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土滩退化草地近顶极群落恢复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草地生态,具体涉及一种黑土滩退化草地近顶极群落恢复方法。、黑土滩是高寒地区各类草地及灌丛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一种严重退化现象。其主要特征是草毡层破坏(厚度小于cm),土壤裸露(秃斑面积大于%)或植被退化(覆盖度小于%),表现出不同的土壤和植被类型,主要发生在青藏...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草地生态,具体涉及一种黑土滩退化草地近顶极群落恢复方法。背景技术:1、黑土滩是高寒地区各类草地及灌丛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一种严重退化现象。其主要特征是草毡层破坏(厚度小于1cm),土壤裸露(秃斑面积大于50%)或植被退化(覆盖度小于50%),表现出不同的土壤和植被类型,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不同地理区域。黑土滩的发生导致禾本科和莎草科等植物逐渐变少,原生植被的群落优势种逐渐演变为杂类草,植被覆盖度、生产力及牧草质量逐渐下降,生物多样性改变。同时会引起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降低,土壤愈发贫瘠,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和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2、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恢复是高寒草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也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的关键环节。传统的黑土滩退化草地恢复措施极少涉及近顶极群落构建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措施为禁牧封育和单一的人工草地建植与化肥施用等。这些措施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植被和土壤,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长期禁牧封育,不利于草地资源的更新和利用,阻碍牧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人工草地建植群落结构单一,易发生黑土滩二次退化,化肥大量使用会起土壤污染等导致以往黑土滩治理稳定性差,治理成果难以巩固,导致难以实现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长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3、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的一生很难看到一个完整的演替系列。但是,演替也并不是一个无休无止、永恒延续的过程。一般说来,当一个群落或一个演替系列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最复杂、最稳定,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4、出现顶极群落的原因,就是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就是说,随时间的推移,群落中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的环境和结构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就是群落的演替。而群落演替的终极走向必然是顶极群落。决定因素;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5、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14271061 a公开了一种治理黑土滩的方法,将土地平整、施底肥处理后进行挖坑,选择1年生唐古特大黄种苗和垂穗披碱草种子于每年的春天土壤解冻后,移栽唐古特大黄种苗,每坑栽苗一株。等唐古特大黄移栽完成后,在唐古特大黄移栽坑的行距中间位置按播种量3kg/亩撒播垂穗披碱草种子。最后分别于7月和8月施两次尿素。6、该治理黑土滩的方法采用唐古特大黄与垂穗披碱草间作,模拟野生环境中唐古特大黄作为伴生种与高寒草地形成稳定的群落,让深根系与浅根系搭配,是阔叶植物与禾本科植物间作,增加群落多样性。通过药草间作,种植区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增加。7、虽然该治理黑土滩的方法解决了黑土滩二次退化的问题和达到了防治鼠害的目的。但该治理黑土滩的方法无法实现高寒草地生态达到近顶极群落,无法增加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生态复杂度,从而提高黑土滩退化草地的近顶极群落的水平;并且没有从增加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出发,来提高畜牧业收益。8、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2577788 a公开了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方法:(1)选用草种均为当地引种驯化的乡土草种,根据牧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群落中物种生态位原理,将垂穗披碱草/赖草/同德小花碱茅三种牧草,垂穗披碱草/赖草/疏花针茅/梭罗草四种牧草四种牧草、麦宾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疏花针茅/梭罗五种草种以不同的比例混合。9、该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方法针对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类型和退化等级采用不同治理模式和治理目标,明确提出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的适宜草种及其组合以及建植技术;适宜应用于黑土滩上建植以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为恢复目的生态型人工草地建植。10、虽然该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方法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建植的人工植被稳定性好,生态效益显著。但该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方法仅适用于土层厚度在15cm以上的所有黑土滩退化草地生态型人工草地的建植。无法适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气候条件,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黑土滩退化草地恢复技术,无法形成近顶极群落的特征。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黑土滩退化草地近顶极群落恢复方法,能够有效地恢复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植被和土壤,能够使高寒草地生态达到近顶极群落,增加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生态复杂度,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增加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畜牧业的收益,促进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主要思路:基于“土-草-畜-鼠”反馈和营养级联关系,采用“一控二补三调”的综合治理模式,一控:鼠害防控,主要通过生物控制方法完成,二补:补充土壤养分、补播乡土草种,三调:调节放牧措施、调节土壤微生物组成、调节土壤理化属性;3、利用不同生活型牧草的生态位和种间竞争关系,构建近顶极群落,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增加优良牧草的比例,提高牧草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率,满足不同类型畜牧的需求;4、利用苔藓结皮的生态功能,增加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生态复杂度和多样性,提高黑土滩退化草地的近顶极群落的水平,促进黑土滩植物和土壤恢复,提升群落发展可持续性。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6、一种黑土滩退化草地近顶极群落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7、(1)禁牧封育;8、(2)鼠害防控;9、(3)松耙补播;10、6月中下旬,在裸露地表进行松耙,然后补播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的种子;11、(4)种子包衣:12、用包衣剂对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13、(5)土壤功能调整:14、6月上旬,利用牧草专用肥、土壤用功能微生物复合菌剂和土壤用单一微生物菌剂,持续改善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养分有效性及微生物活性;15、(6)苔藓结皮添加:16、在补播后,根据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度,添加不同量的苔藓结皮。17、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的种子二者比例为2﹕1,播种量为3g/㎡,播种深度为3cm。18、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包衣剂配方为:浓度为6%的聚丙烯酸钠、浓度为2.5%的复合肥、浓度为0.1%的微肥、浓度为5%的包衣用微生物菌剂、浓度为1%的赤霉素、浓度为1%的水杨酸、浓度为1%的吲哚乙酸和浓度为5%的碳粉。19、优选地,所述微肥为含有锰、钼、硼、锌的微量元素的水溶性肥料。20、优选地,所述包衣用微生物菌剂包括包衣用单一微生物菌剂和包衣用复合微生物菌剂。21、优选地,所述包衣用单一微生物菌剂为蕈状芽孢杆菌,包衣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是蕈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芽孢杆菌按照1:1:1的比例混合形成。22、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牧草专用肥的施用量为7.5kg/亩,土壤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为30kg/亩,土壤用单一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为40kg微生物菌剂稀释液/亩。23、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当土壤湿度小于30%或植被覆盖度小于50%时,苔藓结皮的添加量为1kg/㎡;当土壤湿度大于30%且植被覆盖度大于50%时,苔藓结皮的添加量为0.5kg/㎡。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25、(1)本发明选用了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作为补播的牧草种子,这两种牧草分别属于高寒草地的常绿型和落叶型,具有不同的生长季节和生态位,能够与原生植被形成良好的种间竞争关系,促进黑土滩退化草地的近顶极群落的构建。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还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生长快、营养高等特点,能够适应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恶劣环境,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质量,增加草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6、(2)本发明通过添加苔藓结皮,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和水分,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性,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和繁殖,增强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草地的生态环境。利用苔藓结皮的生态功能,增加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生态复杂度和多样性,提高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近顶极群落的水平。苔藓结皮是高寒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固土、保水、固碳、富营养、抗逆等功能,能够为黑土滩退化草地提供有利的生境,促进植被的定植和扩散,增加植被的覆盖度和多样性,提高植被的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形成近顶极群落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