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植物组织培养是大规模、高效率培育作物种苗的重要手段。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首先需要自田间采集外植体,外植体经消毒灭菌后,再通过愈伤组织或不定芽诱导、生根培养等步骤,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因此,外植体灭菌后的污染率...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背景技术:1、植物组织培养是大规模、高效率培育作物种苗的重要手段。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首先需要自田间采集外植体,外植体经消毒灭菌后,再通过愈伤组织或不定芽诱导、生根培养等步骤,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因此,外植体灭菌后的污染率和植株生活力关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成功率和效率。2、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外植体消毒器具是无菌的培养瓶或陶瓷杯。在使用这两种器具进行外植体消毒时,外植体常常漂浮在消毒液的表面,影响了消毒的效果;搪瓷杯也不便进行消毒材料的搅拌;使用培养瓶虽然可以通过震荡对消毒材料进行搅拌,但消毒液会停留在培养瓶瓶盖和瓶口处,消毒完成后,倒出消毒液时,这些停留在培养瓶瓶盖和瓶口的消毒液会掉落在超净工作台上,造成超净工作台的污染。3、目前已有不少有关外植体消毒装置的授权专利。但这些专利所发明装置的机构复杂,难以清洗或制造成本高。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包括消毒瓶、消毒结构和过滤结构;所述消毒瓶上部外周设有内螺纹段结构,所述消毒结构设有第一外螺纹段结构,所述过滤结构设有第二外螺纹段结构;所述消毒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段结构与所述内螺纹段结构配合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消毒瓶上,或者,所述过滤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段结构与所述内螺纹段结构配合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消毒瓶上;消毒液和待消毒的外植体放置在所述消毒瓶内,所述消毒结构设置有用于将外植体压入消毒液中的第一滤网结构,所述过滤结构设置有与所述消毒瓶连通的倒水嘴。3、消毒瓶可选择性与消毒结构或过滤结构进行安装,实现消毒功能或过滤功能;内螺纹段结构与外螺纹段结构通过螺纹连接,可避免了残留在消毒瓶瓶口的消毒液的外滴;消毒瓶与消毒结构配合安装时,可以通过上下颠倒的方式让外植体与消毒液充分混匀;消毒结构用于外植体的消毒,其上的第一滤网结构可以将待消毒的外植体压入消毒液中,避免外植体的上浮;消毒瓶与过滤结构配合安装时,过滤结构可用于倒出消毒液,倒水嘴的设置具有防漏功能,可进一步避免消毒液污染工作台面。4、所述消毒结构包括第一上盖体和第一下盖体;所述第一上盖体与所述第一下盖体上下扣合而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滤网结构为锥形中空结构,其锥顶与所述第一下盖体连接,所述第一滤网结构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滤网结构的锥形侧面开设有若干滤孔。锥形中空结构的第一滤网结构,可将外植体压入消毒液中;滤孔的设置,可使得消毒液可穿透,更好地混匀。5、所述第一外螺纹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盖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下盖体上部朝外凸出形成一圈第一盖沿,所述第一上盖体外周朝下延伸形成一圈第一挡环;所述第一盖沿水平设置,其外周与所述第一挡环上段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消毒结构与所述消毒瓶旋合时,所述消毒瓶的上沿夹持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段结构与所述第一挡环之间。6、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二上盖体、第二下盖体、第二滤网结构和倒水结构;所述第二上盖体与所述第二下盖体上下扣合而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滤网结构为锥形中空结构,其锥顶与所述第二下盖体连接,所述第二滤网结构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滤网结构的锥形侧面开设有若干滤孔;所述倒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其包括倒水管道,所述倒水管道设有进水口和所述倒水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消毒瓶内连通,所述倒水嘴朝上延伸并伸出所述第二上盖体外部。7、所述第二外螺纹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下盖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二下盖体上部朝外凸出形成一圈第二盖沿,所述第二上盖体外周朝下延伸形成一圈第二挡环;所述第二盖沿水平设置,其外周与所述第二挡环上段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结构与所述消毒瓶旋合时,所述消毒瓶的上沿夹持在所述第二外螺纹段结构与所述第一挡环之间。8、所述进水口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二下盖体连接并于所述消毒瓶连通,若干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滤网结构内并于所述消毒瓶连通。9、所述消毒瓶上部朝外凹陷形成瓶口,瓶口的内径大于所述消毒瓶瓶身的内径。10、所述瓶口与所述消毒瓶瓶身连接处为具有倾斜面的过渡结构。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利于生产,降低成本;外植体消毒过程中在滤网结构的作用下压入消毒液中,消毒效果更佳;倒出消毒液时,倒水嘴可避免消毒液下滴至工作平台;消毒结构与消毒瓶的配合,通过上下颠倒的方式可让外植体与消毒液充分混匀,具有较高的消毒效果。技术特征:1.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毒瓶、消毒结构和过滤结构;所述消毒瓶上部外周设有内螺纹段结构,所述消毒结构设有第一外螺纹段结构,所述过滤结构设有第二外螺纹段结构;所述消毒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段结构与所述内螺纹段结构配合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消毒瓶上,或者,所述过滤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段结构与所述内螺纹段结构配合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消毒瓶上;消毒液和待消毒的外植体放置在所述消毒瓶内,所述消毒结构设置有用于将外植体压入消毒液中的第一滤网结构,所述过滤结构设置有与所述消毒瓶连通的倒水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结构包括第一上盖体和第一下盖体;所述第一上盖体与所述第一下盖体上下扣合而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滤网结构为锥形中空结构,其锥顶与所述第一下盖体连接,所述第一滤网结构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滤网结构的锥形侧面开设有若干滤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螺纹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盖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下盖体上部朝外凸出形成一圈第一盖沿,所述第一上盖体外周朝下延伸形成一圈第一挡环;所述第一盖沿水平设置,其外周与所述第一挡环上段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消毒结构与所述消毒瓶旋合时,所述消毒瓶的上沿夹持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段结构与所述第一挡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二上盖体、第二下盖体、第二滤网结构和倒水结构;所述第二上盖体与所述第二下盖体上下扣合而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滤网结构为锥形中空结构,其锥顶与所述第二下盖体连接,所述第二滤网结构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滤网结构的锥形侧面开设有若干滤孔;所述倒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其包括倒水管道,所述倒水管道设有进水口和所述倒水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消毒瓶内连通,所述倒水嘴朝上延伸并伸出所述第二上盖体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螺纹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下盖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二下盖体上部朝外凸出形成一圈第二盖沿,所述第二上盖体外周朝下延伸形成一圈第二挡环;所述第二盖沿水平设置,其外周与所述第二挡环上段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结构与所述消毒瓶旋合时,所述消毒瓶的上沿夹持在所述第二外螺纹段结构与所述第一挡环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二下盖体连接并于所述消毒瓶连通,若干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滤网结构内并于所述消毒瓶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瓶上部朝外凹陷形成瓶口,瓶口的内径大于所述消毒瓶瓶身的内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与所述消毒瓶瓶身连接处为具有倾斜面的过渡结构。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包括消毒瓶、消毒结构和过滤结构;消毒瓶上部外周设有内螺纹段结构,消毒结构设有第一外螺纹段结构,过滤结构设有第二外螺纹段结构;消毒结构通过第一外螺纹段结构与内螺纹段结构配合而可拆卸地安装在消毒瓶上,或者,过滤结构通过第二外螺纹段结构与内螺纹段结构配合而可拆卸地安装在消毒瓶上;消毒结构设置有用于将外植体压入消毒液中的第一滤网结构,过滤结构设置有与消毒瓶连通的倒水嘴。本装置结构简单,利于生产,降低成本;外植体消毒过程中在滤网结构的作用下压入消毒液中,通过上下颠倒的方式可让外植体与消毒液充分混匀;倒出消毒液时,倒水嘴可避免消毒液下滴至工作平台。技术研发人员:李映志,叶春海,叶春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海洋大学技术研发日:20230818技术公布日:2024/3/27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