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蛙池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养蛙池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养蛙池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的,具体涉及一种养蛙池。、蛙类肉制品质鲜、营养丰富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但蛙类生长的过程相比于其他动物具有特殊性,传统养殖一般根据不同的阶段而喂养于不同的饲养池内,饲养池也采用传统的垂直壁结构设计,即整个池体的深度一致。由于蛙类的生长具有季节性,需要不同深度的喂养池来喂养不同...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的,具体涉及一种养蛙池。背景技术:1、蛙类肉制品质鲜、营养丰富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但蛙类生长的过程相比于其他动物具有特殊性,传统养殖一般根据不同的阶段而喂养于不同的饲养池内,饲养池也采用传统的垂直壁结构设计,即整个池体的深度一致。由于蛙类的生长具有季节性,需要不同深度的喂养池来喂养不同阶段的蛙苗,在不同的生长季节会造成其他池体的闲置;同时蛙苗的移池过程中,由于不同饲养池水体水质的变化,使得蛙苗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特别是在幼苗阶段,甚至造成幼苗的死亡;这种整体同深度的饲养池的设计,整个池内的水体的温度均一致,不能为不同体质条件的蛙提供不同的栖息环境,也制约了养殖效益。2、而且,在蛙的养殖中,需要考虑池体的深度,以及水质的变化。比如,蛙生活在水池中,由于水池的容量有限,蛙的排泄物也会排放在水池内,导致水池的水质被污染,需要及时清理水池的污水。虽然,在中国专利号为201320389436.5,其公开了一种生态养蛙池,池底采用斜坡或台阶的方式供蛙在不同深度的水池栖息生长,但在需要清理水池的污水时,其排污效果一般,没有考虑到蛙池的具体坡度设计,因此,现有的养蛙池结构还具有一定的改善空间。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蛙池,实现了提高更为多样的栖息生长环境,同时还有利于清理养蛙池的污水。2、其技术方案如下:3、一种养蛙池,包括水池,所述水池内形成池槽,所述水池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池槽以及排水口依次相通,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池槽的顶部,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池槽的底部;4、所述池槽的底部具有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第三坡面,所述第一坡面、所述第二坡面以及所述第三坡面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二坡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坡面上形成第一栖息区域,所述第二坡面上形成第二栖息区域,且所述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第三坡面的最低点均朝向所述排水口。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池槽顶部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池槽底部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状,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二坡面的坡度相等,所述第一坡面或所述第二坡面的坡度为1%至20%,所述第三坡面的坡度为1%至8%。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池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通,所述第一坡面和所述第二坡面均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三坡面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栖息区域和第二栖息区域均位于第二凹槽中。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养蛙池还具有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水泵和喷水管,所述喷水管安装于所述水池的内壁上,并沿所述水池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安装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8、所述喷水管上具有多个喷水头,所述喷水头的喷水端朝向任意一所述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第三坡面。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喷水头的喷水面积之和覆盖所述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第三坡面。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水头包括连接管、第一阀门和喷嘴,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喷水管上,所述喷嘴安装于连接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阀门安装于连接管上,所述喷嘴的喷水口呈扁平状。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水头还具有鹅颈管,所述鹅颈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喷嘴和所述连接管连接。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养蛙池还具有溢水口和溢水管,所述溢水口位于所述池槽的内壁,并位于所述池槽的顶部,所述溢水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水池,并与所述溢水口相通。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养蛙池还具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口相通,且所述溢水管第二端安装于所述排水管的管壁上,并与所述排水管相通;14、所述排水管具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溢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水口之间,所述溢水管具有第三阀门。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池槽的底壁具有一层隔离垫,所述隔离垫为帆布。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17、1、通过进水口位于池槽的顶部,从而对池槽内进行供水,避免水池的水通过进水口回流,然后池槽的底部具有排水口,从而使污水通过排水口排出;池槽具有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第三坡面,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形成第一栖息区域和第二栖息区域,由于第一栖息区域和第二栖息区域为斜面,使第一栖息区域和第二栖息区域具有不同的水深环境,不同大小的蛙根据自身生长需要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水深环境,以适应蛙的生长,而且通过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第三坡面的最低点均朝向排水口,使养蛙池在需要清理的情况下,坡面增加蛙的栖息环境,同时减少残饵和排泄物附着在坡面上,有利于饵料和排泄物堆积在池槽的底部,污水通过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第三坡面集中排出,在排出时,饵料和排泄物随着水流从排水口排出;实现了提高更为多样的栖息生长环境,同时还有利于清理养蛙池的污水。18、2、池槽底部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状,使蛙生活在池槽底部,池槽顶部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导致池槽的壁面垂直于地面,使蛙不容易从池槽的内壁爬出,第一坡面与第二坡面的坡度相等,且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的坡度为1%至20%,使蛙可以在第一栖息区域和第二栖息区域的不同位置生活,避免坡度太过于陡峭,导致蛙无法附着在坡面上生活,且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的坡度为1%至20%,第三坡面的坡度为1%至8%,有利于在清理养蛙池时,杂质随着污水流向排水口,进一步提高清理养蛙池的效率。19、3、水泵为喷水管提供压力,喷水管的水加压后通过喷水头喷向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第三坡面,从而对池槽的内壁进行清理,洗刷池槽上的污垢,使污垢随着污水从排水口排出,此喷水机构进一步提高清理养蛙池的效率。而且,在池槽内装入一定深度的水后,除了风引起池水运动外,采用喷水机构对池槽的水面进行喷水,使池槽的水背离池槽内壁移动,提高池槽水的流动性,喷水产生的波浪向水中增氧,通过水体流动,使上、下层对流混合,加速池槽的物质循环,提高了池塘生产力。20、4、喷水管沿水池的周向延伸设置,使多个喷头可以围绕水池周向设置,多个喷水头的喷水面积覆盖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第三坡面,使喷水头可以用于于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第三坡面上的任意位置,进一步提高清理养蛙池的效率。21、5、通过阀门控制喷嘴的打开或闭合,可以根据清理养蛙池的需要,打开养蛙池周向上的任意喷嘴,提高其灵活性;而且,喷水头还具有鹅颈管,鹅颈管用于任意弯曲,并确定方向,使喷嘴灵活旋转,改变喷嘴的喷射方向,提高喷水头的灵活性。22、6、此养蛙池还具有溢水口和溢水管,为了控制池槽内的水深,池槽内多余的水可以通过溢水口、溢水管向外流出。23、7、将溢水管的第二端安装在排水管的管壁上,使溢水口和排水口共用一根管进行排水,节约资源;同时采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控制排水口以及溢水口的打开和闭合。24、8、如污垢渗入池槽底部,将导致池槽内的生态环境恶化,因此,采用隔离垫避免水池的污水与池槽底部的泥土直接接触,避免污水中的污垢渗入至池槽底部,避免污垢长时间污染池水。

养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