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及其应用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水稻重大害虫生物防治,具体涉及一种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及其应用。、稻飞虱是我国水稻重大害虫之一,危害种类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等,其繁殖速度快,短时间内可爆发成灾,已列入我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水稻重大害虫生物防治,具体涉及一种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及其应用。背景技术:1、稻飞虱是我国水稻重大害虫之一,危害种类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等,其繁殖速度快,短时间内可爆发成灾,已列入我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每年危害面积均在上亿亩次,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稻飞虱以卵块形式将卵产于叶鞘组织内部,卵在适宜的温度下开始发育,发育8-10天孵化为一龄若虫钻出,而稻飞虱卵寄生蜂通过细长产卵器刺入寄主卵内,产卵并寄生,将褐飞虱直接消灭于卵期。2、稻飞虱的主要卵寄生蜂包括缨小蜂、赤眼蜂等,在我国稻田环境中,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是稻飞虱卵寄生蜂优势种,相比其他卵寄生蜂,稻虱缨小繁殖力强、种群数量大,生态位宽,对生态环境适应性强,稻虱缨小蜂在稻田中对褐飞虱卵的寄生率保持在70%左右。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单一使用稻虱缨小蜂进行稻飞虱防治虽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大量稻飞虱卵未被寄生而正常发育为若虫钻出危害水稻的情况,寄生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实现思路1、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稻虱缨小蜂进行稻飞虱防治而存在的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两种稻飞虱卵寄生蜂的混合生产、混合释放。4、申请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单一使用稻虱缨小蜂进行稻飞虱防治虽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大量稻飞虱卵未被寄生而正常发育为若虫钻出危害水稻的情况,寄生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前期的研究结果发现,稻飞虱卵寄生蜂如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虽都是日行性天敌,寄生时段都在白天,但在白天的寄生高峰时期存在差异,且两种卵寄生蜂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不同。本发明通过将上述两种卵寄生蜂结合,大批量释放至稻田,可以显著增加稻飞虱卵的被寄生率,延长防治周期,从而提升防治效果。5、进一步地,所述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的混合生产包括以下步骤:6、s1、养虫笼内,人工饲养羽化24-48小时的褐飞虱短翅型雌性成虫,与雄性隔离,用生长8-12天的水稻活苗继续饲养72小时至性成熟状态,此即获得大量的褐飞虱处女成虫;7、s2、向养虫笼内放入生长28-32天的水稻活苗,供褐飞虱处女成虫产未受精卵,48小时后,取出水稻活苗,去除苗上栖息的褐飞虱处女成虫,并将水稻活苗放入养虫笼内;8、s3、向养虫笼内放入人工饲养的稻虱缨小蜂雌性成虫和飞虱伪寡赤眼蜂雌性成虫,任其在水稻活苗上寻找褐飞虱未受精卵并寄生,48小时后,收集水稻活苗,即实现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的混合生产。9、其中:褐飞虱成虫根据翅型分为长翅型和短翅型,短翅型雌性成虫产卵量显著高于长翅型;水稻活苗保留根系,并浸泡在营养液里,维持水稻苗活性;由于褐飞虱未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所以即使少数个别褐飞虱卵未被寄生,也不会发育出若虫对水稻造成危害。10、进一步地,所述稻虱缨小蜂雌性成虫、飞虱伪寡赤眼蜂雌性成虫的添加数量与褐飞虱短翅型雌性成虫的比例为1-3:1-3:1。11、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水稻活苗为剪掉叶片部分的主茎。12、进一步地,所述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的混合释放包括以下步骤:13、s4、在经历稻飞虱卵寄生蜂10-15天的发育周期后,将步骤s3获得的携带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后代的水稻活苗安放在稻飞虱爆发初期的水稻田田边,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水稻活苗主茎湿润;14、s5、两种稻飞虱卵寄生蜂羽化后陆续钻出,飞入稻田寻找稻飞虱卵继续产卵寄生,根据卵寄生蜂的发育周期,每10-15天重复步骤s4一次。15、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稻虱缨小蜂为两性生殖兼营产雄孤雌生殖;所述飞虱伪寡赤眼蜂为产雌孤雌生殖品系。16、其中: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可进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其中孤雌生殖产生的后代均为单倍体的雄性。飞虱伪寡赤眼蜂pseudoligosita yasumatsui是稻飞虱的另一个卵寄生蜂,这种蜂在受到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侵染后,其未受精卵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末期不相互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从而实现染色体的加倍,获得二倍体的雌性后代,即孤雌生殖后代为雌性。产雌孤雌生殖在害虫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增殖能力强、易于定殖、生产成本低的优势。两种稻飞虱卵寄生蜂均为室内续代选育高效品系,均为单寄生卵寄生蜂,即一个寄主卵内只寄生一个后代,卵寄生蜂从卵直至发育为成虫均在稻飞虱卵内生存,通过取食稻飞虱卵内组织获取营养并完成发育,进而达到消灭稻飞虱卵的目的。17、进一步地,所述飞虱伪寡赤眼蜂用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感染,成为其体内胞内共生菌。18、利用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对宿主生殖的调控能力,人为的使飞虱伪寡赤眼蜂感染沃尔巴克氏菌,并成为其体内胞内共生菌,调控飞虱伪寡赤眼蜂未受精卵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末期不相互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从而实现染色体的加倍,获得二倍体的雌性后代,而没有单倍体雄性后代。雌性后代变为成虫后,仍携带沃尔巴克氏菌并受到生殖调控,生殖方式仍为产雌孤雌生殖。1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在稻田稻飞虱绿色防控中的应用。20、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21、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都是日行性稻飞虱天敌,寄生时段都在白天,但在白天的寄生高峰时期存在差异,且两种卵寄生蜂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不同,且可同时寄生同一稻飞虱卵块,种间竞争不激烈。本发明通过将上述两种卵寄生蜂结合,大批量混合释放至稻田,可以显著增加稻飞虱卵的被寄生率,延长防治周期,从而提升防治效果。技术特征:1.一种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两种稻飞虱卵寄生蜂的混合生产、混合释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的混合生产包括以下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稻虱缨小蜂雌性成虫、飞虱伪寡赤眼蜂雌性成虫的添加数量与褐飞虱短翅型雌性成虫的比例为1-3:1-3: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水稻活苗为剪掉叶片部分的主茎。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的混合释放包括以下步骤: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稻虱缨小蜂为两性生殖兼营产雄孤雌生殖品系;所述飞虱伪寡赤眼蜂为产雌孤雌生殖品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虱伪寡赤眼蜂用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感染,成为其体内胞内共生菌。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在稻田稻飞虱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技术总结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及应用,属于水稻重大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两种稻飞虱卵寄生蜂的混合生产、混合释放。在我国稻田环境中,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寄生蜂优势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单一使用稻虱缨小蜂进行稻飞虱防治虽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大量稻飞虱卵未被寄生而正常发育为若虫钻出危害水稻的情况。利用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可以寄生同一稻飞虱卵块,且在白天的寄生高峰时期存在差异,两种卵寄生蜂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不同等特点,将两种卵寄生蜂结合,大批量混合释放至稻田,可以显著增加稻飞虱卵的被寄生率,延长防治周期,从而提升防治效果。技术研发人员:施龙清,吴阳,占志雄,陈玉玲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3/31
- 上一篇:一种宠物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惊鸟式防鸟挡板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