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带状匀播开沟旋耕组件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小麦带状匀播开沟旋耕组件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小麦带状匀播开沟旋耕组件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涉及一种播种机技术,具体为一种小麦带状匀播开沟旋耕组件。、小麦产量的形成取决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优良群体结构应当有利于每个个体的发育。在小麦群体发育过程中,群体中的各个个体之间通风透光,个体发育健壮,抗病防倒,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个体之间的间距是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重要...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涉及一种播种机技术,具体为一种小麦带状匀播开沟旋耕组件。背景技术:1、小麦产量的形成取决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优良群体结构应当有利于每个个体的发育。在小麦群体发育过程中,群体中的各个个体之间通风透光,个体发育健壮,抗病防倒,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个体之间的间距是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其种植密度和播种量必须适宜。小麦播种时,增减播种量和改变行距是人工调控主要措施之一。2、播种的理想状态应可以有效扩大播种行幅宽,优化行距,籽粒分散均匀,无籽粒拥挤现象,小麦种子的播种位置应当分布均匀,既能形成均匀一致的光、温、水、肥生长环境,又能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3、现有的小麦播种以播种机为主,小麦播种机构造大体基本相同,主要由机架、种子箱、旋耕刀、排种器、排肥器、镇压轮、鼓风机、传动装置等组成。在播种过程中,小麦播种机存在播种幅宽窄、种子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小麦宽幅密植高产播种的问题,追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小麦种子从导种管中向下滚落,在小麦种子撞击散种反射板反弹力度小,小麦种子反弹后直接下滑,受摩擦力影响,改变了小麦种子的下落轨迹,直接滑落到种床,造成播种带内中间种子集中、扎堆、播幅两边种子较少,种子分布不均匀,播种幅宽一般都小于120mm的问题。4、现有技术中,如图5、6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小麦种子的下落轨迹,导种管的底部出口正对倾斜的底板11,底板11与水平面呈40~60°的夹角,小麦种子下落后,撞击倾斜的底板11,向上弹起的同时向前抛,第二次落到底板11上后小幅度弹起或直接沿底板11滑下,最终在原有轨迹上沿底板11下滑,从底板11下沿直接滑落进种床,种子落入种床土壤平面9,在种床上的翻滚距离为15~20cm,在播种带内中间种子集中、扎堆,而播幅两边种子较少,种子分布不均匀,影响播种质量。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专利申请cn102845166a中公布了《小麦宽苗垄带状播种机》,在优选实施例的开沟器腔体中设有多个凸起解决该申请中由于相邻的开沟器之间左右间隔一定距离,可能会导致开沟器播种的种子分别形成一线状,而不能形成带状的宽苗垄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发现在开沟器的腔体中设置凸起不但降低小麦种子的下落速度,导致种子在种床中无法继续翻滚,影响种子在种床上的翻滚距离,同时,凸起的边缘还容易导致小麦种子的种皮破损,影响种子质量,更重要的是,凸起无法准确保证种子不均匀的问题得到解决。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为了解决小麦播种机播种过程中种子直接滑落到种床,在种床上翻滚距离短,造成播种带内中间种子集中、扎堆、播幅两边种子较少,种子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小麦带状匀播开沟旋耕组件。2、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实现:3、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带状匀播开沟旋耕组件,包括安装在旋耕刀轴后方的下端开口的开沟器腔体,开沟器腔体的顶部安装有竖直的导种管,开沟器腔体包括水平布置的上盖板,上盖板的后端边沿固定有后盖板,后盖板与上盖板的夹角为118~125°;上盖板的中部前侧开有与导种管连接的安装口,上盖板的安装口正下方通过挡板和侧板固定有散种反射板,散种反射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0°,散种反射板的后端边沿固定有托抹底板,散种反射板与托抹底板的夹角为100~135°,托抹底板的下边缘与后盖板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0~60mm;侧板的下端边沿与散种反射板、托抹底板固定,侧板的前端边沿与挡板固定,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侧板之间的夹角为60~76°,每个侧板的前端边沿各自一体连接有翼板,翼板与侧板的折沿竖直,两个翼板平行布置且间距为200~250mm,两个翼板的上端边沿与后盖板的两侧边沿对应固定;旋耕刀轴上安装有旋耕刀,旋耕刀包括直型旋耕刀和弯型旋耕刀,直型旋耕刀位于导种管两侧,直型旋耕刀的外侧安装有弯型旋耕刀,弯型旋耕刀的弯曲方向朝向导种管。4、实施时,本发明所设计的小麦带状匀播开沟旋耕组件,安装在小麦播种机上使用,通过配合完成小麦带状匀播,实现小麦带状密植高产和小麦带状高效播种;包括安装在旋耕刀轴后方的下端开口的开沟器腔体,小麦种子从开沟器腔体中进入播种带中,开沟器腔体由钢材焊接构成,开沟器腔体安装于施肥开沟器后方,二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施肥开沟器的开沟深度大于开沟器腔体的开沟深度,施肥开沟的深度较播种开沟的深度深深60~80mm,种肥同行且上下分层;5、开沟器腔体的顶部安装有竖直的导种管,开沟器腔体和导种管配合形成播种开沟器,导种管由圆形钢管制成,开沟器腔体包括水平布置的上盖板,上盖板的前端边沿与挡板的上边沿垂直固定,挡板的高度为60mm,挡板的下边沿与散种反射板的后端边沿固定;上盖板的后端边沿固定有后盖板,后盖板与上盖板的夹角为118~125°;6、上盖板的中部前侧开有与导种管连接的安装口,上盖板的安装口正下方通过挡板和侧板固定有散种反射板,散种反射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0°,散种反射板的后端边沿固定有托抹底板,散种反射板与托抹底板的夹角为100~135°,托抹底板的下边缘与后盖板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0~60mm;7、侧板的下端边沿与散种反射板、托抹底板固定,侧板的前端边沿与挡板固定,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侧板之间的夹角为60~76°,进一步的,两个侧板之间的夹角为70~76°,每个侧板的前端边沿各自一体连接有翼板,翼板与侧板的折沿竖直,两个翼板平行布置且间距为200~250mm,两个翼板的上端边沿与后盖板的两侧边沿对应固定;两个开沟器腔体之间的距离为150~180mm,即播种带宽200~250mm,播种带之间的免播种带宽度150~180mm,解决了小麦带状匀播密植和通风透光、节水灌溉的矛盾。8、旋耕刀轴上安装有旋耕刀,旋耕刀包括直型旋耕刀和弯型旋耕刀,直型旋耕刀位于导种管两侧,直型旋耕刀的外侧安装有弯型旋耕刀,弯型旋耕刀的弯曲方向朝向导种管;弯型旋耕刀包括单向弯型旋耕刀和双向弯型旋耕刀,直型旋耕刀的外侧安装有单向弯型旋耕刀,两个单向弯型旋耕刀之间安装有双向弯型旋耕刀。9、使用时,小麦种子在导种管内自由下落或风吹下落,从导种管底部出口进入开沟器腔体内,具有一定速度,撞击下方的散种反射板,向四周反弹,经过散种反射板,大部分小麦种子通过散种反射板反弹下落,大部分不与托抹底板接触,直接向出口弹射,进入种床后进行翻滚停止,防止了小麦种子反弹下落轨迹在托抹底板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影响到小麦种子均匀分布下落;而小部分沿托抹底板滑落,进入种床,在横向上,小麦种子在横向迸溅的过程中沿扇形角展开,受到侧板的阻挡,像内反弹,直接下落到种床上,部分小麦种子在翼板的阻拦下落入翼板内侧,形成200~250mm宽的小麦匀播带,后盖板与托抹底板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小麦种子的抛洒保留了足够的空间,即使极少小麦种子在风力作用下抛洒反弹较高,撞击后盖板,后盖板的倾斜角度保证种子向后抛洒,仍具有直接均匀下落到种床所需要的空间,和种子在种床土壤表面撞击翻滚均布所需要的距离;在种子从开沟器出口处,后盖板与托抹底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35~40mm,保证了小麦种子在散种反射板反弹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自由下落到种床所需要的空间,保留了种子抛出的空间,小麦种子抛洒均匀,开沟阻力小,播种深度一致性好,覆土一致性好,生产效率高;小麦种子位于旋耕刀轴前边的施肥开沟器播撒的化肥上方,完成种肥同行,上下分层施肥播种,提高了肥效,防止化肥烧种子现象的发生;在小麦种子均匀落入种床后,直型旋耕刀减少播种开沟器上的挂草挂泥,弯型旋耕刀将前方的土壤向上向后抛起,将小麦种子覆盖,位于两个播种开沟器之间的双向弯型旋耕刀弥补了单向弯型旋耕刀无法覆盖宽幅小麦均播带的缺陷,通过两种弯型旋耕刀的配合才可实现整个播种带的覆土。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麦带状匀播开沟旋耕组件,通过研究开沟器的各个板面之间的角度使小麦种子通过导种管后再开沟器腔体中的反射板、上盖板、后盖板、左右侧板、左右翼板和托抹底板碰撞反弹后下落到种床土壤表面,种子在种床的翻滚距离从原有的15~20cm提高为50~62cm,同时保证在200~250mm宽的小麦播种带内,小麦种子分布均匀,没有小麦种子扎堆现象,解决了现有小麦播种开沟器在宽幅播种时,种子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中部扎堆现象而两侧稀疏的问题。12、本发明的小麦带状播种幅宽占土地面积的50~60%,有效地提高了播种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增加了小麦亩穗数,创新了一种小麦带状密植高产栽培模式;较现有播种开沟器技术,小麦播种幅宽增大了100~160mm,播种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0~30%,达到了小麦带状宽幅均匀播种农艺要求。13、本发明实现了播种幅宽从原有的小于120mm,增加到了200~250mm的带状匀播,相邻播种带间隔150~180mm,作为通风透光和灌溉通道,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解决了小麦密植与通风透光的矛盾,解决了小麦灌溉用水量大的问题,经过试验,小麦增产幅度大于10%。14、本发明播种作业速度5~7km/h,解决了小麦宽幅播种作业速度慢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创新了一种小麦带状匀播高效播种机系统。15、本发明在播种机上的安装位置和安装不同型状的旋耕刀,解决了小麦带状播种作业通过性问题和较宽播种带覆土问题。

一种小麦带状匀播开沟旋耕组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