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训食杂交鲈鱼的培育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水产育种及养殖,涉及一种易训食杂交鲈鱼的培育方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鱼类,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自上世纪年代引入中国以来,以其无肌间刺、生长快、肉质好、易起捕而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年,我国鲈鱼的产量达到了...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属于水产育种及养殖,涉及一种易训食杂交鲈鱼的培育方法。背景技术:1、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鱼类,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以其无肌间刺、生长快、肉质好、易起捕而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青睐。2022年,我国鲈鱼的产量达到了80.25万吨。野生的大口黑鲈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养殖的大口黑鲈可以通过人工配合饲料驯化,但在幼鱼期至成鱼期,饥饿状态下的大口黑鲈会发生严重的同类残杀现象,此外肉食性鱼类的饲料蛋白含量更高,上述情况均提高了大口黑鲈育苗及养殖的技术门槛和经济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然而,我国养殖的大口黑鲈品种单一,目前只有“优鲈1号”和“优鲈3号”两个通过选育而来的大口黑鲈新品种获得了认证。关于大口黑鲈食性转变的研究十分有限,对大口黑鲈进行食性改良,拓宽其食物来源,降低其活饵依赖和蛋白需求,达到杂食化,或将有助于大口黑鲈养殖的健康发展。2、绿鳃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太阳鱼属,同样是原产于北美的淡水鱼类,上世纪90年代末以食用和游钓为目的被引入我国,并成功实现了人工繁殖。我国学者初步调查了绿鳃太阳鱼的一些生物学特征,在食性上,绿鳃太阳鱼是一种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或温和的肉食性鱼类),浮游植物可作为其开口饵料之一。通过肌肉成分分析,发现绿鳃太阳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此外,绿鳃太阳鱼还有性成熟时间早,耐低温、耐低氧的特点。3、目前我国大口黑鲈新品种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养殖者和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食性作为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的经济性状,在大口黑鲈的育种研究中尚不足。远缘杂交是常用于鱼类种质创新和改良的有效技术,可以快速整合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的基因组,使子代产生巨大的表型差异,其中就包括食性的变化,以及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强的抗病抗逆能力。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大口黑鲈新品种少、食性改良和食性转变研究不足等问题,提供一种易训食杂交鲈鱼的培育方法。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3、一种易训食杂交鲈鱼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4、(1)将大口黑鲈和绿鳃太阳鱼作为亲鱼,分池精心养殖;5、(2)亲鱼发育成熟后,进行人工催产,将成熟的大口黑鲈卵子和绿鳃太阳鱼精液混合进行人工干法授精;6、(3)将步骤(2)得到的受精卵平铺在玻璃培养皿中,静水孵化;7、(4)待步骤(3)中的鱼苗孵出后,及时将孵化的鱼苗转移到水盆中,等鱼苗吸收完卵黄、能够平游后转移至预先培育了水蚤的水泥池中养殖,进行训食,最后转移至土塘中进行养殖,得到所述的易训食杂交鲈鱼。8、目前我国大口黑鲈的产量逐年提升,但在大口黑鲈的养殖过程中还面临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大口黑鲈幼鱼期的自相残杀现象和训食问题,二是大口黑鲈饲料的高蛋白需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均在于大口黑鲈的天然肉食性。目前我国通过认证的两个大口黑鲈新品种主要以生长为首要育种目的,同时也覆盖了低畸形率和高驯化率等目标,但总体而言,我国在大口黑鲈的育种工作还不够全面,不够充分。与合适的鱼种进行远缘杂交可以产生各类优良的性状,包括实现鱼类的食性改良,但在大口黑鲈中还没有以食性改良为主要目标的相关报道。绿鳃太阳鱼与大口黑鲈在食性上有较大的差异,绿鳃太阳鱼更为温和,同时还具有营养价值高,性成熟时间早,耐寒耐低氧等特点,是与大口黑鲈进行远缘杂交,实现大口黑鲈食性改良的理想鱼种。9、上述的培育方法,优选的,在步骤(1)中,选择ⅰ龄至ii龄的大口黑鲈和ⅱ龄以上的绿鳃太阳鱼作为亲鱼,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每日两次。更具体的,以杂食性绿鳃太阳鱼作为异源精子供体,在每年7月至8月,选择ⅰ龄至ii龄的大口黑鲈(400g-1000g)和ⅱ龄以上的绿鳃太阳鱼分池精养,所选亲鱼应体格健壮、无伤无病。精养期间用蛋白含量为48%以上的人工配合饲料饲养,保持水质良好,当检测到卵巢发育至ⅳ期时,采用饵料鱼投喂(约为鱼重的4%)以加强营养。在繁殖季节前1个月,每隔2天采用流水刺激辅助亲鱼的性腺成熟。10、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人工催产的具体操作包括如下步骤:在繁殖季节,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进行人工催产,采用hcg、lrh-a2以及dom三种激素联用,采用胸鳍基部单次注射的方式进行催产,雌性大口黑鲈的注射剂量为hcg 2000-2100iu/kg、lrh-a220-25μg/kg、dom 5-6mg/kg,雄性绿鳃太阳鱼的注射量为hcg 400-500iu/kg、lrh-a2 4-5μg/kg。11、优选的,注射后雌性大口黑鲈与雄性绿鳃太阳鱼分开放置,同时将雄性大口黑鲈与雌性大口黑鲈按照雌雄比例2-3∶1放在一起辅助催情。12、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人工授精包括以下步骤:在注射后35-38h,通过挤压腹部检查雌性大口黑鲈的产卵情况,先挤出少许卵粒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90%以上的卵粒透明有粘性,则视为卵子质量好,而透明卵子比例在50%以下的雌性大口黑鲈弃用;绿鳃太阳鱼的精液采用注射器从泄殖孔处吸取,或直接挤入干燥的洁净培养皿中,用4℃的hank’s液10倍稀释,在授精前,严格控制水及粪便的混入,每3条雌鱼所产的卵子与2条雄鱼排出的精子混合,进行人工授精。13、优选的,在步骤(3)中,所述静水孵化包括以下条件:水温保持在20-22℃为宜,所用培养皿直径为18-20cm,高度为2.8-3.1cm,孵化前期每皿水量为皿高的2/3以上,后期约为皿高的1/2至2/3,每隔5h挑除死卵并换水。14、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在步骤(4)中,待鱼苗出膜后,定时挑除死苗,每日早晚换水两次;等鱼苗可以平游后,用刚孵化的、具有活性的丰年虫喂养,90%的鱼苗开口后,转入水泥池进行驯化。15、优选的,在步骤(4)中,水蚤的培育包括以下步骤:在开口的鱼苗下入水泥池前,晒池三日,随后引入1/4池子体积的养殖用水,同时加入“绿水”,用豆浆泼洒7日后,投入蚤种进行繁殖,当夜晚用手电观察到水泥池中有大量水蚤聚集时,可将已开口摄食的鱼苗下入水泥池中,同时用纱布封住溢水口,池塘逐步加满水。16、优选的,在步骤(4)中,所述训食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当水泥池中水蚤消耗完,鱼苗长大至2-3cm后,依次投入水蚤、水蚤和饲料粉、全饲料粉,投喂水蚤时,用水将水蚤稀释,体积比为1-1.5∶1,在固定投喂点,用瓢缓慢倾倒水蚤,当鱼苗能自发聚集摄食后,在水蚤中添加饲料粉,饲料粉比例逐日递增,直至完全摄食饲料粉。17、优选的,在喂食过程中注意定点定时,同时可发出声响,以刺激鱼苗形成条件反射。18、优选的,当鱼苗能够摄食颗粒直径为2mm的饲料后,转入土塘进一步养殖。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20、1、本发明利用杂食性绿鳃太阳鱼的精液与肉食性大口黑鲈的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培育了一种新型的杂交鲈鱼,对大口黑鲈的食性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大口黑鲈食性转变,解析影响食性的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一种理想鱼类模型。21、2、本发明培养的大口黑鲈与绿鳃太阳鱼杂交苗具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可操作性强,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现,鲈太杂交鱼在幼鱼期至成鱼期没有严重的残杀现象,且相对于大口黑鲈更易驯化,生长速度显著快于父本绿鳃太阳鱼,背部肌肉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亲本,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亲本,因此具备大规模生产和养殖的潜力;大部分杂交鱼的性腺不发达,无过度繁殖,危害自然鱼类种质资源的风险,可作为一种更安全的游钓鱼类;在极少数个体中,发现较为发达的性腺,通过大规模的筛选,或可成为一种新的鱼类育种资源。
- 上一篇:一种黑水虻立体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高原环境下牛蒡的大田种植方法与流程