污口,可以有效提高排污效果,避免养殖中后期投喂量增大带来的底部污染严重、亚硝酸盐高、氧气不足等现象造成的对虾加不上料或发病的问题;该养殖池可以更好的适应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需求,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存活率和产量,降低养殖成本。3、虽然现有养殖池通过设置排污口排放池体的底部的污水,但排放的污水的盐度较高,容易造成水土污染。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白对虾养殖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白对虾养殖系统,包括:3、虾苗养殖单元,所述虾苗养殖单元用于养殖白对虾的虾苗;4、第一循环单元,所述第一循环单元与所述虾苗养殖单元连接,用于淡化所述虾苗养殖单元排出的水体,并将淡化的水体通入所述虾苗养殖单元;5、成虾养殖池,所述成虾养殖池与所述虾苗养殖单元连接,用于承接所述虾苗养殖单元养殖的虾苗,并供承接的所述虾苗养殖;6、第二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与所述成虾养殖池连接,用于净化所述成虾养殖池排出的水体,并将净化的水体通入所述成虾养殖池。7、可选地,所述虾苗养殖单元包括虾苗淡化池、以及与所述虾苗淡化池连接的虾苗收集池,所述第一循环单元的回水端与所述虾苗淡化池连接,用于向所述虾苗淡化池通入淡化后的水体,所述虾苗淡化池用于通过淡化后的水体培养虾苗,所述虾苗收集池用于收集所述虾苗淡化池培养的虾苗。8、可选地,所述第一循环单元包括依序连接的淡化设备、淡水池和第一驱动泵,所述淡化设备与所述虾苗收集池连接,用于淡化虾苗收集池的水体,并将淡化的水体通入所述淡水池,所述第一驱动泵与所述虾苗淡化池连接,用于将所述淡水池的水体通入所述虾苗淡化池。9、可选地,白对虾养殖系统还包括第一曝气单元,所述第一曝气单元与所述虾苗淡化池和所述淡水池连接,用于对所述虾苗淡化池和所述淡水池曝气。10、可选地,所述第二循环单元包括与所述成虾养殖池连接的过滤沉淀模块和生态净化模块,所述过滤沉淀模块与所述成虾养殖池连接,用于过滤并沉淀所述成虾养殖池的水体,所述生态净化模块与所述过滤沉淀模块和所述成虾养殖池连接,用于通过耐盐植物净化所述过滤沉淀模块沉淀后的水体的水质,并将净化后的水体通入所述成虾养殖池。11、可选地,所述过滤沉淀模块包括过滤池和沉淀池,所述过滤池与所述成虾养殖池连接,用于承接所述成虾养殖池排放的水体,并对承接水体进行过滤,所述沉淀池与所述过滤池和生态净化模块连接,用于沉淀所述过滤池过滤后的水体,并将沉淀后的水体通入所述生态净化模块。12、可选地,所述过滤池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过滤池并列设置并均与所述成虾养殖池和所述沉淀池连接。13、可选地,所述生态净化模块包括依序连接的生态净化池、回水池和第二驱动泵,所述生态净化池与所述沉淀池连接,用于养殖耐盐植物,并用于通过耐盐植物净化所述沉淀池沉淀后水体的水质,所述回水池用于承接所述生态净化池净化后的水体,所述第二驱动泵与所述成虾养殖池连接,用于将所述回水池的水体通入所述成虾养殖池。14、可选地,所述生态净化池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生态净化池并列设置并均与所述回水池和所述沉淀池连接。15、可选地,白对虾养殖系统还包括第二曝气单元,所述第二曝气单元与所述成虾养殖池、所述沉淀池和所述生态净化池连接,用于对所述成虾养殖池、所述沉淀池和所述生态净化池曝气。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对虾养殖系统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虾苗养殖单元、第一循环单元、成虾养殖池和第二循环单元,虾苗养殖单元可供白对虾的虾苗养殖,第一循环单元与虾苗养殖单元连接,第一循环单元可将虾苗养殖单元排出的水体淡化并重新供入虾苗养殖单元,进而为虾苗提供盐度较低的养殖环境,成虾养殖池与所述虾苗养殖单元连接,虾苗适应盐度较低的养殖环境后,可通入成虾养殖池养殖为成虾,第二循环单元与成虾养殖池连接,第二循环单元可将成虾养殖池排出的水体净化并重新供入成虾养殖池,进而为成虾提供高水质的养殖环境,由于虾苗和成虾均位于盐度较低的环境中养殖,进而更利于白对虾的生长,提升白对虾的口感,同时,由于虾苗养殖单元通过第一循环单元淡化、以及成虾养殖池排出的污水通过第二循环单元净化后得到重新循环利用,进而可避免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技术特征:1.一种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虾苗养殖单元包括虾苗淡化池、以及与所述虾苗淡化池连接的虾苗收集池,所述第一循环单元的回水端与所述虾苗淡化池连接,用于向所述虾苗淡化池通入淡化后的水体,所述虾苗淡化池用于通过淡化后的水体培养虾苗,所述虾苗收集池用于收集所述虾苗淡化池培养的虾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单元包括依序连接的淡化设备、淡水池和第一驱动泵,所述淡化设备与所述虾苗收集池连接,用于淡化虾苗收集池的水体,并将淡化的水体通入所述淡水池,所述第一驱动泵与所述虾苗淡化池连接,用于将所述淡水池的水体通入所述虾苗淡化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曝气单元,所述第一曝气单元与所述虾苗淡化池和所述淡水池连接,用于对所述虾苗淡化池和所述淡水池曝气。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单元包括与所述成虾养殖池连接的过滤沉淀模块和生态净化模块,所述过滤沉淀模块与所述成虾养殖池连接,用于过滤并沉淀所述成虾养殖池的水体,所述生态净化模块与所述过滤沉淀模块和所述成虾养殖池连接,用于通过耐盐植物净化所述过滤沉淀模块沉淀后的水体的水质,并将净化后的水体通入所述成虾养殖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沉淀模块包括过滤池和沉淀池,所述过滤池与所述成虾养殖池连接,用于承接所述成虾养殖池排放的水体,并对承接水体进行过滤,所述沉淀池与所述过滤池和生态净化模块连接,用于沉淀所述过滤池过滤后的水体,并将沉淀后的水体通入所述生态净化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过滤池并列设置并均与所述成虾养殖池和所述沉淀池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化模块包括依序连接的生态净化池、回水池和第二驱动泵,所述生态净化池与所述沉淀池连接,用于养殖耐盐植物,并用于通过耐盐植物净化所述沉淀池沉淀后水体的水质,所述回水池用于承接所述生态净化池净化后的水体,所述第二驱动泵与所述成虾养殖池连接,用于将所述回水池的水体通入所述成虾养殖池。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化池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生态净化池并列设置并均与所述回水池和所述沉淀池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曝气单元,所述第二曝气单元与所述成虾养殖池、所述沉淀池和所述生态净化池连接,用于对所述成虾养殖池、所述沉淀池和所述生态净化池曝气。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农业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白对虾养殖系统;包括虾苗养殖单元、第一循环单元、成虾养殖池和第二循环单元,虾苗养殖单元可供白对虾的虾苗养殖,第一循环单元与虾苗养殖单元连接,第一循环单元可将虾苗养殖单元排出的水体淡化并重新供入虾苗养殖单元,成虾养殖池与所述虾苗养殖单元连接,虾苗适应盐度较低的养殖环境后,可通入成虾养殖池养殖为成虾,第二循环单元与成虾养殖池连接,第二循环单元可将成虾养殖池排出的水体净化并重新供入成虾养殖池,由于虾苗养殖单元和成虾养殖池排出的污水可分别通过第一循环单元淡化和第二循环单元净化后重新循环利用,进而可避免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飞,周红标,姜琼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沣沛智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719技术公布日:2024/4/7
- 上一篇:一种便于母猪排粪的新型漏粪板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平菇菌包环保隔热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