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甘蔗杂交品系选育,具体是涉及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甘蔗叶部病害种类较多,包括叶焦病、褐条病、轮斑病、赤腐病、黄叶病、花叶病、黄斑病、锈病等,通常会发生混合侵染,导致多种病害同时发病。甘蔗病叶部病害导致病斑增加或叶绿素减少,降低作物光合作用,直接影响甘蔗生长和糖...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属于甘蔗杂交品系选育,具体是涉及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背景技术:1、甘蔗叶部病害种类较多,包括叶焦病、褐条病、轮斑病、赤腐病、黄叶病、花叶病、黄斑病、锈病等,通常会发生混合侵染,导致多种病害同时发病。甘蔗病叶部病害导致病斑增加或叶绿素减少,降低作物光合作用,直接影响甘蔗生长和糖分的积累。在甘蔗品种选育中,调查品种数量规模大,结合病害主要特征,以品种群体感染病害程度来鉴定品种的抗病性是简单高效的方法。2、目前,国内甘蔗抗病育种面临多种病害,其中最重要的是黑穗病和梢腐病,但由于甘蔗叶片病害长期被育种家忽视,许多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品种因其叶部病害抗性表现欠佳而难以推广应用。生产上有一定种植面积的甘蔗品种抗叶片病害能力均较强,表明生产上对甘蔗品种叶片病害抗性有需求。在我国,甘蔗抗病育种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主要是采用传统的“五圃”制育种方法,通过田间自然侵染法淘汰感叶部病害的植株,其育种周期长,选育出一个抗叶部病害品种至少需要8年以上,淘汰率高,大部分材料最终被鉴定为感叶部病害品系,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选育效率非常低。因此,提高抗叶部病害选育效率,缩短选育年限是当前甘蔗抗叶部病害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通过温室大棚制造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达到胁迫甘蔗实生苗的效果,淘汰感病的实生苗单株及大量感病的杂交组合,从而初步筛选出抗叶部病害的杂交组合及单株;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五圃”制育种方法的选育周期长、效率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缺点,使得发病症状显著、可操作性强、缩短选育抗叶部病害新品种的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3、一种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4、s1、甘蔗杂交种子播种5、将甘蔗杂交种子按组合分别与细沙拌匀,使种子散开撒播于装满自制培养基质的培养框中,再用培养基质覆盖种子,用洒水壶浇透培养基质,浇水时需防止水流将种子冲刷成堆,此后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直至种子完全萌芽出苗;6、s2、实生苗的培育7、种子完全萌芽出苗后,揭开遮阳网,控制培养基质湿度,避免长时间积水而烂根死苗;每间隔几天喷施多菌灵可湿粉剂溶液,预防真菌性病害的发生,预防真菌性病害的发生,导致实生苗大面积坏死;实生苗生长时对其进行叶片进行修剪,以促进其根系生长,培育壮苗;并在剪叶后1-2天喷施有机水溶肥,促进蔗苗生长;8、s3、实生苗假植9、待甘蔗实生苗生长至5-6片真叶时,将其假植于穴盘中,用培养基质完全覆盖蔗苗根部,轻压,浇灌定根水,放置于温室大棚中培育,而后对其叶片进行修剪,剪叶后1-2天喷施有机水溶肥;10、s4、叶部病害的调查11、20天后按甘蔗叶部病害分级标准进行调查实生苗发病情况,进行判断:12、①将发病等级为3级和4级的实生苗单株全部淘汰,13、②将发病等级为3级和4级的发病率大于50%的杂交组合全部淘汰,14、③将剩余的实生苗全部转移至室外进行练苗,15天后移栽大田,次年1-2月份按照新品种选育要求进行优良单株筛选,获得的优良单株即为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15、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播种时需将种子充分散开,并均匀撒播于装满自制培养基质的培养框中。16、上述优选技术方案可避免种子扎堆而导致烂根坏死。17、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自制培养基质的制作方法为挖取连续10年以上未干涸的鱼塘淤泥,堆肥发酵3个月,然后均匀摊开自然凉晒风干,用粉碎机将风干的塘泥粉碎成细沙状,再掺入30%的细沙,增强透气性,混合均匀,即得自制培养基质。18、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自制培养基质主要成分是塘泥,塘泥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能够为蔗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其次该培养基质具有较强的保水功能,可有效的防止蔗苗因高温缺水而萎蔫枯死。19、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播种后,需保持培养基质湿润无积水,并控制温度在20-35℃,覆盖遮阳网,避免太阳光照射灼伤幼苗。20、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多菌灵可湿粉剂溶液的喷施方法具体为每隔7天用喷雾器喷施50%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1次。21、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有机水溶肥为海藻鱼蛋白。22、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的海藻鱼蛋白相对于传统的淋施尿素溶液或复合肥溶液,更易于幼苗的吸收利用,不会因为配制浓度不当而导致烧苗。23、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实生苗培育过程中叶片修剪的具体要求为待实生苗生长至3片真叶时,用剪刀修剪叶片,每张叶片保留3cm,此后间隔7天剪叶1次。24、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温室大棚的培育条件为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30-38℃之间,并早晚淋水,以及采用遮阳网遮阴。25、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将实生苗假植后放置于温室大棚中培养,便于提供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易感叶部病害的品种发病。相对于传统的室外培育,气候条件达不到叶部病害发病条件,蔗苗均长势清秀无病害;7月份移栽大田后,实生苗在9-10月份达到快速生长期,此时已经错过叶部病害高发期,实生苗植株叶片清秀,不利于抗叶部病害优良单株的筛选。26、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实生苗假植培育中叶片修剪的具体要求为待实生苗置于温室大棚中培育5天后实生苗开始返青,揭开遮阳网,用剪刀修剪叶片,每张叶片保留3cm,此后间隔7天剪叶1次。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蔗叶部病害分级标准如下:发病症状为无叶片病害症状,叶片清秀无病斑,蔗苗清秀健壮时,对应的发病等级为0级;发病症状为1-2张叶片出现少数病斑,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5%以下,蔗苗清秀健壮时,对应的发病等级为1级;发病症状为3-4张叶片出现较多病斑,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5%-20%,叶片缺绿时,对应的发病等级为2级;发病症状为大部分叶片出现大量病斑,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20%-50%,叶片枯黄,对应的发病等级为3级;发病症状为大部分叶片几乎被病斑覆盖,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50%以上,叶片干枯时,对应的发病等级为4级。28、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29、1.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五圃”制筛选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种方式。本发明通过将抗叶部病害筛选关口提前,可减少大量感叶部病害材料的重复种植,同时也可准确的筛选出抗叶部病害甘蔗品系,从而提高选育的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并节约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耗。30、2.采用本发明的培育方法,可以实现20天抗叶部病害甘蔗杂交品质的初步筛选,大大提高了选育效率,确保了后续育种的成功率。技术特征:1.一种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时需将种子充分散开,并均匀撒播于装满自制培养基质的培养框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制培养基质的制作方法为:挖取连续10年以上未干涸的鱼塘淤泥,堆肥发酵3个月,然后均匀摊开自然凉晒风干,用粉碎机将风干的塘泥粉碎成细沙状,再掺入30%的细沙,增强透气性,混合均匀,即得自制培养基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后,需保持培养基质湿润无积水,并控制温度在20-35℃,覆盖遮阳网,避免太阳光照射灼伤幼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菌灵可湿粉剂溶液的喷施方法具体为每隔7天用喷雾器喷施50%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1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水溶肥为海藻鱼蛋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生苗培育过程中叶片修剪的具体要求为待实生苗生长至3片真叶时,用剪刀修剪叶片,每张叶片保留3cm,此后间隔7天剪叶1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大棚的培育条件为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30-38℃之间,并早晚淋水,以及采用遮阳网遮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生苗假植培育中叶片修剪的具体要求为待实生苗置于温室大棚中培育5天后实生苗开始返青,揭开遮阳网,用剪刀修剪叶片,每张叶片保留3cm,此后间隔7天剪叶1次。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蔗叶部病害分级标准如下:发病症状为无叶片病害症状,叶片清秀无病斑,蔗苗清秀健壮时,对应的发病等级为0级;发病症状为1-2张叶片出现少数病斑,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5%以下,蔗苗清秀健壮时,对应的发病等级为1级;发病症状为3-4张叶片出现较多病斑,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5%-20%,叶片缺绿时,对应的发病等级为2级;发病症状为大部分叶片出现大量病斑,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20%-50%,叶片枯黄,对应的发病等级为3级;发病症状为大部分叶片几乎被病斑覆盖,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50%以上,叶片干枯时,对应的发病等级为4级。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甘蔗杂交品系选育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抗叶部病害甘蔗新品系选育效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甘蔗杂交种子按组合与细沙拌匀,均匀撒播于自制培养框中,早晚浇水至出苗;待出苗后,揭开遮阳网,控制培养基质湿度,喷施多菌灵可湿粉剂溶液,对其叶片进行修剪后喷施有机水溶肥;待甘蔗实生苗生长至5‑6片真叶时,将其假植于穴盘中,放置于温室大棚中培育,对其叶片进行修剪后喷施有机水溶肥;20天后按甘蔗叶部病害分级标准进行调查实生苗发病情况,进行判断,练苗,15天后移栽大田,次年选育优良单株筛选。本发明可减少大量感叶部病害材料的重复种植,准确的筛选出抗叶部病害甘蔗品系,提高选育的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并节约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耗。技术研发人员:郭强,唐利球,马文清,闭德金,黎正英,秦昌鲜,梁永检,韦江璐,施泽升,彭崇,何洪良,廖韦卫,韦海球,罗晟昇,江清梅,李海碧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