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及配制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培养基配置,尤其涉及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及配制方法。、云南杜鹃(rhododendron yunnanense.)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落叶、半落叶或常绿灌木,稀小乔木,高可达-米。幼枝疏生鳞片和柔毛;叶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厘米,先端具短尖头,幼时上面和边缘有刚毛...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培养基配置,尤其涉及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及配制方法。背景技术:1、云南杜鹃(rhododendron yunnanense.)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落叶、半落叶或常绿灌木,稀小乔木,高可达2-6米。幼枝疏生鳞片和柔毛;叶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7厘米,先端具短尖头,幼时上面和边缘有刚毛,下面灰绿色,疏被鳞片,相距常为其直径2-6倍;叶柄长3-8毫米,被鳞片或有刚毛;花序短总状,顶生,有3-6花;花梗长0.5-2厘米,被鳞片;花萼不发育,环状或5浅裂,长0.5-1毫米,外面被疏鳞片,边缘有缘毛或无;花冠白色带粉红或浅紫色,内面常有红、褐或黄色斑点,宽漏斗状,长1.8-3.5厘米,外面常无鳞片;雄蕊10,伸出花冠外,花丝基部被短柔毛;子房5室,被鳞片,花柱长于雄蕊;蒴果长圆形,长0.6-2厘米:花期4-6月。2、云南杜鹃分布于陕西南部、四川西部、贵州西部、云南(西、西北、北、东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拔1600-4000米的山坡杂木林、灌丛、松林、松-栎林、云杉或冷杉林缘。3、云南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4、目前,云南杜鹃常见的繁殖方法有播种、扦插,但是由于种子极小,播种繁殖困难,扦插繁殖系数低,同时受繁殖材料和季节的影响,使其开发及利用受到极大的限制。技术实现思路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2、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云南杜鹃种子极小,播种繁殖困难,扦插繁殖系数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及配制方法。3、2.技术方案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5、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wpm培养基、zt 0.3-0.7mg/l和naa 0.01-0.1mg/l。6、优选地,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wpm培养基、zt 0.3mg/l和naa 0.1mg/l。7、优选地,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wpm培养基、zt 0.7mg/l和naa 0.01mg/l。8、优选地,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wpm培养基、zt 0.3mg/l和naa 0.05mg/l。9、本发明中还提出了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步骤1:称取蔗糖15g、wpm培养基1g、pvp k-300.75g、加入naa,加入去离子水溶解,定容至500ml;11、步骤2:调整ph;放入高温灭菌锅中灭菌;12、步骤3:灭菌结束后降温至4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中加入zt,分装在组培瓶中冷却凝固备用。13、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naa为0.01-0.1mg/l。14、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调整ph在5.4-5.6之间;放入高温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15、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zt为0.3-0.7mg/l。16、3.有益效果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8、本发明中,通过采用zt玉米素、naaα-萘乙酸配置培养基,可以使云南杜鹃芽苗平均30d即可达到预定高度,同时芽苗的生长状态及质量较好。技术特征:1.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wpm培养基、zt玉米素0.3-0.7mg/l和naaα-萘乙酸0.01-0.1mg/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wpm培养基、zt玉米素0.3mg/l和naaα-萘乙酸0.1m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wpm培养基、zt玉米素0.7mg/l和naaα-萘乙酸0.01mg/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wpm培养基、zt玉米素0.3mg/l和naaα-萘乙酸0.05mg/l。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及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naaα-萘乙酸为0.01-0.1mg/l。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及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调整ph在5.4-5.6之间;放入高温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及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zt玉米素为0.3-0.7mg/l。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云南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WPM培养基、ZT 0.3‑0.7mg/L和NAA 0.01‑0.1mg/L;配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蔗糖15g、WPM培养基1g、PVP K‑300.75g、加入NAA,加入去离子水溶解,定容至500ML;步骤2:调整PH;放入高温灭菌锅中灭菌;步骤3:灭菌结束后降温至4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中加入ZT,分装在组培瓶中冷却凝固备用。本发明通过采用ZT玉米素、NAAα‑萘乙酸配置培养基,可以使云南杜鹃芽苗平均30d即可达到预定高度,同时芽苗的生长状态及质量较好。技术研发人员:刘秀群,周文豪,谭大明,赵凯歌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农业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