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及收割机。、[]、以往,作为联合收割机,例如已知专利文献中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脱粒装置(在文献中为“脱粒装置()”),对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谷粒储存部(在文献中为“谷粒储存装置()”),以与脱粒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状态配置...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及收割机。背景技术:1、[背景技术1]2、以往,作为联合收割机,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脱粒装置(在文献中为“脱粒装置(4)”),对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谷粒储存部(在文献中为“谷粒储存装置(5)”),以与脱粒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状态配置,储存通过脱粒处理而得到的谷粒;以及发动机(在文献中为“发动机(60)”),配置于谷粒储存部的前方。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动力传递机构,相对于发动机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脱粒装置侧那一侧,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作业装置;离合器机构(在文献中为“脱粒离合器(40)”),相对于发动机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动力传递机构侧那一侧,对动力传递机构向作业装置的动力传递进行连通/切断;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在文献中为“离合器操作装置(a)”),对离合器机构的状态进行切换操作;以及线缆(在文献中为“操作线(40a)”),以跨于离合器机构和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的方设置,将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的操作力传递给离合器机构。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配置于脱粒装置与谷粒储存部之间。3、[背景技术2]4、以往,作为收割机,例如已知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收割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收割机,具备:输送装置(在文献中为“进料器(24)”)、驾驶部(在文献中为“驾驶部(18)”)以及动力部(在文献中为“动力部(19)”),所述输送装置将割取谷秆输送向脱粒装置(在文献中为“脱粒装置(15)”),所述驾驶部设于输送装置的左右方向上一侧,具有驾驶座椅(在文献中为“驾驶座椅(27)”)和相对于驾驶座椅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输送装置侧的侧板,所述动力部设于驾驶部的下方,具有发动机(在文献中为“发动机(e)”)和对发动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在文献中为“排气处理装置(33)”)。5、[背景技术3]6、收割机具备:收割部,设于机体的前部,收割农田的农作物;输送部,以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于机体的左右一侧部分,将收割部所收割的农作物朝向后方输送;驾驶部,以与输送部横向并排的状态设置于机体的左右另一侧部分;以及动力部,设于驾驶部的下部,动力部具有发动机和对发动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处理装置。7、作为此种收割机,存在例如专利文献3所示的联合收割机。专利文献3所示的联合收割机具备:作为收割部的割取部、作为输送部的进料器以及作为排气处理装置的第一排气净化装置和第二排气净化装置。8、现有技术文献9、专利文献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8365号公报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32186号公报12、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112992号公报技术实现思路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2、[问题1]3、与“背景技术1”对应的问题如下。4、专利文献1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在脱粒装置与谷粒储存部之间还配置有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以外的装置。因此,必须考虑与其他装置的位置关系来配置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不易确保配置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的空间。5、鉴于上述状况,期望一种能容易地确保配置离合器切换装置的空间的联合收割机。6、[问题2]7、与“背景技术2”对应的问题如下。8、专利文献2记载的作业机中,相对于排气净化装置在输送装置侧那一侧(左方)设有侧壁(28a)。因此,在进行排气净化装置的维护时,不易进行排气净化装置的拆装。9、鉴于上述状况,期望一种在进行排气净化装置的维护时能容易地拆装排气净化装置的收割机。10、[问题3]11、与“背景技术3”对应的问题如下。12、在以往的情况下,排气处理装置位于发动机室的狭小的空闲空间,因此由于排气处理装置的散热而温度上升了的空气容易沉积于排气处理装置的周边,排气处理装置不易被冷却。13、鉴于上述状况,期望一种排气处理装置的散热不易传递至驾驶部的搭乘空间并且排气处理装置容易被冷却的收割机。1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15、[解决方案1]16、与[问题1]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17、本发明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脱粒装置,对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谷粒储存部,以与所述脱粒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状态配置,储存通过脱粒处理而得到的谷粒;以及发动机,配置于所述谷粒储存部的前方,其特征在于,具备:动力传递机构,相对于所述发动机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脱粒装置侧那一侧,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作业装置;离合器机构,相对于所述发动机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侧那一侧,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向所述作业装置的动力传递进行连通/切断;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对所述离合器机构的状态进行切换操作;以及线缆,以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和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的方式设置,将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的操作力传递给所述离合器机构,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配置于所述谷粒储存部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脱粒装置侧的部分的下方,所述线缆从所述离合器机构朝向后方经过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谷粒储存部之间而延伸至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18、在此,在谷粒储存部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脱粒装置侧的部分的下方,存在相对充裕的空间。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利用谷粒储存部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脱粒装置侧的部分的下方的空间,容易地确保配置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的空间。此外,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利用脱粒装置与谷粒储存部之间的空间,容易地将线缆从离合器机构布线至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19、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所述离合器机构配置于所述脱粒装置的前下部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谷粒储存部侧那一侧,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在比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所述离合器机构靠后侧处配置于所述脱粒装置的下部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谷粒储存部侧那一侧。20、根据本特征结构,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在比动力传递机构和离合器机构靠后侧处位于与动力传递机构和离合器机构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由此,能以线缆在侧视时不急剧弯曲的方式,以离合器机构与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的高低差小的状态将线缆从离合器机构布线至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21、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谷粒储存部侧的侧部,设有将一次物谷粒朝向所述谷粒储存部扬谷的扬谷装置,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配置于所述扬谷装置的后侧,所述线缆经过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扬谷装置之间。22、根据本特征结构,能通过脱粒装置和扬谷装置来限制线缆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以使线缆不会因行驶时的振动等而在左右方向上大幅度地位置偏移。23、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谷粒储存部侧的侧部设有:扬谷装置,将一次物谷粒朝向所述谷粒储存部扬谷;以及二次回送装置,配置于所述扬谷装置的后侧,将二次物谷粒回送至分选部,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以与所述二次回送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状态配置。24、在此,在相对于二次回送装置在左右方向上靠谷粒储存部侧那一侧,在所述二次回送装置与谷粒储存部之间存在相对充裕的空间。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利用谷粒储存部与二次回送装置之间的空间来容易地确保配置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的空间。25、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和所述二次回送装置的后方,以与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和所述二次回送装置的左右范围重叠的状态配置有燃料箱。26、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利用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和二次回送装置的后方的空间来容易地确保配置容量大的燃料箱的空间。27、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离合器机构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比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远离所述谷粒储存部的位置,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以在俯视时越是所述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的前端越远离所述谷粒储存部的倾斜状态配置。28、根据本特征结构,离合器切换装置的前端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靠近离合器机构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由此,能以线缆在俯视时不急剧弯曲的方式,以离合器机构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的前端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靠近的状态,将线缆从离合器机构布线至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29、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由具有动力传递用的传动带的带式动力传递机构构成,所述离合器机构具备:张紧辊,与所述传动带接触;张紧臂,配置为能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摆动,支承所述张紧辊;以及操作臂,配置为能绕所述摆动轴心与所述张紧臂一体摆动,连结有所述线缆,所述操作臂在沿所述摆动轴心的方向观察时,从所述摆动轴心朝向与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30、根据本特征结构,当线缆被拉扯时,该拉扯力向使操作臂绕摆动轴心摆动的方向作用于操作臂。由此,能将离合器切换操作装置的操作力经由线缆高效地传递给操作臂。31、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支承所述线缆的支撑件,所述线缆经由所述支撑件支承于所述脱粒装置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谷粒储存部侧的侧部。32、在此,脱粒装置为刚性高的构件。根据本特征结构,线缆经由支撑件支承于脱粒装置。由此,能牢固地支承线缆。33、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驾驶部,所述驾驶部具有驾驶座椅和相对于所述驾驶座椅在左右方向上设于所述脱粒装置侧那一侧的侧板,对所述侧面板的后端部进行支承的后支柱立起设置于机体框架,所述传动带以与所述后支柱相邻的状态配置于所述后支柱的前侧,以跨于所述脱粒装置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谷粒储存部侧的侧部和所述后支柱的方式,设有支承所述线缆的支撑件。34、在此,脱粒装置和后支柱为刚性高的构件。根据本特征结构,支撑件由脱粒装置和后支柱进行两端支承,并且,线缆经由支撑件支承于脱粒装置和后支柱。由此,能牢固地支承线缆。35、[解决方案2]36、与[问题2]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37、本发明是一种收割机,具备:输送装置、驾驶部以及动力部,所述输送装置将割取谷秆朝向脱粒装置输送,所述驾驶部设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左右方向一侧,具有:驾驶座椅;以及侧面板,相对于所述驾驶座椅在左右方向上设于所述输送装置侧那一侧,所述动力部设于所述驾驶部的下方,具有:发动机;以及排气净化装置,对所述发动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板具备:面板体,设于所述侧面板的上部;以及框架体,支承所述面板体,所述排气净化装置配置于所述面板体的下方且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在所述框架体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输送装置侧的侧部形成有开口,所述收割机配置为能通过所述开口拆装所述排气净化装置。38、根据本特征结构,在进行排气净化装置的维护时,能从相对于框架体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输送装置侧的侧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输送装置侧的那一侧通过开口拆装排气净化装置。即,能实现在进行排气净化装置的维护时能容易地拆装排气净化装置的收割机。39、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框架体具备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开口由通过使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在上下方向上分离而形成的间隙构成。40、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利用上部框架与下部框架的上下方向的间隔来容易地形成开口。41、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下部框架形成为以在俯视时所述下部框架的前部进入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前方的方式曲拐的形状,在所述下部框架的曲拐部分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在拆装所述排气净化装置时载置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载置面。42、根据本特征结构,如果是下部框架的曲拐部分,则载置面的左右方向的范围变大。由此,能在拆装排气净化装置时将排气净化装置以稳定的状态载置。43、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框架体具备:侧板,设于所述框架体的所述侧部,跨于所述上部框架和所述下部框架;以及纵框架,以沿所述侧板的状态设置,跨于所述上部框架和所述下部框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侧板和所述纵框架配置为能拆装于所述上部框架和所述下部框架。44、根据本特征结构,能以使稻草屑等尘埃不会从开口进入动力部的方式通过侧板覆盖开口并且通过纵框架来增强侧板、上部框架以及下部框架。此外,通过卸除侧板和纵框架,在通过开口拆装排气净化装置时侧板和纵框架不会成为阻碍。45、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侧板形成有供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延伸出的排气管插通的插通部,具备覆盖所述排气管中插通于所述插通部的部分的排气管罩构件,所述排气管罩构件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从所述输送装置侧安装于所述侧板且能拆装于所述侧板。46、根据本特征结构,能通过排气管罩构件来保护排气管中插通于插通部的部分。此外,通过卸除排气管罩构件,在卸除侧板时,排气管罩构件不会成为障碍。47、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罩构件,从所述侧面板的上部朝向左右方向上的所述输送装置侧那一侧延伸出,所述罩构件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从所述输送装置侧安装于所述侧板且能拆装于所述侧板。48、根据本特征结构,即使动力部的热气、噪音越过侧面板要绕进驾驶部,也会被罩构件阻挡。由此,动力部的热气、噪音变得不易越过侧面板绕进驾驶部。此外,通过卸除罩构件,在卸除侧板时,罩构件不会成为障碍。49、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框架体的所述侧部设有作业灯,支承所述作业灯的支撑件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从所述输送装置侧安装于所述侧板且能拆装于所述侧板。50、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卸除支撑件,在卸除侧板时,支撑件不会成为障碍。51、[解决方案3]52、与[问题3]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53、本发明是一种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收割部,设于机体的前部,收割农田的农作物;输送部,以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左右一侧部分,将所述收割部所收割的农作物朝向后方输送;驾驶部,以与所述输送部横向并排的状态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左右另一侧部分;以及动力部,设于所述驾驶部的下部,所述驾驶部具有驾驶座椅和相对于所述驾驶座椅设于所述输送部所在侧的横侧的侧驾驶面板,所述动力部具有发动机和对所述发动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处理装置,所述排气处理装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上部与所述输送部之间以长尺寸方向沿着前后方向的状态配置于所述侧驾驶面板的下方且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上部的横向相邻的位置。54、根据本特征结构,侧驾驶面板位于排气处理装置的上方,因此能通过侧驾驶面板来抑制排气处理装置的散热传递至驾驶部的搭乘空间。形成于发动机的上部与输送部之间的大的空闲空间被活用作排气处理装置的设置空间,因此由于排气处理装置的散热而温度上升了的空气容易从排气处理装置的周边流出而容易冷却排气处理装置。55、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脱粒装置,设于所述输送部的后方,对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农作物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设于所述动力部的后方,储存由所述脱粒装置得到的脱粒谷粒;以及排气管,从所述排气处理装置朝向后方延伸,将从所述排气处理装置排出的排气排出,在俯视时,所述排气管呈直线状经过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谷粒箱之间。56、根据本特征结构,能使排气管的散热不易波及脱粒装置和谷粒箱并且将排气处理装置的排气向机体的后方排出。57、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设定于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谷粒箱之间的空间的上部,所述排气处理装置具有设于该排气处理装置的后上部的排出口和从所述排出口朝向所述排气口向后上方延伸的排出尾管。58、根据本特征结构,能使从排出尾管至排气口的排气管的形状成为弯曲少或弯曲平缓即可的简单形状。59、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发动机用的飞轮,支承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两横侧部中所述排气处理装置所在侧的横侧部;飞轮箱,支承于所述发动机,容纳所述飞轮;以及旋转传动构件,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飞轮的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两横侧部中与所述发动机侧相反侧的横侧部,具备:支承构件,从所述飞轮箱延伸至所述旋转传动构件的上方,从下方承接所述排气处理装置来对其进行支承。60、根据本特征结构,支承构件经由容纳飞轮的结实的飞轮支承于发动机,因此能以将飞轮箱活用作将支承构件连结于发动机的连结构件的简单构造的支承构造来牢固地支承排气处理装置。61、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第一缓冲装置,使所述发动机的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两横侧部中所述排气处理装置所在侧的横侧部的前后的各个角部支承于机体框架;以及第二缓冲装置,使所述发动机的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两横侧部中非所述排气处理装置所在侧的横侧部的前后的各个角部支承于所述机体框架,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和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具有防振橡胶,所述第一缓冲装置所具有的防振橡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所具有的防振橡胶的外径。62、根据本特征结构,第一缓冲装置对发动机的两横侧部中排气处理装置所在侧的横侧部进行支承,第二缓冲装置对发动机的两横侧部中非排气处理装置所在侧的横侧部进行支承,因此比第二缓冲装置重的载荷会施加于第一缓冲装置,比第一缓冲装置轻的载荷会施加于第二缓冲装置。但是,第一缓冲装置的防振橡胶具有比第二缓冲装置的防振橡胶的外径大的外径,因此发挥与比施加于第二缓冲装置的载荷重的载荷适当地对应的防振性能,第二缓冲装置的防振橡胶具有比第一缓冲装置的防振橡胶的外径小的外径,因此发挥与比施加于第一缓冲装置的载荷轻的载荷适当地对应的防振性能。能不受施加于第一缓冲装置的载荷与施加于第二缓冲装置的载荷之差影响地,以不倾斜的方式平衡性良好地对发动机进行防振支承。63、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缓冲装置以在上下方向上并排的方式具有构成所述防振橡胶的第一防振橡胶和第二防振橡胶,在因所述发动机的下降振动而产生的所述发动机的加压力施加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时,所述第一防振橡胶被压缩操作,所述第二防振橡胶不被操作,在因所述发动机的上升振动而产生的所述发动机的加压力施加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时,所述第二防振橡胶被压缩操作,所述第一防振橡胶不被操作。64、根据本特征结构,在因发动机的振动而产生的发动机的压力施加于第一缓冲装置时,即使对第一防振橡胶和第二防振橡胶均施加压缩力,也不会施加拉伸力,因此能避免防振橡胶像被施加拉伸力的情况那样破裂。65、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具有支承于所述机体框架的第一装配构件和支承于所述发动机的第二装配构件,所述第一装配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振橡胶位于下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二防振橡胶位于上侧的橡胶支承部,所述第二装配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振橡胶位于与所述橡胶支承部侧相反侧的第一加压部和相对于所述第二防振橡胶位于与所述橡胶支承部侧相反侧的第二加压部,在因所述发动机的下降振动而产生的所述发动机的加压力施加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时,所述橡胶支承部从下方承接所述第一防振橡胶来对其进行支承,所述第一加压部对所述第一防振橡胶进行压缩操作,所述第二加压部与所述橡胶支承部分离,在因所述发动机的上升振动而产生的所述发动机的加压力施加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时,所述橡胶支承部从上方承接所述第二防振橡胶来对其进行支承,所述第二加压部对所述第二防振橡胶进行压缩操作,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橡胶支承部分离。66、根据本特征结构,仅通过第一装配构件具有橡胶支承部,第二装配构件仅具有第一加压部和第二加压部的简单构造的缓冲构造,就能对第一防振橡胶和第二防振橡胶中的任一者都不施加拉伸力,因此能廉价地避免防振橡胶破裂。
- 上一篇:一种天然林场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流程
- 下一篇:一种高碳汇植物群落种植模块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