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属植物脱毒,具体涉及一种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其肉质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脾、补肺、益肾等功效,兼具食用价值与保健功能,应用前景广阔。安顺山药作为贵州省安顺地区的特色经济作...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属植物脱毒,具体涉及一种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背景技术:1、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其肉质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脾、补肺、益肾等功效,兼具食用价值与保健功能,应用前景广阔。安顺山药作为贵州省安顺地区的特色经济作物,安顺山药的含水量、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国内其他省市生产的山药,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生产中通常使用山药块茎进行无性繁殖,这就使得病毒容易在世代中积累,并加剧病毒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山药病毒有17种,其中我国报道的病毒主要有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foll rolerovirs,plrv)、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淮山药温和花叶病毒(yammild mosaic virus,ymmv)、日本淮山药花叶病毒(japanese yam mosaic virus,jymv)等11种。生化药剂的施用并不能从源头上切断病毒的积累传播,病毒病在山药各主产区时有发生。2、利用脱毒技术生产高质量种苗是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此技术已在百合、草莓、半夏、马铃薯等多种无性繁殖作物的生产中获得良好成效。前人研究表明,茎尖培养可有效脱除南城淮山中jymv、pvy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运用此技术获得的脱毒山药可增产38%。目前,山药脱毒技术的相关研究较少,常用脱毒方法单一导致脱毒效率不高,研究脱毒方法组合效益提高山药脱毒效率十分有必要。3、为提高山药脱毒效率,本研究以安顺山药为供试材料,在调查安顺地区病毒种类分布的基础上,结合茎尖培养、热处理和化学药剂处理多种方法,探索山药最适脱毒策略,以期为山药脱毒生产提供借鉴。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本发明通过通过对山药茎尖剥离后,采用热处理和利巴韦林脱毒,能有效免除日本淮山药花叶病毒(jym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的侵害。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对山药茎尖剥离后,采用热处理和利巴韦林脱毒,有效去除日本淮山药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方法。3、前述的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1)热处理:取山药盆栽放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在1500-2500lux光照条件下,40-50℃热处理8-24h,得到热处理后的山药,备用;5、(2)茎尖剥离:取热处理后的山药健康粗壮茎尖,流水冲洗,先用75%乙醇消毒,75%乙醇用量为浸没外植体即可,再用0.1%升汞消毒,0.1%升汞用量为浸没外植体即可,用无菌水清洗后,于超净台解剖镜下茎尖剥至0.1-0.7mm,得到剥离好的山药茎尖,备用;6、(3)利巴韦林母液制备:取利巴韦林溶于蒸馏水中,摇匀后使用0.22μm无菌滤膜过滤灭菌,得到利巴韦林母液,备用;7、(4)利巴韦林培养基制备:取ms+琼脂5-7g/l+蔗糖25-35g/l作为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ph为5.4-6.0,经高压灭菌锅115-125℃灭菌15-25min后,冷却至35-65℃时加入利巴韦林母液混匀,利巴韦林母液浓度为30-70mg/l,分装冷凝,得到利巴韦林培养基,备用;8、(5)脱毒:将剥离好的山药茎尖放置于利巴韦林培养基中培养2-3个月,待植株生长至2~3片叶时,即可。9、前述步骤(1)中,热处理:取山药盆栽放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在2000lux光照条件下,40℃热处理8h,得到热处理后的山药,备用。10、前述步骤(2)中,茎尖剥离:取热处理后的山药健康粗壮茎尖,流水冲洗25-35min,先用75%乙醇消毒15-25s,75%乙醇用量为浸没外植体即可,再用0.1%升汞消毒5-10min,0.1%升汞用量为浸没外植体即可,用无菌水清洗3-5次后,于超净台解剖镜下茎尖剥至0.3-0.5mm,得到剥离好的山药茎尖,备用。11、具体的说,前述步骤(2)中,茎尖剥离:取热处理后的山药健康粗壮茎尖,流水冲洗30min,先用75%乙醇消毒20s,75%乙醇用量为浸没外植体即可,再用0.1%升汞消毒8min,0.1%升汞用量为浸没外植体即可,用无菌水清洗4次后,于超净台解剖镜下茎尖剥至0.3-0.5mm,得到剥离好的山药茎尖,备用。12、前述步骤(3)中,利巴韦林母液制备:取7.0g利巴韦林溶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ml,摇匀后使用0.22μm无菌滤膜过滤灭菌,得到利巴韦林母液,备用;13、前述步骤(4)中,利巴韦林培养基制备:取ms+琼脂6g/l+蔗糖30g/l作为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ph为5.6-5.8,经高压灭菌锅121℃灭菌20min后,冷却至40-60℃时加入利巴韦林母液混匀,利巴韦林母液浓度为50mg/l,分装冷凝,得到利巴韦林培养基,备用。14、前述步骤(5)中,培养条件为20-25℃,光照1500-2500lux,光照时间为10-14h/天。15、具体的说,前述步骤(5)中,培养条件为21-23℃,光照2000lux,光照时间为12h/天。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7、按照本发明对山药的脱毒方法进行脱毒,能有效免除日本淮山药花叶病毒(jym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的侵害。使得山药的成活率达到85%以上。技术特征:1.一种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对山药茎尖剥离后,采用热处理和利巴韦林脱毒,有效去除日本淮山药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热处理:取山药盆栽放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在2000lux光照条件下,40℃热处理8h,得到热处理后的山药,备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茎尖剥离:取热处理后的山药健康粗壮茎尖,流水冲洗25-35min,先用75%乙醇消毒15-25s,75%乙醇用量为浸没外植体即可,再用0.1%升汞消毒5-10min,0.1%升汞用量为浸没外植体即可,用无菌水清洗3-5次后,于超净台解剖镜下茎尖剥至0.3-0.5mm,得到剥离好的山药茎尖,备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茎尖剥离:取热处理后的山药健康粗壮茎尖,流水冲洗30min,先用75%乙醇消毒20s,75%乙醇用量为浸没外植体即可,再用0.1%升汞消毒8min,0.1%升汞用量为浸没外植体即可,用无菌水清洗4次后,于超净台解剖镜下茎尖剥至0.3-0.5mm,得到剥离好的山药茎尖,备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利巴韦林母液制备:取7.0g利巴韦林溶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ml,摇匀后使用0.22μm无菌滤膜过滤灭菌,得到利巴韦林母液,备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利巴韦林培养基制备:取ms+琼脂6g/l+蔗糖30g/l作为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ph为5.6-5.8,经高压灭菌锅121℃灭菌20min后,冷却至40-60℃时加入利巴韦林母液混匀,利巴韦林母液浓度为50mg/l,分装冷凝,得到利巴韦林培养基,备用。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培养条件为20-25℃,光照1500-2500lux,光照时间为10-14h/天。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培养条件为21-23℃,光照2000lux,光照时间为12h/天。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山药的病毒脱毒方法。本发明通过通过对山药茎尖剥离后,采用热处理和利巴韦林脱毒,能有效免除日本淮山药花叶病毒(JYM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的侵害。病毒最佳脱除方法为茎尖剥至0.3‑0.5mm、40℃热处理8h、利巴韦林50mg/L。技术研发人员:邓禄军,阳腾,刘怒安,夏锦慧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省食品加工研究所)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